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科教融汇的价值与实践要求

2024-03-02 16:16万卫徐静雨
教育与职业(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职学校价值

万卫 徐静雨

[摘要]科教融汇强调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不仅能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加新动能,也能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高职学校科教融汇虽具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价值,但仍面临着认识不清、基础薄弱、管理滞后的阻碍。因此,建议通过树立科教融汇的观念、夯实科教融汇的基础、强化科教融汇的保障,确保高职学校科教融汇发挥最大效用。

[关键词]科教融汇;高职学校;价值;实践要求

[作者简介]万卫(1979- ),男,湖南衡阳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徐静雨(1997- ),女,湖北荆门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读硕士。(湖北  武汉  430068)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2年12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职业教育领域,科教融汇指科技创新、技术技能与职业教育教学、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它强调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不仅要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加新动能,还要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高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应着力突破各方面的障碍,积极探索科教融汇的新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高职学校科教融汇的价值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科研具有育人属性。科研聚焦于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育人功效。在提出问题环节,教师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创新的重要基础。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环节,教师则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提升能力、适应社会的重要武器。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校的使命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的保证。当前,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就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1]。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度不够、专业课程建设及产教协同融合度不强、师资引进培育重视度不高、质量保障体系覆盖度不完善等问题[2],导致学生缺乏发展后劲,适应性不强。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学生不能局限于当简单的“操作工”,完成单一、重复的工作,而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钻研的能力。而高职学校开展科教融汇,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开展技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科教融汇强调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提倡将科学研究融入课程中,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科研活动。相较于传统的课堂传授知识,科研融入课堂这种新型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对科研有更高的参与度,并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既能让学生沉下心来对研究的课题、方案有深刻的见解和认识,又能使其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举一反三,提供新想法、新思路和新方案,即形成创新意识。第二,可以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跃升。高职学校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教学目标,这决定了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的工程师路线会成为其毕业生的主要晋升通道。以职称评定与晋升为例,工作年限决定毕业生是否有职称申报的资格,是晋升的“下限”;而真正决定申报、晋升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强弱,这是晋升的“上限”。这些能力会通过著作、专利、论文、项目等方式进行考量,这就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思考钻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科教融汇在人才培养端更加强调对学生科研、探索能力的提升和完善,更加契合学生职业生涯的晋升需求,可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持续跃升。

(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包括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等环节。其中,中间性试验(以下简称“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环节和关键步骤。有关数据表明,通过“中試”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可以达到80%,而没有通过“中试”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只有30%[3]。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我国亟须加强“中试”基地建设。“中试”基地一般包括技术研发平台、生产线、厂房等场地设施以及实验、检测、生产等设备资源[4]。企业是建设“中试”基地的主体,但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其不具备建设“中试”基地的能力。高职学校技术资源密集,是理想的“中试”建设基地,高职教师则是建设高职学校“中试”基地的中坚力量。值得注意的是,高职学校社会适应性还不强,不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高职学校都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两张皮”现象凸显,这就需要高职学校强化科教融汇。第一,可以培育急需的“中试”人才队伍。高职学校通过强化科教融汇,一方面,可以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提高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更新教师科技成果转化观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师的科研转化成果,使其工作成果不局限于理论研究、论文专利撰写等[5],更多聚焦在开发新工艺、设计新方案、创造具有经济价值的新产品上。第二,可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高职学校通过强化科教融汇,可加强高校科研与市场的联系。一方面,高职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生产新产品,通过创新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另一方面,高职学校在转化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产业链实现创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还可以通过产业链对创新链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创新链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三)支撑创新驱动战略

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高职学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但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部分高职学校没有正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一方面,高职学校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形成科研氛围,人、财、物投入不足,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及考核激励机制[6];另一方面,高职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意识淡薄、能力不足、基础薄弱[7]。高职学校要实现技术创新,务必强化科教融汇。第一,高职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将最新的技术成果融入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第二,高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是一种良好的隐性课程呈现方式。高职学校通过科教融汇深化校企合作,为教师进行科研提供足够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学生,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科研活动。简言之,高职学校通过科教融汇,能够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二、高职学校科教融汇的障碍

