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里的秘密

2024-03-17 14:17凌玲
教育界·A 2024年3期
关键词:特殊家庭全家福大班幼儿

【摘要】让生活在“离异和重组家庭”“隔代教养家庭”“二孩家庭”以及“家庭结构完整但成员沟通有严重障碍的家庭”等特殊家庭背景下的大班幼儿进行“全家福”主题绘画,旨在考查幼儿对“家庭关系”这一抽象概念的隐喻表征,并分析幼儿绘画中所表露出的家庭关系问题。结果显示,幼儿的画面内容能有效地反映家庭关系,绘画中人物位置关系、情境的不同,其表现出的家庭关系问题也不同。

【关键词】特殊家庭;大班幼儿;绘画表征;全家福

作者简介:凌玲(1983—),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城西实验幼儿园。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将幼儿的表征能力理解为:用语言、图像、动作、符号等表达感受、经验、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其中,绘画是幼儿最易接受、最常运用、极具趣味性的一种思维和情感表达方式。相对于音乐和舞蹈,绘画的实际教育影响力更为明显、更加直接,无论是从教师的教育观察方面,还是从幼儿的思维认知方面来看,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如何利用绘画表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所在幼儿园位于城乡接合部,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留守学生,且在数量上呈现增长趋势。此外,近年来,单亲、重组家庭以及二孩家庭数量也在增加。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且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均有所体现。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溯源到幼儿阶段的相关教育。为进一步了解幼儿成长的环境和幼儿心理,将幼儿在情感、认知、思维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笔者将园本教研的重点放在幼儿绘画表征的解析与研究上,并以幼儿所绘的全家福为突破口,通过观察全家福以及与幼儿展开对话,了解幼儿的家庭生活情况、幼儿自身在家庭中所处的状态,以及幼儿与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等,由此探索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教育方法,以及如何使家庭、幼儿园形成合力,为幼儿营造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1] 。

一、“你是所有人的宝贝”—减轻离异及重组家庭对孩子情感的伤害

经统计,笔者所在幼儿园有不少幼儿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中。家庭情况的变化对幼儿的情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家长之间不能正确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会使得孩子成为他们情绪宣泄的窗口,也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导致他们缺少安全感,心理出现扭曲,认知出现偏差,变得内向、孤僻、自闭、怯懦,甚至产生极端行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注,通过幼儿园生活尽可能地弥补幼儿情感方面的缺失,让他们逐渐明白大人和自己虽然同属于一个家庭,但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大人的选择与孩子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必产生自责、自卑、自怨等心态,同时提醒家长尽可能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力度。

【案例1】静静—家人去寻宝

绘画场景:静静画了一艘海盗船,一名海盗手拿武器站在船上。笔者很好奇地询问:“静静,怎么没有你的家人呢?”话音刚落,静静瞬间泪流满面:“他们都在船里面,老师,我妈妈去北京了,我很久都没见到她了,我想她,呜呜呜……”静静哽咽着,再也说不出话来。

家庭背景:静静的家庭状况复杂,父母离异,静静归父亲抚养。每当静静想妈妈时,奶奶都会阻止母女来往,而且还会诋毁孩子的母亲。不久,静静父亲再娶,新妈妈带着儿子嫁进来,家庭成员有了重大变动。

性格分析:静静平时做事干脆利索,走路如“風”一样。但如此性格的静静,却有着脆弱的一面,遇到事情时她不会主动沟通,也不会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只会用哭来发泄情绪。

画面解析:研究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或者对现实感到不快的孩子,会画出不同于真实世界的环境背景。现实世界往往给这些孩子带来了种种烦恼,而他们无法面对,于是只能想象出能够补偿内心缺憾的场景。静静所画的全家福中没有出现家人,只有船、海盗、鲨鱼等,是因为她把家人进行了隐藏,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把现实生活和虚拟的场景统一起来。

解决策略:课后之余,笔者主动找静静聊天,分享自己的“小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笔者与静静之间建立了情感纽带,她也逐渐向笔者打开了心门,还会主动告诉笔者:“老师,我妈妈今晚要回来了,还给我带了玩具小汽车。”笔者也兴奋地回应:“太好啦,你看你多幸福啊,有两个妈妈爱着你,你是所有人的宝贝。”

