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的证治

2024-03-15 11:27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王颂歌杨英冯文杰付建利娄玉钤张攀科刘传慧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1期
关键词:风湿病筋骨肾虚

李满意 刘红艳 陈传榜 王颂歌 杨英 冯文杰 付建利 娄玉钤 张攀科 刘传慧

【摘 要】 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尪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尪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4型:肾虚寒盛证,肾虚标热证,湿热伤肾证,肾虚督寒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特殊痹;风湿病(痹病);虚邪瘀;证治;中医药

尪痹是指以关节变形、肿大、僵硬,不能屈伸,筋缩肉卷,身体羸瘦,骨质受损等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1]。尪痹为特殊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4]。古代文献中无尪痹病名。现代医家焦树德把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筋挛肉卷、屈伸不能、活动受限的痹病,命名为“尪痹”,并将其因证脉治进行了归纳整理。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采用尪痹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名。

西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大骨节病后期、结核性关节炎后期等可出现尪痹表现[4]。

1 病因病机

尪痹的发生多为正虚邪犯,具有寒湿深侵入肾的特点。此外,内生虚热,外感他邪亦可致本病。尪痹临床上以虚证多见,常因虚致实,而又见虚实夹杂之候。

1.1 素体肾弱,寒湿深侵 素体肾虚,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等而致肾虚,卫外不固,寒湿之邪乘虚深入侵袭,痹阻气血不通,筋骨失养,而为尪痹。

1.2 冬季寒盛,寒袭入肾 寒为冬季主气,肾旺于冬,感受寒邪,肾先应之,故寒气可伤肾入骨,致骨重不举,久则肢体关节变形,而为本病。

1.3 肝肾阴虚,复感外邪 素体阴虚,复感外邪,邪从热化;或邪郁久化热,或服温肾助阳药后,阳气骤旺,邪气从阳化热,虚热内蒸,耗伤精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1.4 肾督亏虚,痰瘀互结 肾督相连,寒湿入侵,不但伤肾,亦伤及督脉,如督脉不足,阳虚寒凝“阳气虚,无以温化水湿,阳光不照,阴霾内生”(这里的阴霾主要指痰瘀)。阳虚水湿不化,血失温运,为痰为瘀,经络气血痹阻而发尪痹。

综上所述,本病多由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深侵入肾而累及肝。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风寒湿之邪伤及肝肾,寒湿凝滞痹阻,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而致尪痹。病因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痰)”三个方面[5],基本病机是肾虚邪滞,不通不荣。本病病位在筋骨肌肉关节,与肾、肝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性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病久者可见肝肾两虚;标实以寒邪为主,可见痰瘀相兼为患。本病病程较长,多为风寒湿、痰瘀,互为交结,痹阻经络;久痹亦可化热,而见寒热错杂之候。

2 诊断要点

本病多由痹病日久,迁延不愈而成,多出现在痹病晚期。以骨质损害,关节变形,臂臑枯细,膝踝肿大,肋肘不得伸,活动受限,甚则脊以代头,尻以代踵,生活不能自理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腰膝酸痛,疲乏倦怠,下肢无力,足跟疼痛,夜尿频多,经少经闭,眩晕耳鸣;或关节疼痛,多喜暖怕凉,遇暖痛减,昼轻夜重等临床表现;亦可见关节微红,发热,喜凉不耐凉、骨蒸潮热等化热症状,经治疗后,则又出现腰膝酸痛、喜暖怕冷等。

3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主要辨寒热和虚实:尪痹以寒证居

多,以关节疼痛、僵硬、变形、屈伸不利,疼痛得温则减,遇寒痛剧,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为特点;虚热盛者,以关节疼痛、发热、肿大、变形,患处喜凉不耐凉,形体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黄,大便干为特点。虚实之辨,当从邪正标本缓急、病之新久着眼:新病以邪实为主,痹久邪留伤正,则由实转虚;急性期则表现为实多于虚,缓解期则表现为虚中夹实;尪痹多为痹病晚期,多以虚证为主,但临床以虚实夹杂之候为多见。尪痹的治疗以补肾祛邪为原则。正虚者,治以补肾助阳、滋补肝肾、壮督通络;寒盛者,治以温阳散寒;虚热盛者,治以滋阴清热;兼有痰瘀者,治以祛痰化瘀。

