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黑胶发烧友,你必须知道的Direct To Disc

2024-02-29 01:28编辑部
家庭影院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黑胶发烧友古典音乐

文_编辑部

直刻唱片的前世与今生

黑胶唱片是当今HIFI音响发烧友最喜欢谈论的话题。只要说到黑胶唱片,发烧友们基本上都张嘴就来:黑胶唱片就是模拟声,声音比CD唱片,比流媒体音乐都要好听!有的发烧友甚至还说,“我以后只听黑胶唱片了,不会再买CD唱片了”,正因为黑胶唱片的热潮席卷音响发烧友圈子,唱片公司看到了商机,又重开黑胶唱片生产线了,于是一张又一张的黑胶唱片上市了,毕竟哪有有钱不赚的道理呢?甚至连国内音响展也推出纪念黑胶唱片了。音响发烧友圈子就有了一条完整的鄙视链,听黑胶唱片鄙视听CD唱片,听CD唱片鄙视听数字流媒体音乐/数字音乐文件的。

但渐渐的,又有一些发烧友跑出来说:怎么现在的黑胶唱片的声音听起来越来越像CD唱片的声音呢?言下之意就是两者区别不大!因为他们都认为,在音乐制作环节基本采用数码方式制作,只不过在发行音乐所使用的载体采用黑胶唱片而已,这使得黑胶唱片这种模拟音频载体附加了一种“原罪”。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中间环节涉及到数字音频的处理过程,最终使用黑胶唱片形式发行,这到底是数码味,还是模拟味呢?奉劝各位极度痴迷黑胶唱片,张嘴就把黑胶唱片吹上天的发烧友们要小心说话了!当然,当你们知道真相之后,我觉得大多数人都采取“我觉得好听就行了,哪管它那么多!”好!既然这样就可以了,那就不要张嘴就说黑胶唱片就是模拟声,模拟味之类的话,你只需要觉得好就行了!

不过,对于资深的黑胶唱片玩家来说,他们为了追求“模拟声”会查阅大量的资料的辅助下,通过各种途经收集以纯模拟方式制作的唱片。在另一方面,有的唱片公司为了满足音响发烧友对模拟声音的追求,以纯模拟的方式制作音乐,以及发行黑胶唱片,甚至还会以更极端,更直接的方式录制音乐,采取Direct to Disc(又称“D2D”)方式录制音乐。但在当今数字制作作为主流的时代,还有公司愿意采取发烧的方式制作唱片,目的只因追求“发烧”。

专题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第一、黑胶唱片什么时候开始就带有“原罪”

第二、丢掉万恶的开盘机

第三、Direct To Disc Recording与Direct Metal Mastering

第四、2001年AES音频工程大会上为与会者复兴

第五、黑胶唱片“复兴”,给了Direct To Disc Recording一次重生机会

第六、当今部分采用Direct To Disc Recording制作的黑胶唱片

Steve Marcus“Something”和Sutomu Yamashita“The World of Sutomu Yamashita”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数字录音,黑胶唱片载体发行的商业录音专辑,均在1971年发行

黑胶唱片什么时候开始就带有“原罪”

什么是黑胶唱片的“原罪”?其实在专题开头就提过这个事情,所谓黑胶唱片的“原罪”都是因为发烧友的意识里面认为黑胶唱片里面存储的模拟音频信息,我听到的就是最接近真实的模拟声音。但事实上,黑胶唱片只是载体,在音乐制作环节里面涉及到数码处理,不是一个纯模拟过程,这使得黑胶唱片带有了“原罪”。到底这些带有“原罪”的黑胶唱片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们把时间调回到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NHK电台开发出2通道数码录音机。而DENON公司向NHK电台租借了一台数码录音机做录音测试。在录音测试阶段,DENON公司制作了两个专辑,分别是Steve Marcus的“Something”(唱片编号Nippon Columbia NCB-7003)和Sutomu Yamashita的“The World of Sutomu Yamashita”(唱片编号Nippon Columbia NCC-8004),均为1971年发行,这两张专辑成为了最早期采用数码录音方式,以黑胶唱片载体发行的商业专辑,并在专辑里面注明采用PCM数字录音。

斯门塔纳四重奏团演奏“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作品K.458和K.421”是采用DN-023R录制的第一张专辑

