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路

2024-03-11 01:23窦超
轻兵器 2024年2期
关键词:起义军反坦克枪弹

窦超

影片海报

克拉伯用MG42通用机枪向德军射击

《下水道》一片是波兰于1957年拍摄的一部以二战后期华沙起义(反抗德国占领)为背景的黑白影片。从拍摄年代来说,当时正值赫鲁晓夫主政期间的所谓“解冻时期”。当时不管是在苏联或是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曾出现一个文学创作的短暂高潮期。该片讲述了华沙起义的结束阶段,一个起义军的步兵连队奉命从阵地上经过下水道撤往华沙市区,最后在下水道中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恶劣的环境几乎全军覆没的故事。本片一多半表现的都是起义军在阴暗、潮湿、污秽的下水道中艰难求生的过程,令观众感到非常压抑和绝望。

影片集中表现这个连队以及错综复杂的内部关系,以及不同的人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人性光辉与黑暗。连长查德拉中尉是一名对部下非常负责的指挥官,甚至最后为了寻找失散的部下而重返几乎不可能再生还的下水道(影片到此也就结束了);副连长怀斯和女通信兵哈琳达处于热恋中,却隐瞒了已经有妻儿的事实,最后导致哈琳达在感情的失望和生存的绝望中开枪自杀,怀斯也在离开下水道后与连队其余人员被德军俘虏;军士长布里特是连队的好管家,但却在面对生死考验时谎报部队仍在后面跟着,致使连队主力掉队被俘,最后被查德拉中尉打死;排长克拉伯对女友黛西的感情有所怀疑,但两人却一直不离不弃,克拉伯最终死于被封死的通往维斯瓦河的下水道出口。

本文从武器装备角度简要评析这部波兰影史上获得很高评价的影片。

起义军混杂的武器装备

《下水道》一片真实还原了当年华沙起义中起义军使用的武器装备,为影片增色不少。要说起义军的武器装备最大的特点就是型号混杂,堪称“万国牌”。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波兰起义军没有自己完整的武器装备供应体系,只能依靠外部援助和战场缴获作为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

从影片画面来看,连队官兵使用最多的是德制枪械。这些枪械中包括卢格P08手枪、MP38/40冲锋枪、98K卡宾枪或同系列步枪、MG34和MG42通用机枪等。这些枪械主要来源于战场缴获等渠道,也可能来自盟友空投。片中起义军使用的手榴弹主要是德制M1924手榴弹。其次,该连队装备有英制武器,主要包括“司登”MKⅡ冲锋枪和PIAT步兵反坦克发射器。这些武器主要来自英国空投,因为领导起义的主要人员是效忠于在伦敦的、持反苏亲英政治立场的波兰流亡政府。对于这样的军事力量,英国全力支持以获得在波兰解放后与苏联对抗或讨价还价的筹码。起义军同时也装备有少量苏制武器,如片中出现不多的苏制PPSh-41沖锋枪,此类武器主要来自苏军的空投。

起义军士兵在给MG42通用机枪弹链装填枪弹

片中出现的WZ.35手枪

片中出现的98K卡宾枪

除了以上来源于3个主要渠道的武器装备外,起义军还有一些波兰自产或其他国家生产的武器。如片中向查德拉中尉传达撤退命令的军官,就配备了一支波兰生产的WZ.35手枪;怀斯中尉交给哈琳达的则是一支西班牙生产的袖珍手枪等等。由于制式武器数量不足,起义军还配备了一些民用猎枪凑数。

如此混杂的武器装备,给后勤保障特别是弹药补给带来巨大困难。比如,查德拉连队装备的枪械中,使用的弹药粗略统计就多达4种。其中德制冲锋枪和英制冲锋枪以及P08手枪,皆使用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可以利用缴获的德军弹药。步枪和机枪均用德式7.92mm毛瑟弹,同样可以使用缴获的德军弹药。性能很好的苏制PPSh-41冲锋枪使用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弹药补充有些困难。

用途广泛来源有保障的毛瑟步枪弹

《下水道》一片起义军使用的枪械中,发射德式毛瑟步枪弹的型号最多。这种枪弹对于起义军来说用途最广泛,来源也最有保障。片中查德拉中尉的副官斯林,在自己使用MP40冲锋枪的情况下也随身携带着用于通用机枪的毛瑟步枪弹弹链,其是为机枪手携带的备份弹药。

