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典型院落探析

2024-03-01 11:48王燕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期

王燕燕

摘 要:中街48号院平面为柳林当地传统的四合院布局,建筑单体比例均衡,两望楼为窑上房形式,对称的两个卷棚硬山式建筑构造美观;东西房建筑为硬山式单坡建筑,院落建筑总体高低错落、排列有序,空间亦秩序井然、景致协调。砖木结构的形制既满足了生活空间需求,又适应了气候特点,是柳林传统院落的典型作法,同时也是柳林当地营建智慧的重要体现。近些年后人在使用过程中因缺乏财力修缮房屋,加上受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建筑材料热胀冷缩,导致残损面积扩大,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文章详细记录了中街48号院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环境状态对建筑本体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为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修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材料老化;柳林典型院落;中街48号院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1.003

中街48号院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背道街北侧,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保护单位,2012年8月2日由柳林县人民政府公布并挂牌。

院落为柳林当地传统的四合院布局,坐北面南,东西基本对称,南北深19.835米,东西宽10.63米,占地面积210.8平方米。据东、西房金檩下题记记载,创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距今200多年。原有门楼、东房、西房、东望楼、西望楼、正房,四面围合,封闭独立,正房在抗战时期被炮弹击中后局部坍塌后废弃,30年前拆除,在原基址上建二层砖混楼,其余建筑均为历史建筑,建造手法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始建至今未经过大的修缮。

1 门楼现状

门楼为院落主入口,单开间2.54米,进深2.13米,建筑面积5.41平方米。当心间辟板门一道,院内原有屏门一道,现仅存立框,走马板书“椿荣萱茂”四字,北侧柱头、补间施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单檐悬山顶,布瓦捉节夹垄,雕花脊兽,铃铛排山。台明为条石砌筑,材质砂岩,院外总高590毫米,现被淤土掩埋240毫米,院内高40毫米,因院面曾重新铺墁,台明下部掩埋。建筑材料表面风化严重,构件局部有缺失、折断的现象,凹凸不平,但不影响继续使用。现场挖掘发现,散水已无迹可寻。墙体只有山墙,条石铺底,上层抱头梁以下为青条砖(310毫米×150毫米×60毫米)淌白实心墙,一层顺砖一层一顺一丁交叉砌筑,白灰洼缝;上层抱头梁以上为立砖(310毫米×150毫米×60毫米)空心墙,厚度随木构,全部顺砖淌白洼缝砌筑。墙体整体保存较好,无倾闪、裂隙,下部存在轻微酥碱,局部有磕碰损伤。地面为条石平铺,材质砂岩,表面酥碱风化严重,凹凸不平,局部折断,材料不影响继续使用。明间辟撤带板门,穿带三条,插关一道,门闩一道,雕菊花门簪两枚,周身铁件加固,石质门枕线雕,走马板书“椿荣萱茂”四字。目前存在的残损包括:字迹模糊、地栿缺失、上部走马板全部缺失,槛框类表面风化、细小裂纹遍布、门扇轻微走闪。南侧柱网为方形抹角垂莲柱,北侧圆形木柱,柱下石质古镜础,山墙内中柱直达脊檩。垂莲柱头被人为锯掉,木柱表面有細小风化干缩裂纹,整体无不均匀下沉和倾侧现象。北侧柱头、补间均施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一攒,正心瓜拱下出华头子,极具地方特色。小斗缺失四个,残留的两个斗耳缺失,其余无明显残损。

门楼为典型的垂花门造型,中柱利用抱头梁外挑内拉形成主要受力体系,上部四檩三椽,前坡短后坡长。木构体系受力状况良好,无劈裂走闪和糟朽现象。木质圆椽,头部施飞,椽头座中,上铺柳叶缝望板。望板糟朽普遍,对应屋面开裂部位椽子上部糟朽折断较多,飞椽头糟朽严重,连檐、瓦口全部糟朽,东侧博缝板、悬鱼糟朽严重,椽望需更换部位较多。

屋面为布瓦捉节夹垄,脊兽雕花。屋面残损严重。双侧大吻丢失,四个垂兽丢失,正脊完全坍塌,垂脊兽后残存,兽前全部坍塌,排山勾滴缺失过半,瓦件松动随手可取,残留脊块歪闪开裂,脊与瓦面交接处裂隙较大,屋面已失去防水功能。外檐木构表面原有油饰彩绘,现剥蚀殆尽,局部残存少量颜料,图案、色泽不辨。

