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组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武汉地下党

2024-03-18 08:16刘士明
党史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运南方局青年组

刘士明

中共中央南方局,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派驻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的秘密机关,也是中共中央上海局的前身,青年组是其下辖机构。除发动学生运动之外,青年组在武汉建党、建立平行组织、建立学运组织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方局及所辖青年组概况

1937年12月,在前期筹建的“长江沿岸委员会”的基础上,党中央在武汉成立了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中共代表团。长江局对外称中共代表团,两块牌子一班人马。1938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根据抗战相持阶段的形势,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南方局(简称南方局),全面领导长江以南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的工作。1939年1月,南方局在重庆组建完成,既没有常驻的中共代表团,也不再设对外牌子的南方局,先后由周恩来、博古、董必武、王若飞任书记或代理书记。

南方局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委”),书记蒋南翔,副书记刘光。皖南事变后,南方局各委员会精简为组。“青委”改为青年组,组长刘光,组员朱语今、黎智、张黎群。青年组兼管《新华日报》副刊《青年生活》的编辑工作。南方局分管青年组的领导是王若飞。

刘光,原名刘普济,1917年出生,湖南省益阳县泉交河镇人。参加革命后,曾用名刘金修、李杏林、刘光、刘光悌等。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随周恩来从延安到重庆。朱语今,1916年出生,湖北省宜都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唯一一位见证青年组全过程的亲历者。

刘光

青年组的办公地点有两处,—处是重庆近郊化龙桥红岩嘴13号南方局办公楼2楼,一处是对外称《新华日报》记者部的重庆市民生路三兴里“星庐”。青年组工作人员对外身份是《新华日报》记者。

1945年12月,南方局改为中共中央重庆局。1946年5月东迁南京后,改称中共中央南京局。下设11个办事机构的南京局,实行委员会与工作组并存的模式。作为南方局直属的12个机构之一的青年组迁南京后,编制在以邓颖超为书记的群众工作委员会中。1947年1月,中共中央上海分局成立。3月,随着中共驻京、沪、渝公开机关撤回延安,南京局撤销。5月6日,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青年组随上级先后转到上海分局和上海局。8月,上海局成立了由朱语今任组长的青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黎智、张文澄等8人。上海局青工组由局常委、组织部部长钱瑛分管。

在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各党派各阶层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民主运动也逐步发展成为与武装斗争相配合的第二条战线。基于此,作为青年运动(简称“青运”)与学生运动(简称“学运”)的重要引领者,青年组始终保留在长江以南各中央局的序列中。从1939年1月在重庆开始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止,在国统区持续战斗了10年又4个月的青年组,无疑是南方局存续时间最长久的下设机构之一。

青年组率先成建制派员到武汉重建党的地下组织

在长达7年的沦陷期间,武汉市区党的力量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解放战争时期,各级中共组织通过各自的渠道,开始有计划、不间断地向武汉派遣党员、城工人员和党领导下的秘密外围组织成员,逐渐形成“三大三小”的中共武汉地下组织系统格局。

从1945年10月起到1946年4月间,南方局先后向武汉派遣了由曾惇、刘实和陈克东分别率领的,由地下党员与秘密外围组织成员组成的三支队伍,史称“三路人马进武汉”。

曾惇领导下的赵忍安和李声簧是单独到武汉打前站的,因此,最早成建制地派员去武汉开辟工作的是南方局青年组。1945年11月抵汉的这批人员中,有刘实、邓祥、张维明三名党员以及杨福潮、侯杰等十几名重庆工人民主工作队(简称“民工队”)队员,他们都是青年组系统的人。

刘实,原名蔺善达,1924年6月出生,奉天(今辽宁)辽中人, 九一八事变后跟随父亲进关。皖南事变前后,特务三次在刘实读书的中学纵火,嫁祸进步学生,造成轰动一时的绵阳国立六中“纵火事件”。被迫离校的刘实于1941年底到重庆小龙坎新基机械厂当学徒,不久与刘光取得联系, 1945年加入中國共产党。

为配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可能出现的一段和平时期进行公开合法的斗争,刘光和张黎群找刘实谈话后,于1945年10月成立了刘实任总队长的重庆市“民工队”。刘光认为民工队队员有技术,较青年学生更容易立足。这就是青年组选派民工队队员来汉的原因。

刘实怀揣刘光交给他的两封介绍信,率领十几位工友毅然踏上征程。刘实他们的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工运工作,二是相机恢复和重建武汉地下党。

刘实

深入虎穴的刘绵

十几年前,笔者在父亲重庆学运的战友、地下党武汉市委文化新闻小组副组长童式一等前辈的帮助下,找到了刘实和刘绵。加上自己也找到了岳健中夫人陈学佩,几位亲历者向笔者讲述了刘实情报小组的来龙去脉,并送给笔者珍贵的回忆录。结合陈枫回忆文章,那段尘封多年的谍战往事的诸多细节,再次清晰地浮现出来。这一切还得从刘绵讲起。