这里所说的毛瑟步枪弹即7.92×57mm毛瑟步枪弹。说起这种步枪弹的研制初衷,同样来自于法国勒贝尔无烟火药步枪的冲击。

1888年,德国研制出与M1888

“委员会”步枪(Gew.88步枪)配套的,使用无烟火药的M88 8×57mm步枪弹。该弹采用平底圆头的弹头,实际弹径8.1mm,弹头质量高达14.64g。其弹壳内装有2.75g无烟发射药,枪口初速640m/s,枪口动能达到了2806焦耳。由于圆头弹过大的弹头质量和糟糕的外形,使得其性能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于是,德国开始研制新型尖头弹。

1905年,新型尖头弹研制出来后,被命名为S枪弹。这种枪弹可以视为后来二战中得到最广泛应用的毛瑟步枪弹的第一型。该枪弹又被称为轻尖弹,采用的是平底尖头形弹头,实际弹径8.22mm,质量10g。由于同时采用了新型双基发射药,因此其枪口初速从640m/s提高到了870m/s,枪口动能也随之提高到3560焦耳。由于新型步枪弹的性能远超M88枪弹,因此很快就成为德军的制式枪弹。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枪弹并不能通用。因为S枪弹的弹径要大于M88枪弹,如果“委员会”步枪要发射S枪弹,就需要改枪膛才行。德军为了能够在老式步枪上使用新枪弹,专门将原有的老式步枪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型号为Gew.88/S步枪。新型毛瑟G98步枪开始也使用老式圆头弹,后来改进枪膛和瞄准具后改为发射S枪弹。

片中起义军的装备混杂后,后勤补给困难

一战结束后,德国在S枪弹基础上研制出了重尖弹,也就是sS枪弹。该枪弹弹头为锥形底尖头,弹头为覆铜钢背甲铅心结构,质量12.8g,枪口初速因弹头加重而降到755m/s。这种重尖弹主要供机枪使用,以利用较重的弹头在远距离上保持更好的存速性能。

二战期间,世界上其他生产毛瑟步枪弹的国家大多仿制sS重尖弹。各国对于弹头质量采取了适应自己的不同样式,其弹头质量通常都在轻尖弹和重尖弹之间。这样一来,这种枪弹实际上更适合步枪和机枪通用。最初的毛瑟步枪弹都采用铜弹壳,但在一战时期德国就因为铜短缺而被迫生产双面覆铜的钢弹壳。此后,德国一直生产钢壳弹,据说生产厂家达到了164家。而其他铜资源不是很短缺的国家则一直生产铜壳弹。

二战后,德国处于东西方冷战的最前沿并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分别加入北约和华约,其军队必须分别使用北约和华约的制式枪弹,因此毛瑟步枪弹迅速失去了存在的空间。从枪弹本身来说,毛瑟步枪弹毕竟是一种设计年代久远的老式大威力步枪弹,存在着尺寸质量较大、型号过老和威力过大的缺陷,也确实不太符合新时代对于轻武器的战术需求。所以,二战后除了南斯拉夫曾经长时间使用发射这种枪弹的通用机枪(如仿制自MG42通用机枪的M53通用机枪)外,毛瑟步枪弹很快就退出军用领域,只在民用狩猎领域还有一定的市场。

哈琳达的自杀用枪

《下水道》片中,年轻的女通信兵哈琳达倾心于身材高大威猛的怀斯中尉,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在片中,哈琳达曾不止一次向怀斯中尉申请配备一支枪。按照她的想法,是想得到一支威力较大的手枪,但最后从怀斯那里得到的却是一支袖珍手枪。怀斯中尉还说她根本拿不动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手枪,而这个小玩意儿在6英尺内也足够杀人了。最后,这支袖珍手枪成了哈琳达自杀的工具。

片中出现的这支小巧的袖珍手枪,是西班牙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生产的阿斯特拉“维多利亚”袖珍手枪。该枪原型是大名鼎鼎的柯尔特勃朗宁M1903手槍。在20世纪前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班牙的枪械制造商都是在仿制国外优秀的枪械。柯尔特勃朗宁M1903手枪在当时是一款设计非常优秀的手枪,至少有3家西班牙公司对其进行仿制。其中,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的产品最终演化为片中出现的阿斯特拉“维多利亚”M1911袖珍手枪。

