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百年“世仇”

2024-03-28 20:26韩谦
时代邮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排水渠杨氏村支书

● 韩谦

这听上去像是古老的传说:村落间有“互不通婚”的祖训,“棒打鸳鸯”的事情时常上演。而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曾发生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十四寨(14个自然村)杨、黄、郭、邱这4个有“世仇”的宗族间。

不过,从2023年10月1日起,所有的故事都已成过去。当天上午,一场以“睦邻友好”为主题的和解仪式在4个宗族的祠堂同时开始。“解除旧约,缔结婚姻。祈祖笑允,四姓俱兴。”在司仪诵念的祝文声中,百年“世仇”化解。

一场推翻百年祖训的仪式能在此时发生,是自上而下形成合力的结果。从市委巡察组到街道办,再到村委会、村中负责掌管祭祀事务的“老人头”,缺了哪一方都不行。

百年“世仇”

2023年11月末的揭阳,人字拖、短袖仍是人们外出的标配。

揭阳市中心被榕江北河与榕江南河分割、环绕,南河以南是仙桥街道,化解不通婚规定的十四寨,分属4个行政村。

杨氏是人口最多的宗族,有一万多人,涉及7个寨,其中6个属于槎桥村。除了杨氏,十四寨中有“世仇”的还包括另外3个宗族。各寨间矛盾因何而起已不可考。

一位参与编写杨氏年谱的老人回忆,在老一辈的讲述中,矛盾的产生与百年前的农耕有关。各村耕地接壤,免不了发生摩擦,比如某村村民饲养的家禽吃了邻村种植的作物。事情不大,但由此引发的矛盾越来越深,后来,村寨间相邻的农田都没人敢耕种,担心会被人报复。于是,先祖们在祠堂发下毒誓,后人不再与有冲突的宗族通婚。

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一代代人自小就被长辈灌输这一理念:两个村有“世仇”,与“仇人的后代”结婚是绝对的禁忌。如果有人违背祖训,一旦以后家中发生变故,总会遭到闲言碎语的指责——那一定是受到了祖先惩罚。

要化解延续百年的“世仇”,卸下族人的思想包袱,没那么容易。

2014年3月,杨继波担任槎桥村支书不到一个月,就受揭西县杨氏宗亲邀请,带着村“两委”干部参加了揭西县3个宗族的和解仪式。新官上任,当然想做出些成绩。槎桥与邻村美西、美东的黄氏宗族有不通婚的祖训,化解两个宗族的矛盾,不失为一个抓手。回村后,杨继波找到时任美西村支书黄潮明。两人商量后,决心促成此事。

进度最终卡在杨氏宗祠理事会会长杨东河那里。宗祠理事会会长,在潮汕地区俗称“老人头”,主管村中祭祀大事,是宗族里的“意见领袖”。杨东河认为,和解自然是好事。只不过杨氏宗族的内部矛盾还没解决,去解决外部的事,没有必要。

当时,杨氏内部各寨间存在矛盾,其中一个过节,发生在杨继波所在的斗门自然村同杨东河所在的东光自然村间。

“营老爷”,是潮汕地区盛大的祭祀活动,每年农历正月,人们把“老爷”(塑像)从庙中请出,在村中巡游。斗门与东光接壤,斗门村“营老爷”需经过东光的一条道,遇到东光村村民阻挠。自此之后,斗门村的老人便不再参与杨东河召集的活动。

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也被视为杨氏与黄氏和解的阻碍。比如,该由哪方先提出和解?在村民眼里,主动提出的那一方处于弱势。

“那时候没机会,也没力量。”经历过失败,杨继波意识到,推动两村和解,“得大家都要办这件事才能成。”

化解的契机

9年后,一次巡察带来了化解“世仇”的契机。

2023年7月初,揭阳市委第三巡察组、榕城区委第三巡察组进驻仙桥街道,开展美丽圩镇创建专项巡察。他们了解到,杨氏与黄氏间有“互不通婚”的规定。

如果能化解这一“世仇”,既符合巡察工作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目的,又契合了揭阳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巡察组决定支持推动此事。

这之前,杨贵彬就在街道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他是槎桥人,自2021年开始担任驻街道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此后,他就琢磨着如何推动化解“世仇”。

化解工作就此推上日程。

到仙桥街道挂职前,杨贵彬没有基层工作经验。让谁来具体推动这件事?他想到了老书记杨继波。2021年卸任槎桥村支书后,杨继波转岗仙桥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他担任过十多年仙桥街道文化站站长,熟悉各村历史和祭拜礼节,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街道牵头,又有巡察组支持,杨继波这回有了底气。

2023年8月伊始,仙桥街道开了个会,成立“睦邻友好”活动专项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杨贵彬与3名街道办副主任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继波任主任,十四寨涉及的4个行政村村支书为副主任。

