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估

2024-02-29 09:39谭平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庆404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2期
关键词:开颅清除率血肿

谭平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404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抽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指征、治疗有效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ICU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血肿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比对照组短,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00%,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χ2=4.800,P=0.028);观察组血肿清除率85.00%比对照组的50.00%高,差异显著(χ2=5.584,P=0.01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比对照组的55.00%低,差异显著(χ2=7.033,P=0.008)。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缩减患者手术、ICU留置、住院以及脑室引流管拔出时间,并且该手术出血量相较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更少,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并且该手术血肿清除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性病患病率也具有明显上升的发展趋势,对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1]。传统的开颅手术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手术后会出现大量的出血,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创伤,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随着我国微创手术的持续推广,临床上开始使用神经内镜下的脑内血肿清除术,其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基于此,本研究抽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临床指征、治疗有效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设为观察指标,研究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抽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4~73岁,平均(62.14±3.52)岁,高血压病程3~8年,平均(5.82±2.11)年。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53~72岁,平均(61.95±3.66)岁,高血压病程2~9年,平均(5.76±2.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为自发性出血;②患者具有高血压病史;③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动脉瘤或血管畸形;②患者伴有其他系统疾病;③患者脑干功能衰竭。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实施全麻,常规切开颅骨,在显微镜下行清除血肿术,在术区和皮瓣下置入引流,将患者的头皮和肌层全部缝合,并于镇静镇痛6h后进行头颅CT检查。

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①手术中使用神经内镜、监视系统、手术器械,对患者的CT扫描结果和CT扫描结果中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进行后处理;②对血肿量作详尽的统计,并测定了穿刺位置,并测量穿刺角度以及深度。穿刺点通常选取非功能区域,直切口长度取2.5cm,使用一枚钻骨孔,用铣刀铣出骨瓣片,直径为2.0cm,并悬吊硬膜;③硬脑膜电凝后,需要避免皮层血管电凝脑组织进行放射切开,将神经内镜导引器(Codman &Shurtleff,83-1520)顺着手术方案设计的角度与方向进行置入,使用抽吸内套筒抽吸确认神经内镜导引器在血肿内,留下透明外套筒,并建立内镜手术通道,使用吸引器和双极电凝两者配合操作,利用内镜可视清除脑内血肿;④在血肿腔壁止血之后,使用止血纱在神经内镜的直视下,将其覆盖,在手术结束之后,根据止血的情况,确定术后是否要保留引流管,撤出透明套筒,将硬膜缝合,并将骨瓣复位,将头皮逐层地缝合起来;⑤待患者术后镇静镇痛6h后,再次对其进行头颅CT检查,对CT结果进行后处理,并对术后的血肿数量进行细致的计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⑴比较两组临床指征。手术指征包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脑室引流管拔出时间;⑵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①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肿都会被彻底清除;②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血肿也得到了部分的清除;③无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表现基本没有改变。将“显效”“有效”纳入治疗有效率中;⑶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分别统计“清除”“未清除”例数,并计算血肿清除率;⑷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脑脊液漏;术后感染;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将以上并发症纳入发生率中。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指征

观察组手术时间、ICU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脑室引流管拔出时间比对照组短,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指征比较(±s)

表1.两组临床指征比较(±s)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ICU留置时间(d)住院时间(d)脑室引流管拔出时间(d)观察组20 82.75±17.31 45.21±15.46 2.69±1.07 7.43±1.46 3.52±1.71对照组20 174.58±27.48 195.76±29.25 4.37±1.52 9.75±2.38 5.36±1.43 t 12.645 20.350 4.042 3.716 3.691 P<0.001<0.001<0.001<0.001<0.001

2.2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χ2=4.800,P=0.028),见表2。

表2.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3 血肿清除率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85.00%比对照组的50.00%高,差异显著(χ2=5.584,P=0.018),见表3。

表3.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

2.4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比对照组的55.00%低,差异显著(χ2=7.033,P=0.008),见表4。

表4.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在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为高血压患者的颅内小血管产生硬化和变性,从而造成了血压持续升高,发生脑出血症状[3]。当患者脑出血超过30mL时,通常需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以去骨瓣减压开颅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钻孔引流手术等手术方式为主要治疗方案。本研究中,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进行去骨瓣减压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研究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供依据。

在临床上,开颅血肿清除术属于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的常规手术。然而,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很大的创伤,而且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开颅血肿清除之后,患者需要留置引流管,在血肿腔内,患者需要不断地注射尿激酶用于溶解血肿,这容易造成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而且在手术后的效果并不明显,还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的可能性[4]。并且开颅血肿清除术不能在直视下进行止血,容易导致患者再发生出血,因此该手术的治疗效果相较于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效果较低。

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得到广泛应用。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主要使用1cm的骨髓,通过内镜在直视下清除脑血肿,达到治疗效果。与开颅血肿清除术不同的是,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的手术切口更小,该手术通过在颅骨上钻一个1cm左右的骨孔,再将内镜放置到颅内,手术医师在内镜直视下,尽可能多的清除血肿。清除血肿不需要用强大的吸力或者暴力的拽拉,只需要用吸力,将术野正中央的血肿一点点的抽出,再在术野周缘和深层,循环往复,直到血肿清除满意。部分顽固的血肿可能使用取瘤钳压碎,并在抽血之前被取出。若能在术中立即向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能够帮助周围的脑部组织有效分离血肿。神经内镜具有良好的照明和放大功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进入血管断端的血液和从血肿壁流出的血液,通过旋转工作通道可以看到电凝穿透裂口的止血效果。这项技术不仅能有效止血,还能防止电凝损伤,并避免血肿在动脉和静脉以外的部位形成,从而减少手术中不必要的脑梗塞[5]。这样既能迅速的降低颅内压,又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治疗的总体有效率,还能避免了钻孔引流的盲目性。在手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是否需要留置引流管,从而避免了多次对患者血肿腔进行尿激酶的重复注射,从而减少了颅内感染的发生,以最小的创伤,达到了最佳的疗效,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内镜结合吸引器”将操作者辅助显微手术与神经内窥镜良好的照明和清晰的放大倍数等优点结合在一起,操作者只需使用“内镜结合吸引器”对工作通道进行止血即可,简单方便。因此,在神经内窥镜下进行脑部血肿清除术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理想的手术方式。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ICU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脑室引流管拔出时间比对照组短,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00%,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χ2=4.800,P=0.028);观察组血肿清除率85.00%比对照组50.00%高,差异显著(χ2=5.584,P=0.01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比对照组55.00%低,差异显著(χ2=7.033,P=0.008)。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缩减患者手术、ICU留置、住院以及脑室引流管拔出时间,并且该手术出血量相较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更少,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并且该手术血肿清除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开颅清除率血肿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血液透析滤过中前稀释和后稀释的选择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