探析中国传统重彩壁画的演变历程及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2024-01-31 14:50张留鑫
大众文艺 2023年23期
关键词:壁画绘制传统

张留鑫

一、中国传统重彩壁画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重彩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自先秦开始就一直为宫廷、官府所倚重,常见于宫殿、寺庙、道观中,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从未停下过规范化进程的脚步。其追求神似、意境、气韵、格调的审美要求与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绘画艺术相吻合,散发着中国绘画的传统魅力,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由于时代、地域和环境的不同,中国传统重彩壁画通常包括“墓室壁画”“石窟壁画”“殿宇壁画”和“寺庙壁画”。其渊源可上溯至周代,它所具有的完整体系自古以来从未间断,是中国传统壁画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为完善的典型代表。

中国传统重彩壁画在创作中遵循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指导来进行创作,它所承载的材料、技法及审美精神方面的内涵,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并运用到当代壁画的创作中来。在技法表现上,中国传统重彩壁画基本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技法,运用动植物胶调和矿物质颜料,绘于天然壁面、崖面或专门为壁画绘制制作的传统墙面。从绘画语言上来看,给人带来厚重、浓重、凝重及颜色饱和的美感,体现了中国绘画独有的艺术魅力。

在艺术审美精神方面,中国传统重彩壁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其独特的个性。整体来看,两汉朴拙、魏晋空灵、唐代张扬、两宋缜密。从中国寺观壁画的造型演变方面来看,不管是魏晋粗犷率真、简约概括,还是隋唐宋元的“满壁同动”“焕烂而求备”“色彩瑰丽典雅”、丰富细致、写实精湛,均呈现不同时期的艺术魅力。①

二、中国传统重彩壁画的发展历程

壁画于我国起源甚早,其艺术形式与材料使用极为丰富,且分布十分广泛。从原始先民以朴素的艺术想象力,将思想和情感以坚硬的石器在石壁上敲凿于岩石上的图画开始,则被称为“摩崖壁画”。此时,其方法大致有三种形式,初期为敲凿和磨制法,后期为线刻法,可称谓重彩壁画之起源。

中国古代壁画在夏、商、周时期已经开始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从现存的夏、商、西周时期的壁画残片,便可推断,此时的彩绘壁画已经开始大量使用于建筑的内壁及绘于门上,起到御鬼、辟邪的功用。春秋时期壁画虽已无存,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从史料记载中窥见此时壁画的辉煌景象。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明堂内绘有尧、舜、粲、纣之像,以“垂兴废之诫”。且从记载来看,孔子、屈原都曾目睹过此类壁画,并被其绝妙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中国古代壁画发展至秦汉时期为壁画艺术上的成熟期,秦汉时期壁画所显现出的艺术水平,可谓是三国两晋乃至隋唐时期中国人物画辉煌时代的前奏。从绘制技法上来看,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凹凸法,逐渐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设色方面,开始运用朱砂、绿、紫、黄橙等色彩倾向的矿物质颜料。在线条的表现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人物的造型上,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传神。同时,对人物身份的刻画也得到重视,在人物比例和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均显现出较强的把控能力。

关于汉代宫殿和寺庙壁画的史料记载较多,但因年代久远,地上建筑实物中壁画都随建筑的倒塌已不复存在,墓室壁画则成为唯一能被当代人所见的汉代壁画形式。如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两者皆为汉武帝初年“凿山为室”的山崖石室墓。河南洛阳烧沟61号汉墓,以保存着绘制精美风格豪迈的历史故事而闻名。②新莽时期的墓室壁画最流行体现“天人感应”论的日月星辰与四神题材。东汉后期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墓葬壁画、河北望都一号汉墓壁画都体现了汉代绘画的艺术风貌。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在承袭秦汉艺术的基础上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此一时期,绘画艺术方面人才辈出,如三国吴人曹不兴是现存资料所载中最早的佛像画家。其后,还有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等一系列享有盛誉的画家都曾多次参与重彩壁画的绘制。虽然他们的壁画作品已无传世,但他们所开创的绘画样式和代表的风格,对中国传统壁画乃至中国绘画在造型具有深远的影响,现存的北齐徐显秀墓和娄睿墓壁画都是这一时期重彩壁画的经典代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至隋唐时期,中国传统重彩壁画也开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隋代虽只有短暂的三十多年,但在隋代统一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壁画的绘制上,内容和题材的范围更加扩大,表现技法亦更加丰富。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至唐代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所谓“国家兴,则壁画兴”,如尉迟乙僧、吴道子、周昉等大批名家画手热衷于参与壁画创作。名家的大量参与,促使壁画创作经验日趋成熟、各类表现技法趋于完备。尤其是在寺观壁画的绘制上,艺术水平极高,壁画规模极大,在壁画的数量和艺术水平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盛中唐出现的“吴家样”和“周家样”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样式,流传甚广。此后,寺观壁画大多盛行"吴家样",敦煌第103窟的《维摩变》便可见吴道子画风的维摩变及白画经变为参考。直至五代到两宋时期,高益、高文进、武宗元等名家均深受到“吴家样”的影响。[1]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传统重彩壁画持续盛行。在壁画风格上,较好的继承了唐代的传统。据史料记载,五代画家周文矩、著名山水画画家荆浩,以及南唐有“徐熙野逸”之称的著名花鸟画家徐熙等名家巨匠都曾参与过壁画的绘制,并出现了不少壁画佳作。

