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记者采访应变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2024-03-25 08:00车力恒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应变能力记者能力提升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新媒体时代的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结合时代特征摸索记者采访应变能力提升路径。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选用文献研究法夯实理论基础;引入问题导向法,梳理新媒体视域下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不足,以此为导向展开策略分析;采用案例研究法,在策略探讨过程中分析相应的媒体案例,用于强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首先简单阐述记者采访所需具备的应变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事件观察分析能力、细节交流能力等,提出记者采访应变能力提升的有效办法,用于全方位提升记者的采访应变能力。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分析发现记者采访应变能力存在不足,即新媒体技术水平有限、角色定位不清晰、问题设计方式陈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新媒体技术能力、明确记者角色定位、优化采访问题设计等建议,旨在切实提升记者的采访应变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新媒体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记者;采访能力;应变能力;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1-0106-04

一、引言

采访是记者获取一手信息的主要途径,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须深入挖掘素材内容,采用问题引导、平等交流等方式了解事件真相,感受被访者的情绪与心理,优化采访流程,并基于实际情况做好采访记录以保障采访质量。新媒体时代后,记者采访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要求记者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提升自身的采访应变能力,高质量完成采访。

二、记者采访需要具备的应变能力

為更好地明确新媒体时代记者采访应变能力提升路径,对相应的采访应变能力进行总结。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记者需基于事件设计采访问题,根据采访真相进行新闻表述,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事件情况。在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尤为关键,是记者采访需具备的基础性应变能力,记者应不断强化自身语言表达应变技巧,多读多看,运用准确性用词完成采访,获取真实、可靠、新颖的报道素材[1]。

第二,事件观察分析能力。事件发生后,记者需尽快深入一线,进入现场完成采访,并根据事件性质与真实状况明确采访方向与报道主题。为保障报道的真实性,记者要有较强的事件观察分析能力。而记者前往现场进行事件采访时,现场采访可能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这就要求记者具备事件观察分析方面的应变能力。

第三,情绪管理能力。记者应客观真实地完成采访并表述事件,无论所处何种采访场景、遇到何种采访挑战,均需控制好自身情绪,保持情绪稳定。此外,若对于特殊社会事件,还要求记者具备情绪共鸣能力,可充分融入现场情境中,依托于情感共鸣而更好地完成采访。

第四,细节交流能力。记者采访之前虽可精细化设计问题框架,对采访进度及流程产生正面引导,但采访现场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出现各类状况,为最大限度保障采访效果,要求记者具备细节交流方面的应变能力[2]。

三、提升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办法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一,主导采访杜绝形式主义。记者在采访期间应占据主导地位,科学规范设计采访问题,对被访者思维进行恰当引导,使记者可良好获得关键信息。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或意外事项,基本与事件核心问题相关,这就要求记者主导采访节奏,客观阐述突发问题,把握细节,并采用精准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为后续获得真实可靠的事件信息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应杜绝“形式化采访”的现象,借助亲和语气、恰当表述与被访者建立平等且友好的沟通关系,避免出现沟通不畅、被访者不配合的现象。

第二,基于采访场景合理选词。对不同的采访场景与被访者人员需选用不同的采访语句,尽可能拉近记者与被访者之间的距离,引导被访者真实表述,避免突发事项的出现。从语言表达应变能力角度来看,记者应以被访者心理变化、理解能力、文化程度而合理调整采访语句与词汇,杜绝“公式化”提问,避免因语言表达问题而与被访者产生隔阂。以2023年“淄博烧烤”事件采访为例,2023年上半年“淄博烧烤”爆火,带动了淄博上半年的GDP,淄博市公开数据显示,淄博市2023年上半年GDP为2295.4亿元,与2022年相较提升了96.09亿元,同比增长5.3%。记者对该事件进行采访时,选取的被访者多为行业基层人物,如淄博做饼大姐等,从小人物角度出发感受淄博GDP增长背后的现象,该行业基层人物的文化水平有限,若沿用以往的采访套路问题,则记者与被访者之间容易形成隔阂,此时则要求记者凭借自身应变能力灵活转变采访词汇,运用简单易懂的问题了解淄博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表现[3]。

