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画卷上的明珠

2024-03-04 09:28
中国收藏 2024年2期
关键词:手抄龙门石窟罗汉

北齐 红陶牛山西博物院藏

15 07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大都市——洛阳,一座永宁寺塔拔地而起——“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这座“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的佛塔,“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时人赞叹的“不可思议”,虽仅存世18年,却给后人带来绵延150 0余年的无尽想象。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盛景与创造艺术瑰宝的人早已远去,但一件件穿越千年的绘画、书法、雕塑、造像、器物,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多彩文明的交流史。

例如一尊留存至今的胡人吃饼骑驼俑,只见骆驼高大健壮,昂首站立,张嘴似嘶鸣,短尾上翘,双峰间驮有丝绢、皮囊等物,囊端饰虎头图案。皮囊上坐一人,浓眉,深目,高鼻,头戴圆毡帽,身着圆领袖衫,下着窄腿裤,两腿一伸一屈,足穿乌鞋。这尊陶俑生动展现了千年前赶路人的艰辛生活,也让人遥想胡汉往来的图景。

此外,丝绸之路检验通牒的公文,商人们的账本、订立的契约,还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手抄的典籍,在今天都成为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同时也展现着人间百态。例如13 0 0多年前,12岁的西州(今吐鲁番)高昌少年卜天寿手抄了5米多长的《论语》手卷,抄写结束后,他还在这份“家庭作业”上提笔留下“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的语句。

佛教艺术东传的痕迹也能从丝绸之路上窥见——它跋山涉水经龟兹、高昌等西域佛国,穿过河西走廊,驻足敦煌,抵达大同、洛阳,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规模大小不一的石窟被开凿出来,催生出或塑或刻、风格各异的造像。例如重达7吨的初唐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宝冠佛”,宏雄壮丽;龙门看经寺浮雕罗汉像被收入美术史教科书,其被盗海外后终回归的经历也充满着传奇……

想要从艺术的视角“打开”丝绸之路,还需要借助声音、影像、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在展览现场可以看见“数字洛阳”艺术作品《洛阳·绝响》(上)、独特而精制的“坛城沙画”(左下)以及依据原貌复制的石窟局部(右下),为观众带来更为多元的逛展体验。

唐 擂鼓台南洞宝冠佛坐像 龙门石窟研究院藏 整件坐像重达7吨,宏雄壮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唐 看经寺浮雕罗汉像 龙门石窟研究院藏 这件罗汉像为摩诃迦叶雕像,曾因被盜凿而流失海外,后终回归,并被龙门石窟研究院永久收藏。

隋 开皇十五年胡人吃饼骑驼俑 山西博物院藏通高45.7厘米,描绘了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边赶路边吃饭的场景。他在丝绸之路上往返主要是为了将金银器皿、宝石和香料卖到中原,并买走当地的丝绸和绢帛等纺织品。

猜你喜欢
手抄龙门石窟罗汉
民居摄影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et
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少林功夫拳(四)
贪珠罗汉
李宏禹作品
龙门石窟,雕雕凿凿400年
龙门石窟:打造智慧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