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策略探析

2024-03-17 22:30卢晓熙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图书出版沟通技巧

摘要:图书是传播人类信息的手段,是人类文化与知识传承的使者,会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作者是作品的创作者,编辑是作品的发现和加工者,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创作出可以公开传播的图书。作者提供的稿件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缺少稿件,编辑水平再高也无用武之地。但是,作者的稿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离开了编辑的审读和加工,稿件也就无法刊发。编辑与作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主体。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编辑和作者的紧密配合,两者有效沟通,不仅是图书顺利出版的关键,还是确保图书质量的前提。可以说,一本优秀的图书是作者和图书编辑通力合作的产物。在图书出版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实现与作者的有效沟通,积累和吸引更多的作者资源,成为图书编辑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图书编辑与作者沟通的意义、沟通的原则以及沟通的技巧三个方面入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系统总结了图书编辑在出版过程中与作者有效沟通的策略,以期解决图书出版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与作者的良性互动,打造更多的精品图书。

关键词:图书出版;图书编辑;沟通意义;沟通原则;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223-04

出版物凝结着人类的智慧,集聚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出版对社会具有推动作用,这是因为图书记录了人类社会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思想,并将其广泛传播。编辑需要参与图书出版的全过程,因此较强的沟通能力是图书编辑的必备素质。编辑与作者的互动贯穿图书的编审过程,因此恰当合理的沟通方式是编辑与作者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编辑与作者良性沟通,有利于提升图书出版质量和图书时效性,是打造图书精品的关键。

一、图书编辑和作者有效沟通的意义

图书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涉及出版的各个环节,二者能否有效沟通决定了图书出版的进度,关系到图书的质量。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相互信任,达成共识,融洽相处,有助于出版工作顺利完成[1]。图书出版后,一些编辑甚至会与作者发展成朋友,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因此,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出版社品牌形象,吸引作者资源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版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拥有稳定且质量较高的作者队伍是出版社长足发展的基础。编辑肩负着稳固作者、培养作者的职责,与作者有效沟通是吸引更多作者资源,树立出版社品牌形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2]。编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出版社的形象,在与作者的沟通过程中,如果编辑的能力得到了作者的认可,让作者感受到了出版社的专业性,那么作者会更乐意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出版社出版,也会介绍更多行业内的作者投稿,从而丰富出版社的作者资源,强化出版社的竞争优势[3-4]。

(二)有助于雙方加深了解,提升出版效率

在编辑与作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双方的信息能得到有效输出:编辑能够更透彻地领悟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指导思想,更好地了解书稿内容;作者也可以了解图书出版的流程及编辑对图书的修改意见。只有这样,双方才能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达成共识,共同完成图书的出版工作[5]。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过程也是图书再创作的过程,有时在沟通中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些好的创意,如封面、文案设计的灵感,都是在编辑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良性的沟通也有利于更好地处理图书出版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图书顺利出版。

(三)有助于提升编辑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作者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出版业向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多面手”。图书编辑与不同领域的作者沟通,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从而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编辑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编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作品,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需求,为作者提供更好的编辑服务。综合素质高的编辑能在作者遇到困难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提出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为作者提供高效服务,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二、图书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原则

编辑必须牢记“研究无禁区,出版有纪律”,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在思想上与党和政府的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由于编辑与作者分属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沟通。沟通时,编辑一定要坚守出版底线,以提升稿件质量为前提,尊重作者的感受,做到不卑不亢、善于倾听、同步思考、详细说明。

(一)编辑应秉承专业性,坚守出版底线

编辑面对的是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作者,编辑除了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深厚的语言功底之外,还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做到既博又专、博中求专、以专促博。编辑只有具备专业素养,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作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实现有效沟通,从而提升稿件质量。

编辑肩负着传播精神文明和科技成果的重要职责,必须对稿件的内容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编辑要遵守图书出版相关规范,严守出版底线,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迁就作者,弄虚作假,导致图书质量下降,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6-7]。一旦发现稿件中存在不符合我国图书出版规定的、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与社会发展主旋律相悖的内容,必须及时与作者沟通,要求修改或删除。

(二)编辑对待作者应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编辑须热情、认真对待各层次的作者,给予每一位作者同等的关注和尊重,不因作者的知名度、地位不同而失之偏颇。一视同仁地对待作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障作者的权益。即使是大学教授、院士,或是某个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撰写的稿件也可能存在瑕疵。编辑与作者本质上是平等的合作关系[8]。编辑要不卑不亢,敢于质疑,通过查阅资料,大胆地提出修改意见,力争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赢得作者的信任。

年轻作者由于写作经验不足,稿件中的问题较多,甚至可能出现一些低级错误,编辑切不可居高临下、横加指责、妄加否定,要耐心细致地说明,从而解决稿件中的问题[9]。编辑要热情地服务每一名作者,认真对待每一份稿件,做好规范加工,纠正稿件中的错误[10],提升稿件的准确性、生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图书。

