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打造数字普惠新模式

2024-02-01 16:08赵草梓
银行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赵草梓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跨越发展推动金融业态加速变革,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空间,商业银行在开展数字普惠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新亮点。随着数字普惠技术不断革新,商业银行应充分把握发展新趋势,加快开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数字普惠是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数字普惠已成为商业银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顺应时代潮流、迈向发展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国家顶层设计为数字普惠行稳致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是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基本建成了多元化、分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明确强调要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以及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我国持续强化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确立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路径,为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数字技术已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强劲动能。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明确了数字经济的重要地位。数字普惠作为数字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普惠金融目标对象涉及小微企业、扶贫、涉农等领域,包括了海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银行在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时,普遍面临着信用评估较难、业务需求“短、频、急”、线下业务成本高、资产质量管控风险较大等问题,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突破时空限制,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形成了“量增、面扩、质提”的金融新局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67.7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7.4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同时,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更低,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较2017年累计下降3.1个百分点。从宏观经济数据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数字技术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普惠金融数字化也必将是把握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当前商业银行数字普惠发展特点及应用实践

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发力数字化战略转型,借助科技手段适应普惠型小微企业新融资需求,研发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市场需求广泛与迫切、本行科技及风控能力可支撑的数字普惠业务。整体来看,呈现四个新特点。

数字平台:智慧经营与金融服务同步发力。商业银行借助金融科技赋能,打破几十年一以贯之的传统的普惠金融“人海战术”服务系统体系,在组织、流程、技术等多个维度推进数字化“新基建”,打造智能化平台。例如,华夏银行推出“数字普惠智能服务平台”,具备低耦合性、高扩展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普惠型小微企业业务类型差异大、业务需求急、参考因素多、审批要求高、风控决策快的金融需要,内外连通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微信公众号连接系统、外部数据管理系统、生物识别系统、电子营业执照核验系统、电子签章系统、云平台等,着力实现数据相互传送,信息不断叠加,价值持续放大。

特色产品:生态图谱与业务场景不断优化。产品作为银行服务客户的基础,在数字普惠新阶段也由过去單点、简单式创新向多点、体系化的产品管理创新转变。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全面、深入挖掘普惠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关联场景,包括商业场景、金融场景、生活场景等,广泛嵌入金融服务,通过精益敏捷的方式,推动线下产品线上化、线上产品迭代优化,在产品创新上更加关注强化视觉设计,简化交互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强化不同生态场景客户的相互导流、互相赋能。例如,华夏银行立足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科创、“专精特新”、绿色低碳、战略新兴等重点领域小微企业定制专属的金融服务方案,推出专精特新贷、科创e贷等特色客群系列产品;聚焦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推出“菜篮子”保供贷、花惠贷等专项数字化普惠涉农产品,通过“在线申请、在线签约、自助放款、在线还款”等流程,可以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路”。

集约运营:业务流程与组织体系双重变革。贷前环节,体现出从源头“识”险,包括资料收集移动化、资料传输电子化、科技应用实时化。商业银行普遍开发客户经理应用App,实现授信调查环节资料的现场搜集,通过系统传输实现资料搜集电子化、无纸化。开发移动实地见证设备,具备人证识别、录音、录像、定位等功能,运用“人防+技防”,在保障见证过程真实有效的同时也维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贷中环节,商业银行通过引进权威、充分的外部大数据,联动调取内部风控数据,形成“标准化审批、全流程防控、多维度管理”的小微业务审批逻辑、策略、规则、体系。例如,华夏银行推出的小微企业信贷决策引擎、电子信贷合同系统,将合同管理系统与信贷系统、电子签章系统等打通,过去的业务断点成为新的业务节点,实现信贷合同“一站式”、全流程、全线上签署,节省各环节人工劳动,解放生产力,安全性上也有极高的保障。

智能风控:前瞻预警与资产质量持续提升。在风控方面,商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构建前瞻性的风险监测模型,提高预警信号的发现效率和精准度,实现大数据智能贷后管理,全面掌握小微企业贷款流向,严防贷款流向禁止与限制领域,防止贷款实际用途与合同约定不符,防止贷款不合规地流向关联企业。同时,利用大数据将大量非现场贷后管理集中到后台处理,提高贷后管理效率,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提高风险处置效率。例如,华夏银行利用数字风控技术,解决过去小微授信业务重报表、重流水、轻实质性风险的问题,由过去财务数据推论的经营成果,升级为大数据环境下,对客户全面信息搜集基础之上的客户风险画像、客户风险分级、客户风险判定和客户风险防御,建立起多达数百个风控维度、上千个风险数据项的风险全景视图、多维度风险关系图谱,实施智能风险识别,梳理风险传导路径,为普惠业务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商业银行数字普惠新趋势及发展路径探索

