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4-02-29 09:39王荣平林志超林艺兰漳浦县医院儿科福建漳浦363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2期
关键词:X射线积液支原体

王荣平 林志超 林艺兰 漳浦县医院儿科(福建 漳浦 3632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4例,根据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CT诊断组和X射线诊断组,每组各82例;CT诊断组采用CT诊断方式,X射线诊断组实施胸部X射线检查,对照两组诊断结果。结果X射线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7.56%,CT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7.84%,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CT诊断组和X射线诊断组对斑片影、结节影、腺泡实质影、间质浸润检出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X射线诊断组肺纹理增粗检出率比CT诊断组高,胸腔积液检出率比CT诊断组低(P<0.05)。结论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均较高,而X射线照射剂量比CT更低。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小儿呼吸道和肺部急性炎症,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经由飞沫和接触传播,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干咳和发热,病情严重者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等,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1]。早期医生听诊肺部的体征并不明显,这时,医生会根据咳嗽的严重程度和有没有呼吸困难,以及呼吸频率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支原体肺炎起病缓慢,发病前有2~3周的潜伏期,起病初期会出现全身不适,表现为哭闹烦躁,2~3d后出现高热,高热可持续1~3周[2,3]。支原体肺炎咳嗽剧烈,此咳嗽可持续1~4周,部分患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可能合并胸腔积液、心肌炎、脑膜炎、肾炎等疾病[4]。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家属应该高度重视,及时带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如查体、X射线检查、血清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后,主要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合并其他感染时根据情况为其用药治疗[5,6]。此次就2021年4月~2022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4例,探析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21年4月~2022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CT诊断组和X射线诊断组,其中CT诊断组患者82例,男43例,女39例,年龄0.6~12.5岁,平均(5.05±1.56)岁,病程2.9~21.7d,平均(13.57±1.92)d;X射线诊断组患者82例,男44例,女38例,年龄0.9~12.4岁,平均(5.72±1.44)岁,病程3.2~21.4d,平均(13.42±1.08)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病原学检查明确为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属于阳性,属于《实用儿科学》内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治疗无效;家属了解此次研究目的并签署同意书;存在较高的依从性。

排除标准哮喘、肺病;并有严重器官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感染疾病;心脏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X射线诊断组实施胸片X射线检查,具体措施为胸部X射线运用选择赛德科NOVAFA-C型DR设备进行胸部正侧位片摄影,按照患儿的具体状况调节曝光条件,设置靶距在100~160cm,调整参数在125kV、125mA和0.04~0.06s。CT诊断组予以CT检查,CT扫描方法使用飞利浦16排CT,指导患儿选择仰卧位,进行深呼吸和屏气,再实施扫描检查,调整电压在120kV,电流为80~160mA,层厚、层距全部为5mm。经患儿的肺尖到横膈位置的扫描,注意观察其病灶详细部位、形态、密度、内部结构、分布等状况,在平扫之后实施增强扫描;运用的造影剂为碘海醇(生产厂家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800),调节2mL/s的输注速度。若患儿依从性太差,予以其服用水合氯醛(生产厂家青岛宇龙海藻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673),3%浓度1.5mL/kg。通过超过2位的具有丰富影像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读片,统计各肺叶病变的状况,若出现判定有差异的时候,通过第3位主任医师进行明确,对支原体肺炎进行确诊。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差异性对应t检验、χ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X射线诊断组和CT诊断组检出率情况

对于检出率情况而言,X 射线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7.56%,CT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7.84%,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X射线诊断组和CT诊断组检出率情况比较

2.2 X射线诊断组和CT诊断组影像学表现

对于影像学表现而言,CT诊断组和X射线诊断组对斑片影、结节影、腺泡实质影、间质浸润检出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X射线诊断组肺纹理增粗检出率比CT诊断组高,胸腔积液检出率比CT诊断组低(P<0.05),见表2。

表2.X射线诊断组和CT诊断组影像学表现对比[n(%)]

