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索

2024-03-17 17:16崔庆淼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爱国主义新媒体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变革,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深入探究新媒体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与路径。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了解到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已经渗透到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他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新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新媒体平台,学生可以获取到丰富的国内外新闻资讯、历史文化知识、社会热点话题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国家,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便利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通过新媒体,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讨论和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高校应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并注重引导其正确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164-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抗疫精神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220823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使命。新媒体平台凭借丰富多样的内容,给年轻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感知世界的空间,同时也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在新媒体背景下,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探索,需要引起重视。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媒体时代年轻人的需求,因此需要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凭借多样化的表达形式、丰富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先辈事迹的了解,增强其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方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通常以课堂讲授的形式呈现,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开设公众号、建立网络课程等,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信息碎片化和謠言对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碎片化且冲击力强。学生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很难专注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着各种谣言和虚假信息,这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使其能够辨别真假信息,抵御谣言的侵袭。

(三)实践活动相对较少

高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实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高校应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祖国的高速发展与强大。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一)拓宽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应该不断拓宽,教育方式应持续创新。首先,开设网上课程。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在线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与学习。通过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与爱国主义相关的知识,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1]。同时,网络课程也可以提供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线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其次,举办线上研讨会和论坛。高校可以利用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组织线上研讨会和论坛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在线讲座,学生在家中就可以听到权威的观点和解读。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再次,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递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更习惯于通过手机和社交媒体获取信息[2]。高校可以制作精彩的微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

(二)优化课程设置,融入实践要素

新媒体背景下,优化课程设置,融入实践要素,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和完善课程内容。通过对各门专业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高校可以选择与国家发展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问题,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典文献,展示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开设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或模块。高校可以单独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或将其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中。可以教授与国家发展、民族精神等相关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关注和认同[4]。再次,注重实践要素的融入。高校应注重将实践要素融入课程中,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过程。最后,邀请社会名人、专家学者进行交流。高校可以邀请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名人、专家学者等举办讲座和座谈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三)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形成正向声音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帮助学生筛选正能量的信息,防范错误观点的渗透。首先,高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通过组织网络舆情分析研究,了解当前网络上存在的主要舆论动态,把握舆论走向,为学生提供准确、权威的信息参考。高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如何辨别信息真伪、正确评价信息价值,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辨别能力[5]。其次,高校可以组织网络素养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搜索和筛选技巧、如何判断文本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等[6]。再次,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正能量的网络活动[7]。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关于爱国主义的博客或参与线上社群讨论,分享个人体验和感悟。最后,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校内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报道,包括举办各类爱国主义主题讲座、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等。报道内容应重点突出学生参与的情况,包括他们的表现、感悟和收获等。此外,高校可以报道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包括组织的公益项目、参与人数和效果等。这样的报道既展示了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也向外界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

(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培养公民责任感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感。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国家发展需求。首先,高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8]。通过与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的合作,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如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9]。这些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其次,高校可以设立教育基地,提供相关培训和资源支持。该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场所。高校可以组织法制知识讲座、社会问题研讨会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公民权益和义务。同时,基地也可以提供社会工作实践岗位、实习机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再次,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10]。通过与社区合作,开展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力量。最后,高校可以通过设立社会创新实践基金、提供创业支持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资助学生开展创新性的社会实践项目,如创办公益组织、推广创新产品等[11]。

(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高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2]。

首先,高校应该完善评价指标,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传统的以学科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高校可以引入多种评价指标,如学生的技能培养、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考量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调社会实践和服务能力。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可以考察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其次,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13]。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14]。此外,还可以组织科研竞赛、实践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

(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首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质。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和国家政策,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其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使他们掌握新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再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教师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高校应该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最后,高校应该注重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工作不力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能够更好地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 张嘉琪.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优化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3(8):100-103.

[2] 钟秀.后疫情时代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7):160-162.

[3] 伊安玲.网络直播融入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2):115-116.

[4] 段丹东,刘婧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21):66-68.

[5] 柴坚,孙小悦.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2022,12(5):72-74.

[6] 许文.新形势下高校青年爱国主义培育的路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9):59-61.

[7] 常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8):193-194.

[8] 王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媒体路径构建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6):68-70,77.

[9] 曾淑文,潘立.新媒体视域下优化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J].大众科技,2022,24(2):187-189.

[10] 常江.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现路径研究:以抖音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7):1-3.

[11] 李婷.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3):102-103.

[12] 李振山.爱国主义教育在新媒体下的创新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0):96-97.

[13] 纪燕,武凌芸.新媒体背景下优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J].大学,2021(49):118-120.

[14] 丛懿洁,刘敏楠.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教育路径:以威海市高校为例[J].办公自动化,2021,26(4):12-14.

[15] 武兵,杨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创新[J].德州学院学报,2021,37(1):107-110.

作者简介 崔庆淼,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爱国主义新媒体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