刘绵是陕西省三原县人,在朝阳法学院肄业后赴重庆,1945年6月与朱语今取得联系。其时正值“知识青年到解放区去”的高潮期,朱语今根据他们的请求,安排刘绵、杨蕴、姜一林、张瑾格4名青年从重庆去中原解放区。途中,因联络点撤销,刘绵只得投奔与他父亲有世谊关系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

不久,日本投降,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开进武汉受降。1945年底,在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基础上组建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后改为武汉行辕)。刘绵随孙蔚茹打入了敌中枢机关武汉行营,掌握了行营全部机密。

接到刘绵在武汉行营任总收发、仍想去中原解放区的密信后,担心刘绵贸然离职的朱语今急派老红军谢速航由渝抵汉转达了让其留在敌要害机关的指示。同时,朱语今将刘绵等四人的非党组织关系(当时叫“进步关系”)转交给同属青年组系统的刘实。

鮮为人知的刘实情报小组

与情报相关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岳健中。以往所有资料写的都是“岳建中”。陈学佩告诉笔者,都写错了,他叫“岳健中”。岳健中是清朝贵族后裔,祖籍北京,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前夕,岳健中由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前往湖北新四军5师,由于情况变化折返武汉并失去党组织关系。他几经辗转与刘实取得联系,同时介绍任职于美国新闻处(简称美新处)图片部的陈枫与刘实认识。1946年早春,刘实情报小组正式成立,成员有刘实、刘绵、岳健中、陈枫和丁之翔。

此时,刘绵和陈枫还不是党员,岳健中的党组织关系亦未恢复。他们的“进步关系”转到青年组系统后,刘实这一支的主要任务也随之增加了一项,即情报搜集与传递。

刚开始是岳健中假扮成美新处工作人员,以接洽放电影和办图片展为由,单枪匹马闯过敌人封锁线,在应城县与我方专员取得联系。专员派一个交通排将其护送到宣化店,情报直接交给中原军区司令部。

1946年4月,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第九执行小组到达武汉。随着该小组中共代表团参谋马寒冰加入情报小组,情报传递的过程也相应调整为:刘绵在电影院将情报交给刘实,刘实转给岳健中,岳誊抄后塞进红金牌香烟中交给陈枫,马寒冰到美新处图片部从陈枫手中取回特殊“香烟”,再由中共代表团顾问吴德峰交军调部中共电台发出。

朱语今果断指示刘绵留在敌中枢,岳健中当机立断在湖北宣化店与军方约定以汉口胜利街原隆茂洋行美新处图片部为军地联络点,是为情报搜集与顺利传出的两个关键点。

刘实小组提供的情报,为中央军委命令我中原部队在敌军总攻前4天先敌突围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李先念司令员作出分路突围的具体部署提供了参考。如果没有这批绝密情报,中原突围的进程或许会被改写。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实情报小组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省市工委成立之前武汉地下党对解放战争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1946年6月26日夜开始的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

因受中共在汉组织迟迟没有建党的拖累,迟至1947年岳健中才重新入党。同年,陈枫和刘绵先后加入中共。刘实曾感慨地说:“刘绵同志入党应该早一些。”

岳健中

文教与学运骨干都是青年组派来的

1946年春,西南六大进步刊物负责人根据青年组的指示汇集上海,筹办复刊事宜。

同年7月,被誉为青年运动主将的刘光在上海突然病逝,朱语今任代组长。青年组系统的刘实见到讣告后,担心失去党组织关系,紧急去沪联系上海工委组织部部长刘宁一。

六大进步刊物负责人中第一位被青年组派往武汉的是中国学生导报社社长杜子才,第二位是《大学新闻》总编辑童式一。杜子才于1946年9月来到武汉,党组织关系转给了刘实。1947年武汉大学“六一惨案”后,上海局常委、组织部部长钱瑛开始加速向武汉转交党员关系,青年组系统的童式一的组织关系转交给了负责组织工作的陈克东。杜子才和童式一主要从事文教、学运与文化方面的工作。杜任武汉市工委文教书记,童任武汉学生运动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委文化新闻小组副组长。朱语今遣汉的金本富也出任了武汉市委学生运动工作组组长。除青年组指导建立在汉学运组织外,国统区全国学联华中区(包括湘鄂赣三省)特派员刘晴波与陆方(陆菊如)也给予了相应的协助。

