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3-15 07:17朱晨寅
中国食品 2024年4期
关键词:波动养殖户生猪

朱晨寅

生猪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对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从需求端看,猪肉是我国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占我国肉类消费总量的大部分,消费占比始终保持在70%以上。因此,生猪价格变化对国家经济稳定、居民生活保障具有广泛影响,对生猪价格波动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目前,学界对生猪价格波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生猪价格波动的成因,多数学者从蛛网模型展开,认为生猪供给变动是生猪价格波动的主因(Ezekiel,1938;Harlow,1962);二是研究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外部因素。供给因素主要为生猪养殖成本,如宁攸凉、乔娟(2010)通过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饲料价格波动是猪肉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需求层面,苗贺雨、孙艳华(2012)认为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量对生猪价格波动有重要影响,赵静(2010)指出影响生猪需求状况的因素包括居民的收入、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消费习惯以及突发事件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疫病冲击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如王明利(2012)认为生猪价格受生物机制、市场机制与外部冲击等因素影响,疫病爆发较自然灾害等其他外部冲击导致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吴登生等(2011)对我国2000年1月-2009年5月的生猪价格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政府宏观政策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稳定生猪价格波动的作用。

总之,生猪价格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极具复杂性。目前多数研究聚焦于探究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少有文章探究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并且数据比较陈旧。为此,本文依据更新的数据(来源于畜牧兽医统计年鉴以及布瑞克农业数据库),研究我国2007-2020年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和原因。

一、生猪价格波动特点和成因分析

2007年1月-2020年12月,我国生猪价格一直在波动,经历了多次上涨和下跌,涨跌交替且波幅剧烈。

1.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图1为我国2007年1月-2020年12月的生猪月均价格走势,以波谷-波谷划分价格波动周期,2010-2020年我国经历了两次完全波动、半个上升期波动。

图1:2007-2020年生猪月度均价走势

第一轮猪周期为2010年6月-2014年4月,价格上涨了15个月,下跌了33个月。在上个周期中,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种猪存栏量在2009年底开始下降,并在2010年加速下降。这一现象影响了猪肉的供应,对生猪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2010年6月,价格先暴跌后回升,2011年8月达到18.68元/千克的周期高点。随着2010年猪肉价格的上涨,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慢慢恢复,于2012年10月见顶。生猪价格随着母猪供应量的恢复逐渐下降,2014年4月跌至10.11元/公斤的周期性低點。

第二轮猪周期为2014年4月-2018年5月,价格上涨了25个月,下跌了23个月,是唯一的上升周期比下降周期长的周期。2014年4月生猪价格见底后,一直上涨到2016年5月,达到20.13元/千克,创历史新高。随着江苏省大型养猪场数量增加,生猪生产效率提高,产量稳步上升,猪肉价格自此开始持续下跌,并于2018年5月跌至9.85元/千克,为周期低点。

第三轮猪周期是从2018年5月开始,其特点是快速起伏,波动最为剧烈,绝对价格和波动性远超以往。周期底部始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为12.55元/公斤,并开始快速上涨,2020年8月达到本周期最高点37.35元/公斤。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生猪价格周期长短不一,主要维持在4年左右,上行周期和下行周期的长度不一致,通常表现为下行周期长于上行周期。在上行周期内,生猪价格并非呈现单调的上升趋势,而是在上涨中伴随小幅下降,在大周期里又存在一些小周期。

从内部因素来看,生猪价格的周期性主要取决于生猪养殖周期和生产者的养殖决策。就养殖周期而言,生猪成长期较长,育肥猪出栏的平均时间大约为210天,这使得生猪的生产无法随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即生猪的供给存在滞后性。同时,生猪养殖面临疫病、市场、质量安全、环保等诸多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养殖户的市场信息收集和认知能力使得其行为决策的理性有限。就生产者而言,我国生猪生产者以散户为主,生产规模小且数量众多,生猪生产地多位于乡村地带,生猪生产活动受社会关系等影响,散户的生猪生产决策也容易受其他散户影响,容易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