3.1 肾虚寒盛证 肢体多关节疼痛,肿大,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痛,形寒肢冷,痛处遇寒痛剧,得温则减,神倦懒动,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脉多见尺部弱、小、沉细,余脉可见沉弦、沉滑、沉细弦。以肢体多关节疼痛,肿大,僵硬,变形,屈伸不利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本证临床上最为多见,此乃肾虚为本,寒盛为标,本虚标实之证。肾虚寒凝,筋骨失于温煦,则关节肿痛,僵硬,甚则变形,活动不利;寒邪为患,则痛处遇寒痛剧,得温则减;肾之阳气不足,则形寒肢冷,神倦懒动,腰膝酸痛,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均为肾虚寒盛之征。

治法:补肾祛寒,通络止痛。

方药:补肾祛寒治尪汤(《树德中医内科》)加减。方中淫羊藿、制附片、补骨脂、透骨草、自然铜、骨碎补、寻骨风温补肾阳,强壮筋骨;麻黄、桂枝、独活、防风、威灵仙、苍术散寒祛风湿,通经络;续断、熟地黄补肾壮筋骨,填精补肾;白芍养血荣筋,缓急舒挛;赤芍、知母清热,以防热药太过;松节、伸筋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土鳖虫、炙穿山甲祛瘀通络,散结止痛;川牛膝下行引药入肾。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祛寒、通络止痛之功。若上肢关节较重者,去川牛膝,加姜黄、羌活;腰腿痛明显者,去苍术,加桑寄生,加大续断、补骨脂、川牛膝的用量;苔厚腻者,去熟地黄,加砂仁,或藿香;药后症减,唯疼痛明显者,加制草乌、制川乌;脊柱僵直变形者,加金毛狗脊、鹿角胶、白僵蚕、羌活;筋挛节曲体蜷缩者,去苍术、防风、松节,加薏苡仁、木瓜、白僵蚕,加重白芍、桂枝用量[6]。

3.2 肾虚标热证 腰膝酸痛,肢体关节疼痛而热,肿大变形;患处喜凉不耐凉,局部发热,皮肤红或不红,肢体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形体消瘦,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小便黄,大便干;舌质微红,或红,舌苔微黄,或黄厚而腻;脉沉细略数,或滑数,或弦滑数,尺脉多沉小。以腰膝酸痛,肢体关节疼痛而热,肿大变形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本证可见于年轻、体壮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化过程中,此为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虚热为标。邪郁久化热,或服温肾助阳药后,阳气骤旺,邪气从阳化热,故见一派虚热证候,如患处喜凉不耐凉,局部发热,皮肤红或不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口干咽燥,小便黄,大便干等;虚热内蕴,精血耗伤,筋骨失养,故见肢体关节疼痛而热,肿大变形;肝肾亏虚,故见腰膝酸痛,肢体乏力,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舌质红,苔微黄,脉沉细略数皆为肾虚标热之象。本证经过治疗后则多渐渐出现肾虚寒盛之证。

治法:养阴清热,蠲痹通络。

方药:轻症,加减补肾治尪汤(《树德中医内科》);重症,补肾清热治尪汤(《树德中医内科》)。

加减补肾治尪汤,方中生地黄凉血补血养阴;续断、补骨脂、骨碎补补肾壮筋骨;羌活、独活、桂枝、威灵仙祛风湿,搜散筋骨肢体风寒湿邪;知母滋阴清虚热;白芍养血荣筋,缓急舒挛;炙穿山甲通经散结;红花活血化瘀;忍冬藤、络石藤通经络,止痹痛;土鳖虫散瘀壮骨;薏苡仁利湿通利关节。全方共奏养阴清热、蠲痹通络之功。

补肾清热治尪汤,方中续断、骨碎补、生地黄、桑寄生、虎骨(狗骨代替)补肾强筋壮骨;黄柏、知母、地骨皮滋阴降虚火,补肾清热;羌活、独活、威灵仙、桑枝祛风湿,除痹痛;忍冬藤、络石藤清热通络;白芍养血以缓急;红花、制乳香、制没药、炙穿山甲活血通经,化瘀定痛;桂枝配羌活、独活之辛温,可以免除方中大队凉药之弊。全方共奏养阴清热、蠲痹通络之功。若关节筋肉痛重者,加蚕砂、海桐皮;上肢痛重者,加片姜黄;瘀血明显者,可减地骨皮、白芍,加赤芍、桃仁;下肢病重者,加川牛膝、泽兰;大便干结者,加桃仁、大黄;口渴思冷饮者,加生石膏;晨僵明显或關节僵直、挛缩严重者,加白僵蚕、木瓜、薏苡仁、土鳖虫[6]。