青年组的黎智被派往武汉建立平行组织

黎智,原名闻立志,1922年4月出生,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人,闻一多的亲侄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中共鄂西特委遭到破坏,南方局派徐远通知特委下属的利川县委代理书记闻之尚(黎智化名)转移。这也为数年后在武汉地下工作期间,黎智通过徐远与曾惇保持联系打下了基础。黎智于1941年5月加入青年组,并以立志的谐音改名为黎智。同年9月,黎智去延安,1945年底重返青年组。黎智归队前,张黎群已调离。也就是说,整个全国性抗战时期,将青运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的青年组,始终只有三个人。

1946年5月,黎智随青年组来到南京。半个月后,青年组迁往上海,办公室设在马思南路107号著名的“周公馆”内。小组成员增加了分管职业青年工作的刘肃晏和分管工人工作的魏克(黎智夫人)。刘光病逝后,魏克调离。

1946年金秋时节,经周恩来和董必武批准,黎智夫妇奉南京局青年组与中共上海工委的双重指示回到武汉,任务是:长期潜伏,独立工作,建立与曾惇系统平行的地下组织。

1947年9月下旬,建立平行组织未果后的黎智撤离武汉。10月,他出任平津“南系”地下学委书记。

青年组协助完成建党、建立平行组织、建立学运组织的使命

经过一年多的“开辟扎根时期”,至1947年3月,彼此没有联系、互不隶属的“三路人马”中的曾惇和陈克东根据钱瑛指示,在吴邦彦家中见了面。因黎智将刘实的组织关系转给曾惇是在曾、陈见面之后,所以刘实并没有参加在吴邦彦家中举行的第一次联席会议。

从1945年10月到1947年10月,历时两年,中共湖北省工委与武汉市工委才同时成立。省工委书记曾惇,委员李声簧、陈克东和刘实。市工委隶属于省工委,书记刘实。这段时期,史称“省市工委时期”。其中,曾惇是直管干部,陈克东系统隶属于组织部,刘实系统隶属于青年组。

城工部系统和社会部系统在汉组织与湖北省工委系统,共同构成了解放战争时期武汉中共地下“三大”组织。1948年,发生了“汉阳武工队事件”“武昌红十字会补习学校事件”等党组织遭破坏事件。同年7月下旬,上海局决定撤销省市工委,成立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曾惇,组织部部长江浩然,宣传部部长张文澄;曾、江、张三人为常委;委员陈克东和刘实。

省市工委与武汉市委时期,钱瑛、朱语今领导的青年工作领导小组仍持续不断地派人前来充实党在武汉的力量。

1948年3月,青年组第二次成建制地派遣了金本富等一批人从上海到武汉。在刘实任书记的武汉市工委的领导下,对原“学委会”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由刘实、王尔杰和金本富领导的学生运动工作组(简称“学运组”),负责全市学运工作。为什么由擅长工运的刘实牵头学运工作呢?主要原因一是随金本富先后抵汉的张敏、张幼峰、张靖琳都在“学运组”工作,班子绝大部分成员都是青年组系统的,便于管理;二是青年组成员有丰富的地下学运工作经验。

朱語今

黎智小组撤离近10个月后,钱瑛第三次成建制地从北平抽调尚嘉齐率领的16人南下武汉,冀以“南系”学委这批生面孔充任武汉“两手准备”的基干队伍。此外,钱又另派市委常委级别的同志建立并领导与市委平行的党组织。这就是上海局针对武汉所作的“要有两手准备,注意保存力量,待机出动”的预防性部署。其目的是:如武汉市委发生意外,平行组织可作为应变力量独立开展工作,以防一损俱损。“两手准备”包含三项措施,平行组织只是其中一项。

由于选人耽搁,迟至1948年12月才确定由上海局青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张文澄出任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与此同时,朱语今第四次成建制增派吕乃强率领青年组系统6人从香港北上武汉,由张文澄领导。

以尚嘉齐和吕乃强率领的两批人为骨干,张文澄最终于1949年1月14日建立了与武汉市委、市“学运组”平行的组织——武汉青年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青工组”),尚嘉齐任书记。从1946年秋到1949年1月,中共在汉平行组织历时两年多才得以建成。

中共在汉学运组织,始于1947年6月陈克东建立的学生运动工作组。其间,经过四次调整,最终定型为张文澄领导的“青工组”与“学运组”平行战斗的组织格局。

此后,青年组协助完成了建党、建立平行组织、建立学运组织的三重使命,再也没有成建制派员去江城了。

封面图片说明:1945年8月24日,晋察冀部队解放晋北阳高县城。图为部队解放阳高后,继续挺进

猜你喜欢
学运南方局青年组
南方局历史是一座富矿
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
“太阳花”周年,台严阵以待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
浅谈安源工运与萍乡早期学运
45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分析
陈为廷搞学运交到女友
青年人胃癌31例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