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时代现代戏曲传播形式虚拟化分析

2024-03-17 22:48吴立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虚拟化新媒体

摘要:戏曲艺术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己任,给予受众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而现代技术与艺术的交融,则从视觉、声觉、空间营造现代化的艺术传播场景,带来一场超现实与传统艺术的结合,能使现代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幻想时空是现代戏曲虚拟化表达最为直接的体现,以虚拟技术为支撑,以传统艺术宣传为导向,开辟了现代戏曲传承的新天地。为此,文章以新媒体艺术时代对现代戏曲的影响,探究在虚拟技术下,现代戏曲的思维虚拟、视觉虚拟、艺术虚拟、空间虚拟,总结虚拟技术、3D虚拟影像、传感器、动画技术对现代戏曲虚拟化传播的效果。文章研究的核心是现代戏曲与虚拟化的结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比对现代戏曲传承虚拟化样本,在研究过程中提出重要观点。通过建构现代戏曲整体虚拟化思考,指出3D虚拟影像、传感器对现代戏曲场景的营造,动画艺术对现代戏曲媒介形态的影响,推演了传统戏曲虚拟化转化之路。虚拟化与现代戏曲既相互渗透,又同步递进,指明现代戲曲在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发展方向,为现代戏曲虚拟化发展进程提供研究实例,使虚拟化成为现代戏曲传播主战场。现代戏曲可依托于虚拟技术,改革、创新、传播,提升我国现代戏曲的竞争力,展现现代戏曲传播的新生态。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时代;现代戏曲;传播方式;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242-04

一、引言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和美学追求,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艺术精品。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戏曲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戏曲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又需要戏曲艺术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利用蕴含丰富内涵的古老艺术来净化心灵、引领思想。如今,现代戏曲陷入传播困境,人们越来越无法理解这种“晦涩难懂”的传统艺术。为此,亟须探索现代戏曲发展的路径,基于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利用当代的流行元素和虚拟技术与现代戏曲艺术进行碰撞,以应对戏曲市场萎缩、观众流失的局势,扭转现代戏曲的生存困局。

二、新媒体艺术时代对现代戏曲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表达自身观点和想法,也为戏曲表达提供了新思路。戏曲的魅力在于传承和发展,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可以提高民众与戏曲的互动性,让戏曲发展更为贴合民众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

(一)审美情趣

新媒体时代,通俗文化逐渐抢占人们视野,且越来越重视群众的审美情趣。其将群众的现实生活、喜好倾向作为创作标准,而与之相对的具有丰富艺术内涵的传统文化则逐渐被遗弃[1]。现代戏曲要想寻求新的发展之路,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需迎合市场发展,引入现代技术,利用虚拟影像、声音效果,为群众营造极具沉浸感的视觉盛宴,以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另外,与大众创作理念相结合,结合时事,形成新的发展风格。

(二)欣赏习惯

光纤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移动端的发展,利用移动端观看视频的方式得到普及。而就戏曲而言,人们逐渐掌握了传播的主动权,不仅可以上传喜爱的作品,还能进行二次加工,这就为宣传戏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大众纷纷将线上平台作为戏曲的传播渠道,戏曲也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变得更能满足大众喜好,大众化、互动化特点日益突出[2]。

(三)受众群体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各种文化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多样化途径,大众审美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传统戏曲的发展和传承进一步受限。为此,戏曲艺术要想在新媒体艺术时代下开辟发展道路,势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数字技术、虚拟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戏曲与科学技术要保持趋同性,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脚步,寻求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契机,以便打造集“虚”与“实”于一体的独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现代戏曲传播形式[3]。新技术的渗透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戏曲的优势,提供多维度、多角度的戏曲观赏空间,进而实现拓展受众群体规模的目的。

(四)艺术思想

新媒体艺术是视听艺术的结合,涵盖了影像、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而在全球化进程逐渐加深的过程中,人们的艺术思想既受西方思潮的冲击,又有传统思想的坚守,致使人们的艺术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艺术传播形式也需要由单一逐渐转变为多元,以便为人们营造现代艺术的惊喜[4]。例如,昆曲表演与交互技术、影像技术的结合,延伸了舞台空间,戏曲表演者可以利用更为灵活的肢体语言表达作品内核,更为精准地把握受众艺术思想的变化。这种现代技术与传统戏曲的隔空对话,成为现代戏曲转变艺术创作思想的实验性尝试。