3.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原是肺炎支原体,属于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占小儿肺炎约20%上下,密集人群内可以超过50%,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流行周期是4~6年[7]。肺炎支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能够通过血液播散至身体所有的器官组织。因为肺炎支原体和人体部分的组织有一定的共同抗原,因而在感染之后会促成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促使多系统的免疫出现损害,肺炎支原体的发病机制和直接毒性作用与免疫损害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8,9]。既常出现在年龄稍大的儿童中,婴幼儿感染率也达到了25%~69%[10]。婴幼儿则起病比较急,病程比较长、病情加重,以呼吸困难复杂、喘憋和双肺闻及哮鸣音较突出,能够闻及湿啰音[11-13]。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检查中包含胸部X射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主要的作用是发现早期轻微的结核病变,确定病变范围、位置、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变阴影的伴随影像,判断病变性质、有无活动性、有无空洞等。X射线是用射线穿透人体,根据吸收情况不同形成影像的一种技术,X射线主要看解剖结构,X射线应用于医学诊断主要根据X射线的穿透作用,差别吸收,感官作用和荧光作用,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如骨骼吸收的X射线,比肌肉吸收的量要多。所以在通过人体后,X射线量便不同,便携带了人体各部密度分布的信息,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引起的荧光作用和感光作用的强弱具有较大的差异,因而荧光屏上或折射片上,将显示出不同密度的阴影,根据阴影浓淡的对比,结合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和病理诊断,即可判断人体某一部位是否正常,进而X射线诊断技术便成了最早应用的非创伤性的内脏检查技术。CT是一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医学影像学是促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某种影像,并根据各自影像的特点和性质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以达到诊断的目的。CT的密度分辨率高,如人体软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别虽小,也能形成对比,显示良好的解剖结构图像及组织内病变的图像,其是CT突出的优点。CT检查随着高分辨力CT的应用,日益显示出该技术的优越性,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中,通常采用造影增强扫描以明确纵隔和肺门有无肿块或淋巴结增大、支气管有无狭窄或阻塞,对原发和转移性纵隔肿瘤、淋巴结结核、中心型肺癌等的诊断,均很有帮助;肺内间质、实质性病变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CT对平片检查较难显示的部分,例如同心、大血管重叠病变的显示,更具有优越性。对胸膜、膈、胸壁病变,也可清楚显示。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其属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的工作程序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运用灵敏度较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再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便可以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CT诊断由于其的特殊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CT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偏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价值尤其是定性诊断具有一定限度,所以不宜将CT检查视为常规诊断手段,应在了解其优势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应用。X射线与CT检查原理相同,均为X射线,但X射线检查成的像是重叠影像,CT检查的成像是断层影像,从经济学而言,X射线比较经济、实惠,CT比较昂贵。X检查常用于疾病的筛查,如外伤后先进行X射线检查,观察有无骨折,若X射线拍片存在无法看清的细节时会选择CT,再对细节进一步观察作出诊断。所以选择X射线检查或CT检查,一般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先实施X射线检查,必要时再做CT检查。

胸部X射线和CT属于目前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运用最多的影像技术,其X射线通过肺部阴影、肺间质浸润、肺纹理等情况明确疾病;CT是按照肺间质浸润、胸腔积液、肺部阴影等进行判断,两种诊断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X射线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7.56%,CT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7.84%,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CT诊断组和X射线诊断组对斑片影、结节影、腺泡实质影、间质浸润检出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X射线诊断组肺纹理增粗检出率比CT诊断组高,胸腔积液检出率比CT诊断组低(P<0.05);观察结果可知,经以上两种方式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效果均比较好,运用意义重大。通过CT和X射线进行检查,其对腺泡实质影、斑片影等的检出均比较高,通过CT能够观察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表现出边界模糊、斑片影、高密度影、阶段状分布的情况;经过X射线观察肺门和近心部小斑片状影,密度比较高;但是胸部X射线大都呈现出肺纹理增粗,也就是双肺紊乱显著的增加及其直径的增加,只有较少的患儿肺门外存在条索影;通过CT能够观察到患儿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较显著。所以运用CT、X射线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能够显示出支原体肺炎详细影像学情况,而CT能够明确患儿有无伴有胸腔积液,对疾病的治疗提供线索。通过胸部CT扫描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能够直观的呈现出影像特征,而胸部CT的放射辐射剂量比较高,对患儿的生命会形成严重的威胁,所以X射线胸片能够运用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而具体进行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诊断过程中,通常影像学特征的特异性不足,呈现出复杂多样,症状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应该联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等多种检查,促进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检出率的提高。

按照以上所讲,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均较高,而X射线照射剂量比CT更低。

猜你喜欢
X射线积液支原体
“X射线”的那些事儿
滑膜炎的膝关节积液要抽吗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膝关节反复肿胀积液怎么办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