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高边坡综合排水研究

2024-03-17 12:58白晓菲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山区公路高边坡设计要点

摘要 为了提高山区公路高边坡排水能力,保证运营期的安全性,文章首先总结了高边坡路段的排水类型和排水设计原则、排水设施设计步骤。随后,分析了截水沟、急流槽、仰斜式排水孔等排水设施的布置要求、设计要求及验算方法。最后,以某山区公路4级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制定了综合排水方案,研究成果可供类似高边坡排水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山区公路;高边坡;综合排水;水文水力计算;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U41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4)02-0063-03

0 引言

山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在修建公路工程时存在大面积开挖,产生大量高边坡。高边坡的变形机理复杂,稳定性受各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大,需制定经济合理的排水方案,将水流尽快排出至路基外。否则,高边坡可能出现滑坡、溜塌等问题,威胁公路上的行车安全,甚至需中断交通修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然而,很多设计人员开展高边坡排水设计时,只注重单个排水设施的断面选择和水力计算,不注重排水设施之间互相衔接、相互配合。因此,进一步研究山区公路高边坡综合排水意义重大。

1 山区公路高边坡水形式和排水原则

高度大于20 m的土质边坡或高度大于30 m的岩质边坡均可视作高边坡,其水文条件复杂,稳定性受各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大,需加强排水控制[1]。

1.1 高边坡路段水形式

1.1.1 地下水和坡面流

在連续降雨期间,会有部分雨水入渗至边坡岩土体内部,增加了坡体内的地下水含量。同时,随着植物截留能力和低洼地储蓄能力不断饱和,边坡入渗率减小,在坡面产生径流。地下水入渗量和坡面流大小与降雨强度、植被状况、土壤渗水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1.1.2 边坡承压水

由于公路高边坡开挖,可能破坏地下不透水层的结构,使承压水出露。而承压水的水头高、渗流速率快,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1.2 高边坡排水原则

为了提高高边坡排水效率和能力,排水方案制定时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预防为主。高边坡排水设施要根据坡高、坡长、汇水面积等选择,不能等边坡失稳后再加强排水设施,否则会大幅增加工程费用。二是分级截流、纵横结合。山区公路高边坡坡顶外的雨水径流应通过坡顶截水沟排走,降落在坡面的雨水径流可通过平台截水沟排出。同时,每隔20~50 m设置1道急流槽,将截水沟与急流槽结合,使汇集的雨水尽快排出。三是经济适用。要结合当地情况,就地取材,不能设置过多或过少的排水设施,并对排水沟渠做好加固,以免后期出现损坏,加大排水设施投资。

2 山区公路高边坡排水设施布置方法

2.1 排水设施设计步骤

高边坡排水设计时要先结合实际情况,初步选择合理的排水设施和断面尺寸,并结合设计径流量开展水利和水文计算,确保计算结果满足《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具体设计步骤如图1所示[2]。

2.2 水文计算

为了简化山区公路高边坡排水计算,在排水设施设计时以最大径流量为基准。由《规范》可知,高边坡的设计径流量可按式(1)计算[3]:

(1)

(2)

式中,Q——设计径流量(m3/s);P——降雨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min);b、c、d、n——回归系数,根据高边坡所在区域气象站超过10年的雨量资料进行回归分析;Qp、t——平均降雨强度(mm/min);F——汇流面积(km2);ψ——径流系数,取决于地表类型,对于硬质岩石坡面可取0.7~0.85,陡峭山地可取0.75~0.85、起伏山地可取0.4~0.65。

2.3 截水沟设计

截水沟设置在高边坡坡顶外或平台上,以拦截排向边坡的地表径流,减轻雨水径流对边坡坡面的冲刷、侵蚀,以免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2.3.1 设置条件