(二)事件观察分析能力的提升

第一,事件观察能力。该能力是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具体表现,要求记者结合现场状况对被访事件进行观察,通过提升记者的事件观察能力而增强其采访应变能力。以某次乡村振兴主题采访为例,某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标杆。记者前往该地区进行一线采访时,重点观察地方振兴发展变化,运用调查走访的模式切实感受该地的变化,道路平整、农业机械化、房屋美观整齐等。通过现场观察明确采访方向,借助智能终端拍摄存储,上传至媒体平台数据库,并根据观察后的具体振兴表现,对当地村民、村干部进行采访,在提升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了该次采访质量[4]。

第二,事件分析能力。新媒体时代,各类“网红记者”的出现导致部分事件信息出现真假难辨的现象,为杜绝该问题,记者完成事件观察后需进一步分析评判,核查信息的真实性,并细致揣摩采访用语,避免出现用词夸张的现象。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辅助完成事件分析,在多元化新技术的协同运用下提高记者对事件的了解程度,在实现事件科学分析的同时,有效培养记者的采访应变能力,使记者能够更好地应对采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

(三)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记者情绪管理能力是采访应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记者充分克服自身情绪而客观完成采访,还要求记者能够根据事件场景而展开情感共鸣,转变情绪,站在被访者角度上调节情绪与情感,以此有效提升记者的采访应变能力。

第一,控制情感保证采访客观。记者同样具有自身情感,可能会对某个人、某件事持有崇拜、激动、抗拒等情绪,但作为媒体工作者,应将事件真实客观地呈现出来。这就要求记者做好情感控制,保障采访的客观性,从情绪管理角度出发,提高记者采访应变能力。例如,对于奥运会、国际会议等具有国际性质的事件,因涉及多个国家,记者必须做好情绪控制,客观完成采访,避免采访带有个人情感色彩。

第二,情感共鸣优化采访氛围。部分情况下要求记者深入事件发生现场进行一线采访,获取第一手采访讯息,而部分事件具有不可改变的情感氛围,如灾害事件等。对于该类事件,无论是事件相关者还是社会公众,均尤为关注安全方面的问题,且对灾害类事件持有悲痛情绪。对于该类事件,记者前往事件一线现场进行采访时,应调节自身情绪,换位思考实现情感共鸣,优化采访氛围,更好地融入相关采访场景中,促进高质量采访的完成。以某森林火灾事件为例,某地发生森林火灾后,火势蔓延并发展为一道不规则火线,人们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烧毁表示悲痛的同时,还被自发赶去灭火救援的志愿者深深感动。对该类事件进行采访时,记者应调节情绪情感,融入山火救援氛围内,并从小人物角度出发了解救援事件背后的人文魅力,以此不仅可以极大提高记者采访应变能力,还可有效提升采访的感染力。

四、新媒体时代记者采访应变能力存在的不足

新媒体时代,记者不仅需针对性提升自身各项采访应变能力,还应从实际出发,了解新媒体时代给记者采访带来的影响,正视自身采访应变能力存在的不足。

第一,新媒体技术水平有限。在传统记者人才培养过程中,多集中在基础采访技巧、快速思维判断、信息获取与加工、跨文化沟通等方面,已不适用于新媒体时代。记者可借助各类新媒体技术辅助完成采访,使采访过程更为直观简洁且高效。但从记者采访应变能力角度来看,记者的新媒体技术应用水平有限,未将新媒体工具良好应用到采访过程中,此为新媒体时代记者采访应变能力不足的显著表现。