2 东房现状

东房面阔五间11.885米,进深两椽4.11米,建筑面积48.85平方米,单檐硬山顶,屋面单坡布瓦捉节夹垄,正脊雕花单侧大吻,无垂脊、垂兽,披水排山,明间为槛窗,次间隔扇,北稍间槛窗,南稍间门连窗,南山与东望楼紧邻。据金檩下题记记载,于清嘉庆四年(1799)由贺姓主人创建。台明砖砌,立砖压沿。台明现高140毫米,下部掩埋,表面局部水泥抹面,裸露立砖酥碱、碎裂严重,散水不存。墙体淌白实心墙,青条砖(310毫米×150毫米×60毫米),白灰洼缝,大面顺砖“工”字缝,局部有丁砖拉结,砌筑规律不明显;山墙内里大梁以上减薄,厚度随木构。后檐墙下部被建筑垃圾掩埋目前无法探及,结合周边历史建筑残损通病分析,墙体下部应存在酥碱剥蚀现象,暂无法就现场清理情况来精准确定损伤程度并制定相应的修缮措施,上部内侧为正脊,自脊筒下起,上部坍塌。南稍间有使用者人为打开的门洞,现临时垒砌封堵,门过梁上通裂缝达墙顶,缝宽1~2厘米;东房后檐墙与东望楼山墙整体砌筑,因背道街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导致院落南侧建筑整体南倾,墙体拽裂,裂缝上宽下窄,长度占墙高三分之二,最宽处5厘米,窄处1厘米;墙体表砖零星缺失。南山墙保存较好,表面水泥抹面,北山墙与正房之间曾作为临时厨房使用,山墙开挖壁橱两孔;前檐窗下墙表面水泥抹面,水泥剥离的位置可见砖下部酥碱剥蚀较为严重,灰缝脱落普遍。室内下槛墙保存较好,原抹灰污渍遍布,起鼓脱落普遍,明间开壁橱,保存较好,铁件丢失。室内地面铺装材料大多缺失,残存极小面积可以辨识原为青条砖“十”字缝细墁,目前虚土堆积;室外地面条砖糙墁,表面水泥抹面,残损严重。明间及南稍间原有火炕,现已毁。明间为四扇四抹槛窗,现存边两扇,心屉锯掉安装玻璃,中间缺失的两扇更改为现代木窗装玻璃;次间四扇六抹隔扇,南次间隔扇均为原物,心屉局部折断,隔扇有走闪,开合不便,北次间中间两扇均为原物,其中一扇散落在室内,另一扇心屉下部残损,边两扇心屉锯掉后改为现代木格;北稍间槛窗残损及修改方式同明间,南稍间隔扇为原物,心屉残损,槛窗不存。东房五间中槛以上均为方格横批,保存较为完整,发现户主为了取暖穿插烟囱锯掉的部分。外檐装修槛框类保存较好,地栿全部丧失使用功能,主要残损为后世使用中的局部修改以及材料自然老化导致的变形。前檐柱露明圆形截面木柱,柱下石质覆盆础,墙内未探及,明清街同时期建筑墙体坍塌部位显示墙内均有木柱,且位于墙中,因此分析东房柱网布局也为此种做法,现场抄平并结合墙体、木构保存现状判断,柱网无不均匀沉降现象,受力体系稳固,只存在表面干缩裂纹及轻度风化。

大木构架为单坡抬梁式构造,三架梁上立瓜柱支顶双步梁,北稍间金檩下有创建题记。檐檩上皮糟朽三分之一,外滚5厘米,其余大木构架保存较好,无构件折断、劈裂现象,屋顶曾局部渗漏,对应部位木构表面因雨水侵蚀轻微糟朽。椽望为圆木椽上铺望砖一层,白灰缝。椽子外观较为完整,无折断劈裂现象,檐椽随檩条滚动整体向外滑动,望砖局部少量缺失,用木板修补,结合当地气候、空气湿度及已经拆除的屋面保存状况分析,铺设望砖的作法容易导致椽子上皮糟朽的损伤,且因民居建筑用料不是很规范统一,椽径各异,局部受力不均匀会加剧椽子在隐蔽部位的损伤,勘察中无法全面探及这类损伤,施工过程中需尽量补充相关资料。连檐瓦口糟朽折断严重,不能继续使用。屋面为布瓦捉节夹垄,檐头一勾一滴,正脊雕花,单侧大吻,无垂脊垂兽,披水排山。正脊块残留五块,局部残损可修补后继续使用,其余不存,正吻缺失;檐口勾头缺失70%,滴水缺失30%,屋面瓦件松动,随手可取,目前只靠泥背防雨,屋面碎砖瓦、垃圾堆积,生有蒿类植物,伴随下部木构及椽望的残损,檐口整体下沉严重,与墀头高差达15厘米。内外檐未见彩色,根据当地传统做法,门窗及檐柱表面应有纯色油饰,现存色泽不辨。