在分析完幼儿绘画之后不难发现,当下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家长工作与生活时间分配不合理,缺少对孩子的关心,或是没有很好地给孩子介绍新加入的家庭成员[2]。经过与静静家长的交流,笔者深入了解了静静的家庭关系,并且将静静在学校的一面详细地告知了他们,让他们多留心关注,一起帮助静静健康成长。

后续跟进:第二次画全家福时,静静依旧画的是“家人去寻宝”的主题,不过,这次海盗的手里没拿武器,身后还长出了一对天使的翅膀。静静说,海盗是保护家人的。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出现了两个妈妈。静静说,我有两个妈妈,她们都很爱我。

二、“我是姐姐啦”—让责任感和幸福感取代被忽视的感觉

在不少二孩家庭,随着弟弟或妹妹的出生,哥哥或姐姐会出现情绪波动,并可能由此引发生理的“疼痛”。儿童心理专家研究表明,不少“病痛”其实就是孩子情绪的外在表现。

【案例2】灵灵—外婆要打我

绘画场景:灵灵紧握画笔,却迟迟不落笔。笔者走到她身边,轻轻地问:“灵灵,怎么了?”灵灵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外婆要打我。”说完,灵灵趴在桌子上抽泣不止。在笔者的安慰下,灵灵动笔了,而画面上只有一个扎着长辫子、头戴皇冠、身穿五彩长裙的小姑娘,那是她自己,没有家人。

家庭背景:灵灵有一对双胞胎妹妹,其中一个妹妹长得特别像她,也是她最喜欢的妹妹。前段时间,这个小妹妹因生病去外省住院,爸爸妈妈忙于照顾妹妹,陪伴灵灵的只有年迈的外婆。

性格分析:乖巧懂事的灵灵,有时候特别敏感且情绪化。比如,自主进餐时,她突然坐地上哇哇大哭,指责同伴不肯把勺子给她。同伴委屈地说:“勺子我用完就给你,没有不给你啊。”

画面解析:在全家福中,如果孩子没有画出某个家庭成员,则说明孩子拒绝接受这个人,或者说,孩子不喜欢这个人成为家庭的一部分。灵灵的画里,只画了自己,没有家人,这恰恰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排斥家人的体现。她担心父母的爱会被妹妹们分走,担心陪着自己的外婆也会抛弃自己,所以才会被“外婆要打我”的噩梦缠身。她把自己画成女王,其实是希望自己变得强大、耀眼,让家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解决策略:为了缓解灵灵的焦虑,在幼儿园开展的混龄游戏活动中,笔者鼓励灵灵带着中班的弟弟妹妹们参加游戏,激发她的保护欲望,同时培养她的接纳意识;笔者还在班级中开展“家有二宝”主题活动,增强灵灵对妹妹的认同感,并帮助她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在此基础上,笔者加强与灵灵家人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交流灵灵的心理状况和行为反应,并针对具体情况,共商育儿对策。

后续跟进: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灵灵有了明显的变化,她的性格变得阳光开朗了。在跟笔者的闲聊中,也会出现很多关于妹妹的话题,并且会骄傲地说:“我是姐姐啦!”在新的全家福里,她先画了跟她长得很像的妹妹,然后画了其他家人。

三、“原来他们都是爱我的”—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在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伤害,导致他们缺乏爱、敏感、脆弱,情绪变得不稳定,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上也会产生一些障碍。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是每一个父母、教师应尽的职责。

【案例3】尧尧—我的妈妈是魔法师

绘画场景:笔者坐在尧尧这组,安静地看尧尧画画。只见尧尧快速地在画纸中央画出了一所房子,第一个有着两只大眼睛的人物出现了,尧尧一边画着如火柴棒一般的胳膊和腿,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小丑,不,这是我的妈妈,我不喜欢她,她是个魔法师,她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她爱发脾气,爱捣乱,家里都是黑色的。”说完,拿起黑色的画笔,把房子涂上了黑色。“这个头发像在冒火的是我奶奶,她老是打我,我不喜欢她。”从尧尧的话里,笔者明显感觉到他的不快乐以及对于家庭的排斥。

