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为学而教

2024-03-01 14:42苗文丽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生培养以生为本高中数学

苗文丽

【摘要】从现代教学理念来看,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的积累,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能力.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从数学思维能力出发,首先介绍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然后又阐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期望能够为目前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教育理论.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数学;学生培养

教授给学生庞杂的数学知识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从本质来看,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能够使得人们更加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使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进而实现数学育人价值的有效延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實现我国素质化教育的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数学课程有这样的描述:“数学在形成人的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如今的高中教学之中,很多教师仍然相信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成绩的有效方法.在师生之间课堂上并未进行良好的互动,致使课堂教学氛围和环境极度压抑和沉闷.与此同时,教师也总是围绕着教材中固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并没有借助信息技术或数学模型辅助教学,对数学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如何应用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上述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也阻碍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而教师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够实现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充分满足我国素质化教育的要求.

1.2 有利于激发高中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为了追求好成绩而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使得他们无法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得学习成绩进一步降低.而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也能够从中发现数学学科的实际意义和重要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最终转化为强劲的学习动力.

1.3 有利于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高阶思维人才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提供更多的人才.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要求和社会需求相同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才能够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一个个数学对象的研究过程为载体,逐步学会数学的思考结构、思维模式和符号化表达等.只有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模式,才能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的能力.才能让学生进入社会时,快速适应,为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一份力量.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2.1 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化的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利用教学内容,根据问题的题干创设真实化的教学情境,以此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更要重视问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并要尽量以生活当中的问题为设计基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数列的第二课“等差数列”为例,在进行本课的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挖掘本课知识的生活化因素,将其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而创设这样的问题化情境:小张有天在设计日历的过程中发现,某个月有五个星期六,并且这五个日期的和为85,问:这个月最后的星期六是几号?这种生活化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对于一列数而言,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这个固定的常数叫做公差”.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当中熟练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大量的数学问题.与此同时,在学完下节课“等比数列”的知识之后,教师便要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化情境:小张在计算问题的时候遇到两种不同类型的数列问题,他虽然能够察觉其中的不同,却不知怎样应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公式,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你是怎样区分和应用的?怎样才能够做到最简便化的计算?在此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对数列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自主总结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并且在此类问题的影响之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能够在知识和问题的不断探究中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的不断提升.

2.2 采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升协作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应用和实施,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之中,而是更为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之中实现数学思维的提升和进步.这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塑造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式的探究学习.

例如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九章统计的第一节“随机抽样”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以下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思考:如果教师想要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学校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下面的这些问题需要你们进行解决:①回忆学习过的统计知识,请问怎样收集有效的数据内容?收集这些数据的意义是什么?②针对上述调查内容你们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是随机调查还是全面调查?③假如教师要让你们调查高三文科班喜爱学科的情况,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④假如教师要向你们调查学校全部学生喜爱书籍的情况,需要运用随机调查方式,请问人数应该怎样分配?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④通过上述的两个调查结果,请你们总结出随机调查的优点和缺点.在这些问题提出之后,班级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并且在此过程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使其能够充分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和优点,进而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2.3 引導多方面思考问题答案,提升发散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答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多种因素,利用它们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对比,促使学生能够找到同一问题的多种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思维,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总结出相关的规律.这种方式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最为常用的解题思路.随后,便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他们通过和同伴的交流,探讨出多样的解题思路.最后,教师可以进行上述题目的适当变形,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利用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够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挣脱开来,加深对于等比数列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能够在此过程中,梳理清楚数列知识的知识脉络,熟练掌握住数列知识的重点难点,实现数学思维的不断提升.

2.4 开展知识实践,提升知识应用思维能力

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方式,想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就需要利用考试、测验等方式进行全面调查.而在此过程之中,学生也能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实现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便要利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而强化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例如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的第二节“函数的基本性质”为例,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了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连续性.因此,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些函数的经典例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函数不同的基本性质.随后,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找到一些函数的简单习题,利用这种方式锻炼学生对于函数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最后,在结束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这一单元的教学之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上述习题的练习情况,制定出一套从易到难的函数试卷,以此考查学生对于函数知识的理解.

2.5 重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在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之后,需要进行第二次的回顾和复习才能够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查缺补漏,实现对于基本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而在此过程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梳理,学生也能够自行发现其中的脉络和规律,从而为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例如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的第一节“基本立体图形”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空间立体图形的结构特征.在结束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绘画不同立体几何图形展开面的课后学习任务.要引导他们在脑海中回想不同立体几何图形的结构特征和相关联系,并要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来,然后在通过和小组成员的交流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最后,在下一次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便可以针对“基本立体图形”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利用上述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培养学生出色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掌握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寻找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并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的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课题:本文系2021年山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变易理论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H-2110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虎玉霞.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4):167-168.

[2]张青伟.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4):91-92.

[3]仇亚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界,2020(43):12-13.

[4]黄晓燕.提高学生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研究[J].中学数学,2020(01):71-72.

[5]陈红燕.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0(34):71-72.

猜你喜欢
学生培养以生为本高中数学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