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焦虑心理辅导个案

2024-02-24 13:31邹桂萍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个案分析心理辅导焦虑

邹桂萍

摘 要:一名高一学生,因出现人际关系危机,表现出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班主任通过面谈辅导,分析学生出现焦虑心理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认知因素,从而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调整认知,强化放松,提高其自我调整情绪的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生;焦虑;个案分析;心理辅导

近年来,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负面情绪逐年增多,其中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尤为严重。对此,班主任作为青少年身边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应从学校、家庭、学生三个层面出发,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工作。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的焦虑倾向个案分析,为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应对能力,切实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案例简述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A(化名),女,高一学生。由于高一下学期重新组班,小A是新班级的学生。笔者安排好了班级座位表,小A忽然提出不能接受该位置,原因是其前后左右有一些和她关系不睦的同学。小A反映,班里有几个同学是原来和她同个初中的同学,因为对她有意见,不但给她起外号,而且散播不实传言,导致在新班级里,甚至在年级中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她,部分人和她在相处过程中还起了冲突。在和她闹矛盾的人中,甚至还有几个是她的室友。她忍不住向班主任倾诉心中的担忧,但又害怕被同学知道后遭到讨厌。

(二)学生其他方面特点

1. 个性印象:小A体型偏胖,常扎着两条小辫子,走路步伐较慢,容易受情绪波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给其父打电话,很多时候也喜欢独处,所以有时上课或自修时会自己一个人离开教室,在校园里乱逛。在其他同学眼中,她是个不遵守校纪校规的人,却要自荐当文娱委员,想要受到别人的关注。

2. 家庭情况:小A的父母早年离婚,她跟随母亲一起生活。由于母亲对父亲心有怨恨,所以在小A上初中之前,母亲不让父亲见女儿。母亲后来再婚,育有一子,精力也放在小儿子身上。小A的爸爸是个体户,后来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初中后才和小A有了联系,他愿意听小A说出心里的烦恼,并对她进行开导,但是有时比较忙。

3. 社交情况:小A在班里没什么朋友,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她的想法或行为。她偶尔跟同学透露出的过度担忧;而她不遵守纪律破坏了班级的集体荣誉,让同学们不愿与她同伍。小A只有1—2个普通朋友,后者也是因為心理问题很难交到朋友的人。小A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经常和其父联系,她感到幸好有爸爸的开导,她才能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

二、案例分析

在和小A以及她家长的沟通中,笔者总结出小A焦虑的原因。

(一)外在环境因素

1. 家庭环境:家庭成长环境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高中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与家庭亲密度有显著负相关,家庭亲密度越高,高中生的应性越好,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概率越低(潘彦玙,张小红,2017)。小A自小在破碎的家庭中长大,缺失父亲的关爱,母亲对她动辄斥责,后来又偏爱小儿子,这让小A产生了害怕否定的焦虑情绪。遇到违纪违规等处理时,她会再三恳求班主任千万不能告诉妈妈,表现出惧怕被母亲否定的恐惧。

2. 学校环境:由于长相原因,小A在初中时遭受一些校园言语欺凌,内心留下一些创伤,对同学产生了不信任感。她一方面不信任同学,表现得特立独行;另一方面又竞选班干部,想要被关注,渴望被接纳、被认可。

(二)心理认知因素

认知过程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小A的焦虑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初中同学给她起外号,这是典型的惧怕否定评价,是造成焦虑的三大基本恐惧之一。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惧怕否定个体,不仅对自我评价存在偏差,还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以消极的方式处理,会反复思考所经历的糟糕事件,并且对其进行不良归因,进而导致个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王晖,2023)。

小A在初中时被言语欺凌,内心留下一些创伤,对身边的其他个体产生了不信任感,出现对人际交往的认知歪曲,并因此产生焦虑。焦虑情绪会带来强迫性的思维内容,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更易于将中性或良性的事件解读为危机的先兆,更易于认为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更易于认为等待着自己的是失败,同时也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陈文陶,2018)。比如,小A走入教室,看到一位同学镜头环绕教室快速录像,就吓得赶紧跑出教室,担心对方是在故意拍她,害怕自己被丑化的视频被发布到网络上,这就是在焦虑情绪催动下产生的负性认知评价。

三、辅导过程

(一)建立信任

首先,作为小A的班主任,笔者以真诚和包容的心帮她克服焦虑情绪,为她筹谋献策,助她融入新的环境。以朋友的姿态去倾听她的烦恼,理解她的纠结和不安,并及时安抚她的情绪。对于她所担心的被其他同学知道的事情,笔者承诺会替她保密,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慢慢地,小A卸下了心中的壁垒,聊天的话题逐渐变多,内容也更为深入。

(二)调整认知

通过辅导,笔者让小A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是一种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条件反射,只要扭转自己的元认知,破坏让她产生条件性情绪反应的负性认知评价循环,就不会感到如此害怕和焦虑。至于她担心的同学会对她做的事情,是由极高的焦虑情绪带来的强迫性思维内容,它是焦虑的症状,并非真的会发生那些事情,不必为其担忧,而要把重点放在如何结束这种灾难性想法上(李欢欢,2020)。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笔者鼓励小A从事运动、音乐等娱乐活动,有利于强健体魄、调节脑神经,从而摆脱焦虑,愉悦心情,增强自信心。

(三)强化放松

放松训练的本质是暗示学习,通过学习来重塑个体的潜意识心理结构,建构积极的思维模式。在本案例中,小A通过渐进式的深呼吸和肌肉放松,配合风景想象,调动积极情绪,想象自己和同学相处时是平静、放松、愉悦的。通过体验这种平静的情绪状态,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使之成为正性的增强循环系统。每次在运动或者听音乐之后,利用积极的情绪对自己进行正向的心理暗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焦虑情绪,鼓励自己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同时,笔者建议小A不要自行在网上搜索抑郁或焦虑相关的资料,因为她本身心理脆弱,容易受到负面暗示,从而更加紧张和恐惧。在没法做到合理、客观、正确看待观点和事实时,要避免过多接触相关的描述。

(四)联合家长

家长是对小A影响最大的重要他人,因此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小A对焦虑情绪的调整。一方面,笔者鼓励小A妈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女儿多些耐心和包容。女儿已经长大了,对其教育要以朋友的方式,多倾听、多开导、多鼓励,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另外,无论工作多忙,照顾小儿子花多少精力,都要多陪伴和关注小A,可以一起听音乐、做运动,或者逛逛超市、做美食,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笔者也鼓励小A爸爸多和她交流,可以周末接送她上学、放学,让孩子知道家长一直在关爱她、支持她。

在小A本人和家校共同努力下,小A逐渐摆脱了焦虑情绪,不再陷入负性的条件性情绪反射,而是能够有意识地让自己冷静和放松下来,然后理智地去分析事情的真相。战胜焦虑之后,小A很少违反校纪校规,不再刻意博取别人的关注,她把重心放在学习上,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成绩从中下转为中上。同时,班里的很多学生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逐渐地,小A也在班里交到较好的朋友。

参考文献:

[1]潘彦玙,张小红.浅析高中生的焦虑、抑郁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01).

[2]王晖.高中生惧怕否定评价与大五人格、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月刊,2023(18).

[3]陈文陶.焦虑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18(36).

[4]李欢欢.挣脱“焦虑”的枷锁,重拾快乐时光——一名陷入高焦虑的高中生的元认知心理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3).

猜你喜欢
个案分析心理辅导焦虑
从“粗暴”到“温柔”的改变
网络教育环境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点建议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