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方法

2024-03-19 13:04赵东华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2期
关键词:补液流行性小猪

赵东华

(莱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烟台 265200)

在猪养殖过程中,猪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很多养殖人员在发现病猪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之后,并未在第一时间引起重视,导致病猪病情越发严重甚至造成大面积传染,最终导致大量猪死亡,造成严重损失。基于此,必须对猪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及防治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帮助猪养殖人员做好防治工作,尽量规避风险或降低损失。

1 几种常见猪消化系统疾病

1.1 猪痢疾

猪痢疾是一种猪肠道传染病,由致病性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引起,别称血痢。病猪的典型症状是黏液性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1]。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类型。急性以出血性下痢为主,亚急性和慢性以黏液性腹泻为主。病理解剖结果显示,病猪的大肠黏膜处存在卡他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有资料显示,2~4 月龄的仔猪患痢疾的概率更高。由于疾病发展初期存在病程不模糊、传播速度缓慢等情况,加上该消化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若病猪未得到及时诊疗,必然会加剧病症恶化,导致同猪舍内所有仔猪面临被传染或死亡的风险。本病的病原是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是一种厌氧菌,在低温环境下(5 ℃)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最长可达60 d)。病猪使用过的所有用具、所接触过的区域(包括病猪粪便等多种分泌物接触的区域)都可能存在病原。基于此,在发现病猪患痢疾后,饲养人员需立刻隔离病猪并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清洁处理。

1.2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病猪会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由于本病临床变化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故很多养殖人员有可能混淆两种疾病。在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的高发时间为每年的12月至次年2 月,但近年来也有夏季发病的报道。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猪,但年龄越小的猪症状严重程度及死亡率便会越高。此外,哺乳猪、架子猪、育肥猪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猪种,哺乳猪发病后受害最严重。相较于公猪,母猪的发病率变动幅度极大,最低仅为15%,最高可达90%。猪一旦患流行性腹泻病便会成为传染源--病毒会在病猪的长绒毛上皮细胞、肠系膜淋巴结中寄生,在猪排便的过程中进入自然环境并造成污染。

1.3 小猪黄痢、白痢以及红痢

黄痢、白痢、红痢三种猪胃肠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如下:①高危猪群为小猪;②3 日龄以内的小猪极易患上黄痢病,这是一类急性致死性肠炎疾病[2]。患有黄痢的小猪虽然未表现出呕吐症状,但其粪便颜色与未患病前相差较大,但极易导致小猪患病死亡。其中猪舍内的环境过于潮湿且通风效果较差,加上小猪集中饲养,也会增加该疾病发生几率;③小猪白痢的病原是大肠杆菌,以10~20 日龄的仔猪为高危猪群。相较于其他猪消化系统疾病,白痢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病猪一般不会出现呕吐症状,但粪便黏稠且颜色发白。本病在环境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或是突然更换饲料时高发,故养殖人员必须做好相应准备;④小猪红痢是一种坏死性肠炎病,主要病原是魏氏梭菌--可在小猪的肠道内大量、不断地繁殖且分泌出有毒物质,最终导致病猪肠道组织受损。有研究显示,生长周期为1~3 岁的小猪患该病的几率最大。当猪舍内仔猪被传染后,受病程相对较长的影响,若病猪未得到及时诊疗,死亡率最高可以达到100%

1.4 猪口炎

本病是一类发生在猪口腔黏膜表层的急性炎症,病猪的面颊黏膜、舌头、牙齿、上颚等处都会出现明显病变。本病多因饲料粗硬程度过高、饲料内混入异物、饲料温度过高(达到灼热程度)、饮水清洁度不足等诱发。病猪的食欲和食量均会明显降低,口腔黏膜异常潮红,口腔内多处出现小红疹、水疤、溃疡等表现。具体症状描述如下:初始阶段,病猪会拒绝食用粗硬程度较高的饲料;猪体内炎症越发严重后,口腔、鼻腔均可能流涎;检查病猪口腔时会发现黏膜异常潮红且伴随肿胀,口腔内温度也会异常偏高,呼气时伴有恶臭。部分病猪所患疾病如果是水疱性口炎,则会在病猪口腔内看到大小不一的多个水疱。如果病猪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发展至溃疡性口炎阶段时,可在黏膜上看到溃疡、腐烂、坏死痕迹。

