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巡礼

2024-01-31 18:19陈欣颖
VOGUE服饰与美容 2024年2期
关键词:美国版时装秀沙龙

陈欣颖

Kingman Douglas女士

和Julien Chaqueneau女士在百货公司Bergdorf Goodman的帽饰定制沙龙。摄影:Constantin Joffe,美国版VOGUE 1948年11月号

Coco Chanel在楼梯上注视着自己的新系列发布,下方坐着来自Lord&Taylor等百货公司的买手。摄影:RogerSchall,美国版VOGUE1938年3月号

试着想象这样的场景:在一个面积并不大的房间内,围坐着几十位目光如炬的观众,他们的膝盖上摊着笔记本,手边可能有喝了一半的茶和等待被享用的点心;当视线落在近在咫尺的模特身上,从头到脚细细打量一番后,随即在笔记本上迅速写下旁人无从得知的密语。

在时装秀越来越声势浩大的当下,这样的画面或许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在百年前,这样的沙龙秀却是衣服诞生后走向世界的主要途径。虽然没有精心排布的座位,没有宏大华丽的置景,没有扣人心弦的音乐,更没有安置在各个角落的摄影摄像设备:而同样不存在的,是紧张且充满压力的氛围。大家不必在意能否拍出清晰好看的、能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照片,只要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佳作本身,用眼睛观察色彩与工艺,用心感受设计师的巧思就足矣。

如果把日历再往前调一调,在19世纪,聪明的设计师们甚至会特意让女性穿着他们的新作在人多的街道随意游走,为的就是旁人那不经意的一瞥,而这一瞥,或许就能带来潜在的客户抑或是期刊上的报道。这听起来似乎颇费力气,成效也不一定显著,但在那个时代,就是最恰如其分的宣传。衣服虽是诞生于工坊内,不过只有把它置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内,与穿着者和周遭产生互动,才是风格形成之时。

被誉为高级定制之父的Gharles Frederick Worth在时装发布上同样处于引领地位。彼时,高定时装屋更多是携新作前往客户家中进行试衣,而Worth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工坊内“开门迎客”,让客人在同样私密但气氛更加热烈的工作室场景内,第一时间欣赏到新鲜出炉的高定佳作。同时,相比用静态人台来展示衣服,他倾向于邀请真实的女性作为模特进行演绎,他的夫人Marie Augustine Vernet就曾多次身穿Worth的设计向客户展示。

到了20世纪,越来越多的高级时装屋开始采用Worth的方式,雇佣模特在自己的工作室内,以私密的小型沙龙秀的形式向精英客户展示新系列的设计。相比现在模特踩着强有力的步伐,在舞台中央仅仅停留短短几秒的时间,为镜头留下惊鸿一瞥;那时的展示就要随性得多,模特悠闲地漫步于不大的空间内,足以让在座的每一位看清衣服的细节,整场沙龙秀可以长达三小时,并且在几周的时间内每天重复上演。这样的模式也逐渐从巴黎蔓延到伦敦、纽约等大都市,在各大时装屋和百货公司中普及,而在座的观众,也从客人拓展到媒体、买手等业内人士。而有趣的是,许多情况下摄影都会被明令禁止,因为担心全新的设计有泄露的风险。

在帽饰沙龙内,设计师在给顾客提供选购意见。摄影:Constantin Joffe,美国版VOGUE 1948年11月号

不必在意能否拍出清晰好看的、能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照片,只要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佳作本身,用眼睛观察色彩与工艺,用心感受设计师的巧思就足矣。

早期的沙龙秀场景。摄影:Montana,美国版VOGUE 1942年2月号

设计师James Galanos在发布会后臺为模特调整帽子。摄影:Bert Stern,美国版VOGUE 1963年3月号

设计师Hubert de Givenchy在时装屋内为卡塔尔瓦尔公爵夫人试装。摄影:Deborah Turbeville,美国版VOGUE 1975年2月号

随着各种交通方式越发便利,时装展示的足迹也不仅仅局限于工作室内。沙龙秀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一提箱秀(trunk show),这个形象的翻译不难理解:把需要展示的衣服打包收纳进行李箱里,带到一个全新的地点进行展示。二战后,美国知名设计师Bill Blass对于提箱秀的普及功不可没,他的设计优雅得体,处处散发着上流社会气息,也因此收获了许多富裕阶层的客户。在一场场的提箱秀中,Blass会根据客户的外形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亲自为他们挑选设计,而Blass这样的亲力亲为可以确保不会让自己的客户在社交场合出现“撞衫”的尴尬情况。这既保护了高级时装赖以生存的独家性,也让创作者更加了解穿自己设计的人,保证品牌在时尚语境中紧密的相关性。