2.波动频繁且波幅大。为了使得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更加明晰,本文采用HP滤波法进一步处理江苏省生猪价格波动数据。为了反映指标本身的规律,本文先用居民消费指数剔除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价格数据的影响,数据计量分析采用Stata17.0软件处理获得。

图2:2007-2020年生猪月度价格波动情况

图2为采用HP滤波法处理后的生猪价格波动图,不难看出,我国生猪价格一直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以一个完整的周期来看,第一轮周期内涨幅达106%,跌幅为45%;第二轮周期内涨幅为83.9%,跌幅为48.3%;第三轮周期的涨幅最为剧烈,达到196%。这种剧烈的波动与外部冲击密不可分。2008年下半年,我国部分生猪主产区爆发了蓝耳病、流行性腹泻以及口蹄疫等疫情,导致患病母猪流产、死胎和扑杀等现象,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生猪供给减少。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先爆发于辽宁地区,此后迅速扩散。2019年4月19日,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均传出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传染性强,病畜死亡率几乎高达100%,使得我国生猪出栏量从2018年底的69382万头锐减至2019年的54419万头。与此同时,扑杀数也迅速提高,2018年底我国扑杀生猪80多万头,2019年底我国扑杀生猪39万头。随着病死猪和被扑杀生猪数量的增加,养殖户因担心产生更大的损失而“恐慌性”出栏大量生猪,短期内投放市场的生猪数量增加,加速了产业去产能化,随后导致全国出现供给短缺的情况,且很难恢复生产,生猪价格一飞冲天。

从内因来看,我国以散户为主的生猪养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一方面,散户沉没成本较低,生产灵活,一旦养猪的比较效益较高,他们就会一哄而上,反之则会一哄而下,频繁进入和退出市场;另一方面,散户的防疫意识薄弱,在猪场建设过程中几乎没有考虑过增设防疫工程,多数小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疫病防控等设施简陋,防疫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低,对疫病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疫病便束手无策。

3.长期价格呈现上升趋势。图3为采用HP滤波法处理得到的我国生猪价格长期趋势图,可以看出我国生猪价格从上期看呈上升态势,尤其是2016年后生猪价格急速上升,2007-2020年,我国生猪价格由9.55元/千克上升至33.14元/千克,涨幅高达247%。

造成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上涨。生猪成本主要由饲料和人工构成,生猪的饲料主要是玉米和豆粕,养殖业与玉米、豆粕等深加工的需求、天气因素、投机情绪、国际环境、小麦稻谷价格等对我国玉米、豆粕价格的影响较大,致使我国玉米、豆粕的价格不断上升,如2007年1月-2020年12月,玉米价格增量为1.18元/公斤,无疑增加了生猪的饲养成本。随着新劳动法的出台,用工规定更加严格,劳动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饲养成本和劳工成本的双重上升促使生猪价格长期呈上升态势。第二,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拉动了猪肉需求的增长,对猪肉需求的上升则可以通过生猪价格反映出来。

二、针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建议

1.持续推进规模化养殖,提高生猪养殖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规模养殖是稳定生猪价格波动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应当引导规模经营,推动养殖设备的机械化、智能化,强化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大力宣传种养结合模式,建立高效、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应当提高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整合优化地方资源,建立集饲料种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和零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分摊生猪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绩效。

2.完善生猪产业信息平台和生猪价格预警机制。养殖户通常会根据当前的供求和价格信息实施生产决策,对于未来多变的信息并不知晓或并不完全知晓,而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生产决策往往难以符合未来的供求状况,容易造成供求失衡和价格波动。因此,加强生猪市场信息的对称性和完整性,正确引导养殖户树立合理的预期,能够有效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一方面,应当完善生猪产业信息平台,鼓励生猪市场各方主体积极参与信息交流;另一方面,应当积极统计生猪相关数据并及时发布,确保各主体能够及时获取信息。

猜你喜欢
波动养殖户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