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杨家埠年画《女十忙》创作背景研究

2024-02-09 13:08熊辉
收藏与投资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物年画背景

摘要:木版刻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其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更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杨家埠木版年画种类繁多,款式多种多样,制造技术也匠心独具。本文主要探讨年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幅作品《女十忙》,其表现女性在不同场景下辛苦劳作的身影,赞颂女性勤恳的劳务精神,这是现当代社会的女性需要学习的。

关键词:女十忙;背景;人物;年画

年画寄托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木版年画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潍坊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并称中国年画三大产地,三地年画在木版刻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年画早已被普遍使用,过小年时家中贴的“灶王爷”,实际上就是年画的一种。家家户户都会用到年画,年画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传统年画的研究与应用,却开始慢慢减少,因此,要使得年画等传统艺术能够更加久远地流传,必须让更多的人了解年画背后的故事,揭开年画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人懂得年画对人们的非凡意义。

一、《女十忙》的作品简介

(一)构图与色彩

1.构图

《女十忙》(图1),清代创作,款署“丙辰年”,木版彩印。所谓女十忙,就是农家妇女将棉花制成布要经过弹花、搓股卷、纺线、拐线、浆线、打筒、接线、引线、缠纬纱、织布十个操作程序。图中妇女都穿着宽袖长衣裙,头上带有发花,或在屋内,或在屋外,都聚精会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劳作,紧张有序;同时又有几个小孩子在旁边玩耍嬉闹、放风筝的场景,增添了些许童趣。妇女们分工明确,小孩子松散闲适,一只小狗穿走其中,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画面分上下两部分,十组人物形象错落有致,疏密结合,这样一个有松有紧的构图,既表现了纺织工作的紧张节奏,在劳作中聚精会神,又于孩童的玩闹中体现劳动并不枯燥,有滋有味。类似《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清吹、宴乐、观舞、休息、宾客应酬五个场景,整幅图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2.色彩

在十组形象中,每个人物的神情、衣着都不同,虽然大都穿圆领的宽袖对襟,即马褂,但每个人物的衣领与褂子的色彩搭配都十分丰富,无一雷同,或为黄领红袍,或为紫领绿袍,或为红领紫袍,或为绿领红袍。其中有两人在马褂外穿黑色和紫色马甲,颜色状貌各不相同,而领口和袖口也均为不同颜色的花纹图案,都采用了对比色,使整幅画作色彩纷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总的来看,整幅画多采用明亮色彩,如黄、紫、红、绿等诸多颜色。

(二)人物形象

作品中题诗曰:“张公家住在河南,十个儿媳未曾闲。纺棉织布挣银钱,盖楼台,治庄田,荣华富贵万万年。”诗中提到的“十个儿媳”就是指《女十忙》中的十位女性,她们各自有不同的形象特点和动作特征,也反映了织布的十个操作环节。

年画的上半部分表现的场景分别为弹花、搓股卷、纺线、拐线、浆线,而下半部分則表现打筒、接线、引线、缠纬纱、织布的场景。在这十个操作步骤中,每一位儿媳的动作皆有不同的韵味,或盘坐、或直立、或下蹲、或弯腰起伏,体现了一定的节奏感,画面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故事性。

画面还巧妙运用对称构图,如上部中间那名穿红黑相间马甲的人物形象直立在画面近中央位置,两侧各有一人盘腿而坐,一位在接线,一位在缠纬纱,人物动作虽各有不同,但整体仍处于对称状态,表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对称之美。三名孩童的形象也颇为有趣,细节处理十分精妙。

总之,画面中每个人物形象的姿态动作都各有特点,但又彼此连贯,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水乳交融般的整体。

(三)艺术风格

简练质朴的木版套印年画,采用简练淳朴的刻印形式,其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是构图饱满,造型夸张。杨家埠木版年画,既要表现过年的欢乐气氛,同时还要符合农民的审美心理,因为年画是农民过年时用来装饰房间的。画家在构图上采用散点透视法,突破了二维空间的限制,在一个平面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人物。《女十忙》作品在人物的塑造上,采用大胆夸张、高度概括的手法,突出人物的头部和身体部分,虽然看起来不成比例,却使人感到真实可爱。

二是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彩色套印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画面始终洋溢着红火、热烈、欢乐、吉祥的气氛,极适合在年节张贴。这一效果主要取决于色彩的运用。杨家埠年画非常讲究色彩的对比,画家运用红、绿、黄、紫这几组颜色的对比,构成明暗层次,并运用红绿、黄紫两组纯色,使整个画面鲜艳夺目、红火热烈。

三是象征寓意,图文结合。画家借助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法,利用具体可感的形体符号来表现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女十忙》中表现了对传统农业劳动的赞颂。作者充分了解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与耕织相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的基本形式,使用传统的农具和织机,实现吃穿在一个家庭单位进行的真实情况,并将它反映在明清时期的年画上,符合历史环境。因此,潍县杨家埠年画的历史价值已经超过了它的艺术价值。

二、《女十忙》年画的创作背景

(一)文化背景

年画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潍县处于山东中部地区,这里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素有“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之称。在清代已有“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①,“两行官树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等描写,经济文化的发达,促进了杨家埠年画的繁荣。