第二,角色定位不清晰。新媒体时代催发了自媒体机构,相应地出现了“网红主播”“网红记者”,对传统记者群体造成冲击。而受传统媒体观念的影响,记者群体在采访期间存在理念闭塞、观念传统等问题,无法针对采访现场中出现的状况进行良好应对处理,并进一步引发记者角色定位模糊的现象,无法清晰区分新媒体视域下自身与“网红记者”的区别,影响了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提升与培养[5]。

第三,问题设计方式陈旧。记者采访需做好前期准备,其中的重点则为问题设计,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仍有部分记者沿用传统办法设计采访问题,基于事件简单罗列所需采访的相关内容,且难以从多角度出发了解采访对象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未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高质量完成采访问题设计,影响了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发挥[6]。

五、新媒体时代记者采访应变能力培养策略

受新媒体技术水平有限、角色定位不清晰、问题设计方式陈旧等问题的限制,记者采访应变能力存在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强化新媒体技术能力、明确记者角色定位、优化采访问题设计等策略。

(一)强化新媒体技术能力

第一,新媒体技术辅助记者采访。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并为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创新契机。记者可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时参与到采访过程中,不仅可确保采访时效,还可以提高采访质量。

以自然灾害事件采访为例,该类事件的现场采访环境相对恶劣,记者采访交流、信息记录过程中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干扰。为增强记者对该类干扰问题的应变处理能力,可借助媒体技术辅助完成采访作业,运用蓝牙连接、智能手机等现代工具记录采访现场真实状况,完整记录受灾现场状况[7]。在传统采访模式下,记者需记录采访过程,后通过加工处理方可表述事件。而在当前形势下,为避免外部灾害要素影响采访过程与事件表述过程,记者可将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讯息运用新媒体技术及时存储,记录采访细节,还可根据真实情况简要总结,为后续信息加工处理提供便利,避免了传统记录方式在不良环境下的信息存储弊端,极大保障了采访信息结果的完整性,能够良好应对突发性现场干扰要素,有效提升记者的采访应变能力[8]。

除了借助新媒体技术实时记录采访细节外,还可进一步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采访过程的互动性。例如,将新媒体平台中的直播、留言、弹幕等功能应用到记者采访过程中,于采访之前发布预告信息,鼓励社会公众采用留言与弹幕的形式表达自身看法,依托该方式,记者能够在采访过程中了解社会公众的所思所感,继而确保记者能够实现事件采访过程的良好应对,大幅提升记者的采访应变能力[9]。

第二,大数据技术保障采访精度。记者可借助新媒体技术呈现事件全貌,并在大数据等技术的帮助下加深对采访的理解。以大数据技术为例,在现阶段各类技术手段中,大数据具有显著的数据统计、预测分析等优势,记者可借助大数据分析事件,并精细化记录采访细节,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采访原貌,强化舆论引导力。进一步来看,记者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对即将采访的事件及人物进行分析,甚至可绘制用户画像,预测采访过程,对采访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模拟,使记者可提前预演采访过程,加深记者对采访的理解,继而提升采访应变能力。在此基础上,记者可依托大数据技术将现有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群组,梳理各个用户群组的特征表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采用专题形式进行采访,从适宜的角度出发,展开深度采访,打造系列化采访品牌。在长期采访作业中,记者对系列化采访品牌的熟悉程度更高,更易于記者把握采访节奏,继而提升记者采访应变能力[10]。

(二)明确记者角色定位

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记者在整个媒体结构中的定位需适当调整,认识到受众在媒体行业中的核心地位,将“服务意识”充分融入记者采访过程中。此外,在以往社会环境下,受众仅可被动接收信息,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可借助多元化新媒体渠道了解事件,对传统媒体行业造成较大冲击。在此形势下,记者应从服务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采访应变能力,并精准合理确定记者定位,转变认知,摆脱“传播者”“生产者”的桎梏,增强服务意识,同时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采访优势,使记者更好地应对采访过程中的各类情况[11]。

