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温针灸斜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24-02-01 13:51项瑞瑞郭雅雯孟立仙张树立孙桂枝武文玉
河北中医 2024年1期
关键词:全血手法黏度

项瑞瑞 郭雅雯 孟立仙 张树立 孙桂枝 武文玉

(河北省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种进展性椎间盘退变,其病理变化主要为髓核突出,进而破坏脊柱动态结构的稳定,改变两椎体位置,出现关节突关节错缝,引发腰痛[1-2]。中医学认为,LDH主要是由于外伤或外感风寒,导致局部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针灸疗法具有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在LDH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腰椎斜扳手法以患者腰部为支点,让其上半身和下半身在适度力度的作用下向相反方向扭转,进而将移位的椎体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效果较佳。密集型温针灸斜刺是一种结合远红外热像的新型针灸疗法,其以解剖结果为基础,可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定点治疗。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我们采用密集型温针灸斜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LDH 30例,并与采用常规针刺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45.30±9.23)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3.10±1.01)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59岁,平均(44.61±9.60)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02±1.06)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LDH的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LDH的诊断标准[5]。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既往无腰椎手术史;患者知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处于急性发作期者;有传染性疾病者;有腰椎结核或强直性脊柱炎者;腰椎滑脱者;装有心脏起搏器者;脊柱骨折者;患有重度皮肤病者;存在失语症等沟通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针刺治疗。以患处夹脊穴及阿是穴为主,合并足少阳经证者加殷门、悬钟、环跳、阳陵泉,合并足太阳经证者加委中、昆仑、秩边、承山。患者取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常规进针,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有酸胀麻感为宜,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

1.3.2 治疗组 予密集型温针灸斜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

1.3.2.1 密集型温针灸斜刺 患者取俯卧位,先通过红外热像仪对患者腰背部进行检测,然后以红外热像图上显现的局部异常高温点及压痛点为治疗区域。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采用1.5寸毫针对高温点及压痛点进行密集斜刺,针尖朝向高温点及压痛点,在距离中心点位1~2 cm处采用提捏法或指切法密集斜刺2~3 cm,以患者有酸胀麻的感觉为宜,针与针之间的间隔为0.5~1.0 cm,得气后最痛点针尾插2.0 cm×2.0 cm艾柱施灸,每个点位灸2~3壮,留针时间30 min。每日1次,治疗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

1.3.2.2 腰椎斜扳手法 取俯卧位,轻压、轻按患者下肢后外侧、脊柱两侧,双手重叠从沿脊柱至腰骶部自上至下按压,按压3遍,对患者阿是穴、肾俞穴、委中穴、腰阳关等穴位进行按压,出现酸胀痛为宜;取左侧卧位,自然伸直位于下侧的下肢,屈髓屈膝位于上侧的下肢,用其中一肘或手抵住患者的臀部,另一肘或手抵住患者肩前部,两肘或两手同时用力,做几次小幅度的腰部扭转活动,放松腰部,扭转腰部直至有明显阻力位,稍停留,继而用“巧力寸劲”进行一次突发且加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可闻“喀”的弹响声,平卧位休息10 s,进行另一侧操作。每周治疗2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腰椎功能 比较2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变化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共10项,每项0~5分,最高50分,评分越高则代表功能越差[6]。

1.4.2 炎症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

1.4.3 血液流变学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

1.4.4 生活质量 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3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则代表生活质量越好[7]。

1.5 疗效标准 痊愈:下肢、腰背疼痛消失,活动正常,可正常工作,直腿抬高试验>70°;显效:下肢、腰背疼痛明显减轻,可进行一般的工作,直腿抬高试验>60°;有效:下肢、腰背疼痛有所减轻,活动受到一定限制,直腿抬高试验>50°;无效:下肢、腰背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加重或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50°[4]。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列数)×100%。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2/3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ODI评分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腰椎功能OD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腰椎功能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ODI评分变化比较 分,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炎症指标血清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水平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水平变化比较

2.5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变化比较 分,

3 讨论

LDH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8]。临床上对于LDH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尤其对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通过规范的保守治疗即可达到缓解或治愈的目的[9-10]。

LDH属中医学“痹证”“腰痹”“腰痛”等范畴[11]。《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中记载:“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脚痛。”《诸病源候论·腰痛不得俯仰候》又云:“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言:“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则腰脊筋骨失养,再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导致气滞血凝,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临床治疗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通络止痛为主,其中针灸在LDH的治疗中作用显著[12-13]。

密集型温针灸是在中医学针灸理论的基础上,借鉴陆氏提针、大针、银针等疗法,并结合现代红外热像图技术,而创立的一种针灸疗法,其融合了传统中医及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优势,可对患者功能障碍部位、局部炎症部位进行准确定位,靶向性高,可明示患者疼痛的具体范围及位置,进行定点治疗,且布针密集,一次治疗可斜刺刺入几十针、上百针,通过这种密集温针灸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情况,疏通气血及经络、除痹散寒,进而缓解患者疼痛症状[14]。研究表明,密集型温针灸产生的温热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血流状况,促进炎性介质的吸收,得气后将艾柱插于针尾,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化瘀祛寒,消痹止痛[15]。

《素问·血气形志》有言:“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腰椎斜扳手法是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的一种治疗手法,具有滑利关节、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可通过对椎间盘、后关节进行牵拉旋转,改变神经根管、侧隐窝的相对容积,促使受压神经根及突出的髓核发生改变,进而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16-17]。同时该手法可有效改变病变节段空间结构,整复关节紊乱,将滑膜嵌顿解除,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还可有效松解患者神经根的粘连,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组织水肿,缓解炎症反应,重建脊柱力学平衡,进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18-20]。我们在腰椎斜扳手法中通过对阿是穴、肾俞、委中、腰阳关等穴位按压,能够更好地调节患者腑脏气血,活络舒筋,促使气血通畅,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软组织间的粘连情况,缓解患者疼痛症状[21-2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功能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密集型温针灸斜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LDH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消除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参考。此外,本研究也存在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观察指标少等不足之处,有待日后通过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增加观察指标等措施,以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研究数据。

猜你喜欢
全血手法黏度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