三、新媒体艺术时代现代戏曲与虚拟化

虚拟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可以从思维、艺术、空间等方面展现现代戏曲艺术的多种可能,为探究现代戏曲在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正是这种虚拟性特征,为戏曲程式化表演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思维虚拟

以京剧为例,虚拟性是京剧艺术重要的特征,这种经由上千年发展所形成的表现形式,通过程式化的动作、妆容、唱腔展现出来,但由于不同的表演者有不同的韵味,观众仍能通过表演感受不同的意境之美,品味具体表演中的虚拟意境[5]。观众思维是在品味虚拟化的表演中而形成的,在新媒体艺术时代,虚拟化不仅改变了信息传输媒介和速度,还掀起一股新思潮,拉近了观众与戏曲之间的距离。其通过模拟现实生存空间,还原一个更完美的世界,进而满足观众的无限想象。现代戏曲通过虚拟化的表演营造真实的场景,让人们暂时远离现实的喧嚣,复现真实。

(二)视觉虚拟

丰富的戏曲曲种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挖掘、开发、利用,与西方艺术、现代技术不断交融再生,可以让“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具时代魅力和活力”[6]。当前,是否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仍旧是衡量艺术形式的标准之一,被观众认可和喜爱,其才能长盛不衰,也是艺术发展和创作的动力源泉。要使戏曲艺术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在发展中要不断改良和创新,需要虚拟技术的参与,如实验性戏曲的出现就是两个领域相互碰撞的结果。戏曲的虚拟性和现代技术的虚拟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是跨越时空的当代对话,因此二者的结合需要借助视觉技术的辅助,让观众感受戏曲作品的旋律、节奏以及强度变换[7]。

(三)艺术虚拟

戏曲与技术的交融,戏曲为第一性,其是二者相互交融的主旋律。形式虚拟是戏曲的灵魂,而写意表达是戏曲的文化精髓。传统戏曲作品与现代电子乐的结合仍然是以程式化的表演展现意境之美为内核,实现距离之美。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戏曲音乐会,戏曲是不变的内核,技术是展现戏曲美学特征、传递戏曲艺术价值导向的手段,进而为观众演绎一场跨越时空的当代对话。以《皂罗袍》昆曲音乐会为例,传统的昆曲戏曲表演与电子乐碰撞出的火花,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艺术盛宴,观众既能感受戏曲的韵味,又能体味现代音乐的热情[8]。

(四)空间虚拟

《王者俄狄》是以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展现希腊著名悲剧。《王者俄狄》主演在表演中借助飘舞的水袖、飞旋的长发、翻飞的打斗,再配以虚拟化舞台场景,使受众不再产生沉闷的舞台空间感受。《王者俄狄》剧目在保留自身戏曲核心的同时,以中國戏曲叙述自由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再辅以虚拟化时空跳跃、空灵变换的舞台场景,让戏曲中的虚拟性和假定性达到巅峰[9]。故事内核未变,表达载体和运作模式则呈现出一种新鲜性,这种戏曲与现代技术的嫁接,使《王者俄狄》具有中西融合的气质。传统戏曲在现代空间场景虚拟技术的帮助下,孕育了西方戏曲与传统戏曲的衍生物。

戏曲表演在舞台上的艺术表现,多需要依附舞台布局。观众在虚拟化场景内深入感知戏曲内涵,可以获取沉浸式的体验感,通过营造虚拟化空间能够充分构建完整剧情,使观众观看戏曲节目时,能够在还原度更高的情境内加深对戏曲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戏曲《情断状元楼》中,主要情节为王魁中状元后背信弃义,导致桂英自杀,舞台表演意图通过对桂英人物悲剧情绪的渲染来描绘悲情艺术。该戏曲表演对于虚拟化空间的应用体现在只在舞台上摆放泥塑木雕、海神雕塑,而其余关乎故事情节的元素均以虚拟形象展现,这样可以适当削弱戏曲表演布局的繁琐性,打造简约式的表演风格,以免舞台上摆放太多繁杂物品,影响人物舞台表演自由度。通过对虚拟空间景象的打造,观众更易获得深刻的观看感受,并且此种虚实结合形式还能助力戏曲得以高度传播,在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融合发展中,逐步深化戏曲文化的影响力。因此,加强舞台空间虚拟化改造设计,是目前促进戏曲作品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适用于多种表演类型的戏曲作品。

