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故宫相遇

2024-03-15 05:09桑淼
知识窗 2024年2期
关键词:宫城故宫文物

桑淼

少年时,老师曾在一节班会课上写下这样一个主题:“长大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彼时年少的我们在讲台下议论纷纷,答案最多的是医生和教师,当然也有科学家、宇航员等。稚嫩的孩童端坐在四方教室里,心早已飞向苍穹之巅。那时的我们,无不对“长大”这件事充满好奇和向往,幻想着未来究竟会成为怎样的人。

许多年后,我静坐在故宫书苑里,高大的红色宫墙巍峨绵延,青苍的屋脊上光影斑驳。当金色的琉璃瓦清晰地勾勒出宫殿的轮廓时,我惊奇地发现,头顶的苍穹还如年少时那般蔚蓝。我早已忘记那时说出的梦想,当一桩桩往事因岁月蒙尘,记忆便仿佛搁浅了似的,在年岁的流转中经不起一丝波澜。但当我走出象牙塔,迈进这座古老的宫城时,内心竟对“长大”这两个字有了明确的定义。这标志着我将正式从校园走入职场,也开启了我与这座百年宫城的故事。

农历癸卯年,是紫禁城建成的六百零三年,也是我与故宫博物院相遇的第一年。

犹记得六月栀子花开时,我跟随浩浩荡荡的毕业大军,迈入了求职队伍。我拿着刚打印好的简历奔波于校招市场,在一个又一个的招聘网页上填好个人信息。我不记得总共参加过多少场笔试、面试,也记不清究竟填写了多少条应聘信息,只记得在毕业典礼钟声响起的前一刻钟,我的手机终于收到心仪岗位的录用短信——那是一座无与伦比的梦幻之城,于紫禁之巅,与故宫相遇。

入职前的那个夏天,我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看了许多遍与故宫有关的纪录片。修缮文物,重拾破碎,这是大国工匠的坚守;研习书画,编纂古籍,这是名师学者的初心;跨界融合,推陈出新,这是改革者的使命。在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宫城里,从城垣到园林,从殿宇到器物,无不幻化出动人心魄的美丽。楼台交错,院广庭深,延续着古城的斑驳记忆;古物芬芳,书画雅致,记录着王朝的沧桑巨变。

进入工作崗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习,我就自动进入“故宫人”这个全新的身份中。“人在文物在,守护文化命脉”成了我的工作准则。这是我入职的第一课,也是全社会赋予“故宫人”的无上殊荣。大到文物的修复项目、学术界的会议研究,小到宫殿的一砖一瓦、池鱼草木,从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到每一个游客的日常需求……紫禁城迎来送往,我们需要细致入微地处理好大小事宜,让遥远的历史重现眼前。

于阴晴雨雪、尘烟暮霭中,我多次走过故宫的四时之变。春来文华殿海棠如雾,承乾宫梨花胜雪;仲夏御花园的凌霄攀上枝头,慈宁宫的牡丹天香国色;初秋延禧宫里红柿摇摇,武英殿旁古槐苍遒;冬时满城风雪,万物不朽,倒是应了那句“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在年岁并进中,我有幸成为故宫的见证者,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故宫学研究者祝勇先生曾在书里写道:“故宫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城,是物质的城,也是人群的城。它是一个社会,是世界的模型,是整个世界的缩影。”故宫书苑里,竹影在雕花窗子前轻轻摇曳着,飞翘的檐角上,斜阳落于高高的屋脊。我合起手中的书卷,迎着暮色走出宫城,重重宫门落了锁,像是锁住了一场冗长的陈梦。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当黑夜的歌声渐行渐远,黎明的序曲悄然而至时,故宫这座城又将迎来一场新的相遇。

猜你喜欢
宫城故宫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雪中故宫
《宫城·红色印象》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山西考古发现最早宫城
故宫
金朝修建燕京汴京宫城指挥家辽阳渤海张浩
辽上京宫城遗址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