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文化”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中的培育研究

2024-03-24 10:44林圣存吴星张迎风吴丽萍
时代汽车 2024年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

林圣存 吴星 张迎风 吴丽萍

摘 要:匠心文化”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中的培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生对“匠心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文章介绍了“匠心文化”的内涵和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以《汽车试验技术》课程为例,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这三个培养目标,提出了将“匠心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匠心文化 汽车试验技术 课程教学 培养目标

1 引言

“匠心文化”是一种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传承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体现了工匠精神[1]。在汽车行业中,“匠心文化”的培育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推动行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汽车行业中,“匠心文化”的培育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推动行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将“匠心文化”融入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学者对于“匠心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些研究表明,“匠心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3]。同时,“匠心文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一些企业通过引入“匠心文化”,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发现,对于匠心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而对于匠心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研究报道较少。例如,金回央分别从“以教师自身为榜样,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评价环节为抓手,以技能竞赛为契机,以横向相关专业课程为拓展,以一题多解为窗口”等七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让匠心文化与“机械识图”深度融合与渗透,从而实现“潜心制图,匠心筑梦”的最终目的[5]。仔细检索发现,对于匠心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的研究暂未报道,发现当前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实践环节不足等。同时,学生对“匠心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缺乏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实践,因此,这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2 匠心文化的內涵要素

匠心文化是一种体现“匠人精神”的文化表达,也是对“匠人精神”的精炼和概括[1]。在中国制造业迈入产业“2.0时代”的背景下,追求品质、精益求精成为主流,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匠心文化的传播,彰显了其价值。关于匠心文化的内涵,可以从《诗经》中的“如雕如琢”一词中得到启示,敬业、责任、技术是匠心文化的突出之处,也是深度融合了这三者[6]。从学界对匠心文化的定义来看,“匠心”是对产品制造过程中所保有的一种虔诚,以求达到产品的精致与完美,对产品所蕴含的精神和创造力的一种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匠心”意识的形成,才能保证产品的精致化和品质化,也才能与产品形成高度的认知和认同感,才能促进产品的推陈出新,才能为制造业整体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匠心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与大众的需求相结合,与匠人的追求相适应的调整,可以说匠心文化是职业精神的体现,是制造业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所追求的最高境界[7]。

传统的“匠心文化”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是由“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构成的,包括了匠人创造、匠人制作、匠人制度和匠人精神,并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努力、不断创新的一种艺术。从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匠心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怀匠心”为首要任务,以“铸工匠魂”、“守工匠情”、“践匠行”为实际行动平台,作为引领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文化精髓[8]。

3 匠心文化在课程培育中的作用

3.1 匠心文化在专业课程的培育研究有力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

以实施匠心文化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改革,能够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通过把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德育元素不明显、育人效果不显著的“水课”,建设成为课堂内容丰富、学生收获大、教学效果好的有深度、有难度的“金课”。以培育“匠心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匠心内容和元素,重新构建课程知识,形成思政育人的双螺旋课程体系,将立德树人、德技并重的匠心理念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9]。

3.2 匠心文化在专业课程的培育研究促进高职院校“匠心”型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不仅要为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更要着眼于“德技并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育德与修技并举、铸魂育人与发展经济并重,以培育“匠心文化”为课程改革切入点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促进学生自觉地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使之成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育训结合、德技兼修”的一代大国工匠,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10]。项目研究成果可为高职院校或同专业类型高校开展“匠心文化”培育提供可参考的、可借鉴的执行范本。

4 匠心文化在《汽车试验技术》课程的培育路径

匠心文化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以及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将这些能力应用到《汽车试验技术》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试验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具备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汽车试验技术》课程中实施匠心文化,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具备匠心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具备匠心精神的学生将更有可能在汽车行业中发挥创新精神,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11]。

4.1 课程现状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面向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专用车制造与改装、机动车试验及检测企业和部门的装配、调试、维修、质量检验等技术岗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能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从事车辆试制、调试、及维修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汽车试验技术》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及其重要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规律,以及汽车各种使用性能。讲述地面-轮胎动力学、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行驶平顺性、汽车通过性,以及汽车动力传动系参数匹配的基本原理。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掌握汽车及其重要系统物理、数学模型的建模规律,掌握所建立的各种模型和各主要参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并以此获得汽车性能指标;能够综合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完成汽车设计、评价、试验和运用分析等相关工作。

4.2 匠心文化在《汽车试验技术》课程的培育路径

将“匠心文化”融入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这三个培养目标,具体开展匠心文化的实施。通过三个目标实施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对“匠心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4.2.1 匠心文化在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施

首先,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如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工匠精神,让师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价值;其次,构建以匠心文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与匠心文化相关的课程,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思维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有,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工匠精神的价值;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或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

4.2.2 匠心文化在社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施

匠心文化不仅体现在个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上,更体现在其对社会和公共事务的关注和贡献上,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时,可以注重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让他们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需求,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匠心文化强调个人在团队中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时,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社会的变化和挑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心态。

4.2.3 匠心文化在方法能力培养目标的实施

匠心文化强调个体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在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时,可以注重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通过开展项目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时,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和解决,并能够在团队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学会如何发掘和解决问题,并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性的方法。

5 结语

在《汽车试验技术》课程中培育匠心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探索。通过将匠心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汽车试验技术的课程目标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这也是推动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金项目:

基金1:2023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匠心文化”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的培育与研究》(LZJ2023C014)

基金2:2019年度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2019-A010);

基金3:2023年度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23-A022)

基金4: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1037)。

参考文献:

[1]龚涛平.匠心独运寄情思——论紫砂壶“傲梅”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J].陶瓷,2021(09):83-84.DOI:10.19397/j.cnki.ceramics.2021.09.024.

[2]高波.高职校园匠心文化全过程育人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60-61+111.

[3]曹勝强.中国匠心文化赋能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4):34-40.

[4]李梦,侯兵,徐悠然.漫游背景下淮扬饮食文化的匠心精神及其旅游价值[J].美食研究,2019,36(01):27-32.

[5]金回央.潜心制图,匠心筑梦——工匠精神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培养探索[J].职业,2019(25):46-47.

[6]余波.秉承工匠精神  推崇匠心文化——兼论当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1):95-97.

[7]王鑫.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26):33-34.

[8]刘小勇,段慧兰,罗美霞.浅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7(17):104-105.

[9]叶军峰.基于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6(06).

[10]施嫣.教材练习设计之文化主题整体性体现——例谈北师大版语文课后练习设计的匠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11]陶红,单丽娜.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02):18-24.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教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对广西高等艺术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