在测试过程当中,DENON公司的Takeaki Anazawa博士(穴澤健明)说到“我们从这些经验中得到了很多关于系统改进的想法”。终于在1972年,DENON公司推出了DN-023R数字录音机,第一张使用DN-023R制作的商业录音是由捷克的斯门塔纳四重奏团演奏“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作品K.458和K.421”(唱片编号Nippon Columbia NCC-8501),在1972年发行。之后还采用DN-023R录制了6张商业专辑。

在1977年,DENON公司开发出DN-034R,不但体积大大缩小,而且数字音频规格更高。DN-034R问世后,DENON把它带到美国纽约的Sound Idea录音室,录制由Jim McCurdy设计的一系列爵士音乐。直到1982年CD唱片正式推出,DENON公司已经推出了400多个采用数字录音的商业专辑。

在另一方面,美国T e l a r c 发烧唱片制作公司采购SoundStream的数字录音机在1978年录制了“The Cleveland Symphonic Winds”专辑,由于音响效果劲爆,被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年鉴形容为“世界都能听到的低音鼓”,指的就是专辑当中贺尔斯特组曲里面那些响亮的低音鼓。同年,Telarc公司也录制了Robert Shaw指挥的斯特拉维斯基“火鸟”/鲍罗丁“波罗乃兹舞曲”(唱片编号Telarc 80039)、Loren Maazel指挥莫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雷姆斯基·高沙科夫“荒山之夜”(唱片编号Telarc 80042)两张古典音乐专辑,更成为了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发烧唱片。

除了这两家唱片公司外,我们熟悉的DGG、EMI、DECCA等唱片公司,在上世纪的70年代已经开始使用数字录音,然后以黑胶唱片形式发行音乐专辑。例如,DGG公司在1979年录制了克莱默演奏的才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忧伤夜曲/录音,DECCA录制了197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在CD载体推出之前,音乐录制领域开始推行数字录音,但因为黑胶唱片是当时主流的音乐载体之一,所以必须要把数字录音经过D/A转换之后做成黑胶唱片才能发行。当CD载体推出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唱片公司的数字录音专辑都是同时发行CD唱片和黑胶唱片版本,目的就是满足两种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毕竟对于唱片公司来说,哪有有钱不挣的道理呢!就因为数字录音的大行其道,越来越多带有“原罪”的黑胶唱片就此出现在音像市场上,最终落到消费者手里。对于发烧友来说,这些唱片都听得津津有味,感叹着“模拟声真好听”。

丢掉万恶的开盘机

当CD唱片成为主流音乐载体之后,黑胶唱片有很长一段时间进入衰退期,销量持续走低。但大概在2010年的时候黑胶唱片开始“复兴”,如今它的市场全靠音响发烧友在苦苦支撑,而流媒体音乐的便利性被大众认可成为主流。音响发烧友是什么的一群人?就是对声音品质有高度追求,热衷于音响器材搭配,调教,为追求好声音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断折腾的一个小众群体。

对于钟情黑胶唱片的发烧友,追求纯粹的模拟声,而且要求极高,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些“原罪”的黑胶唱片呢?在另一方面,唱片公司一边秉承着挣钱为原则,另一边唱片公司的音频工程师,甚至音乐人等也会对录音方式有追求,坚持从录音,制作到压碟过程都采用纯模拟方式。当然还有更疯狂的做法,那就是专题开头内容里面所提到的Direct To Disc Recording,中文叫“直接刻录到盘片”。

自从黑胶唱片的标准被定立之后,通过磁带录音机(通常是开盘式磁带录音机)就成为了音乐节目录制的行业标准,在当年的好处就是方便编辑剪接。音乐的素材都先保存到磁带录音机里面。在录制完毕之后,音乐人可以把认为录得不满意的部分剪下,然后进行重新拼接。在后期制作过程当中,还需要一系列的操作,如:母带处理(混音、压缩,EQ等),最终做成母带,然后再交给刻片机刻出黑胶母盘。在这过程里面,音乐需要经历几次的复制。每一次的复制意味着引入噪音,引入失真,音质一步一步劣化,有一部分的音频工程师认为开盘机就是万恶之源!于是就提出了麦克风收录声音后直接送到调音台混音,混成两轨后直接送到刻片机刻成一张黑胶母盘,直接绕开开盘机,避免了后期制作时引入的失真和噪音,这就是Direct To Disc Recording。采用这种录音方式制作的黑胶唱片就是面向音响发烧友群体。