(一)认识不清

从学校层面来看,人们对高职学校职能的认识存在分歧。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教育理论界曾就“高职学校要不要搞科研”发生过争论。支持者认为,中小型企业需要技术升级,这与高职学校的科研方向契合。还有支持者认为,高职学校只有补好科研“短板”,才能实现校企持久合作。但反对者认为,高职学校的短板是教研而不是科研,高职学校的唯一功能就是培养人才,其他所有工作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来开展。还有反对者主张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技能教育,高等职业学校应认清学校的定位,将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作为工作重点,不应盲目跟风进行科学研究。这场争论的实质是面对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高职学校如何获得竞争力。而争论的结果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下,高职学校普遍加强了科研工作,科研成果产出与日俱增。例如,在专利申请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公告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全国高职学校专利总量、发明专利数量均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全国高职学校专利总量46100件,其中发明授权6051件[8]。从教师个体的层面看,高职教师对科研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第一,将科研和教学对立。许多高职教师将科研功利化,认为科研只为职称评聘,不会改进教学工作,反而会阻碍自己在教学上获得荣誉、奖励。第二,将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科研对立。部分高职教师通过长期的自由探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领域,担心加入研究团队会失去原有的研究优势,因而对有组织科研兴趣不大。还有部分高职教师热衷于加入研究团队,但是过于依赖团队,不能真正形成独立的研究能力。

(二)基础薄弱

高职学校一般是通过合并、升格、转设等方式建立,办学基础较为薄弱,在办学经费、科研能力和生师比等方面存在短板。第一,办学经费短缺。财政部、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然而,《2023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生均拨款水平超过12000元的高职学校仅有433所,仍有许多高职学校未达到12000元的生均拨款水平。办学经费不足成为高职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良好科研条件的原因之一。第二,科研能力不强。一般来说,反映高职学校科研能力的指标有论文、课题、专利、经费等。在论文发表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在CSSCI和CSCD及SCI发文为0的高职学校数量分别为1285所、873所、773所;在课题方面,2022年全国高职学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别为17项、50项;在专利授权方面,有833所高职学校授权发明专利为0;在科研经费方面,根据高职学校公布的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纵向科研经费到款、技术交易和技术服务费到款、非学历培训到款为0的高职学校分别有523所、590所、368所[9]。可见,高职学校科研能力不强。而科研能力不强,将会致使高职学校不能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第三,生师比过高。生师比是指专任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的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高职学校的办学质量。《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高职(专科)学校生师比为19.69∶1。这说明相当一部分高职学校没有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底线要求。生师比过高会导致教师疲于课堂教学,在科研上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管理滞后

目前,高职学校的管理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滞后。第一,从管理模式来看,高职学校主要采用的是行政化治理,学术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高职学校采取行政化管理的模式是为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学校在短期內迅速发展。具体表现为高职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校企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高职教育研究机构等学术组织在开展学术活动时时常依赖行政组织“发号施令”,校长等行政人员在学术治理中占主体地位,企业行业未深入科研管理内部,忽视了教师等非行政人员在学术活动中的作用。这种行政化管理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造成学校二级学院在人事、财务以及日常管理中失去自主权,校内干部提拔晋升向行政岗位倾斜[10]。第二,从管理体系来看,高职学校尚未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机构,内设科研机构不多,产学研合作还没有走向深入。一方面,高职学校科研机构数量不多,远低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科研管理不受重视;另一方面,高职学校科研管理人员不足,与企业的联系不紧密,对外界的科研信息了解不足[11],影响产学研合作及成果产出。第三,从管理机制来看,高职学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一方面,科研评价指标不合理。高职学校模仿普通本科院校的科研评价体系,没有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来开展科研工作,职业学校特色难以突出[12]。高职学校并没有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评价指标[13],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学校对教师进行激励和约束本质上是为了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养,优化师资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部分高职学校并未建立科研团队的专项激励机制,也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发展规划[14],最终导致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教学科研能力进步缓慢。

三、高职学校科教融汇的实践要求

(一)树立科教融汇的观念

1.明确科研的育人性。科研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高职学校的科研要为教学服务。第一,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高职教师可以将专业发展现状、发展需求、社会热点、相关科研案例融入教学中,打破传统按照章节授课的方式,根据主题式案例梳理教学重难点,进行模块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第二,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度和完成度,要将科研和创新的思维、逻辑、方法融入教学。高职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科研的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让科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三,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建模竞赛、机器人比赛、计算机特效竞赛等,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2.关注教学的学术性。高职学校的教学迫切需要创新,教师要对课程、教材、教法等进行深入研究,教案、讲义、教学设计都应属于研究成果。第一,高职学校应当在学校内或不同学校之间积极组织教育教学研讨会、举办教学主题的学术沙龙、开展教师培训、邀请优秀教师讲授经验,为教师交流学习搭建平台。第二,高职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教师培训,交流成功的教学案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第三,高职教师应了解产业需求,经常对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将最新的技术成果融入教学。第四,高职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其需求,完善教学内容。例如,与从事相关专业的往届毕业生联系,了解其专业知识与工作的适配度,以及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等,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二)夯实科教融汇的基础

