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的枝干更挺拔
——“写出人物的精神”升格训练示例

2024-03-26 07:11周昕
初中生世界 2024年9期
关键词:剃头匠理发师物象

文/周昕

以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中,学生常常无法把握人物的精神特质,很难将人物的精神展现得恰到好处。那么,应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呢?

首先,聚焦特质,淬炼精神。写作中,要抓住人物在特定身份下的外在特质,从而淬炼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如《说和做》中,作者聚焦闻一多不同的特质,从而提炼出人物精神。

其次,添加物象,彰显精神。物象的特点中常暗含人物精神。如《回忆鲁迅先生》中,“纸包”这一物象就凸显了先生的认真严谨,让先生的伟大精神立起来。

最后,设置矛盾,提升精神。如《孙权劝学》中,孙权的“劝”与吕蒙的“辞”、吕蒙的“不学”与“学”以及鲁肃前后的评价都是矛盾的。“一劝一辞”展现出孙权对武将重武轻文、不善学习现状的遗憾,吕蒙的“不学到学”化矛盾的对立为统一,彰显了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三步走”,可以让人物的特征集中而鲜明、人物的精神饱满而立体。

领 衔 人:徐杰,全国中语“优秀教师”,江苏省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

组稿团队:江苏省江阴市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

本期撰稿:周昕,曾获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初中语文)二等奖,任教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原文呈现

这样的人让我难忘

当我等得实在不耐烦的时候,他终于在小巷的那头出现了,拎着一个大袋子。

“不好意思啊,让你们久等啦,我去买了一棵大白菜,等会儿给自己烧个白菜炖肉,那香啊——”他一边笑呵呵地说着,一边扯开大袋子,露出半截大白菜。

“没事,小剃头的,我们也才刚到。”其实,这个“小剃头的”已经满头花发,只是母亲习惯性地这样叫他。

我随母亲走进理发店,只见十平方米不到的房间里摆着一张理发椅、一面镜子,还有一些工具而已。

坐定,他端详着我的头发,嘴里全是叹息声:“这么好的发质,怎么给糟蹋成这样呢?唉……”“这头发的型全给毁了,要修复很困难。你看,这儿的头发应该这么长,可全给剪短了;这两处的长度应相差一指,这都四五指不止了……”他像是一位古董收藏家,看到价值连城的名画被毁坏,眼里满是无奈与惋惜。

这里表现出剃头匠的热情待客、热爱生活,但不是人物的核心特征,不必具体展开描写。

“要不我给你剪成短发吧!”他摩挲着我的发丝,“只是可惜了这么长这么好的头发,唉……”他转过身,极其郑重地捧起静静摆放在一旁的理发腰带,系在腰间。

我静静地坐着,他静静地剪。

“咔嚓——咔嚓——”,一缕缕墨色的发丝飘飘悠悠,打了个转儿,跌落在木质的地板上,仿佛是一幅水墨画。

放下剪刀,他用梳子帮我梳了个发型,然后满意地对我说:“怎么样?漂亮多了吧!”可很快,他又紧皱眉头:“小姑娘,下次理发,别再让人乱剪了。”

结账,我习惯性地给了张100 块钱。他拿出装零钱的锈铁盒,找出90块钱,笑得很开心:“给你!”这也许是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的喜悦吧。

时隔多年,再回老屋时,他已经不在小巷子里了,也没人知道他去哪儿了。

头发是与剃头匠紧密相关的物象,但落地的头发与人物精神并不契合。

此处“我”的态度与之前的态度差异不大,无法凸显人物精神。

综合点评

小作者讲述了一次理发的经历,通过剃头匠心疼头发、竭力拯救头发以及只收10 块钱等细节,写出其热爱生活、淳朴淡泊、精益求精等多方面的精神特征。文章重点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精神,但语言描写过多且内容单一,动作描写不够细致,物象不能契合人物特征,尤其缺少对“我”的行为与感受的描写,标题中的“难忘”无法落地,人物精神也未能凸显。