1.5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类高发性猪消化系统疾病。本病主要特点是,发病范围广、传染性强,多个生长周期的猪都有可能患病[3]。每年冬季低气温时节为本病高发期,主要特点是:同一猪舍出现一只病猪之后,病猪自身病情进展速度快,同猪舍其他病猪也会在短时间内被波及,出现脱水、恶心、体重大幅度降低等表现。粪便为灰黄色。本病致死率不高,选择合适方法及时治疗后便可治愈,绝大多数病猪都可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患病前状态。

2 针对猪消化系统疾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2.1 针对常见猪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方法

1)细菌感染性疾病。上文提到的猪痢疾、小猪黄痢、白痢、红痢等均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针对这类疾病进行治疗时,可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应确保药物用量充足且达到规定疗程后方可停药。当猪舍内确诊猪细菌感染性疾病时,养殖人员需要将病猪进行隔离,并对整个猪舍进行全面诊断,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对其进行预防;在诊疗过程中,应遵循防止脱水、缓解酸中毒以及减少机体内毒素和杀灭病原等处置原则。其中口服补液盐(葡萄糖20.0 g、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需要充分溶于凉开水中,以供舍内病猪饮用。由于黄痢和白痢对生猪危害较大,养殖人员可在母猪产前40~45 d 和15~20 d 各注射1次仔猪大肠杆菌病(K88+K99+987P)、产气荚膜梭菌病(C 型)二联灭活疫苗,每次每头接种2 mL。若要有效预防本病,饲养人员应该做到:引种时全面加强检疫工作,确保引入优质种猪;应该长期做好猪舍、猪场的清洁、消毒、防鼠灭蝇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传染源。

2)细菌性腹泻。通过对现阶段猪消化系统疾病防治情况的调研与分析,因各地区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致使细菌的抗药性问题愈加突出。基于此,针对细菌性腹泻疾病的诊疗,应优先选择高敏感性的药物,并要保证服药疗程足够;其中磺胺脒等同类型药物均属于高敏感性药物。患病猪处理,需要遵循母子兼治的原则,当一窝内有一只病猪出现时,除了对其进行全部诊断和治疗外,还要做好与未患病猪的隔离措施,按时服用药物,并改善猪舍环境,治疗期间必须保证日常消毒工作到位。并在饲料中加入适量营养物质,可使患病猪快速恢复正常。

3)病毒性消化系统疾病。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猪口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等均属于病毒性消化系统疾病[4]。由于尚无治疗上述疾病的特效药,故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降低发病率是核心防治思路。具体来说,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以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均是猪养殖过程中必须接种的疫苗。通常情况下,当生猪接种完疫苗后,能够在体内快速生成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针对疫苗的接种和存放,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根据养猪场实际情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免疫措施。

因环境温度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日常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品质不佳)等因素导致病猪患回肠炎疾病时,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猪可能因为脱水、酸中毒而死亡。针对该病的药物治疗方法如下:①清理肠道、排除毒素、保护肠黏膜。先灌服液状石蜡或植物油等泻剂500 mL,后灌服0.1%高锰酸钾溶液1 000 mL,同时加入药用炭100 g;②可按照500 L 水中加入45%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50 g,在每吨饲料中加入20%地美硝唑预混剂1 500 g、氨基酸多维500 g 的标准,在猪群日常饲料、饮水中加入上述药物,持续半个月时间,可对猪群整体进行有效治疗。③如果个别病猪病情较为严重,可以按照病猪每50 kg 体重对应泰乐菌素1 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稀释的标准,完成药液配制后,注射进病猪体内,连用4 d。