3.3 湿热伤肾证 关节肿痛,用手扪之发热,或下午潮热,久久不解;膝腿酸痛无力,关节蒸热疼痛,痛发骨内,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细数,尺脉多小于寸、关。以关节肿痛,用手扪之发热,或下午潮热,久久不解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本证多见于我国南方及常年湿热的地

域,病程较长。湿热之邪侵袭,痹阻肢体经络,久及伤肾,肾阴亏虚,故见关节肿痛,用手扪之发热,或下午潮热,久久不解;肾阴不足,失其荣养,故见膝腿酸痛无力,关节蒸热疼痛,痛发骨内,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苔黄腻,脉滑数或沉细数,尺脉多小于寸、关,均为湿热伤肾之征。

治法:补肾清热化湿。

方药:补肾清化治尪汤(《树德中医内科》)加减。方中骨碎补、川续断、怀牛膝补肾填精;苍术、忍冬藤、防己、薏苡仁清热化湿;秦艽、威灵仙、羌活、独活、豨莶草、青风藤、络石藤祛风湿、通经络;黄柏、青蒿、银柴胡清虚热;茯苓、泽泻祛湿;地龙活血通络。全方共奏补肾清热化湿之效。若四肢屈伸不利者,加桑枝、片姜黄,减银柴胡、防己;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荆芥,去地龙;肌肉疼痛者,加蚕砂[7]。

3.4 肾虚督寒证 腰脊疼痛,僵硬,甚则伛偻,畏寒喜暖;或项背僵痛,或腰胯疼痛,甚则“尻以代踵,脊以代头”,面色黧黑,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便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或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或白滑;脉多沉弦或弦细,尺脉多小。以腰脊疼痛,僵硬,甚则伛偻,畏寒喜暖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肾虚寒邪侵袭,伤及肾督,寒滞筋脉,故见畏寒喜暖,腰脊疼痛,僵硬,甚则伛偻;肾督同病,则见腰胯疼痛,甚则“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肾阳虚,气化失司,则见便溏,五更泄泻,小便频数或清长,夜尿多;肾虚,则见面色黧黑,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脉沉弦或弦细及尺脉小均为肾虚督寒之征。

治法:补肾助阳,壮督通络。

方药:补肾强督治尪汤(《树德中医内科》)加减。方中熟地黄补肾填精;淫羊藿温肾壮阳,除风冷劳气;狗脊坚肾益血,强督脉,利俯仰;制附片补肾助阳,逐风寒湿,并治脊强拘挛;鹿角胶(霜)益肾生精,壮督强腰;续断补肝肾强筋骨;骨碎补坚肾壮骨,行血补伤;羌活散风湿,强督脉;独活搜肾风;桂枝温太阳,助阳化气且通血脉;赤芍散血滞;白芍缓筋急;知母滋肾阴以防桂附之燥热;土鳖虫化瘀疗伤;防风善治脊痛项强;干姜、制草乌逐寒温经;牛膝引药入肾;炙穿山甲引药直达病所。全方共奏补肾助阳、壮督通络之效。若腰痛重者,加桑寄生、杜仲;项背强痛者,加葛根、片姜黄;脊背强直者,加白僵蚕、白芥子、苍耳子[6]。

若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者,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或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若寒凝痰瘀,阳虚痰凝者,可选身痛逐瘀汤合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加附子、桂枝。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55岁,1992年5月19日初诊。以全身关节肌肉疼痛肿胀2年余为主诉。1989年2月,患者汗出着冷水,次日左手指关节疼痛肿胀。病情呈波浪式加重,2个月后全身多关节肿痛,以手足为甚,生活失去自理能力,需长期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药维持。现在症:诸关节肿痛严重,体

