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

2024-03-21 12:47马英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微课素养

马英华

音乐学科是培养学生乐感、音乐素养、审美意识的主要学科,是初中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课程之一。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初中音乐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可行性更强,能够满足初中生自主学习、素养提升的内在需求。音乐教师将微课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环节,能弱化自身对课堂的控制力,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自由空间,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其音乐素养、文艺气质和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同时构建高效课堂也是音乐教师践行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性工作。初中音乐教师要在明确微课推动高效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策略和方法。

一、微课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构建高效音乐课堂需要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交流沟通为三项基础性工作,从学生课堂参与这一环节入手,提升课堂互动性,在生生、师生高度互动的过程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计算机为载体、多种素材合理编制而成的微课视频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辅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并给予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以有趣的微課视频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课堂上。

一方面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音乐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音乐短句,还能借助计算机电子音乐软件模拟乐器的声音,与学生一起创编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创新意识。音乐教师可在微课视频中突出电子音乐软件在作品创编中的重要作用,并教给学生操作计算机音乐程序的方法,引导学生操作计算机,将自己的创作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作品创编中,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和创作能力,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和核心素养和培育。

另一方面微课能引导学生预习知识,辅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初级阶段全面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把控学习主题,让学生厘清知识学习的脉络,指导其认真对待课堂,完成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学习任务。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课堂教学环节,微课视频中包括歌曲完整的演唱视频,标注“歌唱”是本节课的中心学习任务,同时根据歌曲的类型,设置“维吾尔族民歌”为主题的课堂微课,将微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引导学生欣赏维吾尔族民歌作品,表达自己在音乐欣赏中的实际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是“节奏轻快”,为学生后续学唱《青春舞曲》奠定理论认知和鉴赏基础。

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初中音乐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对音乐主题的探索兴趣;还能在课堂中设置一个个微课环节,以主题任务引导学生目的明确地进行课堂探索,促进学生交流表达,活跃课堂氛围,构建互动性的高效课堂。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策略

在初中音乐教学环节构建高效音乐课堂是实现学科高质量育人的重要举措。音乐教师不仅要以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为目标,改造课堂环境,还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构建“音乐教学+德育”的高效课堂,培养高质量、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初中生。

(一)渗透德育内容,培养良好品质

初中生的身心均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生理特征愈发明显,部分学生出现叛逆心理,这都是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显著特征。在这一阶段音乐教师不仅肩负着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责,还需要完成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在音乐教学课堂全过程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全面提升。音乐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寻求德育素材融合的切入点,给予学生思想以良好的引导,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围绕“青春”这一主题编制音乐素材,恰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相符合。音乐教师在与班主任沟通时获取学生在青春期面临的一些问题、存在的困惑等信息,将实际问题、青春的价值等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在微课中教师播放不同年代青年人的人生,如战争时期的革命小将、和平时期的莘莘学子,以不同的人生对比,让学生感知青春的活力,强化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珍惜意识。随着《共青团团歌》的播放,视频中播放革命先烈在战场上浴血奋斗、在敌后斡旋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真正体会《共青团团歌》歌词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良好品质;同时以革命先烈的事迹引导学生从青春期的不良情绪和错误认知中摆脱出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青春期,以榜样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二)微课导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若对一件事充满兴趣,则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音乐教学环节,教师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必要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这一内在需求的驱动下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教学课堂导入环节,音乐教师将这首歌设置为微课视频的背景乐,配有的图片、视频以学生在春天参加的各类学校、社会活动为主,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春天,带领学生回顾其在活动中的快乐情绪,在内心对春天形成“轻快、美好”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将学生拍摄的有关春天的图片编辑到微课视频中,并标注拍摄者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音乐课堂中的较强参与感,激起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持续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将自己掌握的才艺融入微课视频,播放自己弹奏的《渴望春天》视频,让学生跟随教师指尖下的钢琴按键感知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教师从作品创作者的角度,在微课视频的结束部分向学生展示作者莫扎特的个人信息和创作背景,在补充音乐知识的同时,以具有故事性的创作背景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辅助以问题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兴趣,教师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你为什么喜欢春天?”学生回答自己喜欢春天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运用多媒体教具搜索、呈现相关画面,将学生脑海中的画面具体呈现出来。

