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及实践路径

2024-03-18 11:44臧晴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4期
关键词:林县红旗渠育人

●臧晴

20 世纪60 年代,为解决林县长期缺水的问题,改善林县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双手,苦干十年,在悬崖峭壁上修建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思政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对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和传承党的精神谱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有力的推动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敢想敢为,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能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

一、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20 世纪60 年代,国家正在经历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极其匮乏,加之干旱缺水,林县人民的生活异常艰难。 在此背景下,林县人民不等不靠,依靠自身的力量,面对修建红旗渠的种种困难毫不退缩。 他们自己筹集资金、自己造工具、自己办工厂,苦战十年,开辟出了这条“生命之渠”,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奋力开拓的时代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技术非常落后的年代,林县人民靠着一锤、一铲、一双手,完成了这项伟大工程,彰显了伟大的艰苦创业精神,这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进程中,我们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砥砺前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不畏艰难,踏实肯干,勇于担当;不忘过去,展望未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花不为春,独木难成林”,修建红旗渠工程浩大,没有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很难保证红旗渠的顺利修建。在修渠过程中,林县县委领导与林县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时,修渠的成功也离不开山西省委的正确领导和平顺县的无私帮助。 在党的领导下,林县团结能团结的力量,大家众志成城最终将渠修建成功,集中彰显了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红旗渠工程才能在林县扎根。 此外,红旗渠修建成功的背后,承载着无数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集中展现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精神品质,大家一心为修渠,舍小家为大家,始终不求回报。 正是这种甘于奉献、不畏牺牲的精神,铸就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更有吴祖太、李改云等81 位干部和群众为修渠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新时代,青年怀抱梦想,要用红旗渠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学习进步,勇攀高峰,成为能担当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育人价值

思政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中,红旗渠精神的与思政课的教育目的相契合, 具有思想引领性和价值导向性。蕴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教学资源

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其内在育人价值与思政课教学目标相一致,要找准红旗渠精神与思政课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此外,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育人素材。 高中思政课教材中有些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单纯地讲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大批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典范和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议题式教学法、叙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实现以情动人、以文育人。而体现红旗渠精神的影视作品、纪录片、故事等文化载体,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政素材,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深度,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实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坚定社会主义立场。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深深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红旗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其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层面的价值目标表达。 此外,它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优良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底蕴,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史。 而红旗渠精神凝结着革命先辈们的先进思想、 优良作风,有助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大局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帮助思政课提高育人实效,对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延续,蕴含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2],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理想信念。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物质载体日渐丰富,社会思潮日趋多样,各类价值取向日益活跃。

新兴媒体的出现,也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快速发展。 但各类信息交错复杂、良莠不齐,作为出生在网络时代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西方腐朽文化和消极网络舆论的影响。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史上不朽的丰碑,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政治素材,也是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精神支撑。此外,在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人生理想信念的关键节点,突出“理想信念”的思想引领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精神塑造作用。 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反差,学校主流教育与社会多元信息相交错,往往会让学生感到迷茫无措。 思政教育要引领学生筑牢信仰根基,树立远大理想信念[3],学习红旗渠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端正自身态度,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 ”[4]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敢于牺牲、奋勇拼搏的鲜明写照,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最生动的实践表率,是中华民族史上不可磨灭的奋斗足迹。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红旗渠精神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意义,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挖掘红旗渠精神的育人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时代新人。

(一)用好课堂主阵地,提高融入效度

课堂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思考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主阵地。 思政课教师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9],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水平。 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增强理论知识的深度。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能够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学生的发展特点,促使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参加红旗渠精神相关的教研活动,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刻理解和把握红旗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深刻内涵以及时代价值。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同时,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与红旗渠精神内涵的相关连接性,注意融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的侧重点,选择不同的教学视角和内容,使学生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入脑入心。

其次,改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不容忽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且缺乏趣味性、新颖性,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发挥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育人功能。为了提高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可针对不同问题,灵活多变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的每个模块、每个单元的各课时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性,这就要求了教师要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完整地理解知识,教师要着重把握各个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比如,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中,可以将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内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相关影视资源进行案例分析,学习人物故事背后的精神品质,发挥英雄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从修渠过程为导入点,以真实事迹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增强融入新度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随着知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思政课教学资源已不再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从教育目标来看,红旗渠精神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相契合, 是高中思政课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

首先,红旗渠精神的载体资源丰富,拓宽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宽度。红旗渠文化资源包括水利工程、纪念馆、文物资料、文学作品等,也包括修渠过程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应借鉴红旗渠精神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红旗渠精神的载体丰富,这些都是融入思政课教学可利用的资源和素材。在教学中,将这些教学资源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也检验了教师的资源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教师要将这些资源深挖细掘并充分利用,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其作用。

其次,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便捷性。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思政课教学创造了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网络媒体渗透性强、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能够极强地传播红旗渠精神,有效地扩大红旗渠精神的影响力,使思政课教学能够借助网络媒体优势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在保留传统教学优势的前提下,可将网络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不断开辟新途径、新方法、新载体。 高中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前,高中思政课堂多与多媒体结合授课。比如,用多媒体展现相关的视频、图片、纪录片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借助VR 手段,创设情景,还原艰难困苦的时代中林县先辈们在太行山上不怕苦、不怕累的修渠行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困难时期林县人民修渠的艰苦。借助红旗渠精神,我们可以为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实践的元素,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多时空交替育人,拓宽融入广度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应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拓宽融入广度,引导学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首先,学校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至关重要。理论课是基础,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引领学生的思想行为,促使其树立崇高理想。 同时,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意识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红旗渠精神中所蕴含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 比如,通过主题雕塑、走廊英雄人物海报宣传相关事迹,还可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等载体宣传红旗渠精神。 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其次,除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 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强社会实践的开展。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外化学生的实际行动,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在实际行动中增强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勇担时代使命,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持久生命力和强大感召力。 除此之外,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方面,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学生了解红旗渠精神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提供相关的教育实践基地,开辟第二课堂。 同时,家庭教育也会深刻影响学生的性格、能力。 要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比如,多陪同孩子阅读红色经典书籍、引导孩子多向英雄人物模范学习,带孩子去红旗渠景区实地参观,去红色实践基地体验,感悟红旗渠精神的魅力,深化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激励学生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取向。它所代表的勤劳、坚韧、奉献等品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精神财富。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要把握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精准把握、深度融合,使红旗渠精神科学有效地融入其中。 此外,更要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后备力量,要勇担时代责任,把红旗渠精神作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林县红旗渠育人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有才”林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