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的仙林特色

2024-03-22 12:27付建龙
群众 2024年2期
关键词:仙林枫桥经验枫桥

□ 付建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一并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如何以党建工作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基层工作的重要课题。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基层治理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性工程,要加快推进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协商,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为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为重点,着力打造网格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仙林经验”,助力区域治理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仙林街道由仙林农牧场改制拆迁而来,成立于2004 年,是栖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仙林大学城核心区。辖区面积32.67 平方公里,有12 所高校,40 个小区,2668 个驻街单位,28 万常住人口,“一个街道就是一座城”。大量改制拆迁遗留矛盾、“压缩饼干”式发展带来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矛盾新老交织、资源先天不足。2010 年以来,仙林街道积极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基层治理新任务、居民群众新需求,聚焦党员干部懒散、居民群众松散、社会资源分散等难题,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了以“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网格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仙林模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事件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坚持和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完善“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网格化管理体系。仙林街道网格治理纵横交错、深度融合,在不增加编制、不改变职级的基础上,整合重构机构职能,把29 个内设科室整合为“七部一局一中心”,分别与社区责任捆绑、工作共担,双向沟通协调、共同发力,实现推动各项工作“一盘棋”。近300 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全部担任网格负责人,把“五个建设”梳理归纳为区域党建联动、群众工作联做、平安法治联创等网格“十联”工作,全面发挥街道党工委治理“龙头”作用,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将党组织设置嵌入网格,党员干部也由“条线专才”变成了“网格通才”,形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1+4”治理模式,以严密的组织体系支撑基层治理体系。

推行“四万走访、源头管控”主动化服务方式。仙林街道通过提供“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服务,动态掌握需求,跟踪提供服务,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努力践行广开渠道收集信息,就地就快处理问题、定期回访跟踪管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等环环相扣的“四步法”化解矛盾;围绕居民最关心的难题列清单,实行“多形式”群众自治,发挥社区、网格、志愿者、民警、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驻街单位的作用,搭建“八方议事”平台,变服务缺位为克难攻坚,采取“三下三上”共同约定方式,在小区普遍订立“居民公约”,制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份清单”,畅通居民参与治理的渠道,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真正让群众的事情群众办,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着办。2018 年7 月,仙林街道杉湖路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夯实“共生共荣、共治共享”多元化治理格局。“枫桥经验”需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打造治理共同体。仙林街道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每月对辖区所有物业企业开展“星级评比”,举办服务项目观摩赛,评比结果纳入信用等级评价,形成社区两委成员、物业公司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成立社会治理创新促进中心,同步建立联合党支部,引进和培育社会组织,建立由辖区内南京大学等12 所高校和银行等较大单位参加的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网格“一家亲”协会,常态化开展助老、助小、助残、助困等各类活动;动员积极分子、网格员、普通群众组建“万家欢”“搭把手”等志愿者服务队,每年开展网格文化年、网格“家乐汇”和“五大幸福”系列活动,6000 多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一个黄马甲就是一个流动的服务站;同时选聘优秀党员志愿者组建“盯得紧”督导考核队,全程参与监督党员干部的网格工作。

街道处于行政“末梢”、基层“顶端”,在城市管理中承上启下,是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有机衔接的重要环节,是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节点,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责任主体。作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仙林街道将新时代“枫桥模式”内嵌于城市社区治理逻辑中,因地制宜吸收运用,创造了鲜活的经验,对新时代城市社区善治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党的声音“一传到底”。通过网格化,街道进一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上来;党员干部全天候活跃在网格中,基层党组织功能显著增强。必须提升服务效能,党的领导“一呼百应”。网格化打破了以往街道科室的职能界限,改变了传统层级分工关系,街道社区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网格,解决了以往科室干部负责条线工作管不细、管不住的问题,形成了“我为大家干、大家帮我干”的良好氛围。必须推广多元共治,党的工作“一网揽尽”。以网格为平台,将街道社区、驻街单位等有效凝聚起来,真正把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让“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理念深入人心。必须促进区域和谐,党群关系“一网情深”。通过打造党群服务“一站式”阵地,建好用好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提供居家养老、未成年人活动、残疾人康复、法律咨询等优质公共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情感融合,营造其乐融融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前进道路上,新时代“枫桥经验”亮丽篇章不断续写,坚持和发展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更加完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仙林枫桥经验枫桥
小狗点点
枫桥夜泊
千家宴,一家亲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枫桥夜泊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欢迎订阅《森林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