家庭背景:尧尧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然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不一致的教养方式给尧尧带来了不少烦恼,婆媳、夫妻之间往往为了如何教育尧尧闹得不可开交。这种日益紧张的关系让家庭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阴影中,爸爸冷暴力,妈妈无故发火,奶奶打骂尧尧成了家常便饭。

性格分析:尧尧是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喜欢恶作剧,如:伸出脚将同伴绊倒;操作活动时不爱动手;游戏时情绪高涨得异常,推、打、挤、闹是常态。

画面解析:尧尧在纸面中央画上了房子,涂上了黑色,天空中也下着黑色的雨,预示着他的内心是恐惧的;房子前面站着的第一个小人,是被他称为魔法师的妈妈,第二个人物是头上冒火的奶奶,这张全家福中,尧尧并没有把自己画进去,说明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他感到非常不开心。在家庭中挨打的孩子往往会被贬低,同时受到大人的影响,他们自己也会开始使用暴力。因此,尧尧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喜欢以恶作剧的形式引起别人的注意,也喜欢以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解决策略:很明显尧尧的问题根源在家庭,而他的家人几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与尧尧的家人取得联系后,笔者将尧尧的作品以及独白给他们过目,让他们了解到尧尧的内心。看到孩子的画作和自白后,家长们震惊且自责,尽管他们都很爱孩子,可是没有想到不得法的举措却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他们也表示将改变教育方式。后续的日子里,尧尧的家长也时常与笔者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变化。慢慢地,尧尧也感受到:“原来他们都是爱我的。”

四、多一点陪伴—减少隔代教养家庭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制约

长辈对于晚辈的管教总是多了很多的宽容,这种宽容尤其体现在隔代教養上。幼儿园有不少留守儿童,隔代教养的问题也相对集中。幼儿园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重要任务,确保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4】阳阳:战斗的火柴人

绘画场景:阳阳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作画。笔者被他吸引而来:“呀,阳阳,画这么多小人啊!”阳阳点点头,一脸得意:“是啊,老师,瞧,这是火柴人,他们在战斗呢,这是他们的武器,有箭,还有坦克。”“咦,下面的一排小人是谁呀?”笔者有些疑惑。“这是我的家人啊。”“那为什么有的家人穿的是红裤子,有的家人穿的是黑裤子呢?”“老师,穿红裤子的是好人,是我、妈妈、奶奶,穿黑裤子的是坏人,是爸爸、爷爷、外婆。”

家庭背景:阳阳是独生子,父母在外地上班,平时孩子的教养任务由老一辈承担。奶奶无比溺爱阳阳,想管教孩子,却有心无力。对阳阳来说,在家里最有威信的是爸爸,但爸爸因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自己。

性格分析:阳阳做事情特别认真,喜欢画画,喜欢奥特曼。平时与同伴交往时,有攻击性行为;性子倔强,爱动手,能动手解决的绝不用嘴巴表达。

画面解析:画面中出现了战斗场景和武器,表示阳阳喜欢以武力解决问题;他将人物进行了分类,分为好人和坏人,也许在他的心目中,能看懂他世界的人才是好人,关心他但不懂他的人,则被称之为坏人。

解决策略:在日常学习中,笔者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鼓励阳阳,减少其使用暴力的行为;加强与其父母的沟通,建议他们更加合理地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与陪伴,从而丰盈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结语

绘画,对绝大多数幼儿来说,是一面镜子、一池清水。他们用天真的色彩笔描绘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知、理解和憧憬,展现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绘画中出现的元素,结合其家庭背景和生活实际,能够清晰地看到绘画内容与幼儿实际生活的关联。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修炼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读懂孩子画作里的每片天、每个人、每种色调,明白他们爱什么,怕什么,想什么,缺什么,从点滴细节处发现教育的契机,实施家园共育,同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把爱的种子播洒进幼儿的心田[3]。

【参考文献】

[1]诺拉·罗德里格兹著,屈李玲译.理解孩子从画画开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苟增强,苏日娜.4—6岁儿童绘画中亲子关系的“远 / 近”隐喻表征[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4):84-89.

[3]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著,程巍,许玉梅译.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特殊家庭全家福大班幼儿
创意“全家福”诞生记
全家福
全家福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年夜饭话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