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2024-03-28 15:32
物流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物流思政

张 超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1],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随着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化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现代物流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领域和生产领域都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持。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强力支持,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作为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要素,做好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对培养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有抱负、有能力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探讨其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理论研究背景

1.1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很难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课程思政是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1.2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已经成为了当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物流管理的社会价值和职业道德标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其职业操守和责任感。同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社会背景下,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就业的压力,加之部分高校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导致出现了国内高校普遍过分重视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下,高校基本可以做到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3 个维度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但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授课教师更多的是注重专业课中知识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成效不够显著,有些甚至是流于形式[2]。部分授课教师虽然也能做到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受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限制,同时也缺乏参加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与进修,无法跟上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发展的步伐,也无法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2 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探索不足

当前,学界和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正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缺乏专业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研究分析,暂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可借鉴经验和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一是承担一线授课任务的专业课教师,很少参加正规的课程思政改革培训,也缺乏丰富的课程思政授课经验,导致无法灵活熟练的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二是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专业课授课教师保持多年的传统授课习惯,给授课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能力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三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缺乏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积极探索各门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强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但是少有人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提出科学规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们接受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自我思政修养。

2.3 思政元素的融入度不足

当前高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在课程设置和具体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往往以专业知识的讲解为主,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思政教育的内容涉及较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要培养有专业技能、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操守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物流专门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不够显著。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中,还是以物流管理知识的专业性、职业性等内容为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较少,融入的方式比较单一机械,不能很好地做到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一个需要系统理论指导和探索实践的复杂过程。课程、思政、课堂、教师,以及评价是保障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质量的五个核心要素,要切实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专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的作用[3],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不断提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本文拟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着眼,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

3.1 强化课程思政理论教育

注重理论教育是加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首要途径。专业课教师可以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等环节做好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全流程筹划实施。在课前备课环节,授课教师首先要确定该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深入分析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关联性,寻找恰当的契合点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既不脱离专业教育,也能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流管理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物流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流管理的社会价值和职业道德标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授课教师可以采用集中讲解、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灵活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课程内容。在课后,授课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论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精神,全面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2 注重课程思政实践教育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还需要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实践课程和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参观物流企业、参加实践课程和实习等方式,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和运作方式,掌握物流管理的实践技能和方法。通过参与各类丰富的实践教育,促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当前物流管理行业的整体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了解,加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学生还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3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参与社会实践是提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时,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通过参加社会志愿活动、参与社会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和群众需求,了解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也可以通过在物流相关政府部门实习、走访物流相关企业、举办相关的职业技能比赛、开展团队项目活动、专业实习等方式,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深入了解职业道德的实践意义,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深刻感悟自身所应具备的素养与技能。与此同时,在每次实践活动结束的尾声,融入教师点评、专家指导、学生总结反思等环节,再次强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

4 实施效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标准,采用专用方法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4]。与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在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成效进行评价时,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切要充分兼顾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性。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5],评价要重点突出“育人”的重要原则,在“教”和“育”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方面,应建立专业目标、教学目标、思政目标和教育目标“四位一体”的评价标准体系,在对上述四项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思政教育的核心原则和要求,从而得到具体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原则。本文结合国内外已经涌现出了诸多评价方法和工具,根据前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从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提出相应评价方法和评估工具。

4.1 定量评价指标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可将预设的教学目标作为参考,通过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开展定量评价。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提升程度;(2)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提高程度;(3)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增强程度;(4)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程度。

对于上述指标,可以通过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面试和考试等方式进行测量和评估。通过访谈法能够帮助教师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改进;通过观察法能够最直接为教师提供情感方面的评价材料,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外显信息以及课堂表现等判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设计针对这些指标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他人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学生的态度、活动及价值方面的反应,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通过面试或考试,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和任务,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且具有隐蔽性的过程。高校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活动时,要始终遵循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课程思政教学原则,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处于动态发展变化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多采取即时性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行为进行及时鼓励、调控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正向反馈。

4.2 定性评估工具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课程思政的定性评估研究较少。在对课程思政进行定性评估时,首先要考虑在教学体系上是否将育人作为首要任务,二是要考察是否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目标,第三是要考虑在教学内容上是否将思想政治教育蕴含在专业课知识点中,第四是在教学评价上是否能以学生为本,切实将学生的接受度、认可度、兴趣度等作为客观公正评价课程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

综合而言,本文提出几种定性评估工具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评价;(2)学生对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反馈和评价;(3)学生对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评估工具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志、反思报告、讨论记录等方式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日志和反思报告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反思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提出自己对课程和实践的建议和意见。在讨论记录中,可以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团队项目中的表现和贡献,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的表现。

5 结论

本文基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经验和前人研究成果,探析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提出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着手,将思政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全过程。在具体实施环节,高校和授课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为了便于评估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提出采用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估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进行客观公正、系统全面的评价,希望本文能够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物流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