街道办副主任杨永涛,是化解乡村矛盾的熟手。在他看来,政府是化解“世仇”的“中介”,要给老人们“铺好台阶”,让他们走到一起。

一个办法是,“开大会前先开小会”。杨继波同杨永涛等人一道,开始逐个拜访杨氏宗族各自然村的“老人头”。

最棘手的东洋村,是杨氏七寨中唯一在行政区划上不属于槎桥的村落。东洋的宗祠理事会会长有次参加宗祠活动时,杨东河与槎桥村村支书挨桌敬酒,不小心遗漏了他所在的那桌。现场,这位会长愤而离席,就此“结下了梁子”。

在杨继波看来,这是“说小也小,说大很大”的事,在农村,这涉及了颜面与尊严。最终,杨继波分4步解决这件事:先向槎桥村干部打听矛盾的根源;然后找这位“老人头”的朋友做说客;等沟通得差不多,再和杨永涛一起登门拜访,以示尊重;最后,组了个饭局,槎桥村支书到场,补敬一杯酒,解开了对方心里的疙瘩。

与此同时,杨继波9年前的“老搭档”,现任美西村村支书黄潮明也开始在村中宣传,通知村委会干部、乡贤、企业主,听取各方的看法。黄潮明称此做法是:做事前,先得“造势”。

声势造了起来后,与杨、黄两个宗族亦有不通婚祖训的郭氏和邱氏也主动提出,想要参与和解。由此,这一活动扩大至十四寨。

构筑和解的平台

2023年9月1日,“老人头”们基本达成一致意见。有了八成把握,一份由杨继波主笔、落款为“仙桥街道睦邻友好领导协调工作小组”的倡议书被分发到各村村民手中。

和解仪式举办时间提前确定在10月1日。选这个日子,也有讲究。在村里,办祭祀仪式总得求个黄道吉日。为了避免每个村算出不同的“好日子”节外生枝,活动领导小组把仪式举行时间定在国庆节,这是一个各方都没有争议的好日子。仪式结束后,“广东揭阳4个世仇村和解”上了新闻热搜。这场仪式受到的关注,是杨贵彬意想不到的。

在潮汕地区,有“千年亲戚,万年祖宗”的说法,“世仇村”也并不罕见。仅在仙桥街道,近年来已经举办了4次宗族间化解“世仇”的仪式。

潮汕文化研究者、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温建钦在调研中发现,“世仇”和解的达成,背后大都有党委和政府的支持。

在温建钦看来,对政府来说,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要求,而对宗族来说,村中即便有人想推翻祖训,没有政府牵头,也很难达成。在潮汕地区,地方政府在基层治理中难免会遇到两股“独特”的力量:一是宗族的力量,二是民间信仰的力量。引导这两股力量与政府治理融合,可以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

在仙桥街道,十四寨“世仇”化解后,一些变化正在发生。郭氏宗族聚集的西洋村,成了最早的受益方。

内涝,是困扰西洋村十多年的难题。一条排水渠从西洋村向东流,途经与西洋有不通婚约定的两个村庄,分属黄、杨两个宗族。排水渠内积有一米多厚的淤泥,下游村庄的村民们在河道搭起简易宿舍、茅房,野草在河道里疯长,岸边榕树的气根深深扎入淤泥。下游河道的堵塞造成上游的积水无法及时排走,即便是下一场中雨,在西洋村中地势低洼的古寨,积水都能没过小腿。

曾经,西洋村村支书郭奕辉试图推动排水渠治理,但到了那两个“世仇村”,问题总没法协调。

趁着谈和解计划,郭奕辉又向两个“世仇村”提出了治理水渠的想法。两村的村支书答应得很干脆:“以后都是亲戚,排水渠这么点小事,还有什么谈不成的?”这一回,他们还派村干部专门跟进。

排水渠疏通工程很快提上日程。

两个多月后,宿舍、茅房、杂草全都从河道里消失。2023年11月30日下午,郭奕辉来到排水渠边,一台挖掘机正在施工,700多米的淤堵河段,还有数十米未完成清淤工作。郭奕辉同岸边围观的村民们打了个招呼,神色得意。“总算把这事给办成了。”

促成十四寨和解后,杨继波又有了新的差事。仙桥街道还有一个行政村,其中有4个自然村“互不通婚”。看到十四寨的经验后,村支书也想打破村里的旧习,邀请杨继波做参谋。

经过沟通,和解仪式定在了另一个大家公认的好日子:2024年1月1日,元旦。

猜你喜欢
排水渠杨氏村支书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村支书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柳桩在盐碱地排水渠边坡支护中的应用
死神也怕争分夺秒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浅谈排水渠施工方法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