高边坡截水沟的设置应考虑公路等级、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坡度及降雨量等因素,具体阐述如下:①公路等级。对于同一地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边坡防、排水系统较完善,截水沟设置多,而低等级公路因投资金额限制,设计人员对高边坡排水一般不会开展专项设计,截水沟较少;②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坚硬完整的岩体边坡可不设平台截水沟,土质边坡、松散坡积层边坡在降雨条件下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必须设置坡顶截水沟;③边坡坡度。边坡坡度越高,承雨面积越小,地表径流和入渗也越少。一般情况下,边坡坡度陡于1∶0.75,可不设置平台截水沟。

2.3.2 布置要求

截水沟断面常采用矩形或梯形,设置在高边坡坡顶外5~10 m。如果降雨量大,可设置2道或2道以上截水沟。截水沟的断面尺寸要结合水力计算结果确定,沟底纵坡不宜<0.5%,困难时不宜<0.3%,走形宜与水流方向相互垂直,以确保地表水顺利进入截水沟。

同时,高边坡截水沟布置要顺应地形,将雨水径流排至所在山坡一侧的自然沟或桥涵出口,不宜直接排入边沟,会增加边沟排水负担,使边沟内地表水溢出路面,威胁行车安全。在汇水量大的区域,可设置涵洞,将截水沟内的水流引去路基另一侧。

2.3.3 水力验算

截水沟的断面尺寸要能满足排泄设计流量的需要,不出现冲刷和淤积,又不致引起冲刷和淤积。因此,截水沟的水力计算包括断面计算和流速检验。

截水沟的泄水能力可按式(3)计算,当Qc>Q,说明截水沟泄水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4]。

(3)

式中,Qc——截水沟泄水能力(m3/s);R——水力半径(m);I——截水沟沟底纵坡(%);A——过水断面面积(m3);v——截水沟内水流流速(m/s)。

《规范》中针对不同材料的截水沟给出了不被冲刷的最大流速,比如水泥混凝土沟、浆砌片石沟的最大流速vmax可分别取4 m/s、3 m/s。而截水沟不产生淤积的最小容许流速可根据当地经验公式计算,见式(4):

(4)

式中,vmax——最小容许流速(m3/s);a——与土质有关的系数。对于淤积的粗砂、细砂、中砂、极细砂,a可分别取0.65~0.77、0.41~0.45、0.58~0.64、0.37~0.41。

2.4 急流槽设计

在边坡陡、水流速度快的路段,需设置急流槽,将坡顶截水沟或平台截水沟的水流引出坡面。

2.4.1 急流槽断面

急流槽包括进水口、槽身(矩形或梯形)、出水口三部分,进水口部分是宽度逐渐缩小的“喇叭口过渡段”,其长度可取过渡前过水断面水深的2~4倍;槽身可采用矩形肋条、棋盘式方格等适当加糙,以减小急流槽内的水流速度,降低冲刷力;出口与下游衔接可采用跌坎式,并设置混凝土消力池、消力坎等设施,如急流槽长度过长,可设置多级效能设施,防止急流槽底部被掏空。

2.4.2 急流槽设计参数

急流槽纵坡应依地形而定,多取1∶1.5。当地质条件良好时,急流槽坡度可以更陡,但结构要求严格,造价也相对较高。

一般情况下,急流槽间距越小,其汇集坡面水流的能力越强,但工程造价也更高。目前,山区公路高边坡常用的急流槽间距多为30 m、50 m、100 m等,具体应结合汇水面积、降雨强度等计算,并考虑坡面防护类型、坡面地质条件等。如果边坡较稳定,急流槽间距可适当加大,甚至不设置急流槽。

2.4.3 防溜滑措施

大部分急流槽采用浆砌片石,属刚性结构,变形很小。而边坡土体相对于急流槽是柔性的,变形较大。在雨水径流作用下,急流槽槽底和坡面间会形成软弱结构面。在急流槽自身重力作用下,槽身可能沿着软弱结构面下滑。尤其是边坡坡度大或土质松散的路段,急流槽所受的下滑力加大,急流槽更容易溜滑失稳[5]。鉴于此,急流槽设计时槽底要每隔2.5~5 m设置一个凸榫,增加槽身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

