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下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弥补策略

2024-03-15 07:58赵丽翠
大众投资指南 2024年1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管控部门

赵丽翠

(烟台泰利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670)

新时期,制造企业迎来了一波新的发展机遇,但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也随机遇而至。要求制造企业能够重视自身管理体系构建,能够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筑起风险防线,切实发挥风险识别、风险监控、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等作用,为制造企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一、风险导向下加强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分析

(一)保障财务信息完整有效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制造企业对自身财务流程进行优化,确保各项财务数据精准、完整,确保财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出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情况,有利于企业完善经营流程,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诸多风险因素,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风险控制。制造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工作,以风险为导向构建管控体系,不仅能够优化企业现有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面风险管控体系,提升企业控制经营风险的能力。

(三)保护资产安全

制造企业构建风险导向下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企业各类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资产采购、资产验收、资产计量等环节,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避免企业资产发生浪费、损失等问题,为企业资产安全提供保障。

二、风险导向下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缺陷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好对生产环境风险的评价、控制,能够切实提升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管控效率。现阶段,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很多制造企业识别、治理投资风险的能力较弱,未能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容易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投资的风险性。一些大中型制造企业尽管已经构建了内控部门,但内部风险管理中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相关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在企业管理制度决策编制中,由企业各部门负责人、财务工作人员联合编制,能够从专业角度保证决策编制的科学性,但由于在决策制定中未能全面考虑企业各部门经营情况,导致管理制度决策合理性、可执行性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制造企业领导在企业风险管控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是决策制定者,更是风险管控的引路人,很多领导一心扑在经济发展上,但对风险管理不够重视,未能参与到企业内控工作中,无法起到表率作用。

(二)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有待完善

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国内制造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尤其是文化观念、多元管理模式等向制造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为企业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一些企业创新不足,依旧守着传统管理模式,无法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面对新经营环境等做出改变,导致企业故步自封、风险隐患颇多。

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决策均系于领导一人,部分领导对于内部风险管控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能给予内控工作足够的支持,企业管理层未能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规范,不能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不能引导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对企业内部风险管控成效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风险管理机构是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但目前很多企业风控机构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独立性差等问题,在机构职责设置上存在岗位职责不清的问题,甚至未能构建专门的风控部门,对于风险责任归属不明,无法为企业内部风险管控工作做出有效指导。

(三)专业风险评估人才短缺

国内很多民营制造企业,出于控制经营成本的考虑,其在企业内部未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而是将内部控制、审计等工作划到财务部门工作职责中,但由于财务部门对于企业实际开发项目、各部门运营情况了解不深,无法精准识别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制造企业缺乏专业风险评估人才,为了控制成本支出也没有聘请外部专家提供风险评估支持,而内部风险管控人员缺乏风险评估能力,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不能实施定性、定量分析。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人才,导致企业在风险评估中相关人员多凭经验判断,无法及时识别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给企业经营造成不利影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四)监督机制缺乏规范性

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在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方面也存在很大不足,导致企业内部监督流程不规范,影响整体内部风险管控效果。由于内部监督机制不规范,导致在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隐患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管理人员自由裁量权较大,当遇到重大风险问题时无法及时进行有效地处置,甚至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导致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执行不到位。

另外,内部沟通机制存在一定漏洞,内部风险制度执行情况无法随时反映,企业领导层无法及时了解企业当下的实际经营情况,无法针对企业内控实际问题做出调整,对企业总体运营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三、风险导向下加强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弥补策略

(一)完善企业组织机构,进一步强化风险监督

建立风险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过程中,可以坚持“执行治理层风险监督”原则,注重完善企业现有组织架构。

第一,制造企业应该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企业主要领导参与其中,对企业重大风险决策执行进行实时监督,对风险管理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风险管控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第二,对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职责进行进一步明确,可以赋予其更多权利,包括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督权等,为内控报告准确、完整提供保障。第三,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引入独立董事,为企业发展方案提出专业建议,保障企业各项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二)优化企业运作模式,加快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监事会作为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环节,能对董事会内部执行加以监督。为了保证企业监事会作用,可以根据企业情况扩大监事会组成,采用外部委派制,对职能部门进行调整,同时完善企业内部运营模式,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各部门职责范围当中,将风险管控潜移默化渗透到企业日常运营中。另外,企业应该强化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风险管控氛围。

第一,加强企业文化内涵建设,将企业发展理念、发展战略等融入企业文化中。第二,根据企业运营模式,定期开展征文竞赛、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风险管理相关文化活动。第三,利用信息化平台,推出掌上学习平台,帮助广大员工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相关风险管理理念,并通过相关文化交流、考核方式,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控意识,将风险管控真正渗透到企业价值体系中。

