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想与真相重叠的迷幻世界

2024-02-18 16:06陈黎慰
福建文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蝶慧能李响

陈黎慰

“以博尔赫斯命名的房间”,是李西闽一篇中篇小说的标题,也是他的新小说集的书名。这个标题,让人不由得想到“魔幻”二字:一间被命名为“博尔赫斯”的房间,多么像是存在于幻想的真实设计。然而细读文本后发现,相较于“魔幻”,用李西闽笔下的“迷幻”一词来形容这本小说集给人的第一印象,应是更为贴切。

李西闽在中篇小说《以博尔赫斯命名的房间》里写道:“很多时候,我分不清梦境和现实,活得比较迷幻。”这里,迷幻是一种似梦非梦的状态,是处于现实感和非现实感交叉地带的朦胧之感。对此,“我”再次提到,“我还是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像有时分不清黑和白,美和丑,香和臭……胡思乱想让我面对现实有深重的恐惧感,我提着行李箱走出房间,然后又走回去,将那本《小径分岔的花园》放进行李箱,我要带走什么,自己也搞不清楚。也许我根本就没有带走这本书,只是我的臆想”。可见,这里的迷幻还掺杂着对现实的深重恐惧感,并由此幻化出臆想与真相重叠的迷幻世界。

在这样的迷幻世界,一旦身陷栩栩然的梦境,难以熄灭的是难忍之欲,而人之欲,常与“食”“色”二字有关。在欲望难以熄灭之际,梦瞬间变成了梦魇。为了护住黄山山给的“食”,枫村全村人成了杀人犯黄水水的帮凶;廖文怀为了满足对“色”的需求,将一个少女活活勒死。为摆脱如此使人感到后怕的梦魇,《白狐》中的慧能和小蝶似先行了一步。不知是小蝶梦狐还是慧能梦蝶,总之他们之间以“白狐”这一意象贯穿始终的故事如同一场大梦——当慧能对着一块白色的石头喊着“白狐”,不禁让人脊背发凉:白狐真的只是一块白色的石头吗?那么小蝶呢?但那个粉红色的背包却又真实存在。也许,对小蝶来说,白狐是一个梦,是一个令人憧憬的梦。对慧能来说,小蝶或许也是一个梦,一个勾起人欲的迷幻之梦,要不然他为何想要她离开?出世的慧能大概也误入了栩栩然的梦境,为从中得以解脱,为止息难忍之欲,他以小蝶之梦为梦,小蝶追寻的白狐也成了他追寻的对象,于是便出现了让人热泪盈眶的那一幕:慧能仿佛在那一霎顿悟了,他突然停住了脚步,目光投射到一块白色的石头上,声音微微颤抖,“……你看到了吗,白狐?”他继续说,“你看,它的皮毛多么的漂亮,雪一样白,多么柔软,它在喝水呢,别惊扰它,它喝完水,会回过头,到时你可以看到它美丽的耳朵,精美的嘴巴和鼻子,最动人的是它琥珀般的眼睛,含情脉脉……”

边缘之人多隐忍,这隐忍多少是主动为之的呢?从李西闽这部小说集里,可以读到许多处在边缘的隐忍之人——或者准确来说,是不得不隐忍的边缘人。廖文怀是边缘人,小跳蚤也是边缘人,李响同样也是边缘人,他们都隐忍了吗?他们时而隐忍时而未必,是难以克制的隐忍之人。在《苍蝇》中,李响缺少直面现实的担当,也缺少追求理想的魄力,隐忍是他沉醉梦境、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沦为诗会乃至社会的边缘人是他的命运。张秃子厌恶他,绿风羞辱他,章燕拿他作消遣……他都默默承受了这一切,靠对“蓝色蝴蝶”的臆想平复心情。如李响般的边缘人固然可怜,但“吃白食”的他确实可憎。朱雀儿把无家可归的他收留,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她对李响最强烈的那一激,“……烂泥糊不上墙,我就是被宋建平杀了,也激不起你的半点血性”。她倒不是真希望他去杀人,她了解他,当隐忍的他难以克制时,会像面对与张秃子的那次冲突,用拳头挣脱无力感,即使到最后可能换来的是更强烈的无力感;但她又不了解他,当隐忍的他难以克制之时,用拳头若无法摆脱苍蝇般的边缘人命运时,那么用利刃便成了从他大脑中跳出来的唯一方式,尽管即便如此他也无法避开那茫茫然的现实。

