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缬沙坦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对比分析

2024-03-17 12:50夏镇萍葛慧刘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7期
关键词:库巴缬沙坦心衰

夏镇萍,葛慧,刘芳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镇江 212000

心力衰竭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心脏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细胞因子的激活和神经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1]。当患者心功能减弱,心室收缩与舒张能力降低就会造成血液带氧能力不足进而引起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对其生命安全也造成较大威胁[2]。临床治疗该疾病多采取降压、抗炎、保护心血管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物控制病情的进展[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介导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物活性肽AngII 的心血管和其他效应。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可升高利钠肽、缓激肽和肾上腺髓质素及其他类源性血管活性肽的水平,有助于扩张血管,促进心室重构,同时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病和心肌梗死的危险。这种药在心衰的治疗中被普遍使用[4]。我院心内科年门急诊量近十万人次数,而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年化社会,选择更为有效的药物,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以2023 年5 月到2023 年11 月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 年5月至2023 年11 月心内科门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衰竭的患者;②采用缬沙坦或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为主要治疗方案的患者;③患者无传染性疾病、血液疾病及免疫疾病。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②严重精神疾病史;③合并其他心脏疾病;④过度劳累或贫血所致慢性心衰。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1.2 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时均给予基础治疗(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同时给予控制基础指标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使用缬沙坦胶囊(天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77,规格为80 mg×28 粒)口服,剂量为80 mg,1 次/d。研究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Novartis Farma S.p.A,国药准字HJ20170363,规格100 mg)口服治疗,剂量为50 mg,2 次/d。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内的数据资料。

1.3 研究指标

①对比治疗有效率。显效:慢性心衰相关症状消失,与治疗前相比较心功能改善了Ⅱ级;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相比较,心功能改善了Ⅰ级;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变化不大。

②对比心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LVEF、BNP 水平进行比较。LVEF 采取多普勒彩色超声仪进行检测,<40%为心力衰竭;BNP >100 pg/ml 为心力衰竭。

③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情况。④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对照组150 例,男110 例,年 龄58~81 岁,均 龄(65.23±3.49)岁,病 程2~13 年,平均(6.61±0.85)年;研究组150 例,男92 例,年龄61~82 岁,均龄(64.87±3.52)岁,病程2~15 年,平均(7.02±0.8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P>0.05)。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77.37%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BNP 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BNP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研究组LVEF 比对照组高,研究组BNP 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数值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值对比(mmHg)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即患者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心室的充盈功能和射血功能出现障碍,心脏的血液输送在这种情况下将无法充分地满足机体的正常需求,而这种情况又会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出现障碍,最终引发器官和组织的血流灌注不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5]。近些年,受到生活作息、饮食结构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力衰竭发病率持续增高,如何改善患者病情并预防疾病复发成为了医务工作者探讨的热点话题[6-7]。

现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方面较大的难题,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将会给患者身体健康程度和开展日常生活活动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8]。目前慢性心力衰竭优选下面三种金三角治疗:①β 受体阻断剂:可以将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心率控制在50~60 次/min。②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国内常用的代表性药物为螺内酯,不是所有的心衰患者都适用,指南推荐心衰患者LVEF 如果没有<40%,也可先不启用螺内酯。③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目前临床上积极推荐应用此类药物,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9-10]。

目前心力衰竭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缬沙坦为一种特异性AngII 类AT1 受体拮抗剂,能够选择性的作用在AT1 亚型之中,进而中断AngII 和受体结合,从而抑制醛固酮释放和血管收缩[11]。该药物特异性拮抗AT1 受体的效果比拮抗AT2 受体高出2 万倍之多。药物经口服后迅速吸收,服用2 h 后达到峰值。进食不会对缬沙坦药动学产生显著影响,且不受年龄限制。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够选择性干预受体亚型,增加血管紧张素的分泌,可刺激具有功能的受体发挥拮抗受体作用进而控制血压水平,同时,可保护心脏功能,逆转心室结构重塑,对机体缓激肽类物质、离子通道结构功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12]。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一种由缬沙坦和沙库巴曲组成的复合制剂。沙库巴曲是一种具有抗炎功能的前药,其主要成分为脑啡肽类抑制剂,而缬沙坦则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醛固酮水平,增加尿钠排泄,减少炎症和抗氧化损伤,从而降低死亡率[13]。在治疗慢性心衰时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扩张血管的同时还能够减轻心脏负荷,抑制心室重塑,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14]。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77.37%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BNP 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BNP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研究组LVEF 比对照组高,研究组BNP 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样本相对较少,且研究周期相对较短。尽管已经对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但因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地域等差别,更广泛和更长期的研究是必要的。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未来研究应尝试前瞻性研究,扩大研究样本,纳入更多的人群、更广泛的地理区域及不同的文化背景。此外,延长研究周期可以捕捉到更长期的结局指标,从而更全面地阐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优势。通过扩大样本和延长研究周期,可以进一步精确地验证和深化现有的研究结果,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能够降低NT-proBNP,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加快病情康复,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库巴缬沙坦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