在编辑过程中,编辑应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以作品的质量和价值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作者的身份或背景。这样能够提高编辑工作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也有助于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同时,一视同仁地对待作者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能体现出编辑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三)编辑应学会倾听,同步思考

编辑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在与作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编辑一定要有耐心,学会倾听,不要颐指气使,更不要漫不经心[11]。编辑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给予作者充分的尊重,虚心向作者学习,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关键。在倾听的过程中,编辑态度要平和,认真听取作者的诉求,领会作者的意图[12],重要事项一定要记录下来,掌握要点。通过倾听,编辑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作品和风格,从而提供更符合作者需求的编辑服务。编辑要在明确作者意图的前提下,同步思考,厘清思路,形成合理化建议,反馈给作者。同时,要在了解稿件内容的基础上,从专业的角度考虑版式设计、封面设计、文案宣传、印刷工艺等,并将想法告知作者。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一名作者想出版一本16开300页的土地方面的图书,其交来的稿件中有24幅彩色图,分布在不同的章节。按照作者提交的稿件进行排版,需要全彩印刷,费用极高。作者非常不理解,也无法接受全彩印刷的费用。笔者耐心地告诉作者,印刷过程中一个印张中只要有一张彩页,整个印张都要彩印。为了降低印刷费用并保证出版质量,笔者给出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将彩图集中放到书后(内文中标注图见文后图号),就可以24页彩印,其他黑白印刷;二是将随文彩图改为灰度图。作者听完后欣然接受,选择了其中一种方案,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通过倾听和同步思考,编辑可以与作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也是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编辑的服务质量,促进作者和编辑的合作与共同成长。

三、图书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技巧

图书出版涉及环节众多,与作者的沟通贯穿出版全流程,图书的顺利出版是作者和图书编辑通力合作的结果。为实现编辑与作者的良性互动,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十分必要。

(一)找准关键节点,及时介入

编辑和作者沟通必须及时,一般有三个阶段。

第一,申报选题阶段、作者交稿之前。作者确定要出版图书后,编辑应对选题进行充分规划,明确选题内容、目标读者和图书的覆盖范围等基本情况。编辑还应了解同类图书的出版现状,全面搜集相关信息,在稿件撰写前及时提供给作者,以便作者借鑒,避免图书内容与其他同类图书重复,制定更加合理的撰写提纲[13]。选题申报时,编辑要充分了解作者的诉求,如出版内容、字数、署名、著作方式、出版时间等。出版的相关细节,编辑也应及时与作者沟通,告知需要其配合的事项,保证各个环节公开透明,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并提醒作者把握好写作节奏和进度,与作者共同制订出版计划,以免贻误时机。编辑还应提前告知作者稿件要求及相关规范,以确保作者及时提交满足出版要求的稿件,保证稿件质量。

第二,编辑收到稿件后。编辑收到稿件后,应进行初步审稿,严把质量关。一旦发现书稿内容存在偏颇,或者结构框架设置不合理、内容逻辑存在问题等,要及时向作者反馈,让作者及时进行调整或修改。为更好地服务作者,编辑应在了解稿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与作者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图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14]。确认稿件达到出版要求后,编辑应从专业的角度,就排版样式和封面设计与作者进行商定,并提出相关建议,但切不可擅自作决定,否则可能需要重新设计排版,造成重复性工作,影响双方合作情绪。因此,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最大限度地缩小与作者的思维差异,最终达成共识,赢得作者的认可。

第三,完成稿件编审工作之后。审稿工作完成后,编辑要整理并汇总初审、复审和终审的全部意见,并将这些审稿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稿件中有些内容可能不符合出版规范甚至违反相关原则,编辑必须具有高度敏锐性,提出更正意见和修改建议。沟通前,编辑应充分准备,以便作者提出异议时能有理有据地说服作者。汇总形成的审稿意见应准确明晰,要明确告知作者哪些内容需要核实,哪些内容需要修改,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哪些内容需要删减,以便作者对稿件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实际沟通时,编辑应保持谦逊的态度,给予作者充分的尊重,请作者认真核对内容调整之处,并确保修改意见得到认可和采纳。

(二)根据作者类型,采取相应的沟通策略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日常的工作除了与文字打交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与作者打交道。为确保图书按时保质出版,必须正确处理与作者的关系。笔者在多年的编辑出版工作中,遇到过许多不同类型、性格迥异的作者:有的态度和善,非常配合;有的锱铢必较,认为自己的学术水平很高,不会有错,不需要编辑修改。所以,编辑要想与作者有效沟通,必须深入了解作者的性格、观念、立场、意图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作者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15]。

第一,对主观能动性不强的作者,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些作者非常依赖编辑,觉得只要把稿件交给出版社就万事大吉,将所有工作全权委托给了编辑,对编辑提出的意见也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编辑掌握了各出版环节的主动权,但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术业有专攻,编辑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出现错改或漏改的情况,盲目接受编辑的修改意见将大大降低作品的质量[16]。因此,编辑需要充分调动作者的积极性,提出只有作者才能解决的专业性问题,与作者就稿件内容进行充分交流,提高作者的参与度。