(三)细化风险管理目标,推进战略规划落地执行

第一,制造企业应该根据当前制造业发展形势,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战略目标,并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序,战略目标设定可以为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奠定基础。

第二,进行目标分解。为了保证企业战略目标落地,必须对企业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总体目标分解成分层目标,然后按照企业各部门情况,将风险管理目标分解为各部门工作目标。

第三,落实目标传递。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在接收到风险管理分解目标后,需要对本部门潜在风险、已经发生风险进行全面梳理评估,同时制定出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为后续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第四,目标执行方面,通过相应的绩效考核工作,对风险内控制度执行进度进行监督考核,并结合考核结果对风险控制方案进行有效改进。

在强化战略管控过程中,除了应该进一步明确企业战略职责外,还需要统筹战略实施、完善战略部署,对企业战略规划进行细化分解,并通过各部门年度计划展现出来,为战略规划落地提供保障。

(四)加强关键业务环节风险管控,保障企业稳定经营

1.销售业务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销售是给企业直接带来收益的业务环节,是企业发展资本的重要来源,销售内部控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发展效益。为了提高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发生坏账、呆账的概率,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第一,销售业务开展中如果遇到赊销业务,则要求企业财务部门能够加强与客户的对账,通过定期对账保证相关信息准确。第二,对应收账款账龄进行有效分析,及时掌握客户账款变化情况,重点关注账龄超过两年的应收款项风险。第三,为了提升企业回款率,销售部门应该做好账款催收计划,制定鼓励回款的政策,控制风险。

针对客户信用风险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在强化内部控制过程中应该建立客户诚信档案,通过动态化管理保证档案信息的持续更新,能够严密调查新客户诚信问题,对客户诚信变化情况进行跟踪,避免客户诚信问题所引发的财务风险问题。

2.采购业务

制造企业采购业务作为经营核心业务,是企业物流的关键环节,同时与企业资金流紧密相连。为了能够控制财务业务环节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优化采购申请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权限,对请购、审批程序进行优化。第二,明确请购归口管理部门,能够根据采购需求科学分类,对采购工作统筹安排。第三,在请购申请审核过程中,如果发现采购项目超出预算,必须按照规范化审批程序加以处理,设定采购金额阈值,避免发生越权采购、事后审批等问题。

3.资金业务

资金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包括现金、存货等形式,制造企业资金流动性强,管理难度相对较高。为了控制资金业务风险,要求企业能够制定科学的资金内控制度,对企业流动资金开展集中监控,不仅需要满足企业正常运营发展需求,同时应该尽可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资金闲置、浪费的情况。

为了保证企业银行存款安全性,必须强化网银管理控制,以合理合法为基础,确保银行存款能够及时支付和有效监督审核,同时保证各项存款记录真实可靠。企业网银业务应该设置合理的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审批与执行,不同环节对应相应工作,避免出现未授权操作网银的情况,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进一步强化对网银管理成效。

(五)规范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强化监督职能

第一,组建内审队伍。制造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情况优化内控体系。通过招聘等途径引进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的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全面监督企业各项内部控制活动。通过增设内审机构,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监督职能,更好地掌握企业各部门内控执行情况,对偏离目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落实整改。

第二,发挥内部审计部门作用,对企业重点环节、岗位、人员进行监督,建立全程化监督体系,对生产、采购、销售、安全生产、意识形态等领域进行风险识别、内控监督。

第三,保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企业可以具体任命一名独立内部审计师,每个季度在企业内开展内部审计抽查,将抽查情况直接汇报给企业负责人。对于内部审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逐渐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六)持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夯实全面风险管理基础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构建完善的沟通系统能够为管理人员实时沟通提供便利,是保证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也能够消除内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制造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强化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为企业风险评估、风险防范提供全方位支持。

具体实施中,第一,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自动办公系统,优化企业内部系统,对审批等待时间进行严格控制,综合考虑人力资源成本、工作效率等因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引入ERP系统,对当前企业生产系统、销售系统、财务系统等整合起来,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切实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支持。

第二,对原有纸质档案资料认真梳理,进行电子化处理与保管,做好相关电子资料档案的分类、存档工作,实现不同部门资料共享,为内部沟通提供方便,当然,在此过程中也需重视文件保密问题。

第三,定期召开内控领导小组会议,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体商讨,通过建立通畅的上下级沟通渠道,让管理层深入基层了解员工需求,同时也让广大员工熟悉和支持企业战略,为企业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制造企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同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多。在全面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制造企业应该结合制造业整体发展趋势,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平衡好风险管控与经营业务之间的关系。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从优化内部组织机构入手,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关注重点业务环节风险管理工作,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借助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夯实全面风险管控基础,为制造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环境,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管控部门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失控还是管控?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