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际新闻采集与编译策略研究

2024-03-17 11:31高贺雅姝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国际传播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新闻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一个面向全球播出的中文频道,通过国际新闻报道使观众迅速了解全球新闻事件,满足观众对实时、准确、全面的新闻资讯的需求。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全面性与分析角度的多样化,央视极其重视新闻来源的广泛性,采用合作、共享等方式整合全球资源,获取最新时事新闻。然而,由于大量国际新闻源自外国媒体,观众面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难以直接理解外媒新闻,因此新闻编译应运而生。央视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视媒体之一,其新闻报道与评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均体现出高度的权威性,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新闻采集与编译策略展开研究,对国内新闻媒体工作的科学开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文章基于翻译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对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际新闻编译工作的团队构成、新闻素材选择、编译方法以及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多角度总结其新闻采集与编译策略,旨在为新闻编译工作实践提供帮助,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媒体在全球化时代的责任,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向世界展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关键词:国际新闻;新闻采集;编译策略;功能对等;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033-04

一、引言

国际新闻至少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新闻性、大众传播性和跨文化性[1]。跨文化性和跨语言性使得国际新闻编译不可能是一项单纯的翻译活动。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是中央电视台面向全球播出的综合频道,以《中国新闻》栏目为主,建立了一套多类型节目共存、以国内为立足点、面向全世界的新闻播出体系。研究总结其新闻采集与编译工作策略,对于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改善外部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

二、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新闻采集的方法

(一)建立舆情监测媒体库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新闻播报内容以国内外政治、社会新闻为主,聚焦全球重大事件。工作中采编人员首先筛选出符合当日新闻播出焦点的国外媒体文章,重点关注政治经济话题,尤其是能够体现外媒态度以及对国内舆论产生影响的新闻。不同的媒体视角不同,为尽可能还原新闻事件真相,需要采集多家媒体报道,综合分析后编译[3]。

为此,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建立了舆情监测媒体库,按地区主要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是北美区、英联邦区、亚非区和非通用语区。北美区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新闻媒体,如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加拿大媒体多伦多星报、环球邮报等;英联邦区媒体主要有路透社、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以及印度斯坦时报、塞浦路斯邮报、每日新闻等;亚非区媒体主要有朝日新闻、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韩国先驱报、菲律宾第5电台、曼谷邮报、阿联酋国民报、南非邮政卫报等;非通用语区媒体库遍及全球,例如日本共同社、德国明镜周刊、法国十字架报、古巴经济学家报以及沙特阿拉伯中东报等。一般情况下,海外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刊发的报道可认为是相对客观可信的,能为公众提供丰富、准确、权威的新闻信息,对了解世界新闻和对外舆情监测具有重要作用[4]。

(二)多元化扩展采编团队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国际新闻除了由本台记者采集制作外,还与高校新闻研究所、外语研究社等外部机构开展合作,推动新闻采编团队结构多元化。在合作过程中,由央视为其提供媒体库资源,每天划定新闻范围后由编辑自行采集编译,并根据其工作规范给予指导,以保证播出的国际新闻准确传达信息、反映事实,更好地传播给节目受众。采编团队的多元化组织架构为团队引入大量具有各项专长的编译人员,丰富了成员知识结构。由于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单位,年龄层次更为均衡,每名编辑的文化底蕴与观察角度各不相同,因此制作的新闻视角更加全面,弥补了译者专业知识的缺失,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效果[5]。

三、新闻类型及编译重点

海外新闻报道的类型包括国际要闻和与中国相关的新闻,根据内容的不同其编译重点有所区别:对于国际新闻要秉持中立态度和平衡报道原则,全面收集事件各方的观点,编译重点是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最新动态作出客观清晰的描述[6];而在涉及本國的新闻报道中, 则应首先选择体现本国外交立场的新闻事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加以分析,帮助受众更好地认识外部世界,了解本国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7]。

(一)国际要闻

1.重要会议

高级别重要会议释放的信息较多且意义重大,可采写的内容丰富。对于重要会议的报道应注意会议举行时机和内在意义。

例如,华尔街日报于当地时间2023年6月19日下午6:56发布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新闻,标题特别强调“Resume High-Level Engagement”,即“中美恢复高层接触”。该事件对中美双方、亚太地区甚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属于国际关注热点,编译过程中应着重搜集相关素材和多方观点。

2.区域性重大事件

媒体通过报道地区性重大事件,能够推动信息流通,促进国内民众对世界时事的了解。

例如,华尔街日报于当地时间2023年6月19日下午3:13发布题为《乌干达校园屠杀标志着伊斯兰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新闻,属于地区重大事件,具有极大的地区影响力,是重点新闻素材。编译中需要重点描述当地从前的贫困状态,译文“这个贫穷的边陲小镇”对应原文“this impoverished border town”;译文清晰表述了该新闻媒体对事件重要性的评估,如“卢比里哈中学的大屠杀是乌干达十多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对应原文“The massacre at Lhubiriha Secondary School, Ugandas worst terrorist attack in more than a decade”。