温37.8 ℃,五心烦热,易怒,倦乏无力,自汗盗汗多,头痛,目干涩,口苦,胁胀,小便短赤。体格检查:手指近节肿胀呈梭形,局部皮色淡暗,肤温稍高,肌肉萎缩;肢节抬举中度受限;舌质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数。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0 g·L-1,白细胞计数8.9×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淋巴细胞百分比20%,红细胞沉降率(ESR)37 mm·h-1。X线片示类风湿关节炎Ⅱ期改变。诊断: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证属肝郁气滞,邪痹经脉。治宜疏肝解郁,养阴清热,通经活络。处方:柴胡6 g、当归9 g、白芍9 g、白术12 g、茯苓12 g、青皮6 g、陈皮6 g、牡丹皮6 g、栀子3 g、麦冬6 g、甘草3 g。12剂,水煎服。嘱患者做好情志调护工作,配合气功锻炼。

1992年8月8日二诊,患者潮热、烦热、纳差等症减轻,精神大振,但肿痛减轻不明显。上方去青皮、陈皮、牡丹皮、栀子、麦冬,加黄精15 g、石斛12 g、玉竹12 g、萆薢20 g、络石藤30 g。

20剂,水煎服。

1992年9月8日三诊,患者关节肿痛大减,烦热、汗多、倦乏诸症若失,可下床做简单活动。ESR 12 mm·h-1。继服上方30剂巩固。

1993年2月23日来述,除手腕、手指功能未恢复外,近半年未有明显不适。可从事简单家务[8]。

按语:本案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为尪痹,肝郁气滞,邪痹经脉。首诊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阴血柔肝;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养心;青皮、陈皮助柴胡以散肝郁,理气通滞;牡丹皮、栀子、麦冬清郁热和虚热。诸药合用,可收疏肝理气通络的效果,同时治疗过程中注意心理疗法,使潮热、烦热、纳差等症减轻,精神大振等。但肿痛减轻不明显,说明郁(瘀)已解除,但邪实仍在,二诊方中去青皮、陈皮、牡丹皮、栀子、麦冬,减少解郁理气之品,加黄精、石斛、玉竹滋阴扶正,加萆薢、络石藤祛邪通络,取得良好效果。本案虽然先后两方治疗,但仍是“虚邪瘀”辨证治痹思想的体现。

5 预防及护理

避免风寒湿,注意保暖;增强体质,强肾健腰;调畅情志,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加强营养,饮食有节,勿劳累,勿负重,防外伤,避免虫兽伤害。

6 转归预后

尪痹的病程一般较长,临床常见稳定期与发作期交替出现,时发时休,反复发作。在稳定期应注意预防外邪入侵,以防疾病反复或恶化。尪痹在临床上若起病骤急,愈发愈甚,难以控制,关节变形,形成残疾,此常为肾气虚弱,寒湿深侵入肾,迅速波及筋骨所致;若病情经常反复,迁延多年,全身羸弱,预后较差;若发病始重,经治疗逐渐趋向稳定,预后较好。

7 结 语

尪痹作为疑难痹病,为常见风湿病之一。尪痹发病多与肾虚、邪侵、痰瘀等有关,可概括为“虚邪瘀(痰)”三个方面。基本病机是肾虚邪滞,不通不荣。病位在筋骨关节肌肉,与肾、肝等脏腑密切相关。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标实以寒邪为主,亦可见痰瘀相兼为患。本病治疗以补肾祛邪为原则,补肾扶正以补肾强壮筋骨,养肝荣筋为主,可补肾助阳、滋补肝肾、壮督通络;祛邪以祛寒、清熱、祛痰化瘀通络为主,寒盛者,治宜温阳散寒;湿热盛者,治宜清化湿热;兼有痰瘀者,治宜祛痰化瘀。另外,还需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灵活运用“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的治疗大法。及时正确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 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等.尪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6):56-60.

[2] 娄玉钤,李满意.特殊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9-57.

[3]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4]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9-304.

[5]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6] 焦树德.尪痹的辨证论治[J].中医杂志,1992,33(3):11-12.

[7] 焦树德.再谈尪痹的辨证论治[J].中医杂志,1997,38(8):504-505.

[8] 娄高峰,娄玉钤,娄万峰.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136-138.

收稿日期:2023-09-11;修回日期:2023-10-25

猜你喜欢
风湿病筋骨肾虚
你的筋骨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筋骨 道德 温度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肾虚是种文化病
筋骨并重理论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思考
藏医风湿病护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