宋代大兴画学、创立皇家画院、教育众工,加之帝王对道教的崇信,集皇室之力大规模建造大型宫观,组织大批名家画手绘制壁画。此时擅画宗教人物的画家高益、武宗元等人的道释壁画及白描作品,可谓此一时期的代表,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的开化寺大雄宝殿,为目前唯一绘有宋代壁画的汉地佛教寺院,且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且从开化寺北壁及右柱的两处画工题记可知,此壁画为民间画师郭发等人所作。但开化寺壁画所体现的高超技艺和极高的艺术水平,展现了宋代在传统重彩壁画发展上的卓越成就。此外,还有可与高平开化寺媲美的山西繁峙县金代岩山寺重彩壁画,都是体现中国古代重彩壁画艺术水平的典型代表。

历经宋代绘画艺术的辉煌与金代的没落,元代的儒家文化与士大夫阶层仍处于苦闷的状态。在元代,从事壁画绘制的民间画工处于社会的底层。自此,如吴道子、李公麟此类名家参与壁画绘制的历史不复存在。据《元代画塑记》记载,元代壁画的绘画机制从官方转入民间,现存重彩壁画最多的是山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为芮城永乐宫壁画。此外,还有稷山青龙寺、兴化寺,赵城广胜寺明应王殿等,无论形式还是技法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明清时期,由于绘画艺术的商品化,以致用于政治与宗教宣传的壁画逐渐被卷轴画所代替,壁画开始由盛转衰,数量和质量均不及以往。明代建立“画塑行”,培养了大批专业民间画工。这时的壁画明显受到世俗风气和民间文学的影响,在具有朴素的审美情感的同时,也顺应了市场“崇宋去元”的审美要求。在现存的遗迹中,明清时期的寺观、神祠壁画数量非常多,但多数艺术水平不高。通常情况下,仅可在一些与宫廷相关或较有代表性的民间寺庙中看到较高水平的重彩壁画作品。例如,位于北京西郊的法海寺壁画、河北石家庄毗卢寺、山西新绛稷益庙等。清代重彩壁画的发展基本处在停滞状态,现存的重彩壁画遗迹虽较为丰富,但艺术水平良莠不齐。其中,霍州娲皇庙神祠壁画、浑源永安寺水陆壁画等艺术水平相对较高。[2]

三、中国传统重彩壁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壁画作为我们人类发展历史上绘画的起源,不论是充分反映原始人类活动印记的质朴笔触,还是生动的展现恢宏场景与人物神态的精美画作,记载往事的传统壁画在经历岁月洗礼后变得模糊斑驳,能够流传至今的艺术佳品既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也成为历代文明跨越时空界限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载体。③

在当今中西绘画彼此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一部分壁画工作者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同时展开对中国传统重彩壁画新的探索。1979年首都机场系列壁画创作打破了中国壁画近百年的沉寂,揭开了中国当代传统壁画的新发展。④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壁画历经50年,在进入公共空间的同时也作为重要文化元素担负起弘扬民族审美意识及时代精神的使命。曾辉煌千年的中国传统壁画,虽于清代几近泯灭,而在改革开放后国内迎来来中国壁画复兴的又一个阶段,渐渐把眼光转回中国传统壁画的研究、保护和修复的课题上。在当代壁画人的不懈努力下使其再度恢复荣光,被世人所关注。其中大批艺术大家为壁画的复兴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专注于传统艺术。例如,2006年,在孙景波先生的带领下以重彩方式为成吉思汗陵绘制创作的壁画作品《一代天骄》,在制作工艺上进行改进,一改了将壁画直接绘于墙面上历史。至此,自古以来“墙毁画亡”的遗憾得以解决。

