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2024-03-12 08:51苏成龙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7期
关键词:财务内控改进对策企业绩效

苏成龙

摘要:建筑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科学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主流的财务内控管理目标分析,从利润、股东、企业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别切入,通过详细论述财务内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找到当前绩效评估与财务内控的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给出改进意见,旨在为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内控;企业绩效;改进对策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技术的不断变革,企业必须不断审视自身的问题所在,勇于“刮骨疗伤”,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建筑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绩效的评估体系也亟待完善,如何在现有资源基础与能力之上实现质的飞跃是企业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管理的主流目标分析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财务内控管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规范和强化组织内部的财务流程和控制措施,促使企业实现最大化的利润。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可以规范企业的财务流程,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和合理配置,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减少企业的损失并提高利润。其次,财务内控管理可以防止财务失误和内部欺诈行为的发生。通过建立有效的审计和监控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上述行为。防止财务失误和内部欺诈行为的发生,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进一步地,通过建立合理的财务流程和控制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减少浪费和冗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通过建立透明的财务流程和控制机制,可以增强外部投资者、合作伙伴和客户对企业的信心,提高企业的声誉。在此基础之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规模,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财务内控管理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和管理措施,保护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股东的财富增长。首先,财务内控管理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体现了企业的经济责任。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投资企业并承担了经济风险。因此,作为经济实体,企业必须以最大化股东财富为目标,为股东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财务内控管理就是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通过建立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机制,企业可以更好地保护股东权益,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提高资源配置和资金运作的效率,从而最大化股东的财富增长。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它可以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虚假信息的产生,增强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通过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水平,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竞争力。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旨在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并最大化企业的综合价值。它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財务控制措施,以确保企业的财务运作在合法、合规、透明和高效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为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的价值。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企业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减少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为管理层作出明智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决策错误,从而有效地监督和约束管理层的行为,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减少财务舞弊和不当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建立持续有效的财务内控体系,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财务内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目标是为了保护组织的资产和财务利益。财务内控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审计流程、账务处理机制和财务报告制度,确保组织的资产不受损失和滥用。这有助于预防各类财务风险,保护组织的财务利益,从而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体系可以增强组织的透明度,使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组织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情况。透明度的提高可以增加组织的公信力,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和沟通,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最后,财务内控体系还能够帮助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确保组织的合规性。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财务内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

二、财务内控目标与建筑企业绩效评价联系

财务内控目标与建筑企业绩效评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财务内控目标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以及实现合规性和管理效率的目标。而建筑企业绩效评价则是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衡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效益。在财务内控的框架下,建筑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确保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此可以判断企业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披露,进而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建筑企业的资产安全情况也是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需要建立合规性管理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流程,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避免违规行为和内外部风险的发生。通过评估资产的安全性和管理情况,可以判断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评估企业的绩效状况。

三、现行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偏重财务指标评价

企业通常使用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例如销售额、利润率、回报率等。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财务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绩效,忽略了其他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绩效评价方法过于偏重财务指标,往往忽视了企业的其他非财务因素,如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市场份额等。这些非财务因素对企业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非常重要,但在传统的绩效评价中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财务指标往往着重于企业短期效益的实现,导致企业管理者过分追求短期盈利,忽视了长期发展。短期行为可能带来一时的好处,但却难以为继,在长期经营中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二)现存非财务指标不够完善

非财务指标在评价企业绩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设置的非财务指标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性。例如,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指标可能只是通过管理层主观判断或简单的调查问卷来评估,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许多企业在设置非财务指标时,往往偏向某些方面,导致其他重要方面的绩效难以全面反映。具体而言,企业可能只关注销售业绩,而忽视了研发创新、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绩效评价,从而导致了指标的不平衡,影响了绩效评价的全面性。此外,有些非财务指标是难以量化的,如企业的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等。这些指标通常是通过主观判断或质性评价来衡量,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见的影响,缺乏客观性和可比性。比较隐蔽的是,企业设置的非财务指标往往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匹配。这可能是由于管理者缺乏对整体战略目标的把握或对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有效评价企业在战略目标方面实现的绩效。