在这样的迷幻世界,一旦身临凄然的生死,难以冷却的是不忍之心。廖文怀抱着丘淑珍的尸体,痛哭流涕;李响在提菜刀之前还和朱雀儿一起哭泣,且被朱雀儿怒斥为懦夫;丧心病狂的向想想瘫坐在向婷婷的尸体边,也会“伊哩乌噜地哭”……不忍之心,人皆有之。小说家李西闽在处理死亡这件事时并不追求恐怖,反而做了最大限度的淡描。比如,被推下悬崖的屠铭铭如折翼的大鸟,被割喉的莫茹像一只夭折的白色蝴蝶……就连令人胆寒的丘淑珍之死、向婷婷之死,作者也只用了寥寥数笔勾勒出死亡现场,剩余的细节都埋进小说的各个不起眼的角落加以暗示,或者以臆想的方式呈现。如何理解这样的处理方式?我想,具有悲天悯人之柔情的作者大都会更倾向于淡化对杀戮本身的描写。

在《白狐》中,当慧能还不是慧能时,他的手上也是出过人命的,但杀生是绝对被禁止的。在灵蛇山上,“不能有任何杀戮,包括一只蚊虫都不能伤害”,一路追砍张三风的狗屎佬也将砍柴刀扔到了地上,即便在小蝶对慧能提出“倘若你真的有慈悲心,就将我埋了吧”的诚恳要求时,活埋人也是不可为的。“一个孤独的人要了另一个孤独人的命”,更经不住拿放大镜去直视。当凄凄然的生死近在咫尺,当非爱即恨由非生即死的面貌陡然出现,杀人者与被杀者都是令人哀鸣的对象,而令人哀鸣的是困在迷幻世界中的复杂人性。

李西閩笔下的迷幻世界,是作家以悲悯之心观照下建构出来的文学世界。我们读李西闽的小说,又恍若经历了一场梦魇。这场梦魇的恐怖元素不是悬疑,不是凶杀,恰恰是在求而不得的境遇下所演绎出的复杂人性,是人性在难忍、隐忍、不忍之间所展现的出人意料的弹力,这弹力同时存在于臆想与真相这两条并行线之间。

当然,李西闽的小说的确存在疾病书写的痕迹,这或许与作家的个人经历有关,也可能与作家的创作理念有关。但不管是从现实层面还是从虚构层面理解“臆想”一词,它都可以被放在文学的框架里来谈论,臆想也是李西闽笔下迷幻世界的重要元素。李西闽小说故事中人物的臆想在哪里,一般情况下真相就在那里。比如廖文怀臆想中的抓起一把猪大肠塞进嘴巴里的少女正是被他勒死的丘淑珍,诸如此类的“臆想”在中篇小说《以博尔赫斯命名的房间》里尤显突出,“我”的臆想似线索般串起了两条并行的线,臆想即真相,真相即臆想,两者构成了迷幻世界的表里。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有句话:“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这正呼应了李西闽笔下的臆想与真相重叠的迷幻世界:由对现实的恐惧不安引发的无数臆想,在不同的时空分岔开来,当其与真相重叠时,便通向无数即将到来的现实,似梦境与现实在生死场上的回旋。这个回旋,是人性在难忍、隐忍、不忍之间的矛盾反复,在悲悯心的观照下,处处无情又处处有情,处处震撼人心又处处抚慰人心。

猜你喜欢
小蝶慧能李响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浅析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火柴头写下的美文
半鲁之席
白色小蝶
禅争
慧能,不识字的禅宗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