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应用

2024-03-01 08:31吴国梁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吴国梁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的应用.首先介绍“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并阐述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接着,通过对正面和反面两个实证案例的详细分析,进一步揭示该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挑战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设计真正基于核心素养,能够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过程,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本文将通过对正反两个案例的详细分析,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

“教—学—评一致性”是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之一,它主张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都应紧密关联,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系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确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首先明确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哪些核心素养,如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这些核心素养不只限于数学知识本身,还包括了一些跨学科的通用能力.

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比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数学建模项目,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以核心素养为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评价标准,而不仅是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项目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来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

反馈与调整: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反馈和调整,以确保“教—学—评”三者的一致性.

以上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强调了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而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应用这一设计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2 实证研究——正面案例分析

2.1 案例介绍

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个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案例——对立体几何的教学.(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空间几何体,特别是球体和圆锥体的基本性质和定义,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2)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详细讲解空间几何体,特别是球体和圆锥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球体的定义、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球体和圆锥体的一些基本性质等.教师可以借助模型、图像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3)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来让学生应用这些知识:一颗星球的半径是地球的两倍,那么这颗星球的表面积是地球的几倍,体积又是地球的几倍呢?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他们对空间几何体的理解,通过公式推导和计算,找出答案.(4)教学评价:教师不仅要通过传统的笔试来评价学生对空间几何体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来评价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教师会观察学生如何理解问题,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2.2 教学设计的实现

在这个立体几何的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概念引入:教师首先引入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定义和性质,尤其是球体和圆锥体.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讲解、板书、模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比如,可以通过构建不同尺度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和特性,理解球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

(2)实际问题引出:当学生掌握了空间几何体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引出一个实际问题——一个星球的半径是地球的两倍,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地球的几倍?这个问题旨在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空间几何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用已学的空间几何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他们对空间几何的理解,通过逻辑推理和计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交流:在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和建议.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看到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宽他们的思路,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5)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点评,给出正确的解法,解答学生的疑问.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再次强调空间几何体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可以评价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效果评价与分析

在这个立體几何的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同时也通过反馈和分析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首先,通过笔试题来评价学生对立体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测试题包括基本概念的填空题、性质的选择题,以及简单的应用题.通过测试成绩,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空间几何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来评价他们的核心素养.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评价他们的问题解决策略,分析他们的解题方法.在这个案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空间几何解决问题,显示出较好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学生反馈中,他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运用立体几何,同时也使他们更能够看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反馈中,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 实证研究——反面案例分析

3.1 案例介绍

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的同时,反面案例也有其重要性.这种案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实践可能会导致不佳的教学结果,从而在未来的教学设计中避免这些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能够计算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以下是教学设计的步骤:(1)教学目标:学生需要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能够计算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2)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首先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然后通过板书和口头讲解的方式,展示如何计算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记笔记,然后独立完成一些计算题.(3)教学评价:评价方式主要是笔试,题目大都是计算题,如给出一个数列,让学生计算第n项和前n项的和.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和计算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设计的问题

在上述的反面案例中,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应用导向: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对数列知识的应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学生可能掌握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计算方法,但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达到深化理解和应用的程度.

(2)缺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听讲和记笔记,而没有足够的机会去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比如讨论、提问、探究等.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思考能力.

(3)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主要依赖笔试,且题目大都是计算题.这种评价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忽视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他重要的素养.因此,评价结果可能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改进.

(4)缺乏反馈机制:教学设计中,缺少有效的反馈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是单向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反馈他们的学习困惑和需求,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4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应用挑战与建议

在尝试将“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同时,也有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对这些挑战的讨论以及一些应对建议:

(1)挑战1:构建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相连是一项挑战.这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数学素养,对数学知识和素养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建议:教师可以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入真实世界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2)挑战2: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是另一个挑战.传统的笔试方法可能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建议: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口头访谈、项目评价等,以便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提升他们的反思和自我调整能力.

(3)挑战3:调整教学策略.面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反馈,如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是第三个挑战.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5 结语

通过对两个教学案例的详细分析,本文揭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本文也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对学生学习效果和素养的多元化评价,以及及时的教学反馈和策略调整.这些结果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狄红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版),2019(05):27-29.

[2]王静,段有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以“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18):14-16.

[3]杨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1.

[4]陈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2(07):3.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