2.5 仰斜排水孔设计

仰斜排水孔的孔径较小、渗透半径小,故仰斜排水孔主要是用于疏排坡体中的裂隙水、潜水等。仰斜排水孔多采用软式透水管制作,不宜使用或采用硬式透水管制作,不建议采用PVC管或钢管。为了快速排出坡体内部水,仰斜排水孔多采用“梅花形”布置方案,倾角取5 °~10 °,水平向间距取6~9 m。如坡面出现集中渗水点,可针对渗水点对仰斜排水孔加密。同时,仰斜排水孔长度不宜超过15 m,需穿过隔水层2~3 m。此外,仰斜排水孔多采用潜孔钻机成孔,而在地下水丰富的路段,潜孔钻机成孔难度大,可采用螺旋钻成孔。

3 山区公路高边坡综合排水设计实例

3.1 工程概况

研究对象为某公路高边坡,其最大边坡高度为35.9 m,划分为4级边坡,每级边坡平台宽2 m,边坡坡率均为1∶1,1~3级边坡的高度为10 m,分别设置了抗滑挡土墙、预应力锚索、全长黏结锚杆来加固边坡;4级边坡高度为5.9 m,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该边坡所在位置的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完整性差,强度低,以全风化砂岩和强风化砂岩为主。为了保证高边坡在连续降雨天气下的稳定性,需加强排水设计。

3.2 综合排水系统

3.2.1 坡面排水方案

经验算,该高边坡的坡顶外5 m设置1道矩形截水沟,尺寸为0.6 m×0.6 m,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并在沟壁设置一层防渗土工布;每级边坡平臺设置1道矩形平台截水沟,尺寸为0.3 m×0.5 m,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并对平台硬化处理,减少雨水入渗;高边坡每隔50 m设置1道急流槽,与截水沟搭配后,将汇集的雨水排至路基外的河沟,如图3所示。

3.2.2 仰斜排水孔方案

为了在保证排水效果的同时节约工程造价,该高边坡共设置两排仰斜排水孔,其中一排设置在坡脚出水点位置,倾角取8 °,水平向间距取6 m,长度20 m;另一排设置在全风化砂岩和中风化砂岩的交界处,倾角取8 °,水平向间距取9 m,长度15 m,如图4所示。

4 结论

该文主要研究了高边坡的排水设计原则、各种排水设施的应用,并针对某山区公路高边坡制定了综合排水方案,研究成果表明:公路高边坡路段主要是排出地下水、坡面流、边坡承压水、暗泉等,在开展排水设计时要坚持“预防为主、分级截流、纵横结合、经济适用”的原则。同时,排水设施设计前,要先开展水文计算,确定设计径流量,再结合工程地质条件、边坡防护类型、降雨强度等因素合理设计急流槽、截水沟、仰斜排水孔的位置、断面尺寸等参数。如有必要,需针对排水设施开展水力验算,确保将高边坡的水流迅速排出至路基外。

参考文献

[1]郭志滨. 高速公路路基排水设施病害类型及处治技术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21): 89-91.

[2]赵地, 郝枫楠. 黄土高陡边坡水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 水利技术监督, 2023(10): 123-128.

[3]张志超. 路基边坡水毁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J]. 交通世界, 2023(29): 10-12.

[4]刘红森, 黄倩影, 吴宁. 黄藏寺水利枢纽道路高边坡排水设计论证[J]. 人民黄河, 2019(S2): 133-135.

[5]牛国良. 赣南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防护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 2019.

收稿日期:2023-11-29

作者简介:白晓菲(1990—),男,本科,工程师,从事公路勘察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山区公路高边坡设计要点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质保措施研究
公路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研究
分析建筑钢结构涂料防腐设计要点
探究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点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毕都十标预应力锚索井字梁施工原理及工法
山区公路施工技术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