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开设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必要性

2024-03-08 10:45李涵曹星慧田虎楠郭勤陈华梅新疆理工学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化工管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煤化工化工

李涵,曹星慧,田虎楠,郭勤,陈华梅(新疆理工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0 引言

新疆是“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和光伏电、风电、天然气的重要输送源头地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能源化工基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指出“十四五”期间新疆着力打造:独山子—奎屯—克拉玛依石化基地、乌鲁木齐准东产业园、巴州上库产业园区、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千亿级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和准东、哈密两个国家级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2023年7月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出“疆油疆炼、减油增化”和“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强煤制油气、富油低阶煤分质分级和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国家“十四五”期间,新疆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然而服务新疆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化工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却极度缺乏。

1 新疆高校建立化工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是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基础,贯穿过程安全理念,融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程管理为支撑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培养“知工艺、懂安全、精技术、会管理”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代码081306T,为教育部2017年新增特色本科专业。目前,全国开设化工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仅有11所,如表1所示。

表1 11所高校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概况

我国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化工安全领域各方面均面临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挑战[2]。到目前为止,新疆对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布点为零,无法满足新疆的化工产业结构转型人才需求。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该地区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为更好地服务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疆能源化工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应该积极筹建化工安全工程本科专业。

2 新疆开设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必要性

2.1 化工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开设是满足新疆石油化工产业升级的需要

在国家“十三五”时期,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了454家,这些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总额高达1606.7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了24.2%,年均增长率为4.4%。其中,石化行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拥有23个园区,这些园区具备承载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的能力,并且已经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氯碱化工基地和完善的石油化工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底新疆可生产油品、烯烃、芳烃、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无机盐、化学试剂、涂料、轮胎等化工产品700余种[3]。此外,新疆天然气化工产业将逐步实现从天然气开采、储运到加工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建设:在天然气开采方面,新疆将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提高天然气产量;在储运方面,将加强管道和储气设施建设,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在加工利用方面,将推动天然气化工项目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无论是新疆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的延伸,还是石油天然气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化工安全工程是贯穿全过程的重中之重。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作为新疆的主要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强化安全隐患的重视。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开设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可以满足新疆石油天然气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助力新疆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通过开设化工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高水平化工安全专业人才,可以从源头管控生产,强化生产安全管控,促进管理规范化,为化工企业生产建立规范化、严格有序、可持续的生产流程和一系列相对应的系统,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规范化生产。为提高石油化工生产安全,新疆地区将积极采取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先进的化工安全管理理念与技术,建立完善的管控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多渠道的数据收集,实现危险情报分析、风险评估、危害应对和安全管理。

2.2 化工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开设是支撑区域煤化工产业集群升级的需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种齐全,开采地质条件简单,具备发展煤化工产业独特的资源优势。

我国的化石能源结构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的特征,其中煤炭储量占据了56.9%的比例,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可以依靠的主要能源资源[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确保国内能源生产基础稳固,保障煤炭供应的安全性,要全面协调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以及综合储运等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外部能源供应不确定性风险上升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现代煤化工技术和工艺、开展工程示范和推广,可以有效弥补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等问题,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丰富我国化工原料来源[5]。

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响应煤炭产业的高效清洁低碳发展,目前煤制油、煤制气和丁二醇(BDO)等领域相关产业已成为新疆地区的重要支柱。新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增长和能源供应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煤化工产业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煤化工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安全生产是每一个煤化工企业的核心挑战。开设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可以助力增强煤化工全产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和安全性。

2.3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开设是支撑区域矿产开发产业升级的需要

新疆地域广袤,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遍布于“三山两盆”之间。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具备优越的成矿条件,矿产种类繁多,蕴藏着丰富的储量,其中部分矿产的富矿比例相当高。矿产资源分布广、类型多。目前,已探明152种矿产,分布于5300多个地点,其中1564个是经过成型的矿床。在已探明的资源储量中,有12种矿种名列全国之首[6]。在综合考虑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赋存特征、产能需求以及开采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后,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下,部分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具备极佳的条件,可以进行规模化露天开采。在矿产开发领域,如何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发生化学灾害事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为矿产开发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解决行业中的相关紧急问题,而矿产开发行业的相关企业需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和社会责任。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通过强化环保控制和检测新技术的攻关,构建高效的矿产开发生态,推动该行业向着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实现绿色环保和高效生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可以改善传统安全工作方法,针对矿产开发作业情况,制定并优化化学危害分析、安全风险评估、事故应急预案等程序。通过提高化工安全管理水平和加强法规政策的宣传,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矿产开发安全生产。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能够促进化工矿产开发与其他行业的跨领域合作,开展行业交流,深入了解各类复杂场景下的安全问题,并实现技术创新和经验交流。这可以有效地解决矿产开发领域中的复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2.4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开设是促进新疆绿色化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是顺应国家化工产业安全发展理念而设立的专业,突破了学科壁垒,融合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为化工安全工程在化工行业、能源和军工等方面培养掌握化工安全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区域化工、能源行业实现产业升级。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化工行业更加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化工行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加强环境保护。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可以在制定化学品生产的生态标准和环境安全标准方面提供专业支持,能够提高行业安全标准,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化工行业经济的可持续和稳定发展。

3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新疆大专院校中缺少相关学科,人才培养满足不了当前和未来新疆能源化工安全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通过与用人企业洽谈交流,结合能源化工安全在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预测未来该领域专业人才需求将十分可观。涉及新疆企业主要有:中泰化工、新特能源、塔河炼化、独山子石化、众泰煤焦化、峰煤焦化、天盈石化等。

根据新疆理工学院2023年春季招聘会情况统计得知,招聘会上共有212家企业参与现场招聘,能源及化工相关企业12家,其中有7家与化工安全相关企业招聘人数在5人以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84个,人才需求量将会逐年递增,如表2所示。

表2 新疆理工学院2023年春季招聘会部分化工安全相关企业人才需求

4 结语

新疆作为我国未来重要的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之一,发挥着“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疆增设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将有利于提升新疆高校在全疆乃至全国的能源化工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化工安全产业结构转型,抢占能源化工安全绿色发展战略制高点,实现能源化工安全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新疆区域经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煤化工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对“煤化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