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长沙“双向奔赴”的科创青年

2024-03-28 18:47徐运源
时代邮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南大学科创长沙

● 徐运源

不知不觉,90后青年刘庆峰在长沙的生活已进入第11个年头。

他是辽宁丹东人,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水产品有一种独特的喜爱,后来从事的事业也与水产品有关。2013年,他考入湖南师范大学,跟随刘少军院士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研究,现在是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骨干成员。

长沙这个城市给了他充足的幸福感。他觉得,长沙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珍视人才、聚集人才、造就人才”。在这里,他的梦想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树:他所在团队创制出的新型鲫鱼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他本人也升级为副教授,获评“长沙市杰出创新青年”。

李东也是90后,他是陕西商洛人,2018年从沿海一线城市的知名高校博士毕业后,直接加入湖南大学,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选择在长沙扎根,是经过仔细“评估”的。湖大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拥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优越的研究条件,而长沙也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机会,这里有他施展才干的舞台。

这也是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少锋选择追梦长沙的缘由:“中南大学的矿业工程是国家双一流学科,软科世界排名第一,在国际上处于领军地位,再加上长沙是工程机械之都,湖南省是有色金属之乡,我的所学所研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王少锋是河南洛阳人,专注于深部岩石力学与灾害防控研究,他和团队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我国深地矿产资源开采开辟了新路。

“长沙对人才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让优质人才多了获得感、归属感。”辽宁女孩陈露露由衷地说。她高考后离开家乡,如愿来到久负盛名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求学。博士毕业后,她又加入导师欧阳冬生教授创业的队伍,在长沙都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精准医学领域相关工作。通过几年努力,她和团队开发的成果有望提早发现心血管疾病,将疾病“狙杀”在萌芽阶段。

“长沙是我心里幸福感最高的城市。”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视觉科科长郭东妮毫不掩饰自己对长沙的热爱。这个95后女孩,2017年从吉林长春来到湖南大学读研。在实习阶段,她就感受到长沙这座“工程机械之都”拥有无限的发展前景与机会,加上长沙又给予了人才足够的支持与帮助,所以毕业后就理所当然地在这里扎根了。

郭东妮所在的团队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硕士“娘子军”,她们用三年时间把科研“冷板凳”坐出了“热效应”,在参与攻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时,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布匹瑕疵检测系统,用人工智能解放了工人双眼。

郭东妮热爱工作,但工作并不是她的全部,她主张“爱工作爱生活”,工作之余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生活。长沙这个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城市,恰好满足了这个年轻女孩的要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离不开高端人才支撑。如何让更多科创青年爱上这座城市,成为城市的归客?“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科创人员,把最好的服务留给科创企业!”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一语道尽长沙的诚意。

而对刘庆峰、李东这些科创青年来说,他们也感受到了这份诚意,他们热爱长沙,看好长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建设长沙。

人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才能营造充满希望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中南大学科创长沙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长沙之旅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中南大学校庆文创产品设计
我眼中的长沙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