3 西房现状

西房与东房形制相同,体量相近,略低于东房。单檐硬山顶,屋面单坡布瓦捉节夹垄,正脊雕花单侧大吻,无垂脊、垂兽,披水排山,明间为槛窗,次间隔扇,北稍间槛窗,南稍间门连窗。台明砖砌,立砖压沿。台明现高140毫米,表面大面积水泥抹面,裸露部分立砖酥碱、碎裂严重,下部掩埋。散水不存。墙体淌白实心墙,青条砖(310毫米×150毫米×60毫米),白灰洼缝,大面顺砖工字缝,局部有丁砖拉结,砌筑规律不明显;山墙内里大梁以上减薄,厚度随木构。室内下槛墙保存较好,原抹灰污渍遍布,起鼓脱落普遍,明间开壁橱,铁件丢失;前檐窗下墙表面水泥抹面,水泥剥离的位置可见砖下部酥碱剥蚀较为严重,灰缝脱落普遍,面砖局部缺损。后檐墙下部与相邻建筑原为紧贴,相邻建筑墙体未剥离干净,墙根局部裸露部分可知墙体下部存在酥碱剥蚀现象,施工过程中就现场清理情况来精准确定损伤程度并制定相应的修缮措施,上部内侧为正脊,自脊筒下起,上部坍塌。后檐墙与西望楼山墙整体砌筑,因背道街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导致院落南侧建筑整体南倾,墙体整体拽裂,形成通裂缝一道,裂缝上宽下窄,最宽处8厘米,窄处3厘米,西房与西望楼连接处也出现新裂缝,上下通裂,最宽处5厘米,窄处2厘米;墙体表砖零星缺失。山墙保存较好,表面水泥抹面;室内地面铺装材料大多缺失,室外地面条砖糙墁,表面水泥抹面,残损严重。明间及南稍间原有火炕,现已毁。外檐装修中槛以下改为现代门窗,中槛以上均為方格横批,棂条局部残损缺失。装修类主要残损为后世使用中的局部修改以及材料自然老化导致的变形。墙内柱网未探及,明清街同时期建筑墙体坍塌部位显示墙内均有木柱,且位于墙中,因此分析西房柱网布局也为此种做法,现场抄平并结合墙体、木构保存现状判断,柱网无明显不均匀沉降现象,受力体系稳固,只存在表面干缩裂纹及轻度风化。

大木构架为单坡抬梁式构造,三架梁上立瓜柱支顶双步梁,北稍间金檩下有创建题记。

檐檩上皮糟朽三分之一,外滚6厘米,其余大木构架保存较好,无构件折断、劈裂现象,屋顶存在局部渗漏,对应部位木构表面因雨水侵蚀轻微糟朽。现存大木无明显影响构造安全的损伤及隐患。椽望为圆木椽上铺望砖一层,白灰缝。椽子外观较为完整,无折断劈裂现象,檐椽整体向外滑动,望砖少量缺失,泥背裸露,结合当地气候、空气湿度及已经拆除的屋面保存状况分析,铺设望砖的作法容易导致椽子上皮糟朽,且因民居建筑用料不是很规范统一,椽径各异,局部受力不均匀会导致椽子在隐蔽部位的损伤加剧,勘察中无法全面探及这类损伤,施工过程中尽量补充相关资料。连檐瓦口糟朽严重,不能继续使用。布瓦屋面正脊筒完整六块,残损三块,缺失十六块,脊筒缺失部位正脊坍塌,正吻缺失;檐口勾头缺失60%,滴水缺失25%,屋面瓦件松动,随手可取,目前只靠泥背防雨。屋面碎砖瓦、垃圾堆积,生有蒿类植物,伴随下部木构及椽望的残损,檐口整体下沉严重,与墀头的高差达18厘米。无垂脊垂兽,披水排山。内外檐未见彩色,现存色泽不辨。

4 东望楼现状

二层单檐卷棚硬山顶,布瓦捉节夹垄,砖木结构,下层为东西向拱券,上层南西北三面开窗,室内有火炕一铺,由东房南稍间室内上二层。东望楼四周无台明,一层室内略高于院面,周圈无散水。墙体总体保存较好,东山墙墀头位置有纵向裂缝,长70厘米,最宽处2厘米,下部因原有建筑紧贴,局部酥碱剥蚀,一层因长期作为厕所使用,导致墙体下部酥碱严重,其余外观坚固结实无损伤。一层室内为旱厕所,临时铺装,此次修缮设计填埋。上层大面积做火炕及灶台,地面为青条砖顺铺,保存较好。火炕及灶台坍塌严重。一层无门窗,二层南北西三面开窗。北侧两扇四抹槛窗,正方格心屉,保存完好,窗洞口局部碎砖封堵;南侧窗为四扇四抹槛窗外悬花格扇,槛窗心屉损伤严重不能继续使用,残存棂条及卯口能辨识原花式,花格下部棂条缺失;西侧窗外圆内方,固定花格,棂条局部缺失临时修补,圆形槛框下部两段经过修补不成圆形。二层东山墙开壁橱,仅留洞口。一层拱券结构,二层檐柱表面开裂普遍,风化明显。木构为四檩卷棚,罗锅椽平放,前檐阑额有较大裂缝,随时有折断的风险,现临时支顶,其余整体稳固结实,无走闪及糟朽类损伤。木椽上铺望砖,前后檐施圆椽和飞,飞椽头糟朽严重。屋面为布瓦捉节夹垄,檐头一勾一滴,垂脊雕花,披水排山。东侧垂脊完全不存,西侧垂兽不存,垂脊残损缺失40%,檐头附件缺失50%,瓦面松动、开裂,瓦件缺失、碎裂普遍,屋面整体保存状况较差。内外檐未见彩色,现存色泽不辨。

