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语义学视角下宴会餐具瓷设计解读

2024-03-18 03:19高廷媛章婷姜蕾
艺术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语义符号陶瓷

高廷媛 章婷 姜蕾

摘要:目的: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衣食住行”中,“食”十分关键,精美的食器能给人带来美食之外的另一种精神享受。陶器古朴,瓷器清雅,精美的陶瓷餐具与菜肴巧妙搭配,相得益彰,不仅能抚慰人们的肠胃,也令人赏心悦目,达到食器皆美、相与为一的境界。宴会餐具瓷是在宴会中使用的陶瓷餐具,其不仅具备功能性价值,还具备审美价值,蕴含深厚的人文内涵,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符号。方法:文章从产品语义学理论出发,解析宴会餐具瓷设计要素中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内涵,结合实例,从功能、形态、色彩、装饰四个角度分析宴会餐具瓷。结果:研究发现,宴会餐具瓷设计中蕴含的符号内涵,能为现代宴会餐具瓷设计提供新思路。结论:挖掘宴会餐具瓷语义设计策略,探索具有创新性的宴会餐具瓷设计方法,可以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文化需求的同时,彰显宴会餐具瓷的魅力。

关键词:宴会餐具;陶瓷;语义;符号;产品

中图分类号:TS97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4-00-03

参加宴会是人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而陶瓷餐具是宴会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针对宴会设计的陶瓷餐具,但是很多设计师对产品语义缺乏深入研究,相关设计理念有待完善。因此,本文从语义学维度深入分析餐具形态、装饰等,传达符号意义,增强高净值人群的就餐仪式感、体验感和氛围感,扩大使用人群范围,弘扬传统文化。

1 宴会餐具瓷与产品语义学概述

1.1 宴会餐具瓷

宴会是一种应各种传统习俗或社交礼节需求而组织的餐饮和社交活动,也被称为燕会、筵宴或酒会等。人们通常会准备适合宴会的餐具,不同的餐具具备不同的功能和意义。

宴会餐具瓷指宴会上使用的陶瓷餐具,包括但不限于西餐盘、西餐盖、碗碟、前菜碟、饭碗、盖碗和汤盅等。此外,还涵盖手持工具,如毛巾、勺子、筷子和调料瓶等。在众多场合中,宴会所使用的陶瓷餐具不仅功能齐全,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宴会餐具瓷是一种符号,能够体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其因类别众多而具有一定的功能价值,因外观精美和图案多样而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因底蕴深厚而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因此,在设计宴会餐具瓷时,必须考虑到其象征性,并结合宴会主题。此外,宴会的规模、主题和类型决定了餐具瓷的数量、种类、外观和文化特征。不同规模、主题和类型的宴会需要配备不同的餐具瓷。

1.2 产品语义学

产品语义学的理论结构可以追溯到符号学的理论体系。符号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被视为承载意义的标识。由于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人们对符号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符号和意义是并存的。符号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各样的符号,并认知和分析符号的学科,它所探讨的是符号的内在本质意义、变化发展规律和内涵认知[1]。在《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莫里斯将符号学划分为三个分支学科,即语义学、语用学和语构学[2]。其中,语义学关注的是符号与它们所指代的观念或对象之间的联系,尤其关注符号的表达方式。在产品设计领域,这一学科主要探讨符号在不同形式下的含义。

产品的外观实际上是一种视觉符号的表示,这是设计师向人们传递的最基础的符号语言,包括点、线、面、体等元素,从而展示特定的产品含义。例如,线条的粗细变化可以体现出静态与动态变化,而直线与曲线的不同呈现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产品的特征。从宏观角度看,产品语义设计除了考虑人的生理需求外,还需要深入理解人的心理需求,主动探索人的心理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并在产品中融入象征意义。

2 宴会餐具瓷设计要素的语义解析

2.1 功能语义

可以根据功能,将宴会餐具瓷分为盘子、碟子、碗和其他杂件,每个类别的深浅与尺寸不同,盛放的食物不同,语义也存在区别。盘子分为冷菜盘、菜盘和水果盘等,碟子分为碗碟、酱料碟、面包碟、黄油碟、前菜碟等,碗则分为饭碗、盖碗、汤盅、甜品碗等,杂件包括毛巾(毛巾托)、餐巾(餐巾扣)、筷子(筷架)、牙签盅、调羹勺(勺托)、调料罐(调料瓶)、菜托等。宴会餐具瓷通过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而实现其功能。同时,宴会餐具瓷在确保其实用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礼仪和文化的完美结合。

宴会餐具瓷遵循“中西共融”的原则,相较于传统餐具,内含西餐盘和西餐盖,其中椭圆形的西餐盖会覆盖在主菜上,以达到保温效果。此外,西餐讲究重叠,一个盘子叠在另一个盘子上,能增强层次感。遵循类似思路,叠放餐具或将餐具底座抬高,不僅能优化视觉效果,还能增强宴会仪式感。

2.2 形态语义

宴会餐具瓷的形态多元化,传统器物形态与几何形态结合,地域形态与自然形态交融。传统器物形态涵盖如意、斗笠和宝船等多种形态,几何形态包括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地域形态有桥、三潭印月等,自然形态有牡丹、葫芦、南瓜、山水等。宴会餐具瓷凭借丰富的造型及独特的装饰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其实现了审美的创新,反映了设计师独特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洞察。

