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与落实

2024-02-01 08:36李世阳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高中物理

李世阳

【摘要】物理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不仅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与科学性,而且同其他学科相比接受起来难度更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疑难障碍.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是一个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此为基本依托创新教学流程,帮助学生突破疑难障碍,让他们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本文针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为研究对象,同时分享一个落实案例.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

随着新课程方案与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进到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项目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等成为新课改的几大热点.其中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体验,是对有效教学的具体讨论,主要包含教学与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解决教、学、评三大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本文以鲁科版高中物理一年级必修第一册第3章“相互作用”中的第3节“摩擦力”中的“滑动摩擦力”这部分教学内容为案例,分享一个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方案.

1 综合分析后确定教学目标

1.1 课程标准分析

针对“滑动摩擦力”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来说,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以实验为载体帮助学生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让他们能够借助动摩擦因素把摩擦力给计算出来.在本节课中,教师应主动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摩擦力的体验和相关经历,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与生活背景,利用演示实验和小组实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结合实验现象归纳滑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利用实验方式把一些生活中同摩擦力有关的物理现象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将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什么是动摩擦因素,使其学会如何计算滑动摩擦力.

1.2 教材内容分析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读发现,基于生活现象引出摩擦力问题,探索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旨在引领学生结合实验的方式来探索滑动摩擦力的奥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置动手体验、自由猜测、设计与操作实验、互动探索以及改进实验等多方面内容,让学生习得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促进优良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形成.“滑动摩擦力”这部分的重点是研究规律,采用公式处理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是对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因为这种力比较特殊,无法用眼看到,也没办法用手触摸到,教师应把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直观化的形式展示出来,辅助学生轻松理解,帮助他们突破难点.当学习完该部分有关内容后,课本还注重引导学生使用已學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摩擦力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其能够处理一些真实存在的物理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1.3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初中时期对摩擦力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初步了解和认识,教师在这节课教学中应充分把握好这一优势,助推他们更为深入的学习与探索摩擦力的奥秘.不过因为摩擦力问题较为复杂与特殊,致使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师应格外关注,在物理实验与生活素材双重导向下,层层递进地让他们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1.4 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科学恰当、清晰明了,这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与关键所在,高中物理教师在“摩擦力”教学中需要围绕同一目标设计教、学、评各个环节,而滑动摩擦力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为:

(1)能够根据生活实例描述什么是滑动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能够通过实验直观呈现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据此得到同相对运动方向是相反关系的规律;

(3)通过实验研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有什么影响,明确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公式是f=μN,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且掌握计算方法.

(4)可以感知到滑动摩擦力同现实生活与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对一些真实存在的滑动摩擦力现象进行描述和揭示,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

2 设置紧扣教学目标的活动

活动1(针对教学目标1)

教师可采用游戏“拿起瓶子”导入新课,随机邀请两名同学走上讲台去拿玻璃瓶,其中第一位同学是在受伤涂有肥皂水的情况下去拿,发现难以将玻璃瓶拿起来,第二位同学则是在干燥情况下能够轻松拿起瓶子,引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蕴含着哪些物理知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知道同摩擦力有关,接着要求他们罗列一些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如:饮料瓶盖上面有横纹,轮胎花纹,为车链添加润滑油,旅行箱下装小轮子等,使其感受到摩擦力就在身边,且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 在该活动中,利用营造情境的方法引出新知识,通过“拿玻璃瓶”的动手体验活动引出反差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其通过罗列真实存在的摩擦力现象迅速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让他们感知到摩擦力无处不在,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新课内容.

活动2

教师让学生把双手放在课桌上面,在用力往下按的情况下尝试向前方移动,引出问题:大家感觉到桌面对手产生的阻碍作用了吗?滑动摩擦力该如何定义?接着引导他们归纳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使其思考滑动摩擦力产生应具备哪些条件.

设计意图 在本活动中,学生在亲自动手体验中结合个人感受初步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结合问题链有助于启发他们主动思考,让其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致.

活动3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一个毛刷,把课本放在毛刷上面,往左拉动课本,使其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毛刷运动没有?毛刷相对课本运动没有?毛刷有没有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影响?让他们尝试借助毛刷研究和归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即为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仿,且理解相对运动的含义,即为:某一物体对另一物体而言的相对位置连续变动.

