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版画中的铁路发展史

2024-03-16 19:34陈宇舟
旅游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木版画蒸汽机车火车站

陈宇舟

版画是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金属、丝网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艺术作品,让我们能够看到那个时代的生动图景。

西方早期版画主要是木刻黑白,缺少细节和阴影,大多用于印刷宗教书籍和文艺作品。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版画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始使用铜版和彩色印刷技术,版画制作更为精细悦目。巴洛克时期开始尝试使用蚀刻和凸版印刷等新技术,版画的细节更加丰富。浪漫主义时期又尝试使用锌版和石版等新材料,版画作品不仅精细,尺寸也更大。现代版画阶段出现了丝网印刷和数字印刷,这些技术使得版画的制作更加简单和快捷,同时也使得版画的印刷质量更高,在艺术作品和广告印刷中得以广泛使用。

十九世纪,伴随着西方版画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工业革命加速器的铁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让整个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流动起来,呼啸而行的火车代表了人类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追求。而版画创作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记录那个时代世界铁路发展史的责任。

一条条铁路建设的宏大场景,一座座风格多样的城镇车站,一幕幕铁路沿途风光旖旎的景色,一个个乘坐火车出现的人文风物……都在版画艺术家的灵感中纷纷呈现。

1880年木版画《锻造机车的铁轮》

蒸汽动力成为第一项人工生产的机械运动,动力不再从外部来源获得,而是以某种方式自行创造出来。其革命之处在于它的每一次往复运动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运动,这一动力来源驱动了机车,推动了铁路,引发了工业革命。

1880年木版画《机车制造完工》

1829年10月6日,一场举世瞩目的蒸汽机车动力角逐赛中,最终赢得胜利的是“火车之父”斯蒂芬森制造的“火箭”号机车。火车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代表,其释放出的机械之力已然突破了原有的自然限制,推动着人类社会去自然化的过程。

1906年木版画《与火车赛跑的马车》

一次次的失败使人们一度认为马匹才应该是铁路运输的动力来源,甚至在蒸汽机车刚诞生时,与其竞争的主要对手仍然是马匹。直到铁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开通,马拉铁路和蒸汽机车引领的现代意义“铁路”,终于完成了时代交接。

1905年木版畫《千钧一发卡在火车道上的载重马车》

试图在火车到达之前闯过道口的人,大多是低估了火车的速度,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者是马车被卡、汽车熄火等意料之外的变故。千钧一发的时刻,停下来还是闯过去,犹如面对重大的人生抉择,不知道前方是机遇的眷顾还是蚍蜉撼树的无知。

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于19世纪60年代,是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全长3000多公里。西段铁路于1863年1月8日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两条街道的相交处破土动工,经过的内华达山脉地势险峻,是修筑太平洋铁路的最难关,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参加了最艰巨的筑路建设,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19世纪钢版画《德国文斯托夫火车总站》

19世纪木版画《德国斯图加特中央火车站大厅》

19世纪木版画《法国梅斯火车总站》

1907年照相凹版画《德国莱比锡中央火车站》

火车站诞生至今不足200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变,走过一段兴衰发展的曲折历程。不仅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公共建筑,更与普通民众生活密切相关。一张张版画展现出一幅幅精彩生动的时代画面,从一个侧面映射着人类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高大的空间、长长的站台,依依送别的人群,火车站总能引发人们情感的记忆和无尽的遐想。

1883年大幅木版画《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圣哥达铁路隧道入口》

1906年大幅木版画《别离的车站》

自电影发明以来,《火车进站》50秒无声的震撼走进了光影时代,《魂断蓝桥》中一对恋人在火车站因战争相聚别离的片断,《两个人的车站》中的爱情喜剧……站台和车厢入口踏板的那条缝隙,似乎就是这座城市的边界,踏入标志着离别,等待意味着思念,一种特殊的情绪在站台上不断积聚,愈聚愈浓。别离的车站,已然成为情感的边界和突破口,总让离别与归来充满仪式感。

猜你喜欢
木版画蒸汽机车火车站
陈布仑美术作品
蒸汽机车博物馆:时光慢递,后会有期
火车站英语
Train Station火车站
浅析插画分镜与木版画制作的转换关系
车坛往事4:引擎进化之屡次失败的蒸汽机车
论木版画的色彩基调与印刷细节控制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木版画创作中的刀法与黑白章法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