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剧《张大千之匪巢磨难》:关于青春和成长的历练

2024-03-17 09:48李远强
音乐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木偶戏成长青春

李远强

〔关键词〕木偶戏;《张大千之匪巢磨难》;青春;成长

坦率地说,琳琅满目的戏剧演出我看过说不清有多少,但就是沒有机会正儿八经地看过一次木偶剧。2023年7月下旬一个炎热的晚上,我随着涌动的人群走进了四川省歌舞剧院剧场,观看由原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团长金乃凡编导、四川内江资中木偶剧团演出的现代木偶剧《张大千之匪巢磨难》,此剧是四川省第三届艺术节精品剧目展演暨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剧目评奖的首演剧目。

木偶戏是“百戏之祖”,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独特而显要的地位。不过在一般的戏剧思维经验中,木偶戏在其最辉煌的发展时期的艺术地位,也不过是作为一种补充或“预留”的艺术。我总也以为,像木偶戏,包括皮影戏、布袋戏等这种延续中国古老文化的民间传统技艺表演,多少是有些过时的东西。此次,我也是带着怀旧的心情去欣赏它、评价它,毕竟在21世纪的今天还能目睹这种传统而神秘的傀儡扮演,是可以带给观众一些历史和文化的意义,这也是戏剧人应该秉持的重要责任。

从这台木偶剧《张大千之匪巢磨难》的演出来看,中国木偶艺术在社会时代的沧桑变更中坚持创新发展已有多年了,我赧于自己竟然还这样寡闻……看完后,我的思绪瞬间产生了变化,一种新的艺术精神的诉求,让我不断回望这台木偶剧的演出现场——那丰满精湛的舞台景致、富有音乐性的演出节奏、老少咸宜的审美情趣、人偶互动的融洽配合、台上台下情绪牵动的热烈场面,以及沉重的或轻松的且具有民俗与民谣、民歌之风的传奇色彩。当然,还有那些由偶人表演出来的不单调也不刻板的传统经典特技,如抽烟、顶碗、变脸、喷火、方巾旋转等,异彩纷呈;还有那一只与现实中的真人张大千形影不离、左右上下互动的黑猿的设计,玄奥机趣;还有初恋康姑娘的出嫁场景,那一顶花轿从舞台下方摇晃着抬至舞台之上又远去并渐渐地消逝,犹如生活的一个光晕,色彩变幻莫测。这里还要特别提到的是该剧的音乐,那些优美动听的音乐的融洽配合,给整个剧增添了较强而清晰地表达和描述情感的力量。尽管音乐不可能在木偶剧中全面而纯粹地表达情感,但这台木偶剧利用音乐艺术语言的强大表现力,通过朗朗上口的主题歌,很好地完成了剧中人物内心情感的烘托及全剧戏剧效果的渲染。这得要感谢作曲家刘继明特意为此剧音乐担纲谱曲创作及其音乐制作,让木偶剧《张大千之匪巢磨难》的演出产生出一种比较融洽的戏剧性和描述性的音乐张力,赋予木偶艺术以神奇活泼的生命,让其插上现代音乐灵魂的轻盈翅膀,从旧戏传统声腔音乐伴奏的附庸中飞升出来,自由地翱翔……

总之,所有这些有正有奇、有明有暗、有抒写也有叙说、有戏剧文学定力和音乐感染力的艺术风景揉和在一起,是那么丰富、那么有趣,有那么多意蕴。我思索着,久久回忆和体味着这台木偶剧的奇异之美和精髓之处。

进一步来看,这台富于传奇色彩的木偶剧在创作构思上的独到思考,让木偶剧更具有戏剧张力。创作者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比较完美的呈现。

要知道,张大千的名声和他那些能够创造艺术奇观并制造经济传奇的绘画作品,对于我们这些因为缺乏奇迹而不再相信任何奇观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象征、一个传说。我没有机会目睹到他更多的绘画真迹,我也没有仔细研读过有关他的众多评价文章和传记作品,只是二十多年前看过一出由他的老乡——国画家邱笑秋所编写的大型川剧现代戏《张大千》(内江市川剧团演出),也早已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就20世纪90年代那个时期来说,作者的心情可以理解,剧中所表现的海外游子思乡忧邦的困顿情怀,剧中人情感饱满、如泣如诉的声腔叹唱,还真让人有些感伤而不禁流泪。之所以在这里提到川剧《张大千》,是我认为像张大千这类为数不多的艺术大家,面对他们深不可测、潮涨潮落、犹如永不停歇翻腾的大海一样的内心世界,我们是很难在一部剧中表达并有所理解和把握的,就像1958年由旅法画家张玉良女士所雕塑、现陈列于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的张大千半身铜像,在那祥和温馨动人的面部表情之上,嵌刻着两只眼睛一样,我们只能是猜测……

