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治理要策

2024-03-19 16:10付建华
政工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官兵案件

付建华 夏 天

当前部队官兵普遍入网比入伍早、网龄比兵龄长、网友比战友多,手机上网已成为基本需求和生活方式。个别官兵敌情意识淡薄、法纪观念缺失,违规使用手机引发案件问题,给部队纯洁巩固和安全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加强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治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当前部队官兵手机使用问题的新情况新特点

为有效治理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我们对官兵使用手机引发案件问题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了调研。总的看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情况需高度关注:一是手机网络功能强大,引发案件问题数量多类型广。智能手机与个人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日渐密切,手机使用引发案件问题已成为部队案件问题的主要发生方式,引发的案件问题类型已涵盖部队案件问题的所有方面。二是手机使用避影敛迹,引发案件问题发生易发现难。智能手机使用引发案件问题的主体和对象具有复杂性、行为具有隐蔽性、手段具有智能性,官兵使用手机引发案件问题往往只在一瞬间,提前发现、预警却困难重重,很多造成了严重后果才被发现。三是账外机卡失管失控,引发案件问题风险大概率高。部分官兵为了逃避监管、额外使用手机进而使用账外机、卡外卡,引发案件问题风险更大、概率更高。四是涉政密黄赌贷多发,引发案件问题恶性大危害重。官兵使用手机引发涉政密黄赌贷案件问题数量上升趋势明显,且手机使用涉政密黄赌贷引发案件问题大多是大案要案或严重问题,毁个人前途、毁家庭幸福、毁单位形象、损国家军事利益,恶性极大,危害十分严重。五是官兵用网动机多元,引发案件问题主体多分布散。官兵使用手机动机主要有“与外界联络、工作学习、满足不良欲望”等。这些多元动机既给了犯罪分子和敌对势力可乘之机,也给官兵可能违法犯罪埋下了心理隐患,使得不同层级、类别、地域的官兵都有可能因使用手机引发案件问题。六是技术升级周期缩短,引发案件问题情况新变化快。信息时代手机网络技术迭代更新速率加快,日新月异的手机网络新技术使得传统案件问题发展演变速度加快、周期变短,并不断催生新型违法犯罪。

二、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从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治理工作的整体情况看,各级党委机关高度重视,保卫、管理、宣传等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多发群体、易发时节、常发问题,做了一些基于制度约束、技术防范、教育引导层面的针对性防范工作。但调研发现,仍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体系治理的思维还不牢固,“想防不知怎么防”的困局尚未破解。一些单位没有树立体系治理的观念,有的认为应由管理部门来加强监管;有的则倾向于由保卫部门来介入治理;有的认为这个问题主要是个技术工作,主张强化技术防控;有的则认为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治理涉及执纪执法,希望法制保障和制度约束;还有的坚持思想教育主导,认为管人关键在于管思想,核心在于把人教育到位。可以说由于体系化治理理念欠缺,相关职能部门要么是“各自为战”抢占职能任务高地,要么是“亡羊补牢”忙于应对业务缺口,要么是“就事论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治理整体呈现离散化和碎片化的倾向。

二是急需急用的制度还不健全,“想治不知怎么治”的藩篱尚未打破。对于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治理目前还没有形成集约高效、完备闭合的工作制度。管理部门针对官兵手机使用的程序审批、登记备案、集中管理进行了条款性规范;保卫部门紧盯官兵手机使用的联网入网时机、数据传递情形、交际交往情况、消费娱乐内容,与地方有关单位建立了预警性监测监管协作制度;保密部门着眼官兵所使用手机的网关认证、系统安防、软件保密与军地有关单位建立了共管、共研制度;宣传部门围绕官兵手机使用常见易发的行为失范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引导、宣传普法工作制度。但在一些单位调研发现,这些部门制定的工作制度囿于彼此权责分野未能产生顺畅衔接的内驱力,致使治理工作因欠缺一体化联管联动、联防联治制度因子而陷入领域性自说自话、自我循环的泥淖。

三是管用实用的方法还不完善,“想管不知怎么管”的痼疾尚未解决。许多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过于倚重或青睐“以行政禁令干预”的方式,表现出浓厚的“令出多门、法随人行”色彩,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与上级精神相抵牾。比如,无差别严管严控,引发官兵逆反对立情绪;主动前置防范缺失,被动应对官兵手机使用问题以及其他衍生问题;重堵轻疏,采取缩减使用时间、减少使用频次甚至没收手机等被动方法应对,官兵“忍气吞声、苦不堪言”;形式大于内容,游离于表面的“花架子”和“走过场”,管用实用的工作方法还比较欠缺。表面看来这些问题是过度倚重行政权力的止动和威权效应,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相关职能部门“想管不知如何管”的能力痼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无奈之举。