4)对症辅助治疗。对症辅助治疗是指在治疗猪消化系统疾病时,与常规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成效,更快缓解症状的方法。比如很多消化系统疾病都可能导致病猪腹泻、呕吐、食欲不振、脱水。以脱水为例,如果病猪脱水程度轻微且具有自主饮水的能力,则应使用0.9%生理盐水;如果需要纠正病猪体内酸中毒,可以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如果病猪腹泻严重,可将5%葡萄糖溶液200 mL 和0.9%生理盐水100 mL 混合后饲喂病猪饮用。针对小猪严重腹泻脱水情况,更加具体的补液方法如下:①可以将适量兽用口服补液盐加入蒸馏水中,供仔猪饮用,剂量标准应确保1 000 mL蒸馏水(放凉后)中的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葡萄糖含量分别达到4.5、1.5、2.5 和2.0 g。如果养殖户直接购买商品口服补液盐,则应按照说明书中给出的成分配比表,自行计算出向特定剂量水中加入的混合盐总量。如果仔猪初生且体弱,无法自主饮用,则饲养人员应该使用注射器抽取含补液盐的水,之后去掉针头,将水注入仔猪口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脱水自主有效补充失去的体液、电解质,进而纠正脱水和酸中毒;②如果病猪的脱水现象较为严重,通过正常方式摄入含补液盐的水无法及时发挥作用时,可采用腹腔补液的方法。具体而言,饲养人员或兽医可以按照5%葡萄糖注射液15 mL、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10%恩诺沙星注射液2 mL、0.05%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 mL、10%维生素C 注射液2 mL 标准配置腹腔补液,将上述药品混匀后,加热至35 ℃备用。两名人员一人双手倒提仔猪的两条后腿,另一人使用注射器抽取上述混匀药液后,使用酒精对仔猪的倒数第二对乳头外侧约2~3 cm 皮肤处进行消毒,之后将注射器针头对准该处,按照垂直方向刺入腹腔2~3 cm 深度,此时不能立刻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而是需要回抽注射器,发现没有液体和液体回流时,方可缓慢将药物注入。针对体重不超过2.5 kg 的小猪,每次腹腔补液剂量为7 mL,1 次/d[5]。

当猪舍内出现仔猪腹泻病症时,仔猪10 日龄内发生病毒性腹泻死亡率极高,部分较大仔猪发生腹泻后,虽然没有死亡,但会抑制其生长速度。针对该腹泻病症的辅助治疗,可在每日上午向病猪注射可以缓解病症的药剂,如黄芪多糖、板蓝根等,口服碱式碳酸铋;针对病情严重的病猪,可先注射一针阿托品,按1~3 mL/头进行注射,同时口服碱式碳酸铋片+药用炭,连续服用3 d。此外,养殖人员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微量元素,以补水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2.2 日常饲养过程中防控猪消化系统疾病的措施

1)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及管理工作。做好猪舍内的日常消毒工作,有利于改善猪舍环境,提高养猪场整体卫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对病原进行有效阻断的作用,防止疾病在猪舍内大范围传染扩散,切实强化猪消化系统疾病防控成效。具体要素如下:①养殖人员需要在猪舍、猪场入口处设置醒目、清晰的标识牌,严禁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其中;②,养猪场的所有出入口均应建设完善的消毒基础设施,如消毒槽、洗手槽、淋浴室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在每个猪舍建立小型灭菌室,既能为场区日常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提供便利,又能实现场内猪舍消毒精细化管理。

如果猪舍环境过于潮湿和饲养密度集中,极易导致生猪出现湿疹、关节炎等疾病,也会为细菌滋生与繁殖提供有利条件,进而提升猪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几率。因此,应做好猪舍通风、清洁等工作,消除滋生细菌的环境,降低猪群患病几率。

2)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对猪的部分消化系统疾病有着一定预防作用,在猪养殖过程中,及时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等,有利于降低养殖过程中上述疾病发生几率,并增强猪的机体免疫力。还应注意,某些疫苗存在有效期,故需要科学设置疫苗注射周期方案,持续性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3 结语

作为猪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猪消化系统相关疾病极其容易被饲养人员混淆,进而在猪发病初期未能予以重视,从而导致猪病情加重、传播范围扩大。基于此,养殖人员必须对猪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猪患病后表现出的症状进行详细了解,在发现有关症状的第一时间便予以重视,及时请兽医前往查看,及时确诊并对症治疗,使病猪尽快转危为安。除此之外,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还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从源头上隔绝传染源,降低猪群患病几率。■

猜你喜欢
补液流行性小猪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可爱的小猪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小猪家着火了
头孢哌酮钠联合低渗补液盐对重型福氏志贺菌性痢疾的疗效研究
吸入性损伤合并四肢躯干切开减张休克期补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