(五)时间虚拟

戏曲舞台表演涉及的南天门、江水、小船等实物,又或是骑马、闯凌霄宝殿等形象动作,常需要在多个场景内展现,即舞台景色需要随着戏曲情节的推动而转变。除了在空间布局上进行虚拟化创造外,还可从时间层面实施虚拟化,此处指代的时间多为客观时间。对于戏曲表演者完整叙述戏曲台词所花费的时间,基本上按照一定旋律无法改变。而虚拟化表现可以帮助表演者快速进入到另一个场景内,进而缩短舞台转场时间。例如,在《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杂剧表演中,一般从布置舞台到后期结束表演大体上需要3小时左右。而窦天章十三年前留下窦娥为蔡婆婆儿媳妇与十三年后蔡婆婆前往赛卢医家讨债两个情节有着较大的时间跨度,传统艺术多以念白为转场留出时间,而虚拟化设计则可以缩短念白时间,直接以虚拟字体显示“十三年后”,促使观众快速关注时下情境,从某种程度上加快了戏曲表演速度,且不影响整体观看感受。

四、新媒体艺术时代现代戏曲传播形式虚拟化途径

中国艺术的共性体现在写意特征上,而写意是“象”在人心中的具化,可以充分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一切场景、技术手段都围绕“意”的表达,为此,虚拟影像、视觉技术、声道音响为现代戏曲的虚拟化表达提供了途径。

(一)坚守“程式化”之魂

“意”是中国戏曲的灵魂和精髓,一切艺术语言的应用都围绕“意”的表达,以传达戏曲人物的情意。以昆曲为例,昆曲的写意性在于程式化的表达手法和模式,通过场景的运作,让观众沉浸在昆曲舞台的意境中。为此,昆曲与虚拟技术的结合,必然依托于程式,以便为虚拟手段的运用提供载体,使演员可以在不断变换的舞台场景中,通过程式化的动作唱腔,游走于蓬莱仙界、四月人间或鬼怪之境,利用动作、语言与观众间的互动让观众相信舞台上发生的一切,这种程式化的表达不是语言的辅助,而是精准的信息传达,是专属于戏曲的传达形式[10]。虚拟手段的应用对于昆曲而言是锦上添花,通过提升场景变化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使演员穿梭于不同的场景中、投入角色中,实现对人物角色悲欢离合的感同身受。

(二)3D虚拟影像

3D虚拟影像通过静态影像或动态影像之间的联动营造舞台背景,影像内容会跟随戏曲情节的发展随意切换,使整个舞台布景、纸景更为灵动活泼,增添舞台表演气氛,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11]。例如,在表演《牡丹亭》选段的过程中,通过新视觉艺术,将杜丽娘感叹满园春色时的身影在空中呈现出来。随着大屏幕上播放杜丽娘观赏园林景色的置景铺陈开来,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唱腔响起,人们在观赏美轮美奂的园林场景时,沉浸在戏曲表演中[12]。

(三)多声道音响

声音也是戏曲舞台艺术展现的重要依托,戏曲演员通过多年的练习,形成独特的唱腔,在舞台上表演并与观众交流时,将信息传达给观众。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能将戏曲演员的声音更为清晰地传达给观众,并通过加深舞台场景的纵深感,增强戏曲表演的声觉效果[12]。例如,在表演《白蛇传》的过程中,通过在剧场安装杜比立体环绕声道,以达到中置和环绕效果,增强了戏曲演员声音的紧密度[13]。多声道设置为戏曲演员营造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声场,观众坐在观众席中可以360度倾听演员的声音,尤其是伴随着场景的切换,配以雷电隆隆、狂风骤雨的音效,更能使观众真实感受到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气势。

(四)传感器图像

传感器图像识别技术主要是利用红外线等传感器固定舞台场景和道具,以便跟随演员的表演节奏和故事情节走向随机切换虚拟影像。例如,在《白帝城》京剧音乐会上,一位身穿白衣的男子手持回马枪,当一道蓝光映射在其身影上时,为其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当音乐会奏响第一个音符时,舞台灯光切换至白光,并随着男子的动作舞动,直至音乐节奏逐渐减弱。传感器设备跟随音乐节奏变换,并通过对舞台上男子身影的识别和获取,触发变动机制,随机切换舞台场景,将与旋律、节奏以及情感相符合的场景呈现在大荧幕上。