升格指津

本文标题涉及两个人——剃头匠与“我”;一种情感——难忘。“这样”是指人物的特征与精神。因为他这样,所以“我”难忘。建议小作者淬炼“这样”,简化身份,立足“剃头匠”,去除冗枝;强化特质,从“艺精”“淡泊”两个角度正面彰显精神;化旁观者为参与者,通过“我”的行为侧面烘托人物精神。另外,可添加镜子这一物象,多角度地反映人物精神。

佳作出炉

这样的人让我难忘

母亲说,在她小的时候,这位师傅就已在这儿工作了。整个巷子里的人都喊他“小剃头的”。

我想,如果不是母亲屡次推荐,我才不会来这破地方——由车库改建的理发店。不过,这地方倒还算干净,一把老旧的理发椅,一把梳子,两把剪子,还有一面擦拭得十分明亮的镜子,此外再无别的杂物了。

此处引出物象“镜子”,“擦拭得十分明亮”这一细节体现了剃头匠的职业素养与人物精神。“我”的心理评价“破地方”与“还算干净”形成细微矛盾,为后文“还来找你剪”的变化张本。

“还理发师?自以为学了点所谓的时尚,就成艺术总监了?”提起理发师,他总是很不屑,总让人叫他“剃头匠”。他的声音洪亮,长发稀疏而飘逸。给我梳头时,他动作很轻,嘴里却全是叹息:“头发怎么给糟蹋成这样?唉……”是啊,我换过很多理发师,效果却一次不如一次,价钱倒是一个比一个高。

“这头发要修复很困难。你看,这儿该这么长。这两处的长度只能相差一指……”他轻拂着我的头发,像是一位古董收藏家看到价值连城的名画被毁坏,眼中满是惋惜。

“要不我给你剪成短发吧!只是可惜了这么好的头发……”我没有说话,只是对着镜子轻轻点头。

镜中的他转过身,捧起一旁的腰带系在腰间,小心翼翼地拿起剪刀。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他的手有时会微抖,但剪断头发的那一刻稳得让人心安。他从头至尾站着剪,一厘一毫地修,时而俯身观察,时而对着镜子左右比较,真是精雕细琢。

他静静地剪着,我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镜子。无意间,我瞧见镜子的右下角竟然有一个斑驳的字:守。我好奇地问道:“镜子上怎么有个字呢?”他惊讶地抬起头,看着镜子说:“这是我的名字。这面镜子是我师傅在我自立门户时送给我的礼物。”镜中,剃头匠的眼神很悠远,似乎那个“守”字是一幅意蕴深远的写意画。

这里聚焦剃头匠“不求名利”这一特质,他与其他理发师的价值观不同,有职业良知。

“镜子”这一物象推动了“我”与剃头匠的交流;“守”字这一细节暗示了剃头匠的初心。

剪完头发,他帮我梳了个发型,然后对着镜子说:“怎么样?”镜中的我发型干净利落,眉清目秀,别有一番韵味。

旋即,他又皱起眉:“小姑娘,下次别再让人乱剪了。”“可我下次还是来找你呀,你会随意剪吗?”我心里这样想,最终却没有说出这句话,只是点点头。

结账时,我习惯性地掏出一张100 元。他拿出装零钱的锈铁盒,找出90块钱,笑得很开心:“给你!”也许这笑是来自心底的成就感吧。

时隔多年,再回老屋时,剃头匠已经不在小巷子里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也没人知道他的姓名。只是记得,那小巷深处,曾有个理发的地方,有个讨厌“理发师”、理发只收十块钱的“小剃头的”……

“我”的默许与前文“才不会来”形成对比,侧面强化剃头匠德艺双馨,更彰显了人物精神。这样的心理独白,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味道。

利润的微薄与精神的富足形成对比。小作者在提升人物精神的同时让文章意味深长。

综合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通过“去粗取精法”聚焦剃头匠的核心精神,通过添加物象镜子侧面烘托人物精神,并插叙人物的过往经历,增加人物精神的合理性。另外,小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剃头匠身上的精神在当下社会的难能可贵,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猜你喜欢
剃头匠理发师物象
不会理发的“理发师”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没话找话
两位理发师
剃头匠
剃头匠与红丝头巾
女理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