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木版年画:用刻刀留住年味,用木板承载文化

2024-03-16 20:44朱七七
旅游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

朱七七

杨乃东在雕刻传统杨家埠木版年画《门神》

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其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木版年画发展到清朝形成了多元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如山东潍坊杨家埠、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等地的木版年画,都久负盛名,各有千秋。

其中,兴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杨家埠木版年画,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乃东:千雕万刻,画满乾坤

杨乃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和兴永画店第十三代传人。

中国人常说“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对于发源自中华文化的春节,人们总是有着独特的情感。无论平日里多忙碌,过年这件事总能让人停下、让人回归。祈福辟邪、赏灯逛庙会、贴春联年画、吃团圆饭守岁……一桩一件都不能怠慢。

在杨家埠,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年画。要做出一张木版年画,需要经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容不下误差。最早,手工艺人需要先用木炭条或香灰作“朽稿”,即初版的草稿,在朽稿的基础上再勾勒正稿,描出清晰的线稿,之后再反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再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最后再套色印刷、手工补色,并装裱完成。

杨乃东指导小学生印制年画

杨乃东家是木版年画世家,年画的“真功夫”——刻版是他们家世代手艺人的必修课。杨乃东的父亲杨明智老先生曾被称为“杨家埠年画第一人”,杨乃东的雕刻技艺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刻版线条柔和,构图严谨饱满,印画光彩夺目,被誉为杨家埠年画集“画、刻、印、裱”于一身的“全能民间艺人”。

杨乃东先后创作、刻制木版年画600余套3000多块。其代表作品《二十四孝》《三国故事》《红楼梦》《百花献寿》《柳毅传书》等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在守住传统技艺的同时,杨乃东也在不断创新,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创作不同风格的年画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时间节点,杨乃东都创作了相关主题的作品。杨乃东说,要让人们更喜欢年画,就不能只把年画仅仅当作是过年看看的画,更不能只是看起来充满复古年代感的老旧物件。它们更是记录当下的作品,有着每个时代的烙印。

如今,杨乃东的子女和学生已经开始逐渐接过他手中的刻刀。他们的加入,让“和兴永”的年画有了新的味道。每年都有大学生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到杨家埠村向杨乃东拜师学艺。这些源源不断加入的新力量,让他对木版年画的未来充满信心。

楊志滨正在创作年画百米长卷《画乡杨家埠风情图卷》

杨志滨:年画的守望者

杨志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潍坊市木版年画界领军人物。

儿时的杨志滨,在祖辈传承四百余年历史的西长兴画店中,对这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他的话说:这种喜欢存在于血液中,是一种天生的热爱。

1995年,从山东省潍坊艺术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集家学渊源与专业技能于一身的杨志滨回到家乡,苦心求索年画传承及创作研究工作,凭着对木版年画的痴迷,系统地掌握了从朽稿画样、雕刻木版、水色套印到烘货点胭这一整套的工艺流程。

但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过去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的年画已变得可有可无,市场的萎靡迫使众多手艺人纷纷另谋出路,而杨志滨却紧攥住手中的刀笔,毅然选择了坚守。

经过广泛调研和深思熟虑后,他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社会元素和个人风格,努力创作出既有传统味儿又具时代气息的“新年画”作品,这一改变,让他手中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重新焕发了活力,作品先后斩获大奖,个人被评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等。

“年画艺术要更好地传承发展,需要年画传承人守正求新,需要年画创作者跨界融合,需要年画年轻设计师的创意思维。”杨志滨在保持杨家埠年画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融入对日常生活的理解感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人文色彩和时代气息,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民间艺术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新路,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再次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杨家埠木版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
跟着总书记看桃花坞木版年画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牛年画牛
年画
浅析杨家埠年画的品牌设计及应用研究
缸鱼年画之旅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