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水肿浅见 *

2024-02-18 03:41张春艳王建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利小便阴液张锡纯

张春艳 王建明

(1.云南省中医医院肾病科,云南 昆明 650021;2.云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水肿之证多认为与阳虚水泛有关,治疗多采用发汗、利尿、逐水及温化等治法。但水肿尚有阴虚者,不可不知。比较早的滋阴利水的方剂有《伤寒论》中的猪苓汤,比较出名的滋阴利水方剂为张锡纯的济阴汤,药物有熟地黄、白芍、龟甲胶、地肤子。《伤寒论》之猪苓汤治疗阳明病的条文为“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包括猪苓、茯苓、泽泻、滑石粉、阿胶五药,除阿胶外,茯苓、泽泻、猪苓、滑石均有利水消肿作用,说明阴虚不甚。张锡纯友人高夷清治疗一例八正散治疗不效之阴虚水肿患者,采用白芍6两、阿胶2 两,尽量饮之,尽剂二便皆通、肿消。以上皆证明水肿病可与阴虚有关。

1 阴虚水肿的病因

1.1 先天禀赋 素体阴虚,平素体瘦,潮热盗汗,咽干口渴;或者素有贫血状态,为阴血亏虚;或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出现阴血虚。这些人群一旦出现水肿之后,固然有水湿停于内的某些表现,如水肿、小便不利,但也会有明显阴液虚损的症状表现,如口干渴,甚至烦渴、肌肤热。《灵枢·本神》云:“阴虚则无气”,水液的运行需要阳气的蒸腾气化,阳气的化生以阴精为基础,阴精亏虚则阳气化生不足,阳气蒸腾气化功能削减,水液运行障碍,从而导致水肿形成。《血证论》曰“阴虚不能化水,则小便不利”,即其概括总结。

1.2 失治误治 “水为阴邪,非温不化”,强调水肿病多属阳虚阴盛之病,治疗多采用温阳、化气之法。因此有些医家见水肿即用真武、苓桂辈,重用或过用,如患者本为阴虚水肿则用药后阴虚更重,阳虚水肿者过用温补导致伤阴,水肿未去,阴液已伤,出现阴虚证候。同理,现代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都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这类激素的原则就是首剂要足量、疗程要足够长。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阳热之性,使用之后易致阳盛伤阴,激素冲击治疗后,有些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阴虚表现,如面色潮红、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西医多采用大剂量利尿药物治疗肾病水肿,利尿药过度使用则损伤阴液,导致产生水肿未消、阴液亏虚并存的复杂局面。

“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为《黄帝内经》提出的治疗水肿的方法。但过度发汗、峻下逐水皆会损伤阴津,导致水未尽去而阴已伤。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的使用一般中病即止,但很多医家很难掌握尺度,为追求疗效而过度使用。

阴阳互根互用,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水肿初因阳虚,津液蒸腾气化失司,导致津停水聚、泛滥肌肤。但水肿日久不愈,阳气虚损更重,则化生阴精障碍,出现阳损及阴、阴阳两虚证候。李保朝等[1]认为肾脏疾病患者发生阴虚水肿病机主要为肾精亏竭、气化失源,肾气无以蒸腾布散,水湿泛溢肌肤而为肿。