(三)创设立体情境,学生进入状态

多媒体教具是信息技术的载体,在音乐教学课堂的应用能辅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需求,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基于音乐作品,以音频、视频等为素材,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创设立体化的音乐情境,强化学生音乐学习的体验感,以情境引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互动、学习和获得认知。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蝶》歌唱教学前,教师根据歌曲的故事来源,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剧,让学生观看音乐剧,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生离死别中感知两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彼此坚贞不渝的感情,以音乐剧营造的氛围感染学生。教师以音频+视频的方式呈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并引导学生选择故事的一段内容进行课堂创编,编撰课堂微话剧。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深刻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间的关系与情感。学生表演课堂微话剧,展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知、抗争、相守的深切情感,在故事的结尾处以化蝶延续两人的美好情感,对整个故事进行了升华。在立体化的课堂故事情境中,学生被带入梁山伯、祝英台的人物视角,在与家族进行抗争的过程中被故事所感染,从而在学唱《化蝶》这一作品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表达音乐作品的主旨与内涵。教师以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能为其培养学生的音樂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更有利于构建高效音乐课堂,强化学生与音乐作品和人物的情感连接。

(四)合理设置任务,促进合作探讨

新课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中心位置,要求教师积极促进师生身份转变。音乐教师可通过设置小组合作类任务,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索的形式完成任务,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所布置的小组合作类任务能引起学生热烈的课堂讨论,从而强化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质疑和交流表达的意识。

在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欧美流行风》的教学课堂中,首先教师播放本单元涉及的欧美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系统地欣赏欧美地区的音乐,对欧美流行音乐形成一定的认知。其次教师提出问题:“欧美流行音乐的风格与我国音乐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世界音乐的角度入手,对比各个国家音乐风格的差异性,并深入分析各国音乐风格不同的原因,结合各个国家的制度、民风,总结我国、欧美地区的音乐特点。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激烈讨论,加深对各国音乐风格的认知和理解。当学生总结欧美流行音乐与我国音乐曲风某一特点时,教师可从网络中搜索能印证这一特点的音乐作品,强化学生的音乐认知。此外,音乐教师还要从全球化的视角入手,搜索民族融合类和曲风融合类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从全世界交流的角度认识经济等方面对音乐作品创作的影响。

再如在《姑苏行》作品欣赏教学环节,教师播放这首笛子独奏曲,引导学生打节拍或哼唱音乐作品,感受优雅的曲调。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听到的曲子,说一说姑苏到底是怎样的?”学生根据自己对苏州的理解以及之前学到的描绘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在小组中交流探讨姑苏风貌,感受江南水乡的魅力。为了辅助学生合作探讨,教师可制作“苏州”为主题的微课视频,将狮子园、拙政王府、博物馆以及苏州街景等图片编辑在视频中,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染下,认识典雅的江南城市——苏州。

(五)微课延伸教学,引导学生预习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音乐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核心素养不再被局限在固定的课堂空间和教学时间内,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预习资料剪辑成微课视频,将其拷贝到多媒体教具或上传至微信群文件,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视频,提前预习音乐作品,明确下一节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音乐主题,为其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音乐教学之前,教师将本单元选择欣赏的音乐作品剪辑成微课视频,并补充其他赞扬我国不同区域特色景观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全面了解南方、北方的不同自然景观和特色风景,在广袤的国土和优美的风景感知中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教师除了在微课视频中增加描绘不同地区特色景观的音乐作品,还可以选择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等独特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多民族丰富艺术作品的洗礼。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将学生欣赏学习的音乐作品作为视频的背景乐,结合具体的自然景观、民族风俗、创作背景等图片、视频以及文字类信息,让学生结合风土人情,深入欣赏、分析音乐作品,在作品创作的土壤中汲取音乐知识;在了解多民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提升音乐素养。

信息技术在推动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以信息技术为内核的微课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环节,能辅助教师以多样化、立体化的形式呈现音乐作品,补充音乐素材、创作背景、乐理知识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多角度鉴赏、学习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初中音乐教师运用微课视频导入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创设立体情境、设置合作类任务、延伸教学和德育渗透,从音乐知识、素养和思想品德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音乐素养、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素养基础。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微课素养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