设计形态是受人的愿望和行为控制而形成的人为形态,形态不仅具有图像性,也具有指示性和象征性[3]。例如,几何形态以圆形为主,这是因为中国人“尚圆”,圆形具有平安、圆满的含义。除此之外,方形契合“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六边形寓意六六大顺。因此,宴会餐具瓷在形态上融合了功能性、结构性和审美性,蕴含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2.3 色彩语义

在宴会餐具瓷的设计要素中,色彩具有重要作用。色彩是人类视觉感知的产物,它是一种由视觉情感触发的心理活动,涉及大脑中信息的处理、整合。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不仅能传达特定的信息,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回忆。

宴会餐具瓷蕴含的色彩符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呈现出独特的象征意涵。例如,红色代表好运、欢乐和激情;蓝色代表广阔的海洋和天空,象征宽广的胸襟。G20峰会用瓷《西湖盛宴》以绿色为主色调,画面上桂花与翠竹相依,荷花在水中盛开,颇为雅致。绿色代表大自然,象征着生机和希望。绿色也能使人联想到生态,反映我国历史悠久的自然观,是中华文化“人在天地之间,与万物同流”的底色。即便是相同的颜色,由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含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4 装饰语义

装饰也是宴会餐具瓷设计的关键元素。在装饰图案设计方面,宴会餐具瓷青睐传统的纹样元素,如弦纹、回纹和如意纹等。除此之外,还会综合运用自然图案、地域图案、几何图案、标志图案、数字图案、山水图、人物故事图和西欧元素。装饰设计的创意主要源于自然界,除了自然之美与深层意义相互关联之外,也能展示出一種独特的美感,进一步传达出象征意义。

譬如,缠绕的枝条寓意连绵不绝,牡丹具有国色天香的意涵,葫芦象征福禄、长寿,石榴代表多子多福。这些自然元素具有独特的意味,象征国家繁荣昌盛,都是葳蕤蓬勃的写照以及吉祥喜庆的表达。如国宴餐具瓷《夫人瓷·石榴家园》,主要图案为石榴,其外形近似球形,饱满多子,果皮为橙色或金黄色,周围有棕色树枝和绿叶相衬。餐具瓷的装饰色彩为黑色和白色,代表白墙黑瓦,与石榴共同构建出中式庭院的意象,寓意富贵吉祥、家庭和睦、和谐安康。

3 宴会餐具瓷语义设计策略

3.1 层见叠出式的强调

产品符号是一种富有深意的标记,它能够加深人对产品的印象,使其更好地记住这些信息。在宴会餐具瓷设计中,反复再现某种图形,重复部件,能够加深人们对设计符号的记忆,从而使其产生创造性的联想,妙趣横生。以国宴餐具瓷《盛世如意·国韵黄》为例,其边纹为如意纹,采用截然不同的颜色按照一定规律交替呈现,沿餐具边缘连续绘成一圈,充满节奏感、韵律感和层次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此外,如意纹也呼应了餐具主题“如意”,重复的主题纹样设计是宴会餐具瓷的点睛之笔。

3.2 旧酒装新瓶式的引用

引用是指通过创新的展现方式,将传统元素重新呈现在新的目标产品上,实现历史文化意蕴的延续。这些目标产品用新的形式表现旧的内容,可以联系过去和现在,传递过去的信息,更能顺应时代,为大众所接受,创造出一种旧酒装新瓶般的效果。宴会餐具瓷常常展现出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具有独特性,是特定区域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特色文化传统。如宴会用瓷《进博盛宴》,将石库门与白玉兰这两种上海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相结合,石库门矗立在画面中央,白玉兰围绕着石库门,仿佛在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展现出内敛而热烈、典雅而浪漫以及古今结合的海派风格。由此可见,提取地域文化元素,并利用新的设计方法对其进行解构,能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而这种新符号也具有本土化特征,增强了宴会餐具瓷的生命力。

3.3 随物赋形式的象征

象征指向精神或抽象理念,是符号的表意方式之一,具有间接与模糊的特性。象征的意义体现在它对特定事物或观念的解读上,其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重新诠释,或者通过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重新解读来进一步阐释。宴会餐具瓷通过形状、颜色和装饰等符号来传达象征含义,这些符号往往带有某种联想,但其真正的含义并不明确,人们的理解各不相同。如牡丹是宴会餐具瓷中常用的自然装饰元素,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纹样。牡丹花开时节,花朵如锦,代表财富和好运,寓意着富贵与繁荣。从美学的角度看,形态无疑是丰富产品内容的有效方式。在宴会餐具瓷设计中,提升产品的多样性,形态能更准确、真实和恰当地传达信息,同时提供与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相匹配的多种产品术语。

4 结语

在宴会餐具瓷设计领域,产品语义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产品语义学的理论框架,对宴会餐具瓷的设计符号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更全面地挖掘宴会餐具瓷独特的设计美学价值,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宴会餐具瓷固有的功能特点,并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标用户精心设计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而且能赋予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黄文静.设计符号学视角下汉代海昏侯墓龙纹样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3.

[2] 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3.

[3] 张凌浩.产品的语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45.

作者简介:高廷媛(1998—),女,上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艺术及应用实践。

章婷(1983—),女,上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造型及应用实践设计、产品与包装设计、文化创意。

姜蕾(1998—),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艺术及应用实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家居用品设计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2021347

猜你喜欢
语义符号陶瓷
学符号,比多少
语言与语义
“+”“-”符号的由来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变符号
陶瓷艺术作品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