2 治疗方剂

阴虚水肿的治疗,因有阴虚的存在,一定要注意养阴、护阴,使用利水消肿药物的同时一定注意不能伤阴。《金匮篇解·水肿》云:“利水当顾其阴,阴复而溲自利”。

2.1 济阴汤 张锡纯认为水肿当分虚、实,以虚证为主,虚证又当分辨其为阴虚还是阳虚,“阴虚者其血分枯耗,宜重用滋阴之药,兼取阳生阴长之义”,故对于阴虚水肿的治疗首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癃闭方中治疗阴血虚小便不利的方剂——济阴汤,药物为熟地黄1两、生杭芍5钱、龟甲胶(捣碎)5钱、地肤子1钱。济阴汤治疗“阴分虚损,血亏不能濡润,致小便不利”,除地肤子为引药(向导药),熟地黄、白芍、龟甲胶均为滋养阴精之品。熟地黄1 两为君药滋养阴精,以龟甲胶助熟地黄养阴润燥,白芍养阴利小便以行熟地黄之滞,诸药合用滋阴利尿。治疗老年女性水肿1 例,患者曾被予大泻肿消,但数日又肿,服前药共3 次,循环3次,患者衰惫益甚,小便滴沥全无。张锡纯认为此案本为阴虚,大泻伤阳,致阴阳俱虚,气化伤损,不能运化水饮以达膀胱,故小便全无。予宣阳汤和济阴汤轮流服之,“小便直如泉涌,肿遂尽消”。济阴汤所治之阴虚水肿为阴液亏虚,机体化生尿液无源,故应先滋其阴。阴津恢复正常,才能被蒸腾气化后下达膀胱,化为尿液排出体外,使水肿自解。阴虚水肿,虽外观为水盛,表象为水肿,实质为水邪外盛,内为阴液亏虚、无源以化。姬怀鹏等[2]以济阴汤、宣阳汤结合常规治疗12 例顽固性心衰水肿患者,结果8例水肿完全消退,4例水肿基本消退、尿量正常。

2.2 白茅根汤 关于白茅根,《神农本草经》载:“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利小便”,《本草纲目》曰:“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治黄疸水肿”。张锡纯用白茅根汤治疗阴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水肿,谓“善利小便淋涩作疼”。用法为“白茅根(一斤,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周十二时,小便自利”。他认为白茅根形象中空,性微凉味甘淡,凉能去实火,甘能清虚热,淡能利小便,中空有十二孔取类比象人十二经络,因此能够宣通脏腑、畅达经络而利周身之水,煎煮方法如前,久煎清凉之性及宣通之力皆减,故不可久煎。治疗60 余岁女性水肿病一例,有医治疗3 次皆反复,病家已要准备后事,他考虑为阴虚小便不利、水肿,追问症状有“肌肤发热,心内作渴”,予白茅根汤频饮,五日而愈。白茅根汤所治之阴虚水肿,为阴虚兼有热象,阴虚不甚,津液虽伤,但尚未动根本;热象或虚热,或实火,或阴虚有热,或外感未尽;症状除有水肿、小便不利,尚可有肌肤发热、心内作渴等。

2.3 滋阴清燥汤 张锡纯用滋阴清燥汤治疗温热病日久外表已解,阴液已伤,而成“上焦燥热,下焦小便不利而大便滑泻者”,虽无水肿字样,对外感余热未清,但阴液亏虚的水肿亦可使用。滋阴清燥汤药物为滑石1两、甘草3 钱、生杭芍4 钱、生山药1 两。方中滑石为君药,清利胃腑与膀胱之热,淡渗利窍,与甘草同用生天一之水、清阴虚之热;重用山药滋阴退热止泻,张氏认为,“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利小便”“盖山药为滋阴之良药,又为固肾之良药”;白芍滋阴血、利小便,白芍配山药,滋阴通淋利小便;甘草燮中阳、和中宫。

2.4 加减八味地黄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十全育真汤》条下有“曾以八味地黄汤……又尝去附子,加知母、白芍,治阴虚不能化阳,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八味地黄汤为丸做汤剂,八味地黄丸即《金匮要略》中肾气丸,药物有熟地黄8 两,山药、山萸肉各4 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3 两,桂枝、炮附片各1 两。相关条文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此方温肾之中寓有养阴之功,乃阴中求阳之方,可治疗阴阳两虚之证。张锡纯将此方去掉附片减轻温阳之力,加知母、白芍加强滋阴利小便之功。《神农本草经》记载芍药“利小便”,张锡纯认为芍药“善引诸药之力至膀胱”“善利小便”,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之要药”,并主张“生用”“大量使用”;《神农本草经》知母条下有“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解》中云“知母味苦性寒……入肺以润肺金之燥,而肺为肾之上源,伍以黄柏兼能滋肾(二药少加肉桂向导,名滋肾丸),治阴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八味地黄汤去附片,加知母、白芍,以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故能治疗阴虚不能化阳之水肿。