(三)评价体系权重分析不够科学

一方面,有些企业在设定绩效评价指标时,权重分配过于简单粗暴,没有做到因目标重要性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权重。通常,企业的目标可以分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等,它们的重要性和关联性是不同的。然而,有些企业在绩效评价中只是粗略地将各项指标按照平均分配权重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忽视了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权重的分配通常需要基于具体的数据和实证研究来进行,而有些企业在权重分析时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持和实证研究,结果权重分配的依据往往是主观的猜测和经验,甚至带有个人喜好、情感和偏见等。这样的权重分配无法反映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实际表现,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和不科学。

四、建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不够严格

建筑企業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财务内控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项目成本预测是建筑企业控制成本的基础,但一些企业在项目启动之前未进行详细的成本预测和分析,导致后期成本超支的可能性增加。同时,一些企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成本变化的控制不够严格,没有及时调整预算,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在建筑项目中,材料采购是一个重要的成本来源,但一些企业在选择供应商和材料时,只考虑价格,忽视了质量和成本效益的综合评估。这导致一些低价材料的使用,但在后期维护和修复方面出现更高的成本,甚至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企业在项目预算中容易存在明显的低估成本的情况,导致项目进展过程中经常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在费用核算方面,一些企业存在费用记账不规范、费用调整不及时等问题,导致费用的准确核算和掌握变得十分困难。

(二)缺少部门沟通平台

在建筑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平台,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和传递,导致信息孤岛的现象。例如,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设计方案缺乏施工要求的具体细节,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同时,财务部门无法准确了解项目进展和实际支出,导致难以掌握项目成本的动态情况。建筑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技术、成本、时间等。然而,如果缺乏沟通平台,各个部门的意见无法得到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导致决策时信息不全面、考虑不全面,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和资源的浪费。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题和风险可能随时出现,如果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及时沟通和协调,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解决,进一步导致成本超支和工期延误,无法精确追责从而使得监督体系失效。

(三)审计体系不够健全

建筑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中,往往没有制定明确的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和目标,明确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但由于缺乏审计计划,往往导致审计工作的盲目性和不系统性。审计流程应该包括审计前的准备工作、审计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审计后的总结与报告等环节,但由于缺乏规范的流程,往往导致审计工作中的遗漏和混乱。此外企业现有信息系统控制不完善,无法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信息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但由于信息系统控制不完善和财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往往导致审计工作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核对,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无法得到保障。

(四)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建筑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中,往往缺乏明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标准,往往导致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准确,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预警指标需要考虑多个维度,包括财务指标、市场变化、行业竞争等,但由于缺乏全面和准确的指标,往往导致预警机制的敏感性和有效性不高。现有预警机制的信息收集渠道不通畅,往往导致预警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不及时,无法快速响应潜在风险。此外,在风险识别以后相应的应对措施也存在脱节现象,由于事先没有充足的计划在风险发生的时候组织内部容易手忙脚乱、被动应对,导致预警机制失去了实际的应用价值。

(五)财务部门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建筑企业财务部门是组织财务安全保障的核心部门,负责企业的财务会计、资金管理、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重要工作。如果财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绩效。然而目前,财务部门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了解不深入,只局限于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对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对实际操作经验缺乏,无法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无法灵活应用财务工具和方法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财务人员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意愿,不主动关注财务管理领域的新动态,导致知识更新不及时,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地将其上报给直属领导,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五、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改进企业绩效的建议

(一)重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平衡

财务指标是指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绩效表现,如收入增长、利润率、资产回报率等,而非财务指标则是指企业在其他方面的绩效表现,如客户满意度、员工绩效、环境影响等。企业需要明确制定绩效评估的目标,同时制定相应的指标。这些指标应涵盖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确保能够全面评估企业的绩效。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估,该体系应包括指标的权重分配、数据采集和分析等环节,确保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与绩效评估相结合。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激励员工实现绩效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绩效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和分析绩效,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