其中,郑板桥对于年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郑板桥对杨家埠年画的影响有三点。

一是郑板桥“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的观念,推动了年画艺人主人翁意识的确立,促进了一大批反映农事,歌颂劳动作品的产生。

二是郑板桥关心世事的主张,推动了杨家埠一带以年画为媒介,抒发情感。

三是郑板桥“惟在活而已矣”的审美意识,推动了杨家埠年画表现技巧上的完善。

(二)地域背景

山东潍坊的杨家埠,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从进入这个区开始,就可感受到浓浓的“年画味”。大街小巷里,年画店与风筝店满目皆是。

在杨家埠年画起源的问题上,艺人们总是有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手艺都是老祖宗带来的”。可见,潍坊这个地界,与年画有深厚的地域渊源。

杨家先人是從四川梓潼县迁来的,他们当初定居在杨家埠的东面,浞河附近,但因浞河泛滥,才陆续搬迁至此处。据说早期的《杨氏宗谱》已经丢失,但从方志中仍然可以找到那次从四川向山东移民的记录。由此寻到了“手艺都是老祖宗带来的”印证,见到了由明代“同顺堂”所传下来的年画古版——《三代宗亲》,这是专门祭祖用的。当然,杨家埠年画的初期,也并不是全靠一个《三代宗亲》的板子,一切东西,如与山东民间传统习俗的有关信息也随之出现,如“门神”“灶神”“天地全神”等。在天地全神的上部,有一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述了有关佛教的内容,一般人比较难理解。

每位艺人对年画的理解都不同。说起杨家埠祖先的创业经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但都信奉一个传统的说法,那就是:先人们之所以以刻印年画为生,是因为杨家埠一带的村庄密集,土地瘠薄,这里的先人才有了印刻年画的想法,以维持生计。

(三)历史背景

杨家埠的年画始于明代,盛于清代,在距今三百年左右的康雍时期最盛。据有关记载,这时杨家埠有画店二十余家,有名者如“公茂”“永盛”“吉盛”“广盛大”“德顺永”“复顺”“德盛恒”等,到了清末,画店已发展到百余家,其产品甚至远销东北、内蒙古,还在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外设分店,产销非常兴旺。杨家埠年画以反映中国传统农业劳动生产情况的《男十忙》与《女十忙》两张炕头画最具代表。

年画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人们在过年过节时使用。最早出现在秦汉之际的是门神画,其被用于驱邪纳福,如“神荼”与“郁垒”,他们专门管理百鬼之事,如有害人之鬼,就用苇索执之而以食虎。之后,随着春节活动的内容增多,年画内容题材也变得繁多,如预祝五谷丰登、保佑平安、延年益寿等喜庆欢乐题材的年画,还有不少传统戏曲、人物故事、仕女婴儿、山水花鸟、吉祥图案都出现了。

三、同期背景下其他年画作品的简介

(一)《男十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男十忙》(图2),由清代翻刻,但原作在明代就出现了,采用的是木版彩印的形式,标题为“男十忙”,图中描绘了耕地、播种、蹲苗、锄地、收割、运卖以及一些妇女选种、送饭等情景。

画面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午间,在初夏芒种时节,图中的十个男性人物形象均为农民,他们都穿着简装,头戴凉帽、斗笠、小帽或光头,各有不同的表情。整幅画作将处于几个不同季节、不同生产环节的形象组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表现,描绘了农村男子从种麦到收麦的整个生产过程,画面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农业生产劳动及其人物形象形成了一系列农忙的情景,画中还有一些挑食篮子和木桶,反映了妇女往田间送饭的场景。送饭的农妇左手举着麦穗在看麦种的质量,更加增添了农忙的气氛和农村生活的气息。尽管人物的表现有一定难度,画家仍能集中表现其主题。

(二)作品的历史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清朝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之下,清朝国人以小农经营为主。这种中国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和金属农具为其主要标志,即牛耕和铁犁。明清是中国传统农业持续发展的时期,虽然这时冶铁技术有所提高,农具也有改进,但并未引起农具的革新。“农事之具,耕田为犁,平地为耙、为荡、为碌碡;起土为锹,挖土为锄、为铁耙;耘禾为耘禾耙……打稻为禾斛;刈禾为镰;扇谷为风车;晒谷为堵簟。”②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畜力和农具在明清时期无大变化,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还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仍是连续使用数个世纪的一系列农具。

四、结束语

总之,《女十忙》与中国传统纺织业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模式,男女的生产分工十分明确,即“男耕女织”。几千年来,中国广大农村劳动人民的衣被制作就是依靠这种家庭手工业来完成的。人们的衣被原料,在古代是丝、麻、葛、褐,宋元以后,逐渐为棉花所代替,被广泛用于制作衣物的明代“松江布”就有“衣被天下”的说法。这也代表了年画注重民生、注重实事的特点。

作者简介

熊辉,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画。

注释

①李金新:《郑板桥在潍县》,潍坊市新闻出版局,1993年。

②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

猜你喜欢
人物年画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牛年画牛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