2.5 猪苓汤 《伤寒论》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承221 条而来。221条原文:“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曰:“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与223 条仅差一字“若”,其余完全相同。223 条在于阳明里热炽盛,津液损伤。阳明里热证、误治后变证,阳明里热炽盛,必先灼伤津液,且迫津外泄导致大量汗出,津液亏少则胃中干燥而口渴。所治之阴虚水肿为阳明里热炽盛伤津,同时水热互结于下导致小便不利、水肿。此为阳明里热证误治后变证,津伤不甚。明代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曰:“猪苓、茯苓从阳而淡渗,阿胶、滑石滑泽以滋润,泽泻咸寒走肾以行水。水行则热泄,滋润则渴除”。《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所述病证为肺热伤津,则渴欲饮水。肺伤则上源不清,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而小便不利;水邪内停必与热邪互结,郁热则进而伤阴,为肺热阴伤、水热互结导致阴虚水肿。猪苓汤证的主要病机为水热互结于下、阴津伤于上,从而导致小便不利出现水肿。杜雨茂教授以猪苓汤加减治疗阴虚水停兼内热之慢性肾脏病,临床常用生地黄,去阿胶,认为阿胶滋腻,助湿腻膈、呆胃滞脾,生地黄清滋凉润、凉血散血[3]。

2.6 金水相生以治阴虚水肿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津并行”,说明水液的运行、输布、吸收、排泄需要脾气的运化、肺的宣肃通调、肾和膀胱的气化共同来完成。同时水液的运行、输布还与肝疏泄、心行血有关。其中肺的宣肃通调功能正常,水道才能通畅。根据五行学说,肾为水脏,肺为金脏,金能生水,以金水相生原理,通过补肺金以滋养肾水,助肺行水以使肾之水邪下输膀胱,则水道得通。何泽云通过金水相生理论,滋养肺肾之阴、调气机,宣肃结合、通调水道治疗阴虚水肿,用天冬、麦冬养肺金以生肾水;熟地黄、山药、黄精以益气养肾之阴精;紫苏叶、苦杏仁宣肃共用理肺气[4]。对于慢性肾病湿浊蕴结、肾阴亏虚者,因补肾水稍有不当易助湿,倪海厦教授认为“金生水,肺为水之上源……虚则补其母”,通过补肺金能达到更好的补肾水效果,同时肺主气,补肺能得到启肺行水的功效,故治疗肾病时加麦冬、山药等补肺阴之品,收到较好效果[5]。杨金兴等[6]以益气养阴法治疗膜性肾病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导致的气阴两虚水肿病,用中药黄芪、白术、防风固肺卫之气,杏仁降肺气助肾司水,太子参、知母、麦冬滋肺阴……金水相生,补肺阴以滋肾阴,取得较好效果。

3 结语

水液在体内的正常运行输布有赖于肺通调水道、脾运化转输、肾调节水液代谢、肝疏泄、心行血、三焦气化蒸腾。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水液运行输布不利,不循常道溢出肌肤,出现水肿。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以肾系疾病多见。水肿病机要先辨阴阳,治疗亦要辨阴阳。虚证水肿阳虚多见,但阴虚水肿亦时有发生,不论阴虚、阳虚均可导致水肿,不可见肿即予温化,要先辨明病因病机,无论是滋阴利水,还是温阳化水,都要对证治疗,使阴得补济、阳得升发,水液蒸腾气化正常,运行输布,最后下输膀胱排出体外。如此水肿才会应手而效,二者不可偏废。

猜你喜欢
利小便阴液张锡纯
睡觉时口干怎么办
张锡纯的大气下陷理论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综述
谈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伤寒论》辨小便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伤寒论》方中“存阴液”思想应用举隅
浅谈张锡纯治疗喘证特色
浅析张锡纯大气下陷证与升陷汤
略论张锡纯的治学精神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