(二)建立多种权重的评价体系

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绩效,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能够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首先,需要确定一系列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财务指标(如收入、利润、投资回报率等),市场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内部流程指标(如项目交付时间、成本控制等),以及学习和发展指标(如员工培训投入、知识管理等)等。对于不同的指标,需要确定不同的权重,这时可以通过专家评估、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来实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专家打分或者专家讨论的方式来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它能够通过对指标两两比较的方式,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确定权重后,可以建立绩效评价模型,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即根据指标的权重,将各指标的得分乘以对应的权重,然后将各指标的加权得分相加,得到最终的绩效评分。建立评价体系后,需要定期监控和评估企业的绩效。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建筑企业作为具有复杂业务流程和庞大资金流动的企业应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如识别风险、提高运营效率、改善内部控制等,并根据企业特点和需求确定审计范围,涵盖财务、合规、运营等方面。对于审计工作开展必须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审计部门应直接向企业高层报告,并享有独立的权威和权限。此外,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应包括审计工作程序、报告和沟通流程、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规定。企业应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并按时执行。审计结果应及时向管理层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企业可以引入外部审计机构进行独立审计,帮助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供改进建议和意见。

(四)加强财务成本管控工作

首先,财务部门应该制定财务预算计划,将各项支出进行预算,明确支出额度和使用范围,确保财务成本得到有效管控。同时,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对超出预算的支出进行及时纠正和调整。其次,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定期、全面地评估,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与优质供应商合作,可以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格和服务,降低采购成本。再次,人员成本通常是企业的重要支出之一,合理控制人员成本对于企业财务成本管控至关重要。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人员编制和薪酬制度,避免人员过剩或过高的薪酬开支。最后,加强对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的监控和分析,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管理,催收欠款,从而降低资金周转周期,减少资金占用成本。

(五)强化定额管理,完善财务原始记录

定额管理制度应包括对材料、人工、设备等方面的定额进行准确计算和统计,并建立相应的计量措施和质量标准。制定并执行定额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在实际工程中,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和核算,及时掌握项目的成本情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建立全面的会计核算体系,将各项成本因素纳入核算范围,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等。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的财务流程,包括采购、入库、出库、收付款等环节的规范管理,确保财务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加强对财务流程的监控和内部控制,建立防范机制,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六)重视财务部门人才培育

建筑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训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对财务知识、财务管理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 培训内容。同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实践和案例研究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应根据财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可以组织内部培训或借助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导师制度,为新进入财务部门的员工分配有经验的财务主管或高级财务人员作为导师,实行导师负责制并提供专业咨询,为新员工的职业规划提供建议和指导。

(七)加快信息化改革,促進内部沟通

建筑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将企业的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这样,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此外,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可以利用办公软件、移动应用等,实现内部人员之间的即时通讯和文件共享,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将更加方便快捷,避免了传统的电话或邮件沟通所带来的延迟和不便。同时,这些工具还可以推动内部人员之间的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并改善相处关系。进一步地,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项目和企业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的情况和趋势,及时进行决策和调整。

六、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内控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整体绩效水平,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企业在重视财务目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非财务指标,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经营效率,从财务制度、部门人员、组织架构、会计核算、成本管控、信息沟通等多方面进行改善,实现财务内控的科学管理,最终改善企业整体绩效。

参考文献:

[1]宋佳宝.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控现状与改进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2(16):157-159.

[2]徐晓芬.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7):166+201.

[3]王芹.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财会学习,2023(12):40-42.

[4]乔静霞.财务管理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作用与应用[J].商场现代化,2023(07):180-182.

[5]刘筠.财务管理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实际应用[J].财经界,2019(32):181.

[6]王静.基于财务共享的大数据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9.

[7]张雁飞.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9(21):195-196.

[8]陈国栋.如何以提高企业绩效为目标加强财务管理新探[J].财经界,2020(13):204-205.

(作者单位:邢台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财务内控改进对策企业绩效
关于投融资企业财务内控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
浅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财务内控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分析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