(五)动画媒介形态

新媒体艺术时代,动画形式的出现,使得受众了解戏曲的机会增多,尤其对于一些年纪较轻的受众而言,借助动画形式还原戏曲内容,能够使其更好地感受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如从5W的传播模式来看,戏曲以动画为载体,通过动画制作还原戏曲符号,并将戏曲中的元素重新组合,在保证各项元素原始功能的基础上,增强记忆印迹,使年轻受众体会个中情感,呈现更为新颖的和生动的视听效果,再现戏曲精华[14]。

(六)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仿自然环境和现实场景,通过真实人物的演绎与三维立体影像的结合,可呈现动态化的表演。例如,戏曲《红楼梦》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在传统表演中,演员会通过动作暗示以及舞台道具的转换,来让观众意识到这是贾宝玉梦里的场景,但对于不了解戏曲表演的观众在观看时难免会产生疑惑[15]。而虚拟现实技术则为太虚幻境的营造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即通过在舞台上安装全息投影设备,捕捉戏曲演员的动作,并将其置于预设好的场景中,使演员与虚拟影像实时互动,增强观众的真实感和代入感。豫剧名家金不换认为豫剧在虚拟现实技术助力下能够实现全面传播和广度传播。由此可知,虚拟现实技术与戏曲进行有效结合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现已开始研发“适配真人的中国传统戏曲仿真表演系统”,该系统可以直接在戏曲表演中由表演者佩戴立体头盔,经过对表演者表演动作的精准捕捉,充分展现戏曲文化的丰富性。由虚拟现实技术为主导技术研发的虚拟系统,多具有宽视角(120°)、高分辨率(4896×2448)特征,搭配惯性传感器,能确保呈现出高清的戏曲表演场面。该系统还能涵盖多种戏曲剧种,可以对戏曲表演中涉及的音乐、角色、服装等方面进行适配设计,以此增加戏曲表演灵活性。此外,在以虚拟化方式传播戏曲时,也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成果。如2021年英国曾表演过《梦》虚拟戏剧,其经过电子显示屏展现森林自然景象,并随着表演者转变场景。该戏曲表演中借助网络吸引观众实施虚拟互动,使观众拥有较为强烈的互动感,实现了观看者身份向参与者身份的转变,促使观众产生主动传播戏曲作品的意愿。

五、结语

戏曲具有不可复制性,每一部作品都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世界的思考,为此,在探索虚拟技术与戏曲传播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以戏曲的发展历程与创作路径为基础,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将包含深意和韵味的传统戏曲艺术,通过新媒体虚拟技术呈现出来,完成跨时空的历史碰撞,拓展傳统戏曲艺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杨培.论现代装饰画设计创新助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元素普及[J].美术教育研究,2023(9):103-105,109.

[2] 王晓婷.新媒体技术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戏曲元素”在动画中的传承[J].文化产业,2022(16):61-63.

[3] 陈佩艺.莆仙戏的数字化艺术传播路径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22.

[4] 张彬.“白蛇传说”在当下的影视改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5] 祁海.古装戏曲片进入现代电影市场之创新思路:两部粤剧电影在市场打响的创作和传播策略[J].粤海风,2021(2):110-114.

[6] 张小琴.论传统戏曲与现代影视的融合及其传播效应:以闽台经典戏曲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1):81-87.

[7] 孙天.柳子戏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J].上海艺术评论,2020(5):91-93.

[8] 刘建.新媒体技术在戏曲舞台美术中的运用[J].剧作家,2020(4):106-107.

[9] 王廷信,周蓉.戏曲现代传播性格的养成:王廷信教授访谈录[J].艺术传播研究,2020(2):1-5.

[10] 张温温.论现代戏曲类非遗传播大格局的构建:以山东吕剧艺术传播为例[J].人文天下,2019(22):59-65.

[11] 王晓婷.基于新媒体视角下戏曲传播的发展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7):90.

[12] 杨立川.陈彦剧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13] 陶蕾伃.现代戏曲传播形式的虚拟化 以新视觉昆曲音乐会为例[J].中国戏剧,2018(7):50-52.

[14] 姜颖道,JoonsungYoon.新媒体技术表现下的现代戏曲舞台美学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17,36.

[15] 王亚东.移步换景:论新媒体语境下当代戏曲观演关系的发展[J].戏曲艺术,2015,36(3):120-124.

作者简介 吴立敏,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戏曲表演。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虚拟化新媒体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对基于Docker的虚拟化技术的几点探讨
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创造中的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存储虚拟化还有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