3.全球性重大事件

报道全球性重大事件对于构建互通互联的当代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报道能够增进公众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看法,了解经济危机、国际贸易协议、重大科技创新和环境与气候问题等,这些议题超越国界,对全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彭博新闻社于当地时间2023年7月5日下午3:20发布题为《联合國支持的首个索马里重新造林碳信用计划》的新闻,内容是长期以来持续热议的全球气候话题,属于国际新闻中“重要+次紧急”的选题。新闻须清楚表明该组织的产生条件、行动目的等,因此将其首席执行官表示的该组织的计划是“Under the plan envisaged by Iroko,between 3,000 hectares (7,413 acres) and 5,000 hectares will be planted with an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of trees that sequester carbons and is beneficial for the community”直接译为“将在3000公顷至5000公顷土地上种植适当的树木组合,这些树木可以吸收碳,对社区有益”。此外还要解释目标背后的理论基础——“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起来”。

4.突发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

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社会安全事件的报道,不仅用于通知新闻受众该事件的发生,更多用于唤醒民众的悲悯情怀,展现灾难面前人类的团结和互助。新闻标题或导语会精准概括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人群等信息,外国媒体常用Sudden、Breaking News或Outburst等醒目的词明示意义。

例如,美联社于当地时间2023年7月5日上午8:07报道了秘鲁乌比纳斯火山喷发,对应新闻标题“Perus Ubinas volcano erupts”。新闻导语为“Ubinas, a southern Andean volcano which has been dormant since 2019, has erupted, coughing out ash onto nearby villages”。美联社前期曾报道过当地火山活动系列预测,因此本条新闻语言表述较为冷静客观,编译为中文新闻时需要符合原新闻的情感态度,以客观的视角和清晰的语言表述完整事实,新闻导语直接翻译为“位于安第斯山脉南部的乌比纳斯火山自2019年以来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近日再次喷发,火山口附近多个村庄被火山灰覆盖”。

(二)与中国高度相关的新闻报道

1.国内事件的外部观点

在全球新闻传播与国际舆论领域,西方媒体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惯于恶意抹黑中国形象引导国际舆论[8]。例如其论调长期游走于“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之间:前者活跃于中国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或阶段性挑战时期,而当中国经济或部分行业取得持续高速增长时,“中国威胁论”便袍笏登场。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关注国内事件的外部观点,并及时纠偏、给予回应,通过编译新闻呈现给国际社会一个真正的中国,传递真实信息,消除负面影响[9]。

2.他国与中国的双边或多边关系报道

中国与他国关系的新闻主要报道各方外交关系与开展的合作情况,内容集中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对热点外交事件连续报道能让新闻受众明晰国际局势,帮助大众巩固正确的意识形态、树立恰当的合作与冲突观。例如,2023年6月19日华尔街日报发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新闻,其导语特别指出“Encounter yields no breakthroughs on Taiwan, human rights and trade in sensitive technology”,即“会议没有就台湾、人权和敏感技术贸易方面取得重要决策突破”。这句话传递出美国方面对于双方会谈的看法,让受众明白美国对事件的态度,是新闻编译的重点。此外,编译需要着重强调“美媒认为,会议……”,以表明态度立场。

总之,须重点关注新闻素材选择和编译重点的确定,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一是要有丰富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二是要了解国内外形势的最新发展动向;三是要了解我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四是要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及时掌握宣传报道口径;五是要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及新闻意识[10]。

四、编译语言及风格

央视国际新闻频道的报道以动态消息与分析评论为主,按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可分为消息类与分析评论类。消息是公开发布的、尚未正式发表的信息,编译讲求时效性和准确性,语言表述简明扼要。分析评论则体现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态度,编译语言须立场明确、语言深刻、逻辑连贯,注重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平衡,起到引领方向、凝聚共识的作用。

(一)消息类

消息类新闻的报道主要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即译文在翻译时不仅要保持与原文意义相同、对等,还应保持形式上的对等[11]。因此,编译中通常按原新闻叙述顺序准确表达时间、地点、事件即可,可适当弱化对内容结构的调整。

例如,美国媒体彭博新闻社于当地时间2023年12月5日在“税收和支出”板块发布的关于英国百强企业2022年税单的报道中写:“Separate analysis by the Wealth Club, a high net worth investment service,found that just 100, 000 wealthy individuals paid £55 billion of all income and capital gains tax,accounting for 24% of the total.According to the report,the 100 highest earners alone paid £46 million each on average.”整段涉及大量专有词汇和数据,为了准确表达信息且确保符合受众阅读习惯,首先须厘清主客体,在此基础之上将其翻译为:“高净值投资服务机构财富俱乐部的独立分析报告显示,仅10万名富人就缴纳了550亿英镑的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占总收入的24%。报告称,收入排行榜前100人平均每人缴纳4600万英镑。”本条新闻的形式、结构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直译专业名词和术语,突出简、明、快的特点[12]。

(二)分析评论类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意识,而西方的价值观比较重视个人权利。与之相应,中国的新闻报道倾向于运用整体思维审视新闻事件,倾向于化解冲突,而西方媒体往往将事件本身的冲突放在首位[13]。因此,可以在保证原文主题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增补编译,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实现中外信息在语言和文化上的融合,综合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这样有助于国内新闻受众理解外方的觀点并保持正确立场,避免因为理解误差而产生矛盾和冲突[14]。