设计意图 在本活动中,使用毛刷操作实验能够将不可见、不可触摸的摩擦力方向变得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难点,由于相对运动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获得第一手经验,使其认真观察和体会相对运动,再借助问题串的驱动作用循序渐进地理解什么是相对运动.

活动4

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中提供的实验方案,探讨下列问题:该怎么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木块都受到哪些力的作用?這样能够确保物体是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吗?当弹簧测力计正在移动时是否方便读数?如果不方便,该怎么改进这样实验装置?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一起思考、讨论与交流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使其尝试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让他们在明确分工与合作下完成实验探究.当完成实验操作以后,教师可随机挑选小组派遣代表介绍本组学习成果,让他们一起探讨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公式,使其思维发生碰撞,积极动脑思考与动口交流,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高效率地完成实验操作与任务.

设计意图 在本活动中,通过改进与优化实验装置,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使其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深层次掌握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内容,促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而且持续借助问题链的优势安排实验教学,从而打造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物理学习环节,有效强化学生深度探索滑动摩擦力奥秘的动力,有助于创新思维与创造意识的改善,使其形成更为广阔的物理思维.

活动5(针对教学目标3与4)

教师在课件中出示几种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如:金属和金属之间是0.5,金属和塑料之间是0.2,木材和木材之间是0.4,木材和金属之间是0.2,橡胶和金属之间是低至0.2以下,橡胶轮胎和水泥路面之间是0.3左右等,搭配问题:哪个动摩擦因数最大?大家平常见到的汽车轮胎都是橡胶材质,为什么?哪个动摩擦因数最小?并讲解课本第81页的例题,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如:

(1)如图1所示,物体同接触面之间是粗糙的,请判断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2)如图2所示,质量m=10kg的物体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0.2,当物体往右滑动过程中,还会受到大小是10N、方向是水平向左的力F的作用,那么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g取10m/s)与方向分别是(    )

(A)大小是20N,方向是水平向左.

(B)大小是20N,方向是水平向右.

(C)大小是30N,方向是水平向左.

(D)大小是30N,方向是水平向右.

设计意图 安排这些学习活动,旨在助推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动摩擦因数,增进物理课堂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引领他们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真实存在的生活问题,扩大学习范围,使其眼界得以开阔,增强学习效果.

3 制定目标统领下的评价任务

针对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来说,通过“教”与“学”两个环节的推进,接下来需采用评价的方式来衡量学生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达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之间的一体化.在高中物理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基于多个视角来评判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像观察、提问、安排任务、互动交流、课堂练习、测试与作品展示等,均属于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常用方式,通过评价可以有效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点,以及他们同既定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

在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中,评价不是纯粹地评定学生学习成果,当发现他们同预期学习目标存在一定距离时,就要及时调整教学资源与方案,使其学习效率变得更高,促进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真正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行为与表现,并非是“对学习的评价”.高中物理教师在“滑动摩擦力”这节课教学中进行评价时,要多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非直接告知他们的学习结果,使其认清自己,知道各自的学习情况,未来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等,具体而言可从两个层次对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1)能说出生活中出现的滑动摩擦力案例,知道概念;可以直观演示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完成问题串的回答;能指出教材中安排实验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且通过思考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动手操作实验,得到相应的结论;能结合不同材料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差异,说出这些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能结合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与生活经验总结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能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可以使用提供的器材研究相对运动实验,正确完成课堂练习题,会判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用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f=μN解题,能够正确完成课堂练习题;能够用滑动摩擦力原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应用实例.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以往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思路,增进“教”“学”“评”三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全力打造一体化教学模式,确保这三个环节目标的一致性,突出整个教学流程的系统化与完整性,带领学生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对他们的学习情况、目标达成程度进行实时评价,使其认清个人定位,发现自身的优点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弥补和改进,促进物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永刚.理实一体化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6):74-76.

[2]周洋.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评价方法[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4):44-46.

[3]黄巧曦.基于高中物理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逆向设计探索[J].物理教学探讨,2023,41(01):16-18.

[4]吕婷,翁秀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索与混合式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方式[J].高考,2022(35):99-101.

[5]汪世凤.混合式学习背景实现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J].高考,2022(24):34-37.

[6]郭志东.理实一体化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6):63+65.

[7]王春梅.大单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评价方式探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51(06):45-47.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高中物理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