片中起义军使用的MG42通用机枪

使用98K卡宾枪射击的起义军

柯尔特勃朗宁M1903手枪是在M1900手枪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是勃朗宁设计的优秀作品之一。勃朗宁M1903手枪具有可靠性高、射击精度高、质量轻等优点,很快就成为世界上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手枪之一。

勃朗宁于1904年开始在该枪基础上设计小型化的袖珍手枪。开始时,这一改进设计未能得到美国柯尔特公司的青睐,勃朗宁只能向比利时FN公司推荐这一设计。FN公司对这种体积小的手枪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与勃朗宁达成了合作意向。勃朗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一定改进后,最终于1905年完成了设计工作。FN公司于1906年开始生产这种手枪,命名为FN M1906袖珍手枪,并且很快推向市场。

M1906袖珍手枪为了缩小体积,放弃了原有的7.65mm枪弹,采用6.35mm手枪弹。这种手枪弹是勃朗宁设计的一种小威力手枪弹,主要配用于袖珍手枪,在德国曾作为军用手枪弹进行生产。该手枪弹弹头质量3.25g,弹壳长15.5mm,初速232m/s。M1906袖珍手枪全长只有114mm,质量350g,弹匣容弹量6发。

M1906袖珍手枪沿用了M1903的基本结构,从外形上看非常平滑,没有突出的结构,从口袋里快速掏枪不会受到钩挂等情况的影响。甚至有时候可以直接在口袋里进行射击,因此也被称为“口袋手枪”。这一特点受到了二战中欧洲抵抗组织的青睐,非常有利于秘密行动中携带和使用。由于经常放到口袋里携带,M1906袖珍手枪设有三重保险装置,分别为弹匣断开保险(弹匣未插入时无法射击)、手动保险和握把保险,安全性非常突出。

片中携带MG34通用机枪的起义军士兵

片中同时使用MP40和司登冲锋枪的起义军

对于M1906袖珍手枪这种很受欢迎的产品,西班牙的兵工厂当然不会放过。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即按照该枪的设计思路,在自己的“维多利亚”M1911手枪基础上设计出了特征相近的袖珍手枪,即本片中出现的阿斯特拉“维多利亚”M1911袖珍手枪。

阿斯特拉“维多利亚”M1911袖珍手枪,不仅体积小且弹药威力也小,不适于在与敌人的交火中使用。这也是本片中怀斯中尉将该枪当成小礼物送给哈琳达的原因,因为哈琳达作为通信兵通常并不需要在作战中直接与敌人交火。但可悲的是,这一件本该在秘密行动或自卫时使用的武器成了她自杀的工具。

细节有误的反坦克抛射器

《下水道》一片中,PIAT步兵反坦克发射器是起义军主要使用的反坦克武器。

片中查德拉中尉的副官斯林,曾经亲自使用PIAT反坦克发射器击伤德军的一辆“豹”式坦克。但斯林从发射器的筒口将弹装入筒内的动作实际上存在较大错误。这需要从PIAT反坦克发射器的独特结构说起。

PIAT反坦克发射器由前筒和后筒组成。前筒为U型结构,上部完全敞开以方便装填弹药,下部则开有方形泄气孔,主要起到固定弹药的作用;后筒则为主要的发射机构,是一根直径76mm、长700mm的无缝钢管,下方安装有握把和机匣。后筒内有前栓导管、主栓体和主弹簧。前栓导管为中空结构,内部有装填杆、击针杆、击针杆簧和前栓体等零部件。装填杆尾部和肩托相连,当拉动肩托时装填杆会带动击针杆,进而带动前栓导管、主栓体将击针杆簧和主弹簧向后压缩到位直至挂机,然后击针杆簧伸张使前栓导管和装填杆复位。这时就可以装填弹药了。该发射器使用的弹药外形与迫击炮弹类似,尾管内装发射药管,被击针击打后发射药燃烧产生推力推动破甲弹飞离前筒。尾管装填到位时正对着缩回的前栓导管,發射时扣动扳机释放弹簧,带动前栓导管前进并进入尾管后部并由击针撞击击发发射药管,此时前栓导管和尾管相互配合还能够赋予破甲弹基本的射向。

身上携带毛瑟步枪弹弹链的副官斯林

片中怀斯中尉送给哈琳达一支阿斯特拉“维多利亚”M1911袖珍手枪

由于上述独特结构,PIAT反坦克发射器装填弹药时必须保证炮弹准确到位,才能由击针正确撞击发射药管击发弹药。为了做到这一点,发射器设计了2处特殊机构:发射器前筒尾部有2个装填导板,用于卡住尾管;尾管底部则设计了2个装填夹,以和前筒的装填导板配合定位。因此,在装填弹药时需要让尾管底部的两个装填夹卡住发射筒底部的两块导板以准确定位。