1.加大高职学校财经性教育经费投入。财经性教育经费是高职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各级政府应稳步增加财经性教育经费投入,全面实现高职学校每年生均财政拨款不低于12000元的基本要求。国家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增加拨款金额;地方政府应该严格落实中央政府的政策规定,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公开本省教育支出详情;高职学校也应该公开办学经费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给予高职学校课题申报特别支持。各级政府可参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申报办法,实行高职学校项目单列,鼓励更多的高职教师参与科研。地方政府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联合设置技术开发课题,鼓励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和高职学校联合申报,提升高职学校的科研能力。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地方政府可设置面向高职学校的项目,鼓励高职教师在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自由探索。

3.鼓励高职学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有组织科研的基本特征是科研目标清晰、科研组织严密和科研制度有力。政府应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手段,鼓励高职通过有组织科研,打通“学研产”创新链条,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其中,企业提出科研需求,高职学校联合其他机构攻关或独立攻关,企业试产,高职学校中试,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政府提供政策扶持。

4.探索建立职务科研成果产权制度。产权即财产权利,其实质是建立在财产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职教师的科研成果是一种财产,它产生于教师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因而,教师职务科研成果涉及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根据2020年《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地可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职务科研成果产权制度,充分激发高职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動力。例如,《浙江省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实施方案》提出,“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主要贡献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70%”。

5.落实高职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高职学校人事管理权限,支持高职学校自主招聘、使用各类人才,特别是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扩大高职学校经费使用管理权限,支持高职学校开展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更好发挥经费效应。支持高职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涯发展。

6.实施高职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在教育博士专业探索设立职业技术教育方向,为高职学校提升博士化率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鼓励应届博士生到高职学校就职。完善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政策,帮助高职教师提高学历。

(三)强化科教融汇的保障

1.加强学术组织建设,明确科研管理机构职责。第一,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力度。高职学校应建立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机构,由教师、教授、企业专家等组成,专门处理专业设置、科学研究、课程开发等学术性工作,明确学术组织机构在教师职称评审、科研成果认定等学术事务中的决策权。第二,设立校院二级科研管理机构,明确校院二级科研管理机构的职责。校级科研管理机构应适当放权,扩大院级科研管理机构在校企合作、科研经费使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权力。

2.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培育科研团队。探索设立以专业群为基础、以产业重大现实需求为目标、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研究机构,培育科研团队,努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第一,高职学校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则可以为高职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实践基地、专业设备等,提升高职学校师生的实践能力。第二,招揽优秀人才,培养学科带头人。高职学校可以利用“人才引进”等政策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科研人员,也可以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扩充校内科研团队。同时,高职学校应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学习前沿知识、到企业挂职,用自身影响力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校内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第三,加强对科研团队的培训。高职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科研专题讲座、校外学术交流、企业实践等培训活动。组织校内教师去其他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学习他人的科研经验,开阔视野;鼓励教师定期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3.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管理制度。第一,建立多元评价指标。高职学校可以将教案、讲义、教学设计等纳入科研成果,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动力;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动态调整评价指标,满足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第二,完善科研成果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科研成果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技术开发类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技术成果和专利转化产出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价;对于理论研究类科研成果,可以采用“论文发表情况”“课题立项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价。第三,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管理制度。高职学校应成立科研成果评价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学院领导、企业专家、科技主管部门领导及科研骨干教师组成,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对教师科技成果进行认定。高职学校还可以在校内建立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科研成果奖惩制度,将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年终奖金等予以关联,激发高职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承波,王一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义与路径遵循[J].人民论坛,2021(21):72-76.

[2]雍莉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3):48-53.

[3]侯小星,曾乐民,罗军,等.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机制、路径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1):112-119.

[4]吴建强.我国中试基地建设的路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20):82-84.

[5]兰小云.“破五唯”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内涵、困境与路径[J].职教论坛,2021,37(9):147-153.

[6]张森.错位发展:高职科研的定位与出路[J].中国高校科技,2014(9):77-79.

[7]潘锡泉,郭福春.“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18):51-56.

[8]翟帆.专利数量质量齐升,展现强劲创新势能[EB/OL].(2023-12-19)[2023-12-26].http://www.chinateacher.com.cn/zgjyb/html/2023-12/19/content_633254.htm

[9]汤建民,孙晓兵. 2022 年度全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状况的数据分析[J].江苏高职教育,2023(4):70-78.

[10]刘颖.高职院校学术权力的现状及优化举措[J].教育与职业,2016(16):31-34.

[11]范维,宋俊骥.制度主义视角下高职院校管理的困厄及其出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3):19-22.

[12]李煒.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0(6):57-60.

[13]王晴.基于AHP的高职院校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3,22(1):21-25.

[14]陈锦芳.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原则、困境及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2020(13):19-22.

猜你喜欢
高职学校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计算机信息化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职校数学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给”的价值
高职学生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
钢琴二重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式探究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