5 西望楼现状

二层单檐卷棚硬山顶,布瓦捉节夹垄,砖木结构,下层为东西向拱券,上层南北东三面开窗,室内有火炕一铺,由西房南稍间室内上二层。院外有户主加盖砖房屋一间。西望楼四周无台明,一层室内略高于院面,周圈无散水。墙体总体保存较好,下部因原有建筑紧贴,局部酥碱剥蚀,其余外观坚固结实无损伤。一层南侧人为开门洞造成墙体破坏。一层室内临时铺装,二层大面积做火炕及灶台,地面为青条砖顺铺,保存较好。火炕及灶台保存较好。一层无门窗,二层南北东三面开窗。北侧两扇四抹槛窗,正方格心屉,保存完好,窗洞口目前砖墙封堵;南侧窗为四扇四抹槛窗外悬花格扇,槛窗心屉损伤严重修补后能继续使用,花格残损严重已失去使用功能;东侧窗外圆内方,固定花格,保存较好,圆形槛框下部两段经过修补不成圆形。二层西山墙开壁橱,保存较好。一层拱券结构无柱,二层前檐圆形截面木柱裸露,后檐墙内柱,木柱表面开裂普遍,风化明显,无不均匀沉降和糟朽。木构为四檩卷棚,罗锅椽平放,整体稳固结实,无走闪及糟朽类损伤,保存良好。椽望为圆木椽上铺望砖一层,白灰缝,前后檐椽头施飞。飞椽头糟朽严重,风化明显,椽子及望砖保存较好,连檐瓦口糟朽折断普遍,不能继续使用。屋面为布瓦捉节夹垄,檐头一勾一滴,垂脊雕花,披水排山。垂兽残存一件,头部缺失,垂脊筒缺失50%,其余均碎裂;檐头附件缺失70%,瓦面松动、开裂,瓦件缺失、碎裂普遍,屋面整体保存状况较差。内外檐未见彩色,现存色泽不辨。

6 正房现状

原正房已毁,仅存台基,现存为30年前加盖的二层砖混楼。正房台基东西宽10.63米,南北深5米,占地面积53.15平方米,高0.91米,下部掩埋,边缘紧贴东西房北山墙,砖砌台帮,砂条石压沿,山墙延伸为矮墙,砂条石压顶,矮墙中间断开作台阶下到院面,台阶为砖砌。现存台帮表面水泥抹面,从脱落部位观察,砌砖较为稳固,酥碱剥蚀不严重,也未见明显裂缝,压沿石表面风化明显,局部水泥抹面,不影响继续使用。台阶砌砖残损严重,户主进行了局部修整,局部水泥抹面。

7 院落围墙

院落为使用过程中铺墁,铺墁材料杂乱,手法不一。整体院落多以房屋墙体封护,独立院墙东西房与正房之间连接墙体,以及门楼与东西望楼连接墙体,均为实心砖砌墙体。东院墙使用过程中墙下做过临时厨房,院墙掏空做烟囱,损伤比较严重,几近坍塌;西院墙与正房连接一侧通体酥碱剥蚀严重;东西院墙顶部坍塌一定高度,原墙顶形制不辨。南院墙实心砖砌,筒板瓦带雕花脊筒墙帽。墙体整体保存较好,墙帽瓦件缺失较多,脊筒损伤严重,扣脊瓦绝大部分已不存。

8 结束语

中街48号院是有明确的题记记载为清嘉庆四年(1799)建造的院落,布局完整,除正房拆除外,总体改动较小,保存了较为原真的历史信息。

始建时该院落拟作为贺氏祠堂使用,门楼走马板书“椿荣萱茂”四字可以印证这种说法,因此相比较其他民居院落,更中正规矩且工艺更精良,同时也沿袭了北方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和整体景观形态。

作为明清街周边的院落,中街48号院保留了从创建至今较为完整的信息,对于总结归纳其所处创建年代的建筑形制、构筑方法、地方特色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院落一直处于使用状态,保留了各个时期浓厚的生活气息,为我们研究当地民居建筑、社会风貌以及城市格局等提供了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