正因为这个原因,PIAT反坦克发射器的弹药必须从上方进行装填。如果像片中副官斯林那样从筒口进行装填,那就需要将炮弹塞入前筒后再把弹尾向上提起才能让装填夹卡住装填导板。而且这样操作,胳膊必须伸到更远的前筒口才行,远不如在前筒的U型缺口来得方便快捷。正确的装填方法应该是先将炮弹的头部从前筒的U型缺口向前装入,然后将弹尾部从上方向下装填到位,最重要的是使尾管的装填夹卡住前筒底部的装填导板。

该片中关于PIAT反坦克发射器的另外一处细节错误,来自于其使用的弹药。PIAT反坦克发射器配有4种弹药,分别是破甲弹、2种训练弹和教练弹。其配备的破甲弹为MK-1或MK-1A型,均采用聚能破甲原理。两种型号的破甲弹均有一个钢制药形罩,装药有TNT或808炸药两种类型。破甲弹如果能够在合适的高度爆炸,就能够起到增强破甲能力的作用。因此,PIAT反坦克发射器的炮弹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其碰炸引信装在一个细长的弹尖顶部,以确保其能够在距离目标装甲最合适的高度爆炸。在这种情况下,其垂直破甲威力可达75mm,对付二战时期的大多数坦克是有效的。

片中把玩阿斯特拉“维多利亚”M1911袖珍手枪的哈琳达

片中手持阿斯特拉“维多利亚”M1911 7.65mm袖珍手枪的哈琳达

片中从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筒口装填弹药的斯林

片中的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注意弹药头部没有弹尖引信

斯林用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向德军坦克瞄准

为了保证安全,弹尖引信在运输和保管时采用与弹体分离的方式,装在一个铅锌合金制成的筒内,并用弹簧夹子固定在炮弹尾部,装在包装筒里,以便于战时取出进行组装。在使用前,射手需要先把弹尖引信旋转安装到弹体顶部,完成整个炮弹的组装,然后才能进行装填。从影片的画面来看,斯林使用的抛射器炮弹弹尖显然太短了。很可能是没有安装弹尖引信的缘故,也可能是制片方找不到可以使用的道具弹药,就准备了一个外形差不多的替代品。

克拉伯准备砍断德军“歌利亚”的有线遥控爆破车的遥控电缆

PIAT反坦克发射器配用的4种弹药为了便于识别,有很明显的外在识别特征。其使用的破甲弹弹体全部使用绿色油漆粉刷,并在弹体中部有两圈黄色识别带。在这两圈黄色识别带中间则有浅蓝或黑色的识别带,分别对应弹药装填的TNT和808炸药,并且在上面标有生产序号和炸药类型。训练弹外形与破甲弹相同。不能重复使用的一次性训练弹整体被涂成黑色,在弹体中部则有一圈黄色标记,并且用白漆标上惰性的单词“INERT”,以此表示这种训练弹虽然可以正常发射,但因为未装填炸药而不会爆炸。此后為了提高使用效率而设计的可重复使用的训练弹弹体则被涂成白色,尾管内增加了螺纹结构,用于重复安装发射药管,以发射后回收再次使用。教练弹外表也是漆成黑色,弹体上用白漆标上“DRILL”(教练)。教练弹既不能发射也不能爆炸,只是用于携行和装填训练,其防潮包装筒上也用白漆标上“DRILL”以作识别。

从以上弹药的外部特征来看,均有比较明显的弹体颜色和彩色识别带以供识别。由于《下水道》一片为1950年代后期拍摄的黑白影片,自然难以区分出破甲弹等不同弹种的弹体颜色。但是,片中的PIAT反坦克发射器弹药上没有任何识别带,这确实不符合实际。

编辑/丁涌强

猜你喜欢
起义军反坦克枪弹
拉斐尔反坦克长钉导弹
反坦克火箭筒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基于Unity3D的枪弹虚拟装配实验系统开发
沐猴而冠
美国陆军测试中口径枪弹
俄罗斯完成3D打印枪弹的射击试验
新型枪弹扫描仪
历代农民起义军的军民关系初探
“反坦克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