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对策

2024-02-07 19:12张利亚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腐病播种期侵染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2万hm2左右,其中,高标准良田0.8万hm2,是河南省重要的小麦高产区。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品种更新、秸秆还田以及耕作制度演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麦茎基腐病是当地继小麦条锈病、赤霉病之后新发生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其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蔓延趋势,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田间调查、试验示范,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对策。

一、症状特征

小麦茎基腐病是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土传性病害,病原菌为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根腐离蠕孢菌、木贼镰刀菌等,假禾谷镰刀菌是当地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病原菌附着在病残体上,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侵染适宜温度20~24℃,35℃以上或4℃以下均不发病。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侵染引起烂种、死苗,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变褐色,根部变褐腐烂。成株期引起茎基腐,茎基部1~2个茎节变褐或巧克力色,在雨水潮湿条件下,茎节处可见红色或白色霉层。穗期引起枯白穗,籽粒秕瘦甚至无籽,根部易折断。

二、发生特点

(一) 发病时间早,隐蔽性强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侵染茎基部,前期侵染,后期为害加重,隐蔽性强,容易忽视防治。小麦播种后30 d开始发病,茎基部叶鞘变褐,造成麦苗发黄。

(二)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普遍,逐年加重,是当地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年,小麦茎基腐病病田率较高,一般病田率在5%~10%,甚至在30%以上。

(三)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差异

小麦矮秆比高秆品种发病轻,半冬性比弱春性品种发病轻,拔节早、拔节快、抗倒春寒能力差的品种发病

重。

(四)气候条件不同,发病轻重不同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程度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苗期低温阴雨,扬花成熟期高温多雨,发生冻害的麦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重。

(五) 病虫害防治欠佳的麦田发生偏重

麦播期末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的麦田,冬前红蜘蛛和灌浆期穗蚜偏重发生的麦田,植株抵抗力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重。

(六)栽培管理粗放的麦田发生严重

播种量偏大,播种期偏早,偏施氮肥,植株缺锌,秸秆还田,多年旋耕,土壤偏酸,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等麦田发生严重。

三、影响因素

(一)土壤带菌和品种抗病性

小麦茎基腐病侵染小麦、玉米,病原菌附着在小麦、玉米等病残体上,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秸秆还田,耕层浅,造成土壤表层病菌积累。品种抗病性是预防小麦茎基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由于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新发生的病害,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无免疫和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豫农054、天民008等,中感品种有郑麦366、国麦301、国麦201、望水白等。

(二)气象因子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程度与播种期、苗期和扬花灌浆期的温湿度有关。召陵区一般早春低温阴雨,气候干旱,气温变化大,发生倒春寒,易发生茎基腐病。扬花灌浆期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导致小麦茎基部变褐、腐烂,光合作用受阻,进入高发期,造成枯白穗。

(三)栽培管理

小麥栽培管理措施中,以多年小麦—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秸秆还田旋耕,播种期偏早,播种量偏大,偏施氮肥,土壤缺锌等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多年重茬栽培,秸秆还田旋耕,造成表层菌源充足。播种量偏大、播种期偏早、偏施氮肥、土壤缺锌等造成小麦苗期旺长,群体偏大,通风透光差,小麦抗病能力弱,极易诱发小麦茎基腐病。

(四)病虫为害

播种期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是预防茎基腐病最关键有效的防控措施。冬前红蜘蛛和灌浆期穗蚜严重发生,造成植株多处伤口,抗病性降低。尤其穗蚜分泌的蜜露,更有利于小麦茎基腐病菌的侵入、扩展和蔓延。

(五)其他因素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秸秆未腐熟、土壤偏酸、富氮贫磷缺钾、禾本科杂草偏多、地下害虫为害等,使小麦生产缓慢,抗病力降低,有利于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四、综合防治对策

小麦茎基腐病是真菌性土传病害,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一般前期侵入,后期发病,隐蔽性强,群众发现时已错过最佳防治时期。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

防治策略,实现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控。

(一)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清理病残体。病残体是病菌积累的

主要来源,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病残体,精细整地,深耕深

翻。重病田可与油菜、大豆、棉花、蔬菜、中药材等进行2~3年轮作。

2.选用抗耐病品种。选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重点选用半冬性、矮秆抗耐病、抗倒春寒的小麦品种。可选用百农207、周麦27、泛麦8号、郑麦9023等抗耐病品种。

3.合理施肥、灌溉。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和锌肥,磷肥、钾肥和锌肥一次性作底肥,氮肥分基肥与追肥两次施用。播种期浇水造墒,形成健苗、壮苗,浇水时避免大水漫灌、串灌,减少病菌多次侵染。

4.提高播种质量。适期适量播种,推广宽幅或宽窄行种植。半冬性品种播种期在10月15—20日,弱春性品种播种期在10月20—25日,每667 m2播种量为8~10 kg,播深3~5 cm。

5.其他措施。推广节水灌溉,降低土壤湿度;浇好防冻水,预防冻害;预防红蜘蛛、穗蚜,减少伤口;中后期结合“一喷三防”喷洒叶面肥,促使植株健康生长。

(二)化学防治

1.土壤处理。小麦茎基腐病是真菌性土传病害,结合整地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广谱低毒杀菌剂进行土壤处理。第一遍耕翻后,选用杀菌剂喷雾垡面,然后再耕翻第二遍。

2.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可显著降低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的发病率。每100 kg种子可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0 mL,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 mL,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 mL,也可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等)混合拌种,兼治苗蚜和地下害虫,减少伤口,提高植株抗病性。注

意:杀菌剂拌种后应晾干,且随拌随用;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严禁闷种;戊唑醇拌种有延迟出苗的现象。

3.生长期防治。小麦返青拔节期。每667 m2可用43%戊唑醇悬浮剂20~30 mL,或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5~35 mL,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 mL,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40 mL,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60 g,并与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锌肥等混用。为确保防效,用药要适量,水要足量,每667 m2用水量不少于30 kg,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尽量喷施小麦茎基部。严重地块,7~10 d再喷1遍。

作者简介:张利亚(1976—),女,河南漯河人,助理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责任编辑   刘素芳)

猜你喜欢
基腐病播种期侵染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