在此之后,随着时尚行业的体系化,四大时装周的逐渐成熟,时装展示有了较为固定的模式。21世纪社交媒体的发展,也让时装秀的规模越发盛大,阵容也更加星光熠熠。而出人意料的是,近些年,沙龙秀、提箱秀这种仿佛属于过往的展示形式,却屡屡被重拾。越来越多品牌脱离传统的时装周日程和发布地点,以自己的方式打破T台与观众间的距离,展现时装本身的魅力,以及其与真实世界碰撞出的火花。

法国老牌时装屋Patou重回大众视野的2020春夏系列,也是其创意总监Guillaume Henry上任后的首个系列。相比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时装秀来将回归昭告天下,品牌出其不意地选择打开总部的大门,受邀的业内人士们穿梭于两层楼的一个个房间内,而迎接他们的除了Guillaume,还有身穿新季时装的女孩们,相比专注于展示衣服,她们更多是自在随性地做自己,如Guillaume所说,“这是一个友好的品牌,为现实世界的女孩们设计,我希望她们脸上有笑容,心中有热情”。宾客除了能近距离观察服装的细节,听到创作者本人绘声绘色的讲解外,每件衣服上还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后可以进一步了解背后的工匠以及面料的来源。而这些,都是传统时装秀难以提供的特殊体验。

曾入围美国时装协会(CFDA)与VOGUE联合举办的时尚设计师大奖决赛的Jonathan Cohen,成立品牌已有十余年,早先他也是时装周的常客,而近年则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游走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小型提箱秀上。他表示,这样的方式可以更深度地触及人群,与客户建立直接的联结,对于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而令他及同事都十分出乎意料的是,许多创新的想法和设计也是在一次次的提箱秀中孕育而生。Jonathan在采访中说:“提箱秀是意想不到的魔法发生的地方,和客人共处一室的经历给我们带来灵感和启发,因为能得到即时的反应和直观的反馈。”

50年代的时装发布场景。摄影:Constantin Joffe,美国版VOGUE1951年2月号

设计师Yves Saint193e6e3ffc7a38db00b606f923c9e198 Laurent在时装屋内为模特Loulou de laFalaise(中)、Marina Schiano(右)等调整衣服。摄影:DeborahTurbeville,美国版VOGUE 1975年2月号

“沙龙秀比常规的时装秀少了一些正式的、具有商业意味的气息,提供了一种更加私密、更具互动性的体验,观众与衣服的距离之近,也使之成为了展示的一部分。”

这并不是老牌时装屋或资深设计师的专利,2020年成立的品牌Talia Byre去年九月在伦敦发布了2024春夏系列。对于品牌的第三场秀——这个亟需提升知名度的关键阶段,传统的做法或许是邀请尽可能多的相关人士甚至名人,以增加社交媒体上的曝光和讨论,而Talia Byre只邀请了不到三十个人。对于年轻设计师而言,这无疑需要相当的魄力和自信。在位于伦敦西部的17世纪老街Cecil Gourt的一家书店内,大家围坐在嘎吱作响的木头板凳上,与设计师一同穿越回复古的沙龙秀时期。在她心中,那是时尚充满不竭的活力与旺盛生命力、用热情与创造力浇灌的黄金时代。

同一时间,VOGUE100与Christopher John Rogers也在纽约共同举办了一场区别于传统时装秀的小型沙龙秀。场地的布置参考了20世纪初沙龙秀的场景,来宾分散在多个圆桌旁,边享用美酒边近距离欣赏Ghristopher John Rogers所带来的意趣盎然的设计。而与此同时,设计师和团队也在一边静静观察着观众的反应,收获了宝贵的即时性反馈。在热闹紧密的日程当中,这个傍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放松和喘息,也让平时擦肩而过的人们可以坐下来好好了解彼此。

主持了本场活动的VOGUE Runway时尚新闻编辑Jose Griales-Unzueta,这样与我们分享了此次经历的感受:“沙龙秀的形式提供了一个让人们近距离观察Christopher的设计,认识他及他的团队的机会。它比常规的时装秀少了一些正式的、具有商业意味的气息,提供了一种更加私密、更具互动性的体验,观众与衣服的距离之近,也使之成为了展示的一部分。能时不时地回归沙龙秀的传统,让这种特别的形式在当下延續,也是一件好事。”如Jose所言,在喧嚣背后,衣服和人仍是时尚的核心所在,褪去华丽的加持,脱离数据的束缚,这样的返璞归真,或许能在更新换代快到猝不及防的当下,让人们再次感受时尚最掷地有声的存在。

猜你喜欢
美国版时装秀沙龙
穿越千年的“时装秀”
130年美容演变史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巧克力时装秀”
穿越千年的“时装秀”
MS·CHIC美发沙龙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咱班的环保时装秀火了
华为发布美国版Mate 9 接入谷歌亚马逊VR、AI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