第一,深度挖掘信息价值。新媒体平台对记者采访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新媒体平台具有“互融互通”特征,故每个用户均可成为信息传播者和评论者,这就导致信息过于繁杂,使部分伪造信息、虚假事件混入其中,给记者采访造成阻碍,提升了采访意外状况的发生概率。

第二,完善思维调整采访。新媒体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终端平台被广泛运用到媒体平台中,该类终端平台让记者采訪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能够更为灵活地进行采访[12]。例如,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采访过程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同时树立新媒体思维,深度剖析新媒体平台传播特性,以此为依据优化调整采访方案,在确保采访方案规范可行的同时,使采访过程具备差异化、个性化等特征,增强采访过程的灵活性,为记者灵活应对各种状况创造良好条件[13]。

(三)优化采访问题设计

采访过程对记者应变能力的要求较高,为确保采访实效,要求记者能够良好应对处理采访期间发生的各类事项。在此情况下,记者应做好采访之前的问题设计,完善采访结构,以便更好地把控采访节奏。

新媒体时代,真假难辨的各类信息充斥在网络中,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事件真相。对于记者而言,其应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优化采访过程,尽可能还原事件真实情况。采访过程是记者与被访者的互动过程,要求记者根据事件情况与被访者角色提前做好采访问题设计,所设计的采访问题不可流于表面,应确保问题的流畅性与规范性,使被访者能够感受到来自记者的真诚[14]。

区别于传统模式,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在于各类前沿技术与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在采访问题设计过程中,记者同样可引入前沿技术,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实现问题设计优化,使记者更为透彻地理解事件,间接起到提高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作用。例如,记者可借助“思维导图”罗列问题框架,梳理不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与从属关系,帮助记者明确采访思路,继而更为精准地把控采访阶段,在降低意外状况发生率之前,使记者可良好应对各类采访事件。记者在设计采访问题之前,在允许情况下可将采访计划发布至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鼓励用户留言,借此了解社会公众对待采访内容的看法与问题,帮助记者明确问题设计思路,极大提升采访问题与公众需求的匹配程度。在此基础上,记者可进一步结合自身采访经验,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设计的同时,对采访期间可能发生的走向进行预测分析,锻炼事件观察与分析能力,预设应对措施,以切实提升记者的采访应变能力[15]。

六、结语

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事件观察分析能力、细节交流能力是记者采访时需要具备的应变能力。新媒体时代,应在针对性提高各项应变能力的同时,认识到新媒体对记者采访应变能力提出的挑战,从长远出发强化媒体技术能力,明确记者角色定位,同时优化采访问题设计,对采访现场精细化把控,以此方可切实实现应变能力的提升,提高记者采访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英.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1):194-196.

[2] 马晓明.融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能力的提升[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6):185-187.

[3] 张娅萍.锤炼硬核本领: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提升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3):148-150.

[4] 余恩波.如何提升融媒体中心新闻记者采访能力[J].采写编,2022(11):36-38.

[5] 汤雅芬.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新闻前哨,2022(7):55-56.

[6] 贺莉.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浅析[J].新闻传播,2022(4):87-88.

[7] 石琢.浅析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记者摇篮,2022(1):62-63.

[8] 黄佳.试论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提升[J].中国地市报人,2022(1):131-132.

[9] 贾鹏.刍议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的应变能力[J].记者摇篮,2021(10):76-77.

[10] 张彬.新闻采访中记者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1):147-148.

[11] 周来.全媒体时代记者采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能力提升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1):185-187.

[12] 梅梅.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分析[J].采写编,2021(4):61-62.

[13] 关波.浅谈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记者摇篮,2021(3):60-61.

[14] 董锐.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记者摇篮,2021(2):56-57.

[15] 杨畅.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3):173-174.

作者简介 车力恒,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应变能力记者能力提升
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多媒体时代行业报纸编辑记者的素质分析和探究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全媒体背景下的党报记者职业道德建设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星级酒店餐厅服务员在工作岗位中如何体现礼貌礼节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