第二,面对对编辑缺乏信任的作者,编辑要详细讲解编审流程,与作者明确分工。有一类作者凡事亲力亲为,本该编辑负责的内容,他也要参与,仿佛不相信编辑的工作能力。编辑既要审读稿件,又要给作者讲解审稿知识,工作效率大幅下降。在与这类作者沟通的过程中,编辑要充分展示自身的专业素养,敏锐且准确地提出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肯且具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激发作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7-18]。一个专业且态度诚恳的编辑能赢得作者的充分信任。部分作者可能初次出书或者出书较少,对出版的各个环节不甚了解,在审稿之前,编辑要及时向作者详细讲解编审流程,明确哪些工作由编辑负责,哪些工作由作者负责,明确各环节的具体分工,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针对个性较强的作者,编辑要利用专业特长,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地说服作者。编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在行业内有一定声望和影响力的作者,其中一些作者认为自己的稿件无懈可击,不存在错误,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都不能修改。但并非所有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都可以把书写好,从出版的角度来看,稿件中肯定存在不符合编校规范、出版规定的内容。此时,编辑要冷静对待,勇敢质疑。首先,肯定作者的专业性,其次就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关依据、法规条文,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来说服作者,做到有理有据[19-20]。笔者曾经编辑过关于环境污染的稿件,稿件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其中有些案例用词过激,甚至涉及敏感事件,因此笔者就这些问题与作者进行协商,建议删除一些不宜在图书中出现的案例,换用其他语句来化解敏感问题。最初,作者对笔者的处理方式大为不满,认为他的稿件经过上级领导和项目组审核,不能做任何修改,完全听不进笔者的意见,导致出版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但“行有行规”,出版有纪律,红线不能越。笔者查阅了大量图书出版相关规定及参考书籍,进行了充分调研和准备后,向作者一一讲解说明,最终作者欣然接受了笔者的意见,按照要求对稿件进行了修改,并对笔者表示感谢。作者和编辑的目的都是保质按时出版图书,只要编辑沟通得当,作者大多都会配合。

四、结语

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编辑的素养不仅体现在对稿件的审读和编辑加工方面,良好的沟通能力、做好作者服务工作也必不可少。从策划到图书出版,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把优秀的作品转化为优秀的出版物,离不开编辑与作者的共同努力。编辑应在工作中注重自身沟通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通过恰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与作者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利用自身专业的编辑和出版知识,把作者的成果更好地呈现出来,最终使作者学术思想和编辑出版思想高度统一,打造出精品图书。

参考文献:

[1] 卢婵.论图书编辑与作者沟通的方法[J].传播力研究,2019(22):151.

[2] 胡鹏.图书编辑如何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J].新闻文化建设,2022(22):82-84.

[3] 曹桔方.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J].新闻传播,2022(9):98-99.

[4] 杨德翠.编辑怎样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及发挥育人作用[J].传媒论坛,2021,4(17):95-96.

[5] 成晓啭.科技图书出版社优秀作者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3):214-216.

[6] 张珍.浅谈图书编辑职业道德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1999(5):69-70.

[7] 石红.浅谈编辑的职业道德[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S1):124-125.

[8] 王运.关于科技图书编辑做好作者工作的思考[J].今传媒,2021,29(12):77-79.

[9] 田银香.关于图书编辑服务单位作者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6):224-226.

[10] 蔺学东.科技图书编辑在作者资源挖掘和维护中的策略和技巧[J].传媒论坛,2022,5(1):61-63.

[11] 陈晓红.论图书出版工作中的编辑与作者关系[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0):205-206.

[12] 周丽,丁三青.认知、养成和实践:新时代图书编辑学术自信的逻辑理路[J].出版广角,2021(11):55-57.

[13] 苏茜.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与作者的沟通和合作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5):167-169.

[14] 杨玉芹.图书出版中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4(4):228-230.

[15] 刘耕.新时代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策略[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21,31(3):91-94.

[16] 趙艳.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技巧探讨[J].记者摇篮,2023(10):27-29.

[17] 姬勃.学术图书编审流程中编辑与作者的互动方法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4):225-226.

[18] 刘俐俐.作者与编辑深度交流沟通的意义何在?:来自作者角度的反思与总结[J].写作,2022(4):70-75.

[19] 冷文伶.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中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J].传媒论坛,2019,2(13):147.

[20] 袁翠红.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J].科技传播,2016,8(15):57-58,67.

作者简介 卢晓熙,副编审,研究方向:自然资源专业出版。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图书出版沟通技巧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运用新媒体串联《沟通技巧》教学的课堂实践
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及沟通技巧研究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策略分析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浅析铁路客运服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实训培养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