四是智能防范的技术还不普及,“想用不知怎么用”的梗阻尚未疏通。绝大多数单位治理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智能化技术服务、支持、应用的程度还不高。例如,治理“账外机、卡外机”中,重人力使用轻技术应用,有的还停留在使用手机信号屏蔽仪、金属仪器探测器等老旧技术上;官兵手机使用管控中,“无感化”监管技术比较滞后,管控过硬、留痕过重;防范官兵违规使用手机问题中,“智能化”防范比较欠缺,既无法进行“点穴式”定向摸排和“触发式”技术围猎,又未能发挥足够的预先止动、止损作用。这些技术应用不够、技术赋能不足、技术加持不力等问题,直接反映了相关职能部门“想用不知怎么用”的技术梗阻还未有效疏通。

三、加强部队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治理的几点思考

近些年来,各单位对官兵手机使用问题治理进行了许多颇有助益的实践探索。为进一步增强治理工作的质、效、能,建议在如下五个方面持续注力、久久为功。

(一)加强“体系化”治理,构建一体联动群防格局。“体系化”治理在理念上,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不能简单地将官兵视为“必须被管住”的对立面,而要理性看待官兵手机使用问题出现的“合理性”因子;“体系化”治理在构成上,既要有配套法规制度来作刚性约束,还要有先进技术支撑来作技防保障,更需要常态教育引导来作柔性辅助;“体系化”治理在功效上,不仅要注重官兵手机使用问题的“不敢犯和不能犯”,更要注重“不想犯和不愿犯”。据此,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保卫、部队管理、信息保密等机构同频共振、彼此协调的联动机制,形成体系化治理格局。

(二)聚焦“法治化”治理,固强刚性约束规范模式。“法治化”治理要求以法治规范官兵使用手机问题,除了形式上的治理工作得到“必行”的适用和贯彻外,更加注重治理工作本身在部队官兵训练、工作、生活中被接受、被认可、被认同的程度。实践中发现,一些部队防范官兵违规使用手机缺乏刚性约束。建议对各单位的手机使用管理规定进行梳理整合,对共同条令中关于手机使用的条款进行修订细化,明确使用时机、检查内容、检查频次、检查对象、奖惩措施等,并划清各级在手机使用管理上的权力界线,谨防权力滥用,体现手机使用管理变“堵”为“疏”的思路变化。

(三)突出“前置化”治理,探索预先管控手段招法。“前置化”治理要前置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监测监管、安全保密工作触角,努力在官兵“不想犯、不能犯”上做足功夫。要充分发挥“提前止动、预先止损”功效,既能对官兵违规使用手机问题点穴定位、精准围猎,又能对官兵因违规使用手机引发安全问题进行预先止损,努力在官兵“不愿犯、不敢犯”趋势演进中发挥主动干预作用。建立广泛的官兵手机使用信息收集机制,汇总、分类官兵手机使用信息库;完善预测预判机制,评估案件问题出现的概率和危害程度等;健全预警预报机制,设置风险等级,创新预警形式,提高预防效能。

(四)倚重“智能化”治理,搭建技术赋能智慧平台。“智能化”治理体现为治理体系中各要素组成能够智能运行和协同,不仅相关制度机制、组织机构能实现“类自动化”执行运转,而且相关预测预判、预警预报能完成“类人工化”自动报送。可依托人工智能在自主学习、自动识别、自动处置方面的超强能力,为手机的非法使用监测、不当信息封堵和危机事态报警等筑起“监测预警、研判识别、应急管理、联动处理、评估问责”链条式防范体系。通过汇总梳理近年来案件问题发生的隐患前兆、惯用手法、历史轨迹等,针对性地筛选“重点”人员,采取定点推送、深度植入、无感渗透等方式,实现超前预测、精准治理,有效化解业务机关“人少事多”的现实矛盾,提升监测、预警、处置效率。

(五)着眼“生态化”治理,厚植强基导向平安环境。“生态化”治理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将手机使用问题置于军营生活这个大生态环境中去考量,以筑牢部队平安基础为导向,采取综合性措施斩断手机使用引发案件问题的发生链条,使手机使用负能量在军营生活的不同方面、各个环节被吸附、截留、存贮、转化,直至消失。部队各级既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军营集体活动,让官兵放下手机、走出宿舍,做良好军营生态的积极创建者、参与者,又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加强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做正确使用手机的倡导者、践行者;既要盯着基层官兵这个“大头”,构建手机使用多维宣传空间,又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头”,强化法治思维,倡导以上率下,推动建立手机使用依法管控工作格局;既要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平安军营创建活动,又要培养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文化骨干,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体的方式,促使官兵培养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

猜你喜欢
官兵案件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左脚丢鞋”案件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
“上诉审”改判案件实证分析——以沿海某市2010-2012年的上诉改判案件为例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