以2023年7月4日前后各国媒体对巴以紧张局势加剧的编译报道为例,路透社发表了一篇题为“Israel and Palestinians risk deeper conflict in a distracted world”的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是“在动荡的世界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面临着更深层次冲突的风险”。文章分析了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2022年12月重新掌权以来,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由于宗教民族主义者担任内阁要职承诺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分析家加桑·哈提布说,以色列民粹主义政治的兴起推动了对巴勒斯坦人采取不妥协行动,这将引发巴勒斯坦人的进一步反应,并导致当前冲突的持续升级。与之相似的是美国媒体美联社于当天发表的名为“A year of fighting between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s just escalated.Is this an uprising ”的报道,标题译为《持续一年之久的巴以冲突突然恶化,是否会演变为暴动?》文章梳理21世纪以来巴以的紧张关系,重点关注两国长期斗争导致的政治动乱、社会秩序混乱和死伤惨烈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美联社将这场动乱定义为“起义”,但巴勒斯坦分析人士、前内阁部长齐亚德·阿布·扎亚德表示:“应当将这场战斗描述为巴勒斯坦人愤怒的浪潮,而不是起义。”

依据和平解决争端的新闻导向,对此新闻的编译参考了同期(7月4日)今日埃及刊发的文章“Egypt led trilateral summit urges Israel to stop unilateral illegitimate”,题目的意思是“埃及领导的三方峰会敦促以色列停止单方面非法行为”,文章主题为如何寻求和平解决方案。为提高新闻可信度还参考了当事方以色列时报刊发的文章“PA freezes all ties with Israel over Jenin raid as US urges closer cooperation”,标题指出“巴勒斯坦宣布全面冻结与以色列政府联系,美国就此敦促双方加强合作”。文章主题是当前巴以双方需要共同努力,以避免造成更加剧烈的局势动荡。

2023年7月5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播出题为《关注巴以冲突——联合国:巴以暴力循环必须停止》的编译新闻,首先陈述7月4日巴以冲突给民众带来的伤害,再对以色列军队7月3日凌晨对杰宁地区发起大规模袭击行动作为事件背景予以分析,最后指出联合国要求冲突双方必须停止暴力循环。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稿件更关注如何和平解决冲突,而非路透社与美联社所关注的冲突本身。

总而言之,英文的思维及表达习惯多偏向演绎式,而中文的思维及表达习惯偏向归纳式,应在结构上适当调整,使译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15]。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国际舆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西方国家从近代开始就已逐步完成对全球主要媒体的掌控,占据舆论场中的价值观制高点,常常随意指责、抹黑,甚至通过媒体影响和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对于这种现状,必须立足国际舆论阵地,提升引领舆论风向的能力,对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增强对外新闻话语权。因此,国际新闻工作者要搭建多元化新闻采编组织、建立舆情监测媒体库、根据目标语言及新闻框架构建文本、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来保证译文质量,使编译新闻的可读性与真实性最大化,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同时,在坚守原有阵地基础上,增强自主设计国际新闻议题的能力,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传播海内外新闻,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 麻争旗.论国际新闻编译的文化策略[J].现代传播,2005(1):59-63.

[2] 张琳.关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新闻报道策略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3(5):31-34.

[3] 崔力文.国际新闻编译的选择方法:以《参考消息》的涉台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0(12):94-95.

[4] 宋佳烜.浅析国际文化新闻编译的实操手段[J].传播力研究,2018(19):38.

[5] 李梦蕾.国际新闻编译策略综述[J].科技视界,2017(27):64-65.

[6] 丁智擘.擦亮中国的眼睛:央视新闻频道国际新闻节目现状研究[J].声屏世界,2004(12):22-24.

[7] 史亭玉,张平功.对外新闻话语编译的理论、原则与策略[J].学术研究,2022(10):43-48.

[8] 陶丹丹.“一带一路”国际新闻英汉编译中的叙事建构[J].东南传播,2019(12):70-71.

[9] 吉艳惠.论国际新闻编译人员的“把关人”角色[J].西部广播电视,2022(6):17-19.

[10] 张敏.国际新闻编译如何把握素材的选择[J].中国编辑,2005(3):58-59.

[11] 徐乐.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编译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64-66.

[12] 汪斐.基于目的论的财经新闻编译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21(19):79-81.

[13] 马琎晶.浅谈如何做好新闻编译工作[J].新闻世界,2010(6):115-116.

[14] 刘荣霞,张莹.论新闻编译中的叙事重构与外交立场:以《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对“南海问题”外媒报道的英汉新闻编译为例[J].东方翻译,2018(6):17-25.

[15] 王歌.外媒新闻报道的编译方式和尺度分析[J].科技传播,2015(17):12-13.

作者简介 高贺雅姝,研究方向:英语、国际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国际传播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从文学的社会功用“兴观群怨”看《诗经》翻译之功能对等
莱尔《老年的浪漫》英译本语言浅析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