世界上首次采用Direct To Disc Recording制作的商业录音专辑是Nippon Columbia(DENON)唱片公司在1969年推出的Columbia 45rpm Direct Cutting Series,这系列的黑胶唱片一共有6款专辑,到了70年代(大约1976年),Columbia 45rpm Direct Cutting Series又增加了一部分专辑。著名的发烧公司Sheffield Lab,就是发烧友俗称的“喇叭花”也推出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的商业黑胶唱片专辑。相对于Nippon Columbia的Columbia 45rpm Direct Cutting Series,Sheffield Lab公司的的直刻录音黑胶唱片更为国内发烧友熟悉和推崇。Miller & Kiesel Sound的创始人Ken Kiesel早年创立的REAL TIME Recording唱片公司也推出过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的黑胶唱片。另外,TELARC、RCA、Nimbus Records等公司也推出过一些Direct To Disc Recording的专辑。由于跳开了开盘机,使得这些黑胶唱片具备更丰富的细节,更大的动态范围,更真实的音色。

Direct To Disc Recording在音质上的优点很鲜明,但缺点也很鲜明!由于录音过程需要一次过,中途要是出了问题就报废,必须整个过程毫无瑕疵,这就给予了乐手、音频工程师巨大的压力,需要在录音前期多次排练和磨合才能得到一个完美的录音。Direct To Disc Recording不仅难度高,在刻盘过程也可能会因为设备问题导致失败。为此,有的唱片公司在采取Direct To Disc Recording录音的同时,还会采用开盘机同时录音作为安全备份。当需要再次发行唱片时也能使用开盘母带制作唱片,所以要体验Direct To Disc Recording的魅力,还是找头版唱片吧!正因为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困难,所以愿意使用的唱片公司并不多,商业专辑更是少之又少,二手价格还不便宜,只有少数懂行的发烧友才会通过各种渠道买回来。

Direct To Disc Recording与Direct Metal Mastering

最近跟一些朋友聊到直刻黑胶唱片,发现他们都会想到Direct Metal Mastering,就是DMM黑胶唱片,目前市面上最常见到黑胶唱片,上面印有DMM字样。从本质上两者都是将音频信息记录到盘片上,Direct To Disc Recording制造出来的黑胶唱片,从收集、混音到刻盘都是纯模拟方式。

Direct Metal Mastering是20世纪末由Teldec和Georg Neumann G mbH两家公司联合开发出来(实际上RC A开发SelectaVision音视频光盘的衍生产品,后卖给Teldec,再经过二次开发后产生)的一种黑胶唱片制作方式,DMM方式是将音频信息刻到铜盘上,由于铜的刚性比传统母盘的介质更高,刻片后坑槽不会发生反弹效应,目的是改善瞬态响应、更线性的相位响应,消除预回声,还具备更高的信噪比。至于音乐源可以是数字音源(需经过D/A转换),也可以是模拟音源。发烧友对DMM方式制作的黑胶唱片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清晰,干净,解析度高,也有人觉得高音亮,低音发紧,不够耐听。顺带一提的是,Direct Metal Mastering这种制造方式还被应用到CD唱片的母盘生产,Georg Neumann GmbH公司还成功的演示了制作设备原型,但却未投入到商业生产里面。

2001年AES音频工程大会上为与会者复兴Direct To Disc Recording

2001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音频工程大会上,AES历史委员会向与会者展示了“黑胶统治时”展览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2000年洛杉矶大会上展示,取得了巨大成功)。参观者会被带到一个录音室,里面的录音设备都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设备,当中还包括一台Neumann VMS-70刻片机。展览会工作委员会联席主席任命了资深录音工程师AI Grundy为大家现场演示制作Direct To Disc Recording,并且还邀请了一个流行音乐乐队在现场演奏并实时录音。由于事前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录制过程非常顺利,并获得AES的高度赞扬。这次展览会一共录制了5段音乐,然后通过现场回放,大家感受到忠实,而且动态宽广、以及瞬态干净的声音。

