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非鱼,肉非肉

2024-02-21 05:29贾平凹罗宾徐琳
美文 2024年3期
关键词:肉食者素食主义者素食者

贾平凹 罗宾 徐琳

“你觉得这道菜怎么样?是你期望在禅寺里吃到的吗?”谢主任近乎密谋般在我耳边低语道。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会笑而不语。倘若要坦率回答第二个问题,定会有所失礼,尤其是在法门寺的斋堂里。那儿菜品种类繁多,餐桌转盘上摆着一条条比日鱼、多宝鱼,还有色泽金黄的鸡,鸡脖子垂摆在鸡身之上,似乎对其翅膀下的气味感到好奇。当然,这都不是真的肉品。谢主任坚持说,斋堂厨师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用豆腐、面筋和其他植物性蛋白制作出道道大众们看到的“荤菜”。这些糊状物经模具压制后,形状更加立体,也更为逼真。我禁不住想象,一众身着鲜红长袍的佛门弟子,袖子整齐挽起,从制作月饼的木制容器里,将食材原料脱模倒在撒了面粉的案板上。此刻,这些虔诚的素食主义者是否会因为其原料不过是大豆、萝卜粉和蘑菇,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或者,当每条“鱼”离手时,他们是否会像佛教“放生”仪式那般温柔?

在讨论文学真实性时,贾平凹对当下喜欢食假肉的现象表示费解。对于方才提到的寺庙厨师,他写道:“佛门讲究不杀生,而手不杀生了心里却杀生,岂不是更违法?(《老生后记》)”我们不禁要问,这种饮食风尚是如何演变的?比较而言,亚洲国家的素食主义主要因贫穷所致,受宗教规约而忌杀生,但在西方,情况更为复杂。作为犹太人的后代,基督恪守《旧约》中的饮食律法,不吃猪肉,但食鱼,还会帮渔民捕鱼,让河流鱼群如云,供给信徒,未有明令禁止基督徒以这种方式享用大地的恩惠。中世纪教会在特定圣日会限制吃肉,但宗教改革后,直至19世纪,素食主义才真正在西方被小众所追捧。大多数人依旧认为,无论是出于道德原因,还是基于对素食更为健康理念的信仰,禁食肉类过于偏执与癫狂。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素食汉堡”在大多数西方超市均有销售,但这些汉堡通常都口味寡淡,造型普通,至少与亚洲佛教斋饭厨师做出的栩栩如生的动物外形食物相比,的确如此。一场真正的无肉蛋白革命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而我们现在才看到这一发展趋势。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的任务是保证工厂的产品尽可能高度还原真肉的味道、口感和紧实度。肉食者可能会喜欢和品尝这些替代品,但很难想象,那些白诩为素食者和纯素食者会被所谓的“真实的口感”“完美的肉筋和微纤维”以及“完全模仿西冷肉鲜味的香料”所吸引。疫情封控期间,许多销售预制食品的超市销量飙升,但Beyond Meat公司的名声却一路下滑。究其原因,是过于急功近利地开发新产品线(效仿科技巨头),却未能实现原型和产品的一致。我在想,这家公司之所以陷入闲境,是因为它在试图赢得更多皈依者的同时,却全然忽视了真正素食主义者的坚定信仰。难道说那些多年来坚持素食主义的人突然之间就有了吃肉的欲望吗?如果該公司的目的是想把喜欢吃沙拉的人变成虚伪的“肉食者”,那无疑是在自取灭亡。

猜你喜欢
肉食者素食主义者素食者
闲逛杂货铺,满满幸福感
闲逛杂货铺,满满幸福感
选食帖
Life in 2060
■健康成为素食者的主要动力
《肉食者不鄙》
VEGGIEVALUES
素食长寿的秘密
战略要跟老板聊
让我们也能成为“肉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