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台新创的木偶剧将张大千复杂的人生故事放在了他还在读初中时的少年时代。作为编导的金乃凡先生在自己写的一篇名为《初涉木偶剧的感想》(《戏剧家》2021年第3期)的创作谈文章中这样说道,他阅读了有关张大千大量的历史资料,认为“纵观张大千一生,只有三段生活可以改编成木偶剧,能契合青少年趣味和木偶表现特征,一是被迫当土匪的一百天,二是出家当和尚的一百天,三是敦煌采风作画数年”,三段生活作为选题进行比较,“后一个选题有别样的异域风情,有神秘的洞窟色彩和种种传奇故事可以入戏”,最后与木偶剧团沟通商议,定下了第一个选题。再经过编导们的艺术酝酿以及奇特而巧妙的戏剧构思,则变成一个成年的张大千讲述青春期的孩子——“我”,“我”度过的那么一段被劫进匪巢之艰难时日的传奇故事。跟任何时代的青春一样,这个20世纪初的少年在自己被绑山寨、落草为寇被迫当上了黑师爷的窘境中,发生的一系列传奇故事。该剧经过“绑票”“师爷生涯”“雅贼”“义救樊天佑”“召安兵变”等五段跌宕起伏的生动情节,演绎了兵荒马乱的民国初年,年少的张大千处乱不变的传奇经历和乐观向上的鲜明个性,以及青春期时心灵的开启与闭合……从而使得这台木偶戏演变成了一个其主题含有一种人人都熟悉但又不很明确特性的——关于青春和成长的传奇故事剧,既俗,又雅。

尽管对于今天来说,青春和成长的故事,再也不是匪徒横生、灰尘扑面路上的种种离乱、绑票和迷茫。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人类本性,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心灵的开启和闭合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种磨难,但又岂止是一种磨难!因为成长从来都不仅仅意味着个体生物学意义上的成熟,个体意识和精神的塑造才能使特定的主体得以生成。《张大千之匪巢磨难》利用“偶趣”和“童趣”的特点,巧妙而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张大千在那个价值崩溃的离乱时代,在面对成长中不期而至的险境和烦恼,不悲观,不消极,不萎靡不振,不“蜷缩”起来,临危不乱,经受磨难、考验和机智地逐步化解危机,寻找及确定了自己在成长中怎样处世为人、始终乐观向上的主体意识和宝贵的人生价值。而张大千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曾说过,他一生一直守正不阿,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这些都能够让青少年以及包括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内的所有观众获益匪浅。

应该说这么多年以来,那些讲述被许多已经遗忘青春的人视为黄金时代的青涩时期,在涉及青少年自天真无知到成熟老练的磨砺及折腾的过程中,关于青春和成长的中外文学叙事,是一种多得数不胜数的比较重要的文艺类型。所有那些有关情切切、缠绵绵、脏兮兮或者想入非非的文学及戏剧的青春叙事,形成了一道姿态各异又广为人知的叙述文本及“青年圣经”,颇受一些人追捧。正如作家何炜在《网络生物体、悖论和委顿之美——评鄢然长篇小说〈残龙笔记〉》的评论文章中所说:“在那里,是无限接近成人的老气横秋、世故与暴力及残忍,对付不了的强悍异性,情爱无比肮脏而诡异,混沌的冒险没有结局……”这些叙述文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青春的美好,规避或缺失了成长中的磨难与历练。而美好的青春和成长中的磨难与历练,正是《张大千之匪巢磨难》一剧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让我们记忆颇深的精神食粮,虽然它是以富于“童趣”的木偶剧形式表现。这也恰好是我看重此剧的主要原因。

在四川艺术院团存在的全景图谱中,现在还保留着三个不大也不小的木偶艺术演出团体。稍作追踪的留意,便可以看出资中木偶剧团是其中体量比较弱小也是业绩较为轻微的一个,但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该团的艺术创造精神不小,追求艺术之美的心灵更不轻薄。至今该团已先后编排演出了几十出传统经典剧目和不少神奇的木偶绝技,其木偶艺术枝头虽不是年年岁岁繁花盛开,但其耀眼的花朵也能轻盈地在日本、新西兰、美国、迪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次递绽放,也多次获得过省市、国家及国际上的木偶艺术奖项,还被国内多家重要媒体报道宣传并予以较高评价,名声在外。不过对于几十年来都没有自编自创演出一部大型现代木偶剧的资中木偶剧团来说,这部新近创作的《张大千之匪巢磨难》让全团上下寄寓了很大的艺术理想和希望,承载着创作者的梦想……

这部木偶剧已上演,其艺术价值会在时间长河中慢慢沉淀。只有经得起岁月洗礼的,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

猜你喜欢
木偶戏成长青春
木偶和木偶戏
传统戏剧——木偶戏
木偶戏
木偶戏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青春不打烊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