黑胶唱片“复兴”,给了Direct To Disc Recording一次重生机会

过往一些发烧友听过采用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录制的黑胶唱片都知道音质很棒,但对音响器材的重播性能要求也高。比如说,我手上就有一张Sheffield Lab在1976年发行的Dave Grusin的《Discovered Again!》,唱片的压缩比相对小,所以感觉电平不高,但动态范围大,只要音响系统的动态范围和解析度足够好,可以把音量尽可能调大,这时候就能听到逼真的乐器质感,丰富的细节和庞大的动态。相反你听到的只是软弱无力的声音。

随着黑胶唱片在发烧友群体“复兴”,给了Direct To Disc Recording一次重生的机会。有的唱片公司又采用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制作的黑胶唱片专辑。例如,美国著名的音乐人Jack White,被广泛认为是2000 年代车库摇滚复兴的关键艺术家之一,曾获得 12 项格莱美奖,还曾录制过James Bond电影《大破量子危机》的主打歌“Another Way to Die”……Jack White也有自己的录音工作室,名字叫Thrid Man Records。在2016年的时候,Jack White就与Nashville Record Productions建立合作,筹备一个Direct To Disc Recording的录音室以及所需设备。于是就重建了一台大概1955~1959年产的Scully车床,然后配上Westrax 3D2 AH和Western Electric 2A两款切割头,另外还有一台Neumann VMS-70车床,调音台就是全新的定制版Neve 5088。

专注发烧爵士唱片录制的美国歌手Lyn Stanley,在2019年推出的《London with a Twist: Live at Bernie's》就采用了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录制。在一次采访当中,Lyn Stanley就说到自己录制发烧爵士唱片,最主要是因为父亲是一名音响发烧友,有独立的音响室。每当有新器材就会努力调教,而且音响室内还经常堆放了大量的线材、电子工具等等,而且听音乐也主要使用黑胶唱片。对于采用Direct To Disc Recording录制专辑,她还说到除了要找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之外,寻找无所畏惧的音乐人也非常难,因为很多音乐人一旦知道不能重录时会感到胆怯。

德国的Emil Berliner Studio唱片公司也采用推出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制作的黑胶唱片,而且还录制古典音乐。相对于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单个曲目的时长更大,录音时间更长,人数更多,难度更大,为了宣传这些录音,Emil Berliner Studio还在视频平台上介绍制作过程,让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目前Emil Berliner Studio已经发布了30张采用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录制的黑胶唱片,喜欢古典音乐的发烧友可以关注一下Emil Berliner Studio发布的专辑。除了以上的音乐制作公司和制作人外,其实还有一些小型的唱片公司也投入到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的音乐录制里面,而且每次的录音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对于Direct To Disc Recording,一位拥有音乐技术荣誉学士学位的音乐家Marc Henshall这么认为。大概意思就是,现代音乐制作已经失去了人为错误元素,因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修正一些错误,可以录音作品变得很完美,结果就是对音乐进行了“消毒”,让听众感到冷淡,Direct To Disc Recording可以为艺术家和工程师提供消除完美的机会,利于捕捉瞬间,通常最神奇的时刻往往就是由于瞬间的错误而直接导致的。

当今部分采用Direct To Disc Recording制作的黑胶唱片

专辑:德沃夏克第九交响乐“自新世界”/A大调华尔兹

乐队:Bamberger Symphoniker(班贝格交响乐团)

指挥:Jakub Hrůša(雅库布·赫鲁沙)

转速:45转/180g

发行公司:Emil Berliner Studio

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斯们塔纳“我的祖国”交响诗

乐队:Bamberger Symphoniker(班贝格交响乐团)

指挥:Jakub Hrůša(雅库布·赫鲁沙)

规格:45转/180g

发行公司:Emil Berliner Studio

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布鲁克纳第7交响乐

乐队:Berliner Philharmoniker(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Bernard Haitink(伯纳德·希丁克)

规格:45转/180g

发行公司:Emil Berliner Studio

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勃拉姆斯第1~4交响乐

乐队:Berliner Philharmoniker(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Sir Simon Rattle(西蒙·拉特爵士)

规格:45转/180g/3碟装

发行公司:Emil Berliner Studio

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Ruth Palmer - Johann Sebastian Bach(鲁思·帕默演奏巴赫)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E大调小提琴组曲

