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里的坏学生

2024-02-01 16:07周渝
青年文摘 2024年2期
关键词:孔门睡大觉孔夫子

周渝

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这个孔门弟子太容易让人记住了。观《论语》,他挨骂最狠,简直是坏学生的典型。若再结合司马迁写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来看,宰予不仅上学期间油嘴滑舌,毕业后也不走正道,助纣为虐,简直是孔门之耻。

可奇怪的是,这样一位“坏学生”,到了唐朝官方诏令国学祭祀孔子时,却能够跻身配享孔庙的“十哲”之一。而且,无论是《论语》还是《史记》,都能找到对宰予评价很高之处。

对于这样一位表现特别、充满矛盾的人物,我们不妨把时间倒退回孔子课堂最热闹的那些年去看看。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孔子从齐国回到鲁国,决定继续教书办学,此后10年间,孔子的弟子越来越多,如颜回、端木赐、冉雍、冉求等著名弟子都在这期间加入孔门。当然也包括“坏学生”宰予,而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在上课时间睡大觉。《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旷课了,孔子派人去找,结果发现这小子白天在房里睡大觉。夫子很生气,他怒批宰予是“朽木不可雕也”,烂泥扶不上墙,我还有什么可以说的?接着又引发自己对识人态度的思考,说起初对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如今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因为宰予这言行不一的家伙而改变的!

孔夫子愤怒的后果,就是后世几千年来,家长、老师骂孩子不成器都喜欢用这句“朽木不可雕也”。可问题在于,宰予后来能力很出众,这哪是朽木和烂泥?明明是优秀学生!

于是有人对宰予昼寝这段做了另一种解读:宰予身体不好,精神匮乏,所以白天睡觉。孔子见了感慨地说,朽掉的木头是不能强行雕琢的,土坯经不起风雨的侵蚀!对于宰予这样身体不好的学生,我怎么好过分责备他呢?让他好好休息吧。

看看,这样解读,是不是和前面的孔子形象天差地别?一个是因为学生旷课睡大觉而大动肝火的严厉班主任,一个是关心学生身体、不忍让学生过度劳累的慈祥老父亲。持后一种解释的人还会认为,这不正是孔夫子的高明之处吗?宰予身体不好,所以不苛求他一定要来上课,宰予后来的成就,也是因为孔夫子能够“因材施教”。

一个旷课睡觉的事,竟然能衍生出反差如此大的解读。皆因《论语》这本经过漫长筛选编撰而成的书,记录的许多孔子语录都看不出具体语境。《论语》在这件事里只交代了前提,诸如宰予身体不好、容易疲乏等都不见于记载,仅是后人推测。

可换个角度看,春秋时期照明条件十分有限,大部分人睡得很早,读书人必须早起趁着天明之时学习功课,所以白天睡觉被视为懒惰。宰予是人,他后来的表现优秀不代表学生时代就必须完美无瑕,有个旷课睡觉的前科不算什么,只是刚好被记录下来了。孔夫子也是人,发现学生偷懒睡大觉,恨铁不成钢地说几句重话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要大胆推测,与其脑补宰予身体不好,不如说正是孔夫子的几句重话把这懒惰的学生给骂醒了,从此痛改前非,发愤图强,成为孔门优秀弟子。这样一来,不也是一个好老师因材施教巧用激将法、坏学生猛然悔悟逆袭成才的励志故事吗?

(摘自《国家人文歷史》2023年第20期,本刊有删节,佟毅图)

猜你喜欢
孔门睡大觉孔夫子
孔门十二时辰
在地板上睡大觉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孔夫子的《防疫三字经》
圈里事儿
冬天到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将愚人教成君子的孔夫子
伏生传《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