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创造了发展条件,普惠金融为数字技术提供了发展动力,数字普惠在发展进程中呈现新趋势,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战略层面:推动“理念—规划—机制”的全面革新。商业银行推动数字普惠变革和转型升级需要发挥战略的指导作用,对战略的重视和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数字普惠的整体性和前瞻性。制定数字普惠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并非被动回应外部技术冲击,而是要主动将金融科技融入整个治理结构和运行体系,尤其是普惠金融这种更加需要数字技术支撑的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应围绕全行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从创新商业思维入手、以改变增长曲线为目标、用技术突破进行赋能,带动业务的突破式增长和创造性变革,从战略高度制定符合本行长期发展目标、资源禀赋和风险偏好的普惠金融数字化贷款发展策略,以普惠金融业务类型自营、助贷等为横向,以管理制度、业务流程、风险策略、系统和数据支持等为纵向,提升配套机制水平,制定矩阵式的发展策略和具体措施,配套有竞争力的积极的激励政策,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的整体性突破,将战略认知力转变为变革推动力和制度执行力。

技术层面:建立“敏捷—专业—高效”的运营架构。数字普惠是基于小微客户群体的行为管理来促进业务增长的创新经营模式,要通过数据分析来深刻洞察客户需求的变化,基于客户的需求建立营销驱动形式、产品投放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数字普惠应以移動化为抓手,充分重视移动端在客户运营和维护方面的核心作用,打造超级App,促进体验提升和功能优化,推进客户运营与敏捷迭代。组建数据分析与数字化运营团队,形成从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到交互反馈的闭环,以提供精准、个性的获客、活客、留客全流程策略。综合运用数据技术和场景元素,以数理模型的决策流优化人工操作的工作流,提升智能信审比例,打造自主化风险防控体系。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建立线上、线下多元触点,为普惠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接入体验。

应用层面:实现“智能—迭代—融合”的突破升级。随着普惠金融服务范围日趋扩大,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竞争的焦点将集中于客户体验、运作成本效率以及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提升都离不开底层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唯有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数字普惠金融的业务模式和应用场景。近年ChatGPT作为一门新兴技术,活跃在各个领域,近期谷歌又推出Gemini模型,层出不穷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银行数字化应用的影响也不断引发关注和讨论。在监管和市场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以在新一轮技术应用浪潮中把握先机,试点探索AI技术在智能客服、智能引流等方面的应用,进而延伸到风控、决策管理等,助力数字普惠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随着小微企业的成长,探索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和碳金融等领域延伸。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学习利用最新前沿技术,构建数字化客户全景视图,实现智能服务匹配,将各种科技手段真正嵌入具体业务场景中,通过金融科技转型实现业务流程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也能真正利用“机防”代替“人防”管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生态层面:构想“创新—协同—开放”的未来银行。未来,在数字技术应用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探索加快形成开放联动的数字化普惠金融特色生态,以“开放维度最广、开放程度最深”为出发点,通过双向、多维度、全口径开放,广泛连接、着力整合多样化生态场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在客户端,以开放账户、开放用户、开放渠道等为抓手,深度融合客户场景需求,提供专属产品与服务,营造闭环经营。对合作方,通过开放银行标准化接口对接的方式,与第三方服务商进行用户、数据、消息等交互,接入生态服务。

关于数字普惠稳健发展的几点思考

数字普惠已是大势所趋,伴随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变化更迭,商业银行唯有坚守初心,才能实现普惠金融业务可靠、有序和稳健运营。

回归本源:在数字转型热潮下重新审视数字技术与金融的辩证关系。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普惠金融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成为提高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精准度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为普惠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极大的能量。然而,我们也要冷静审视数字技术与金融的关系,数字科技本身是一个工具,数字与金融结合最终要实现的是金融功能,发展数字普惠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普惠金融。例如,在数字普惠中不能将数字技术置于金融本源功能之上,一味追求数字引流获客,引发过度借贷问题;也不能一味追随数字浪潮,将普惠线下产品全部线上化,偏离普惠金融服务弱势群体的初衷。面对奔涌的数字经济浪潮,应明确数字化业务模式创新边界,打造“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生态。

守正创新:在数据应用中更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网络应用会渗入各个金融场景,使银行系统更易受到网络威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难度增大,面临数据滥用、数据泄露、数据非法使用等挑战。数据安全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如果对数据保护力度不够,不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自身,还有可能传染扩散,影响到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众利益和金融市场稳定。商业银行应建立“定量定向”使用的、市场化的、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犯。

经济发展:承载数字普惠大格局的坚强柱石。数字普惠发展中的算法、规则、策略、模型固然非常重要,可以起到极好的客户分层分级、产品差异服务、风险防控的作用,但我们也发现,小微客户品质的好坏、经营波动的大小、还款能力的强弱与宏观经济周期、行业景气指数、区域经济活跃程度更有关系。我们既谈数字普惠、数字金融,更要跳出数字经济,将目光转移到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宏观经济,只有宏观经济发展平稳了,社会投资提升了,经营氛围改善了,消费能力提升了,盈利状况恢复了,才能实现经济带动数字、数字带动效益、效益带动民生的良性生态。

展望未来,数字普惠大有可为,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引领下,商业银行定能在乘风破浪的探索之中迈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华夏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

责任编辑:孙 爽

976639255@qq.com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