演奏:Ruth Palmer(鲁思·帕默)

规格:33转/180g/单碟装

发行公司:Emil Berliner Studio

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HilaPHHahn - Retrospective

演奏:HilaPHHahn(希拉里·哈恩)

规格:33转/180g/2碟装

发行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DG)

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The Locrian Ensemble of London - Binaural Baroque

演奏:The Locrian Ensemble of London

规格:33转/180g/单碟装

发行公司:Chasing The Dragon

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维瓦尔弟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演奏:Interpreti Veneziani乐团

规格:33转/180g/单碟装

发行公司:Chasing The Dragon

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比才“卡门”/夏贝里埃“西班牙”/雷姆斯基·高沙科夫“西班牙随想曲”

演奏:国际交响乐乐团

规格:33转/180g/单碟装

发行公司:Chasing The Dragon

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

演奏:John Lenehan

规格:33转/180g/单碟装

发行公司:Chasing The Dragon

类型:古典音乐

专辑:Clare Teal with the Syd Lawrence Orchestra - A Tribute To Ella Fitzgerald

演奏:Clare Teal

规格:33转/180g/单碟装

发行公司:Chasing The Dragon

类型:爵士音乐

专辑:Lyn Stanley — London with a Twist: Live at Bernie's

演唱:Lyn Stanley

规格:45转/180g/2碟装

发行公司:A.T.Music LLC

类型:爵士音乐

专辑:Lyn Stanley — The Moonlight Sessions Volume One

演唱:Lyn Stanley

规格:45转/180g/2碟装

发行公司:A.T.Music LLC

类型:爵士音乐

专辑:Lyn Stanley — The Moonlight Sessions Volume Two

演唱:Lyn Stanley

规格:45转/180g/2碟装

发行公司:A.T.Music LLC

类型:爵士音乐

专辑:Percussion Direct

演奏:Bill Cunliffe,Paulihno Da Costa,LarPHKarush组成打击乐四重奏

规格:45转/180克/2碟装

发行公司:Groove Note

类型:爵士音乐

专辑:DJABE — ART IN TONE套装(中文名:音调里的艺术)

规格:45转/3碟装

制作:荷兰A(ⅰ)one Studio

类型:爵士音乐

备注:这张专辑为3碟装发行,第一、二碟为ART IN TONE专辑,采用Direct To Disc Recording + Direct Metal Mastering制作,音乐信息直接送到Neumann VMS 82 DMM刻片机刻成金属母盘,Studer A80开盘机同时录制作为安全备份;第三碟是Sound Still Life专辑,非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录音

总结:

在构思专题的时候,曾经想过把专题的名字定为“那些疯狂的黑胶唱片商业录音专辑”。目的是于以前做过的“那些疯狂的音响器材”对应。黑胶唱片从出现至今已经有76年历史,在音乐载体当中属于古老的载体,也是一种存储模拟声音信息的载体。音乐人,音频工程师为了提高黑胶唱片的音质而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而Direct To Disc Recording简化音乐的制作流程,是公认音质最好的录音方式,从上世纪60年代末兴起,70年代在一些发烧唱片公司中被普遍采用。但这种录音方式对音乐人,音频工程师能力考验最高。

后来随着黑胶唱片在音响发烧友圈子中再度“复兴”,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录制的黑胶唱片又得到一次重生机会,但由于录制难度问题,Direct To Disc Recording的黑胶唱片依旧无法被广泛采用,量少且价格贵,决定了它面向小众群体的定位。但换一个角度看,发烧友为什么喜欢黑胶唱片?就是因为追求真实自然的模拟声音,而Direct To Disc Recording的黑胶唱片的目的就是纯粹的模拟声音制作,如果你是一名音响发烧友,喜欢黑胶唱片,那么Direct To Disc Recording方式制作的黑胶唱片必然是最终的选择!

猜你喜欢
黑胶发烧友古典音乐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我身边的发烧友们 音响玩家访谈录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黑胶LP特别推荐
黑胶LP特别推荐
黑胶LP特别推荐
如果你是发烧友,请不要忽略它 Oehlbach NF 214 SUB
黑胶LP特别推荐
90后影音发烧友都在玩什么?怎么玩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