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再次进入了新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在十二五、十三五之后,国家大力支持国家文化战略的确立及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传统壁画艺术的保护与发展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以至传统壁画的艺术价值被更多人所认识,并在国际上得到持续的追捧。⑤

中国传统重彩壁画在当代传承中,值得高兴的是,在当今80后、90后、00后当中仍不断地有致力于传承传统壁画的新一代壁画人出现。这无疑得益于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得益于中国美术教育中对传统壁画人才的培养。各地美术学院于中央美术学院之后相继成立壁画专业或壁画系,为中国壁画事业培养了大批壁画专业人才。

在中国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当下面临着中国大量传统壁画急待保护和修复的问题。为此,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传统壁画修复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在中央美术学院与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应时代所需,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壁画科技修复与艺术创作的复合型人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壁画修复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在阐述学院举办“中国传统壁画修复创作人才培养”的意义时提到,“在当前加强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期,保护传承好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历史上各时代所积累形成的艺术经典和精华,是我们今天这一代人的重要使命,我们应当进一步传承好我们的深厚遗产,并且把它转化为今天创作的资源与动力”。

近年来,在传统重彩壁画的创作方面,壁画人才力量不断地涌现。如2009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孙景波先生、王颖生教授带领的由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学生组成的传统壁画绘制团队,于山西大同,历时三年又两个月。其中包括重绘,修复和保护共3000余平方米的重彩壁画,结束了中国寺观重彩壁画300年来的沉寂,可谓实现了当今文化艺术与千年之前的宋、辽隔空对话。[3]此次传统重彩壁画绘制项目中参与者有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150余人,在资金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全体绘制人员齐心协力参与绘制工作。在地仗的制作上,严格按照《营造法式》中所记载的法式,在壁画绘制过程中完全用采用传统技法。这样的壁画项目,不仅是地道的中国传统壁画的整体的再现,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可贵的工匠精华精神在当今的延续。此外,还有河南洛阳九层天堂塔壁画《万国来朝》、山西太原晋文公祠壁画以及山西太原天龙山天龙寺壁画等,均是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进行传统重彩壁画探索的成功案例。通过这些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的传统壁画的绘制项目机遇,是对传统壁画理法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不仅再铸中国重彩壁画的辉煌,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壁画的后继人才。⑥

此外,在传统壁画的修复与临摹方面,作为传统壁画研究所所长、中国壁画学会理事、山西古代壁画馆艺术总监的王岩松,三十余年专注于古代壁画艺术临摹、修复,以及传统壁画技艺的继承与发展。2019年于中华世纪坛“千年壁画,百年沧桑”壁画展,首次将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壁画通过再现复制的方式进行集中的展览和传播,使壁画从国外大墙上走下来“回归祖国”让更多国人能够欣赏、品味这些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壁画精品。⑦

回顾总结近年来中国传统壁画在当下的继承与发展,可见沉寂300余年的中国传统重彩壁画正在逐步被关注和重视,并引起全世界对中国传统壁画的广泛关注,使千年壁画走向大众。[4]

四、结语

溯本求源,研究梳理中国传统重彩壁画的演变历程,从中发掘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内涵。对传统进行传承与创新并应用于当代,是当下壁画研究及壁画创作的重要方向和使命。而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如何在借鉴世界性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民族性;如何将科学更好地运用于艺术;如何不断地创新与发展,都启发着我们的创作和思考。

注释:

①房钰栋.传承·融汇·创新[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②薛永年,罗世平.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第47页,2002年5月.

③周天游主编.《首届曲江壁画论坛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7月,305页.(王颖生-《中国传统壁画的传承与发展》)。

④房钰栋.中国重彩壁画的创新与应用[J].创作与评论,2014年(2).

⑤王娟.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年.

⑥王颖生.大同壁画绘制纪实[J].美术研究,2012,(03):8-10.

⑦席丹妮.传承是主要的方向——访王岩松关于中国传统壁画的修复和临摹[J].中国艺术时空,2019年(2).

猜你喜欢
壁画绘制传统
Art on coffee cups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壁画上的数学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北朝、隋唐壁画
放学后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帮壁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